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皖豫联盟体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1.gif)
![2021-2022学年皖豫联盟体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2.gif)
![2021-2022学年皖豫联盟体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3.gif)
![2021-2022学年皖豫联盟体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4.gif)
![2021-2022学年皖豫联盟体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8f803c38ac607a0584f7114c0776562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
耻。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总括秦国掠夺人民,挥霍无度。
(3)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中的“”,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月28日,话题“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热搜,关注度堪比新冠肺炎。然而,网友们的心情
也跟随这10万只鸭子,经历了由慷慨豪迈、莫名魔幻到大失所望,正所谓____.事实上,人们只要稍微动用逻辑就不
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样是面临灾难,同样是提出解决办法,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
性的解释上禁不住推敲。
的确,在灾难面前,()o如今看到鸭子也能''远征",去保护巴基斯坦兄弟,这样的勇气怎能不让人心中的
自豪?这10万只鸭子,不仅可爱,还让人感到钦佩。然而,人们这一比较常见的感动心理,却容易被虚假新闻予
以利用,继而出现的现象。“鸭子出征”,或许还留下的思考足够让舆论理性地消化一阵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出神入化油然而生漏洞百出余波未平
B.出神入化喷薄而出以讹传讹余音袅袅
C.一波三折喷薄而出漏洞百出余音袅袅
D.一波三折油然而生以讹传讹余波未平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条消息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禁不住推敲
B.这一条消息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
C.这一条消息却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
D.却在对真实性和科学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
B.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
C.各种情绪总是容易影响人们,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
D.各种情绪总是容易影响人们,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诗话体著作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此后,诗话体
著作久盛不袤,说明其自有文体传承的价值。诗话中常以诗歌作品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诗歌创
作的艺术性问题,精辟之见,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宋代诗话整理、提炼、发掘和总
结了前人诗歌创作上的经验,为后人将提供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评点式批评方法常在宋代诗话中出现。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仅就某个问题或某个
摘论、摘句进行析评,随感而发,要言妙道,一则一段,o不求,但求说深、说透而具说服力。宋代
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发物时有一目了然高谈阔论B.滥觞时有不言而喻高谈阔论
C.发物常有不言而喻侃侃而谈D.滥觞常有一目了然侃侃而谈
2.根据文中顿号使用情况,判断下列顿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依然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B.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方。
C.王维的“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泉声咽危石”(《过香积寺》)都是耳熟能详的诗句。
D.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菠菜、油菜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诗歌创作上的经验,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
资料。
B.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诗歌创作上的经验,为后人将提供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
资料。
C.宋代诗话整理、提炼、发掘和总结了前人诗歌创作上的经验,为后人将提供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
资料。
D.宋代诗话整理、提炼、发掘和总结了前人诗歌创作上的经验,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
资料。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部的余杭区,由4个分布于同一缓冲区内的遗产区,分别为瑶山片区、
谷口高坝片区、平原低坝一山前长堤片区、城址片区。遗产区总面积14.3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99.8平方千米,总
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
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的系列玉器,揭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长江
下游环太湖地区,出现过一个曾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以及统一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的区域性国家。良渚古城是目前
国内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城址,为中华文明的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距今1300—4300年,()o
良渚古城遗址在国内,其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堪称“中华第一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象征起源独一无二
B.构成标志根源无可比拟
C.构成象征起源独一无二
D.构造标志根源无可比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曾出现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具有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B.曾有一个有统一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以及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区域性国家出现。
C.一个曾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以及具有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出现过。
D.出现过一个曾有统一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以及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区域性国家。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重要的时期可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良渚时代
B.这是可以称为良渚时代的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
C.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称为良渚时代
D.可以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驿舍④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跳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困。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
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鳏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朝菌不知晦朔,o(庄子《逍遥游》
(2),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3),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4)扪参历并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5)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
(6)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7)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8),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厨师的书法
周华诚
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
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过来,一定要赶到小饭店去吃个汤瓶鸡。老余的小饭店在大山深处,国道边上,一路七弯八绕,
才能在小饭店里吃上一顿。
放下筷子,却是深深的满足:
“道道菜都好吃!”
小饭店开了三十年,如今已成风景。饭店老板兼首席大厨老余,是风景中的风景。老余技艺满身,会做菜还能聊
天。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没有推陈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饮食丛林里屹立不倒?所以作
为大厨,手中一柄铁勺,那是安身立命的武器,舞得天花乱坠,舞出一朵花来,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吃饭工具而已。
但能聊天,就不一样了。
老余聊天,并非瞎扯。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就如说书一般,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
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老余有如此功力,那是因为:一、老余有聊天的天赋;二、老余肚里有
故事。有时候,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
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四十年前,老余还是小余,小余还是村庄里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小余老师在教孩
子们识字的时候,认识到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开始学写字。后来,他出了门,打工谋生,不得不把手
中的毛笔也放下了。
一人一瓶啤酒,我和当年的小余、现在的老余,面对面坐着聊天。老余说,他这家小饭店,其实不只是家小饭店。
我的理解是,这既是老余自我修行、观照内心的地方,也是老余结交众生、看见世界的地方。
怎么说呢,老余1985年从外地回到老家,跟妻子一道,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名曰“春燕”——春天的燕子飞回
来了!就此,老余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厨师的生涯。从此以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的烟火,
充满了扎实的幸福。
几年之后,小饭店挪了地方,转移到百步远的一幢小木屋。老余又把饭店的名字改为“途中”,直用到现在。
我问老余“途中”何谓?
老余答目,活着活着,越来越明白,人生永远是在半道上。比方说吧,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
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
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那我老余,
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
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你说,我是不是,每件事,都是在途中?
老余见我点头,又说,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
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
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
了沉静气。他习的是王羲之的帖!我问老余,写字跟做菜,有相通么?老余说,异曲同工。做菜要掌握火候,知道什
么时候加料,写字要懂得运笔,熟悉笔墨的性情。
这么一想,老余说得对。做菜,写字,道理是相通的。说白了,是一种悟性,是你对工具的熟悉。当你对笔墨与
纸的关系,或者对菜肴与水火的关系,了解透彻,运用娴熟之时,这些东西就会成为表达内心的一种工具。工具不再
重要,内心才变得最重要。
这就是境界。这也是人生。
对老余来说,做菜的时候,锅铲就是他的毛笔;写字的时候,毛笔就是他的锅铲。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
才是最重要的。
比方说吧,有一回,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让老余煨好二十个汤瓶鸡,第二天中午送到县城去。老余想来想去,决
定不送!不送,不是因为老余耍大牌,也不是嫌路太远,更不是炖不出那么些鸡。真正的原因,是老余知道他的汤瓶
鸡,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味道才正宗。他煨汤瓶鸡,要用木炭火,煨上三小时。快了,猛了,出来的味
道都不对;限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到时,岂不是要砸他的招牌?
也只好得罪一下熟客了。
老余开店几十年,三教九流的人,都见识过,都打过交道。老余听话听音,三句话一按,就知道对方的身份甚至
口味。
现在,老余也是偶尔才下厨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
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
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
店就够了。
继续喝酒,聊天。老余说,做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
是“途中”。
我盛了一碗鸡汤,慢慢喝了,味道真好。溪鱼、老豆腐、丝瓜、红烧肉,道道菜都好吃……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名为“厨师的书法”,写厨师不言其厨艺,却强调其书法,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老余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没有了,书法使老余得以从琐碎的生意中超脱,达到了更高的人生境界。
C.文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了一个厨艺高超、书法精妙、淡泊名利、内心通透的人物。
D.结尾“道道菜都好吃”与开篇形成呼应,既突出了老余高超的厨艺,也有对他人生态度与境界的赞美。
2.老余为自己饭店改名为“途中”,请结合全文分析“途中”包含的意蕴。
3.本文在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近日,江苏一学校20多名学生
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
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由谁来实
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
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给予教师惩戒
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2018年5月7日《半月谈》)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
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我们的学校教
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
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
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住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因为其孙子在
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3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
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他担心,
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惩戒不当,可
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
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摘编自2018年12月10日《钱江晚报》)
材料三: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意见反
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2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
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同时,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
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
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规则》也能让
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
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
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
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
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
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
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
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选自2019年11月29日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随时存在隐患。
B.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
C.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是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成这种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
D.很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多种方式,有的国家还允许罚款和责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教师滥用惩戒权的现象阐明给教师惩戒权立法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的迫切性。
B.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C.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如果惩戒不当,将会造成意想不
到的后果。
D.《规则》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
3.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自1901年首次提出“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活动需求即
贫困”后,国际社会对减贫理论与减贫实践进行了不懈探索国外贫困的治理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
强调“个人努力进取”的脱贫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个人在市场中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计,并主要通过个人收入
在市场机制中保障自身福利。第二种贫困治理模式是北欧和西欧的福利国家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通过高税收抑制收
入差异,再通过收入分配形成相对公平的国家主导下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机制。美国的贫困治理虽然具有很强的个
体效率激励效应,但由于其无法救助所有贫困者而备受诟病。欧洲模式虽然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兜底作用,但
背负巨大的福利负担,形成了福利陷阱新时期我国设定了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我国治国
理政的新实践。在扶贫政策方面,创新使用政府行政主导、干部驻村等方式;在贫困治理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660万人,贫
困发生率降至1.7%。筌国832个贫困县有436个摘帽,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有10.2万个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
缓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表示:中国在对待扶贫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它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
这样的成绩不是开玩笑的。
(摘编自《精准扶贫:中国扶贫的新实践》)
材料二
图1某贫困县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统计图图2某贫困县贫困户年龄结构分布图
材料三
在精准扶贫实践的过程中,各地因地因人因需,采月多元化扶贫方式,形成了大量可借鉴的模式。甘肃将电子商
务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改变了贫困地区的产业价值创造模式,将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宁夏采
取补偿金融扶贫运行风险,有效破解了市场机制下扶贫开发的融资难困境,实现了生产风险共担、生产收益共享;四
川采取“五大行动”补齐贫困地区医疗保障短板,破解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青海发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变”要
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实现“扶贫”和“扶志”同步、文化与旅游发展同步;云南从多维目标出发综合施策,保
证了贫困群众受教育机会,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个人素质和就业率;贵州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编自《精准扶贫实践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模式》)
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乏技术、文化、资金是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发展教育、增加投资可降低贫困发生率。
B.关注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改善他们的医疗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C.贫困户的数量与其年龄成正比,因此,家庭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与其贫困程度成正比。
D.如何帮助平均年龄在50~80岁的贫困户脱贫,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攻坚的难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社会对减贫的不懈探索和中国的扶贫实践,表明消除贫困仍然是当今全球性的挑战。
B.美国所代表的脱贫模式强调个人努力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无法让所有贫困者摆脱贫困。
C.因为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兜底作用,北欧和西欧福利国家的贫困治理模式优于美国模式。
D.精准扶贫既要“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也要“扶智”,提供技术、文化支持。
3.我国的扶贫实践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绩?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材料说明。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陆)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
永安三年,偎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日:“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件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
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名眼,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停停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
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
抚枕,临餐忘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年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
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律目:“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
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日:“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
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威欲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
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日:“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盘结,则南山群
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遇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
步军。抗闻,使威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晋巴东监军徐机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成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水军督留虑、
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日:“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
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
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
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更,自此以下,所
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冷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评日: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愁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
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
可谓克构者哉!
(选自《三国志•陆抗》,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侔则安者制危侔:相等
B.敕军营更筑严围敕:命令、告诫
C.抗欲服众,听令一攻听:听从
D.貌无矜色矜:骄傲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假(同“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假节”
是一种掌地方军政的官获得的称号,“假节”者可杀犯军令者。
B.九服:原指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后泛指全国各
地区。
C.鸿沟:古运河名。楚汉项刘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后就把两国疆土的分界称为鸿沟。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此处是说陆逊饱读诗书,所以才有“书生拜大将”
之说。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
(2)祜欲因所遇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
4.史家评陆抗“贞亮筹干”,“西陵破晋”一战如何体现他的“筹干”的?请简要概括。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为人有大志,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盥
寿,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目:“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
以超为倬可乡,遣使西域。超发于阑诸国兵击莎车,而龟兹王救之。超召议日:“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于
闻从是而东,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
微于阅。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当隼,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大获其马畜财物。莎车
退降,自是威震西域。永元二年,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超众少,皆大恐。超警军士日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
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被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谢遂前攻超,不下,又钞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将
尽,必从龟兹求救,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谢果遭骑贲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月氏由是大震.
岁奉贡献。建初六年,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明年,下诏日:“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
城门昼闭。先帝重毛无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阅以西。超遂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英
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
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日:“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况于远处绝域,
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超譬军士日/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B.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C.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D.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汉武帝时奉命出使西域,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开辟了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
B.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冢之意。文中此处是说班超被任命为“代理司马”。
C.鸡鸣:天明之前。以“天干”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与四更、丁夜相对应。
D.元元:即黎民百姓。古代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布衣、黔首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家境贫寒,却自小有大志。他虽曾以受雇抄书为生,长久劳苦,但他却不愿长期埋首笔墨间,而是希望效法
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万里封侯。
B.班超智谋百出,常能以弱胜强。他以诱敌之计击败莎车龟兹联军,又能料敌于先,降服月氏,威震西域。到建初
六年,西域五十余国都向汉朝称臣纳贡。
C.班超功勋卓著,被封为定远侯。他通过改立国王,招降那里的百姓的方式来稳定西域,前后共用二十二年时间。
西域各国在他的镇抚之下,没有不服从。
D.班超久在异域,年老思念故土。他晚年给皇帝上疏称害怕自己年老体衰,倏忽死亡,孤魂漂泊在外,他称不敢奢
望能到酒泉郡,但只愿活着进入玉门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果遣骑赍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
(2)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参考答案
1、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奈何取之尽镯铢用之如泥沙半卷红旗临易水风掣红旗冻不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
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
写法。如“锚”“临”“掣"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
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2、1.D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
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
符合句意的选项。
出神入化:是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一波三折:原
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隶书),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此处根据前句“经
历了由慷慨豪迈、莫名魔幻到大失所望”应选“一波三折”。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此处指自豪感产
生,应选“油然而生”。
漏洞百出: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以讹传讹:指把本来就不正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又
不正确地传出去,越传越错。此处错误信息传递,应选“以讹传讹”。
余波未平: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余音袅袅: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此处指
“鸭子出征”之事的影响,应选“余波未平”。
故选D。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
可。
首先,应该添加主语,排除D;其次“禁不住”有两种解释,容易引起歧义,所以用在此处不如“经不起”精准,排
除A;再者,逻辑顺序上应该论证在先,解释在后,排除C。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
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根据上下文语境,下文是“人们这一比较常见的感动心理”,此处应该以“人们”作主语,排除C、D项;根据括号
后边句子”这样的勇气怎能不让人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还让人感到钦佩”突出的是情感,“心潮澎湃”放在后边
与下文衔接,排除B。
故选A。
【点睛】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
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3、1.A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
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发扬”,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侧重新事物已经形成;“滥觞”,事物的起源、发端,侧重事
物的雏形,尚不完全;从语境来看,语段是说“诗话体著作……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此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
由此可知,诗话体著作的形式已经形成,应使用“发辆”。
第二处,“时有”,有时,有时候,表示不确定;“常有”,经常出现的事情;语境无法看出经常有这种情况,故使
用“时有”。
第三处,“一目了然”意思是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言而喻”,
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结合语境并没涉及诗歌作品系统连贯的高深意思,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的清楚明白,故用“一目了然”»
第四处,“高谈阔论”意思是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文中此处为否定语境,故正确;“侃侃而谈”意思是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侧重说话,与文段陈述对象诗话不一致。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文中顿号使用情
况,判断下列顿号使用错误的一项”,然后结合顿号的用法进行分析。
B项,“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中顿号使用错误,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除此
之外,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或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
的。
画线处有两处语病:第一个问题“整理、提炼、发掘”语序不当,应为“发掘、整理、提炼”,这就排除CD两项;
第二个问题“宋代……为后人将提供”时态不对,“将”是将来时,而“宋代”是已经发生的,应改为完成时,即“为
后人提供了“,排除BC两项。
故选A。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
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
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
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1.C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
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构成”,形成、组成;“构造”,事物的组织。语句的意思是良渚古城遗址由4个遗产区组成,用“构成”
合适。
第二处,“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标志”,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语句的意思是挖掘出的
玉器有其特殊含义,用“象征”合适。
第三处,“起源”,事物发生的根源;“根源”,使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语句的意思是良渚古城可以研究中华文明
的根源,用“起源”合适。
第四处,“独一无二”,只此一个,别无其他,比喻最突出或极少见,没有可比或相同的;“无可比拟”,没有可以
与之相比的,含褒义。文中是说良渚古城遗址价值和意义的突出,如使用“无可比拟”,则与后面“其意义与价值可
比殷墟”矛盾,故用“独一无二”比较合适。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画横线语句的语病有两个:一是状语位置错误,即'‘曾"是状语,应该放到动词“出现”“有”等的前面;二是语序
不当,从递进的角度分析,应该先说粮食种植特点,然后说国家层面的特点。考生思考选项病句的修改时还要关注这
句话的中心谓语“揭示”,与之搭配的是“出现(有)……区域性国家”。据此可以排除BCD三项。
故选A。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
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
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由括号前文的内容可以知道,这句话表述的主体是具体的年代,即“距今1300—4300年”,所以对应的宾语应该是“时
代”“时期”等;从前后句的衔接来分析,前文点明年代,后面紧随的应该是对“良渚时代”的定位;最后解说“良
渚时代”体现的意义,即“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据此排除ABC三项。
故选D。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
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
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
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1.B
2.(1)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营造了驿舍荒凉幽寂
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2)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
飞逝,壮志难酬。(3)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
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
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情感”错,应是“物是人非”。颔联运用两个典故,“鳗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鳏化
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宜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
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
异势,深寓感慨,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题干问的是“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
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需要明确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通过分析诗句可知,首联写景叙事,“闲
坊”“古驿”的荒僻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冷的感情。颔联运用鳏化为鹏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典故感慨人事浮沉,
物是人非。颈联紧承“仍归”,运用动作描写,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
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诗人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亦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
印。竹增松长,岁月如流。可见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感慨,万种凄惶写作者一根根数竹,解下
腰带量松,这些动作寄寓了作者岁月如流的无穷感慨。尾联今昔对比,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
了当日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诗人怎能不心事万千结联?感慨今夕,情感沉痛。
6、(1)蟾蛀不知春秋(2)朝搴毗之木兰兮(3)信誓旦旦(4)以手抚膺坐长叹(5)山肴野藏(6)
惟吾德馨(7)知者不惑(8)无求生以害仁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
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
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蟾
姑”“搴”“毗”“誓”“膺”“肴”“萩”“惟”“馨”“知”“仁”o
【点睛】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
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
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
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7、1.B
2.①“途中”包含老余对厨艺、书法的精益求精。他不以自己做菜有绝活、书法精妙为满足和终点,而是不断追求进
步。②“途中”包含老余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认知。他认为过日子不只是为了舒坦不差钱,更是为了生活充实,让人生
有价值。③''途中”包含老余对精神世界的观照重视。他注重自己的爱好,不以书法和厨艺博取名利,只求内心的愉
悦和丰盈。④“途中”包含老余对自己的名字的深刻理解。“途中”的“途,用拆字法,“余,在走路”。把他的名
字和他的思想境界、精神上的超脱融合在了起。
3.①巧用比喻、反问等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和气势。如用“如沐春风”“如浴温泉”形象写出老余聊天
给人的温暖之感;多处连用反问,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形成强烈的气势。
②口语和书面语、文言交杂使用,使语言通俗亲切又不失典雅庄重。如“怎么说呢”“比方说吧”的口语表达,使语
言生活化,亲切自然;“何谓"“答曰”“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等文言、书面语的运用,使语言古朴典雅,
意蕴丰厚。
③长短句结合使用,使语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如“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老余聊天,是海
聊,神聊”。运用短句使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与长句配合,行文有变化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答整散句结合亦
可)
④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的手法,有亲切感,真实感,表达灵活自由,便于情感的表达。如老余回答“我”
对“途中”这一饭店名字是何意的询问:“我老余……”这是采用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读来使人感到亲
切、真实;介绍老余的技艺本事采用的是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吻米叙述,自由灵活地反映出客观内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
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
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书法使老余得以从琐碎的生意中超脱”错,一则生意并不琐碎;二则不是书法使他从生意中超脱出来的,老
余不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厨艺上,都非常超脱。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
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
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
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
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本题,先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
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厨艺、书法的精益求精。他不以自己做菜有绝活、书法精妙为满足和终点,而是不
断追求进步。
原文中“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
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可以概括为:“途中”包含老余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认知。他认为过日
子不只是为了舒坦不差钱.更是为了生活充实,让人生有价值。
“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
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
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
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珠海二手房买卖合同模板:针对拆迁补偿房产交易3篇
- 2025电力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
- 淘宝主要各行业销售额明细数据分析课件
- 《软件设计的任务》课件
- 《科研标书撰写》课件
-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课件
- 《高等数学格林公式》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常规生物正置显微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汽车基础知识》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丙烯酸内墙耐水腻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智能临床辅助诊疗系统建设方案
-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 工程签证单完整版
- 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二)客观题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4年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川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五年级口算题卡每天100题带答案
- 食品感官检验:品评人员的筛选与培训
- 代写文章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