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监利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1页
湖北省监利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2页
湖北省监利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3页
湖北省监利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4页
湖北省监利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综合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社会上没有抽象的个人,只有承担着各种社会角色的具体的个人。个人与社会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有机联系的。”这告诉我们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社会是个人的简单相加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④个人在社会中没有价值可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从嗷嗷啼哭的婴儿到在父母搀扶下蹒跚学步的幼儿,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在老师教导下心智日益成熟的少年……直至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人生历程。这说明①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②在人生历程中,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价值观日益养成③在成长历程中,我们不会犯任何错误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5.2023年4月,江西省永修县总工会服务中心一行人前往永修一中、永修二中、永修中专三所学校为贫困学生发放2023年第一批黄三河贫困教育助学款,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一份爱心。这说明我们的成长离不开A.父母的抚育 B.同伴的交往C.老师的教诲 D.社会的关爱6.小江与父母在“五一”假期期间去厦门旅游。他们通过网络查到了合适的车次,又把厦门的旅游景点浏览了一遍,还查询了交通食宿方面注意的问题。这说明①网络可以解决我们所有问题 ②网络满足了人类的一切需求③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④网络让信息传递变得方便迅捷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7.“五一”期间,芳芳到外地游玩,看到和听到不少乘车提示,如“依据法律规定,禁止携带危险成品乘车”“列车全程禁止吸烟,如有违反将依法处理”等。可见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③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④规则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右面漫画《到底谁盲》告诉我们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②遵守秩序不能打扰他人休息、娱乐③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无序化状态④自由是有边界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益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某地交警部门在“五一”期间开展“行人闯红灯”严管行动,绝大多数行人被拦住后都表示自己闯红灯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附近有交警。对此,交通管理部门提醒广大行人:“我们应该遵守的是交通规则,不是交警规则!”这个提醒告诉我们①应发自内心敬畏规则,遵守规则②任何时候都要将规则作为行为的准绳③外在约束对督促行人遵守交规没有意义④交通规则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实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2023年1月1日,新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正式实施。按照新规,全国铁路按年龄实行儿童优惠票,打破以往“以身高论票价”的规定。这体现了①要坚定维护规则,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②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改进规则③规则要根据社会生活需要加以完善④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下列校园生活场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相互问候讲礼仪B.常思己过懂尊重C.履行承诺讲诚信D.校园生活讲道德10.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如:探望别人说“拜访”;起身作别说“告辞”;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别送说“留步”;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帮助说“劳驾”;托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谅解说“包涵”……由此可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言语上做到文明有礼,能够①让我们做到换位思考,口寸刻为他人着想,从不考虑自身利益②体现对他人的尊重,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③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国家形象,做“礼仪之邦”的传承人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使自己在人格上高人一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中国人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旅游,但种种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许多外国景点纷纷竖起带有汉语的警示牌,国内相关部门为此加大了文明出境旅游的宣传力度。我国相关部门这样做是因为A.文明有礼更容易受到他人尊重B.文明有礼有助于社会安定有序C.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D.只有出国旅游才要注意礼仪形象12.小明喜欢通过图示法加深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他对违法和犯罪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一般违法行为包含犯罪②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③二者都应受刑罚处罚 ④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3.以下违法案例现象与违法行为的性质、处罚方式传导正确的是①张某随意宣布地震谣言,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罚②李某交通逃逸致人死亡,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处罚③某企业随意排放污水,被环保部门罚款120万元—严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④张某借王某3000元,拒不还钱,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还钱—民事违法行为—刑罚处罚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14.“警察叔叔,帮帮忙,我妈被骗了还不听劝!”一名12岁少年到派出所报案,称自己的母亲遭遇了电信诈骗。随后,在民警的及时阻拦下,其家庭避免了经济损失。对这名少年的做法,下列评价不合理的是A.有较强责任感,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B.懂得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律解决问题C.机智灵活,善于借助外力保护家庭财产D.明辨是非,有原则,举报父母的违法行为二、非选择题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围绕“走进社会生活”,道德与法治老师引领八(1)班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学习的片段,请你一起参与。(1)请将下表中小美周六的部分日程安排表补充完整,并指出在小美的这些日程安排中,哪一项属于亲社会行为?(2分)(2)小美周六的日程安排对她的成长有何帮助?(4分)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不断加大直播内容供给,拓展直播边界,直播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显现,非遗传承、知识普惠、助农惠农、线上招工等直播类型不断成熟。材料二:某学校经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部分学生浏览短视频主要聚焦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谈谈,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会对其成长有何不良影响?(2分)(3)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互联网已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的今天,青少年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做网络生活的理性参与者?(4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1996年,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村民陈廷海开始当粮食经纪人,他收粮食时,市价涨了,收购价格就高不就低;市价跌了,则按约定的保值价收粮。诚信经营是他在村里的金字招牌。材料二:2006年夏天,干了大半辈子粮油经纪人的陈廷海把一批价值上百万的油菜籽交给一位油脂厂老板后,却遭遇了对方蹈路,不仅自己损失了七万元,还欠了210户村民共计98万元钱。从那时起,陈廷海和家人就走上了一条风雨还债路。截至2023年3月陈廷海的欠款,只剩下13万多元,陈廷海以纯朴的道德感将信义践之行之,不仅获得了同村乡亲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全社会的敬意。(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2)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向陈廷海学习有何意义?(2分)(3)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向陈廷海学习,做一个诚信的人?(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某校八(4)班学生在学习第五课《做守法公民》后,在道法老师的引导下开展“预防犯罪”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探究一:陈述案例大学生陈某迷上了电竞游戏,随着消费不断增加,他开始捉襟见肘。后来,陈某在游戏厅结识了一名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他俩多次结伴拦路抢劫。在一次抢劫伤人后,最终被警方抓获。(1)陈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请说明理由。(2分)探究二:明晰后果有一位同学模拟法官对陈某写了这样一份判决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XXX法》,判决如下:判处陈某行政拘留14天,罚金2万元,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2)这份判决书中对于陈某的处罚是否合理?请加以评析。(4分)探究三:警钟长鸣(3)你从陈某的案例中得到了哪些警示?(4分)答案1.B .B 3.D .C 5.A 6.D .A 8C 9.D 1.C 1.C 12B 13.D 14.D29.(1)①学生;(1分)②“和同学们一起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属于亲社会行为。(1分)(2)①“和爸爸一起晨跑锻炼”能强身健体;(1分)②“跟随书法老师学习书法”能够培养兴趣爱好,增长技艺;(1分)③“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有利于小美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2分)30.(1)从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分)答案一:说明网络推动社会进步。(2分)答案二:①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1分)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分)(2)①青少年学生沉迷短视频,会影响其身体健康、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②网络短视频虽然内容丰富,但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2分)【说明:学生只要回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一个要点,或言之有理回答一个要点,即可得满分2分】(3)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我们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网上传播正能量。(4分)【说明:学生只要回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4分,每个要点1分。】31.(1)说明了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2分)(2)①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③有利于遵守法律;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互信。(2分)【说明:学生只要回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2分,每个要点1分。】(3)①要树立诚信意识。(或“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亦可);(1分)②要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1分)③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1分)④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营造社会诚信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1分)32.(1)①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1分)②因为陈某拦路抢劫伤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1分)(2)①不合理.(1分)②a.因为这份判决书中“行政拘留”属于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