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的构建_第1页
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的构建_第2页
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的构建_第3页
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的构建_第4页
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的构建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综合医院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之一。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包括建立应对事件的组织机构、完善应急报告制度、建立传染病监控体系等。综合医院不仅是防治各种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始终处于防病治病的第一线。综合医院不断完善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是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实施传染病预警机制,将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医院医疗防病工作中。1建立传染病防治监测机制1.1发烧患者的初步诊断1.1.1医生衔接病人综合建立发热预检分诊制度,明确规定发热病人首先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在医院入口处公示告知,引导发热病人(体温≥37.5℃)进入预检分诊流程。医生接诊病人经预检为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病人在感染性疾病科专用诊室隔离治疗。接诊医生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统一向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2010年发热初筛门诊接诊病人21213人次。其中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205例,占发热病人0.97%,除其中的的6例经急诊科筛查确诊,其余均在发热初筛门诊确诊,未发现甲类呼吸道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呼吸道传染病病例。1.1.2传染病监测医院配合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发热病例的监测和排查,及时发现、隔离、报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法定传染病及国家明令需要监测的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对危重症病人及时进行医疗救治。1.2腹泻患者的初步诊断1.2.1肠道门诊预检检诊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大便性状可为稀便或含黏液、脓血和不消化食物。综合医院应建立腹泻预检分诊制度,明确规定腹泻病人首先到医院肠道门诊预检检诊。在医院入口处公示告知,引导腹泻病人进入预检分诊流程。医生接诊病人经预检为肠道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病人在感染性疾病科专用诊室隔离治疗。接诊医生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统一向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2010年肠道门诊接诊病人7994人次,其中确诊感染性腹泻1709人次,细菌性痢疾538人次。1.2.2预检和诊断的重要性医院配合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腹泻病例的监测和排查,及时发现、隔离、报告霍乱病例及疑似病例。1.3流畅性监测1.3.1病人年龄登记流感样病例是指发热(腋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的病例。接诊医生按病人年龄组(0~4岁、5~14岁、15~24岁、25~59岁、60岁以上)进行登记,并填报《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登记本》。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统一向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根据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就诊总数计算流感样病例比率,动态监测流感样病例发生情况。1.3.2病例监测及发生率将因上述症状就诊几率高的科室作为监测的重点科室,包括发热初筛门诊、儿科、内科门诊和急诊科。2010年流感样病例监测总数426124例,其中确诊流感样病例数4439例,发生率为1.04%。与北京市总体水平持平。1.3.3流行动态,掌握规律医院配合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流感活动水平及流行动态,掌握变化规律。通过对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及时发现、隔离、报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法定传染病及国家明令需要监测的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1.4感染症状监测1.4.1入院人员的检查传染病症状监测是指发热、皮疹、腹泻、黄疸和结膜红肿任一症状就诊的人员,若3天内密切接触人群出现相同症状3例及以上,接诊医生必须填写《关联性病例传染病症状监测登记卡》。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部门汇总,统一向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1.4.2重点科室定义将因上述症状就诊几率高的科室作为监测的重点科室,包括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内科门诊、儿科、眼科门诊、皮肤性病科。2010年传染病症状监测未发现关联病例。1.4.3加强传染病防控和疫情防控传染病症状监测是及时预警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医院配合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发现报告聚集性传染病,掌握预警信息、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处理和控制疫情。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排查,及时发现、隔离、报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法定传染病及国家明令需要监测的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1.5急性痉挛性麻痹afp的诊断1.5.1传染病筛查AFP病例是指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医生诊断上述疾病后,必须作为AFP病例进行上报,填报传染病登记卡。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部门核实,统一向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1.5.2afp病例监测将AFP病例涉及的有关科室作为监测重点科室,包括急诊科、儿科和神经内科。2010年AFP病例监测总数353261例,其中AFP病例20例,占0.005%。经确证均除外脊髓灰质炎病例。1.5.3防止病毒传播认真完成AFP病例主动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敏感性,配合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发现输入的脊灰野毒株病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传播。同时,为疾控部门提供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对照,发现免疫防控薄弱环节,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1.6提交门诊医生纪事1.6.1英语医生接种病人医生日志即门急诊相关科室设立接诊登记表,临床医生登记接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联系电话、现住址等内容。临床科室每日汇总本科接诊人次和医生接诊登记,计算医生日志填写率。要求医生日志填报率达75%以上。1.6.2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科室将传染病病人就诊几率高的科室作为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科室,包括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儿科、内科门诊、神经内科、妇产科、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1.6.3及时上报医生信息填报医生日志是综合医院在传染病管理和疫情预警方面的有效措施。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明确职责,及时填报医生日志。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及时督查门急诊医生日志书写登记情况,有效杜绝传染病漏报、误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有效控制疫情发展。2实践2.1医院传染病防控职责综合医院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三级管理组织结构。第一级为医疗主管院长,全面负责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第二级为疾病预防控制处,负责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防控应急预案,进行预警管理,组织演练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组建专家组和应急小分队。第三级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科、保健科、专家组、应急小分队、教育处和信息技术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检查、指导院内传染病防控隔离工作,预防医院感染发生。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主动搜索、监测和报告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以网络、电话或传真的形式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传染病防控专家组负责医院传染病疑似病例、急危重症病例的会诊、筛查和救治工作。应急小分队排班表和联系电话24小时备案,及时应对突发疫情。教育处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登记。信息技术科负责建立、维护医院信息系统,为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搭建平台。2.2召开联席会议医院建立传染病防控例会制度,发现、反馈传染病防控工作问题,及时改进。协调科室间工作衔接,促进传染病防控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疾病预防控制处主任主持,通报传染病疫情,反馈传染病防控工作问题,明确工作重点,邀请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参加人员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保健科、信息技术科负责人,必要时医疗主管院长参加。通过建立例会制度确保长期稳步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和传染病预警工作。2.3及时搜索检测门急诊和模型报告保健科专职人员负责每日到临床科室收取传染病卡片,核查填写内容。要求卡片书写规范,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填报不合格者实行退卡,并要求科室限时修改合格返回。拖延返回者按迟报处理。保健科对相关临床科室、实验室进行主动搜索和监测,对照门急诊医生日志登记和实验室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内容,逐一进行核对。发现漏报误报立即通知相应科室负责人,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要求科室及时补报、更正,同时将检查结果书面报告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2.4强化培训,制定演练计划,分医院定期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按时完成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对传染病重点科室和传染病主检医生、专家强化培训,在职人员培训率达100%。制定演练计划,重点安排应对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法定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演练。通过每年定期培训和演练,强化全员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对法定重点传染病诊断鉴别能力。2.5规范防护,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医院制定传染病管理考核项目,建立奖罚制度,对按时完成传染病登记和报告的科室及个人进行奖励,激励医务人员按时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对于登记填报不合格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督促科室和个人及时整改,杜绝传染病漏报、误报。3传染病应报数、漏报数下降实施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后,2010年与2009年对比,医生日志填报率、传染病病例自查数均有所上升;而传染病应报数、漏报数有所下降。所有传染病漏报均完成补报。通过建立传染病预警机制,强化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了对传染病疫情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及时完成传染病填报工作,减少漏报、误报,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疫情传播。见表1。4讨论4.1传染病防控工作近年来,传染病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成为与国家甚至全球政治、经济以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综合性医院不仅承担着传染病的筛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还承担着医院内传染病的预防、医院感染控制以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综合医院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和交通发展便利,输入性病例和新发传染病病例明显增多。综合医院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总体水平不断提升,门急诊量持续增长,传染病病人就诊比率有所增多。因此,为了巩固加强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必须不断完善医院传染病防控体系、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防治工作,承担起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4.2病防控预警机制精确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疫情迟报率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建立切实有效的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旨在提高综合医院对传染病的敏感性和法定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建立敏感的传染病预警系统,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发现、报告传染病病例,准确反映疫情变化和传递信息,是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4.3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的确定建立医院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要确立主管院长负责制,将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医院医疗防病工作中,指定专人负责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