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36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36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36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36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训练36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2023·湖南益阳月考]下表为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状况。年代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1975=100%)年平均失业率年平均失业人数(万人)消费物价年平均增长率1950~1959年5.3%4.6%2932.0%1960~1969年5.5%4.8%3412.3%1970~1979年3.2%6.2%5727.1%表格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西方国家()A.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投资B.企业技术更新过快C.经济政策调整的必要性D.经济结构不够合理2.[2023·济宁市高三模拟]1947年初,法国政府制定“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及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法国此举旨在()A.应对来自两极格局的挑战B.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C.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D.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3.[2023·浙江省1月]观察下图,解读正确的有()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③美国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缘于它最先建立“福利国家”④两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23·枣庄市高三三模]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B.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C.农业机械化的推行阻力重重D.体制因素制约了改革预期效果5.[2023·长沙高三月考]苏共二十四大时勃列日涅夫指出,1970年苏联职工工资月均146~149卢布。二十六大时他指出,1981年苏联职工月工资是168卢布,比10年前增长40%。而1973年石油危机后油价暴涨,1974~1984年,苏联石油出口收入保守估计1760亿卢布。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十年间职工收益增长40%B.通过石油收益积极改善民生C.经济建设逐步陷入危机D.遭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围堵6.[2023·高三年级高考考前押题密卷]1988年,戈尔巴乔夫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时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不可逆转的重要保证,“目前的政治体制不能使我们预先防止最近几十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停滞现象的增多并且注定使当时进行的改革归于失败”。这表明戈尔巴乔夫()A.准备实施“加速发展战略”B.未敢突破斯大林模式C.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D.试图转变改革的重心二、非选择题(14分)7.[2023·新高考八省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加大了对第三世界的扩张、渗透和争夺。在中东,苏联介入阿以冲突,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在亚洲,苏联支持印度入侵巴基斯坦,扶植越南,并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非洲,介入安格拉内战,扶植亲苏政权;在拉丁美洲,发展与古巴的特殊关系,将古巴绑在苏联的战车上。勃列日涅夫声称:“地球上没有哪个角落的情况不以某种方式加以考虑。”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第三世界扩张的顶点。但此后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成为苏联的“滑铁卢”,对第三世界的扩张势头渐缓。——摘编自张英姣、孙启军《论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的后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的影响。(6分)课题训练36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解析:表格描述的是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局面,说明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经济政策需要调整,选择C;材料体现不出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投资,排除A;经济“滞胀”现象与当时企业技术更新过快无关,排除B;经济“滞胀”现象与当时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无关,排除D。答案:C2.解析:“莫内计划”体现了二战后法国对经济的干预加强,重点发展煤、电、钢铁、水泥、农机及运输等基础部门,以此来刺激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D项;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其计划是指令性的,而法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其计划是指导性的,排除B项;C项是方式手段,而不是目的,故排除。答案:D3.解析: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和所学可知,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美国和联邦德国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产业和职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①②④正确,故B项当选。英国最先建立福利国家,③错误,故A、C、D三项都排除。答案:B4.解析:据材料“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可知,赫鲁晓夫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但由于体制的制约,导致农庄没有足够数量的驾驶员,影响了改革预期效果,故选D项;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受到农民欢迎,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有群众基础,排除A项;没有比较,无法说明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排除B项;C项是材料的表象,故排除。答案:D5.解析:即使有新增加的巨大石油收益,职工收入也增长缓慢,说明当时国民经济停滞,所以选C项;两者比较,只增长15%,勃列日涅夫报告数据水分多,A项错误;这种工资收益,说明民生改善不实,B项错误;苏联石油向西方国家出口而获得巨额收益,说明非围堵,D项错误。答案:C6.解析:据材料“目前的政治体制不能使我们预先防止……归于失败”可知,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即把改革的重心由经济转向政治,故选D项;1985年,戈尔巴乔夫制定发展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是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答案:D7.解析:第(1)问背景:“苏联加大了对第三世界的扩张”并联系所学,从美苏争霸日益激烈、勃列日涅夫时期大力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第三世界各国政局动荡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影响:“但此后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势头渐缓”并联系所学,可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给第三世界带来深重的战争灾难和长期的动乱、削弱了苏联国力,降低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与动荡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背景:二战后两极格局确立,美苏争霸日益激烈;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