从《十日谈》看乔万尼卜伽丘的人文主义理想_第1页
从《十日谈》看乔万尼卜伽丘的人文主义理想_第2页
从《十日谈》看乔万尼卜伽丘的人文主义理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十日谈》看乔万尼卜伽丘的人文主义理想

著名的历史学家舒克哈特指出,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他首先意识到了巨大的人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为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薄伽丘为表达对人性的赞美,在他的代表作《十日谈中》描写了大量男女情爱故事,100个故事中就有73个,在书中作者不仅高度赞扬了自由纯洁的爱情,同时还描写了男女欢爱偷情这类“不纯洁”的爱情,比如第三天故里的第四个事:费里斯修士教俗家弟子普西奥如何修行,等普西奥遵命去做礼拜时,他却和普西奥的妻子寻欢作乐;又如第七天里的第七个故事:青年洛多维科爱上了已婚妇女贝亚特丽丝夫人,为了接近她不惜给她丈夫做仆役,贝亚特丽丝夫人被他的真情所打动,于是两人私下结欢。这些故事仿佛呈现的是一种完全罔顾宗教审判和道德伦常的情爱至上的倾向,然而细细体察文本我们会发现,一方面作者极力彰显爱情是人类的天性,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反对禁欲主义批判腐朽堕落的教会;另一方面作者在发现人性的同时却没有完全摒除宗教信仰的影响和传统的贞洁观,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他的身上得以体现。一、不私家车,也不应就正常的关系来对待自己据粗率《十日谈》序言部分有7000字,相较于正文短小精干的框架式机构,长达7000字的序言部分显然是作者刻意为之,不可不为我们所重视。序言首先充分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348年,疾病肆虐,佛罗伦萨城里的法纪和圣规被颠覆,一场瘟疫使得人心溃败,亲人背离,连父母都不肯看顾得病的子女,好像他们不再是自己的亲骨肉。这场特大的灾难瓦解了整个社会的秩序,人与人之间无法再按照正常的关系维系了。在死亡面前人们不顾不上什么礼义廉耻,只懂得及时行乐,不管是修女、修士或普通市民,他们早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尽情寻欢作乐。有十个男女为了逃避这座看不到希望的死城来到乡下的庄园度过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他们定好了规矩,每天选出一个主持者,在他的领导下每人讲一个故事,在庄园中的生活要按照规矩安排作息,决不能坏了公平和规矩,尤其是女王强调从他们聚会的第一天起,小姐们的举止一直都是清白无垢,无可非议的,谁能因为她们讲了几个俏皮故事,而怀疑她们的贞洁呢?又如菲罗美娜的原话:“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问心无愧,随便别人爱怎么说,我决不会因而感到不安。天主和真理会保护我们的名誉的。”可见人们依然要受神明的统领和保护,女性依然要受贞洁观的约束,在这里作者是看中女性的良好名誉和贞洁品行的,专门在故事中强调了十个讲故事的男女在现实中都是清清白白的,即使他们天天都在讲着男欢女爱甚至偷情的故事,但他们的行为是符合了规矩的,后续的一切都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而那些罔顾纲常的情爱故事以及令人遐想的偷情韵事更多的是为了服务于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封建宗教的安排而非作者真正的爱情观,贞洁观仍然潜伏在作者的潜意识里,情爱故事的描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二、虽然我们想表达女性的平等地位,但男性优于女性的观点无法真正分离三、薄系的人文主义者—对教会伪善腐败的批判和对宗教的敬畏在《十日谈》中,薄伽丘描写了许多关于教会藏污纳垢、荒淫堕落的丑事,如第三天的第一则故事,修女争抢与园丁睡觉;第三天的第四个故事,费利斯修士与他人妻子寻欢作乐等等,撕下修士修女假道德的面具,无情鞭挞其肮脏虚伪的勾当,此类故事屡见不鲜。薄伽丘以唏嘘嘲讽的情节和语言揭露了当时教会世俗化的趋向,力证了禁欲主义与自然天性相违背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事实。但《十日谈》把矛头直指伪善腐败的教会,抨击的是那些亵渎了基督教圣洁的精神和教义的低级无耻的修士修女,而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本身,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批判实际上更是内心的愤怒和对虔诚的基督教信仰的疾呼。正如布克哈特在《意大利复兴时的文化》一书中指出:“意大利人的思想从来没有超过教士统治的范围。”薄伽丘处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新旧交替的时期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他与尚处在幼年期的文艺复兴一样还不能完全走出中世纪的黑雾和宗教的固守,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杨诺劝教》:一个犹太商人亚伯拉罕多次被朋友规劝加入基督教,终于他答应亲自去罗马看一看回来便做决定。于是他眼里看到的罗马,从教皇、红衣主教到其他教廷的人,“他们这一伙,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违反人道,耽溺男风,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了。”可令人意外的是虽然这个犹太商人发现佛罗伦萨的修士没有一个谈得上什么圣洁,但是他对朋友杨诺说:“可是不管他们怎样拼命想把天主教推翻,它可还是屹然不动,倒反而日益发扬光大,这使我认为一定有圣灵在给它做支柱、做基石,这么说,你们的宗教确实比其他的宗教更其正大神圣。”可见,薄伽丘作为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对宗教既是批判又是敬畏,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观。纵览《十日谈》全文,处处流露着作者的人性关怀,而作为一个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乔万尼·卜伽丘(1313-1375),他的代表作《十日谈》(1313—1375)充分体现了作者伟大的人文主义理想,正如作者自身说的那样:“虚构故事的美能吸引哲学证明和辞令说服所不能吸引的听众。”薄伽丘把对人性的热情赞美,对个性解放的崇高追求穿插在100则架构短小精干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里,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弗洛伦萨地区的生活画卷,是那个时代里的一个大跨步。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看到《十日谈》对封建教会假道德伪高尚的大力批判,以及作品表现出的对妇女地位平等和爱情自由的人文主义关怀,我们还必须看到这些批判和诉求背后深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聆听这位文艺复兴巨人的内心。《十日谈》里塑造了很多独立聪慧,积极为自己争取爱情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比如故事中的齐纳芙拉在遭受杀身之祸时机智逃脱,化名西柯朗,凭着自己的聪明和胆略做了亚历山大苏丹的臣仆,机缘巧合之下她遇到陷害自己的奸徒安勃洛乔,大胆策划计谋使奸徒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而她也与丈夫在重新走到了一起。齐纳芙拉有能力有头脑,会讲多种语言,在亚历山大苏丹那里由一个奴仆做到护商队长;她沉着勇敢,机敏异常,在遇到奸徒安勃洛乔以后能不露声色,甚至还与他很亲热,设法将他带到亚历山大城,然后又派人把自己的丈夫找来,当面对质,终于自己的不白之冤得到洗刷。这样一个从男人背后走出来独当一面的女性形象令人眼前一亮,但同样是《十日谈》的序言部分,作者借菲罗美娜的口写道:“姐妹们,潘比妮亚所说的一切当然是非常好的,可是我们也不能照着自己的意思,说走就走呀。别忘了我们都是女人;我们年纪也不小了,不至于还不明白几个女人聚在一起不会有好结果的;女人要是没有男人的领导,势必弄成一团糟。我们的心坎儿太活了,太任性了,太多心了,太懦弱不中用了。为了这缘故,我只怕一切由着我们,没有人来领导,那么我们这些人很快的就会闹得不欢而散。”即使“女人有女人的判断力,”但是爱莉莎也发言了,“真的,男人是女人的首领,没有男人的帮助,我们做什么事也难得有始有终。不过我们怎么能找到男人呢?大家都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