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及复习题_第1页
数学课标及复习题_第2页
数学课标及复习题_第3页
数学课标及复习题_第4页
数学课标及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增进学生(全方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叙述。

5、《数学课程原则》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故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

、(验证)、推理与

(交流

)

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主动运用多个教学资源,发明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的”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办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原则》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的

②知识技能目的]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种(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原则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9、评价的重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方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善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填空题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根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2.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方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节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构造)(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规定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以(教师行为的变化)为前提。4.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课程原则)。5.本次课程改革以(增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的。6.“学生是发展的人”,这是指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含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它意味着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8.教师看待师生关系上,应强调尊重赞赏;看待教学关系上,应强调协助、引导;在看待自我上,应强调反思;在看待与看待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9.当代学习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可持续发展。10.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11.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不仅是知识增加的过程,同时也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1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13、《原则》中不仅使用了“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的动词,并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的动词,从而更加好地体现了《原则》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规定。14在各个学段中,《原则》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1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6数学课程的总目的,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增加了过程性、体验性目的17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协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亲密联系的含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18课堂构造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将更多的采用非构造、开放式的控制方式19教师是组织者、引导、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0课标根据数学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亲身时间、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收集和解决信息收集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1、在现在的实际教学中,(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最易操作的课程资源,它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2、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重要是以本地的乡土知识、风土人情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教学方式重要以(实验和参观)为主。23、组织学生自学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核心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5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过分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和独立性的观点被人们称为(学科本位论)26、当代教育技术是指以当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教育技术。27、学生的学习方式普通有接受和(发现)两种。28、教师的(教学)是实施综合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29、新课程改革要变化以往只强调学科课程、科目过多和缺少整合的现状,设立综合课程,使课程构造含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0、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有知识探究型、学术研究型、(社会调查型)和发明发明型四种。31、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重要涉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对(教学对象)的分析。32、在综合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综合课程的实施方略重要是(主题式教学)33、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施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在增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发展上的重大作用。34、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要达成的效果重要有两方面:首先是高质量另首先是(个性化)35、我国颁布的《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方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6、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两种较为典型的师生关系论,即“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其中,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主张属于(学生中心论)37、在当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以(学科课程教学目的的实现)为根本宗旨,最大程度地发挥当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优势。38、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性活动),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自己的发明才干,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39、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环节重要涉及(选题)、开题、实施和结题四个环节40、就学校内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参加者涉及校长、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其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参加者,甚至应肩负起开发活动的领导责任。41、新课程改革要变化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42、新课程改革规定我们确立的教育理念就是(素质教育),它是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所要确立的带有根本性的理念小学数学教师考试理论参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主动运用多个教学资源,发明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③自己发明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原则》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5、“三维目的”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办法

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原则》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的

②知识技能目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

7、建立成长统计是学生开展(③)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互相评价

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重要条件是(

)。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多个问题,对本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种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和普通能力的发展。

2、内容原则是数学课程目的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原则应指有关(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原则原则》倡导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

)、模仿和(

训练

)转变为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5、从“原则”的角度分析内容原则,可发现下列特点:(基础性

)(层次性)

(发展性)(

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

导者

)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当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办法)。

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方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增进学生更加好地发

展。

9、课程原则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节、更新、重组后来,构建了(数

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

获得(必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如何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方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增进学生更加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3)理解统计的多个功效。

3、对于应用问题,《原则》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

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出、信息局限性……);

解决的方略多样化;问题答案能够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

题分析。

四、叙述题。

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规定?

答:(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构造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2、从“原则”的角度分析内容原则,有哪些特点。

答:其一是基础性:内容原则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

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其二是层次性:内容原则的层次性,是指“原则”的实施应遵照学生学习数学

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三是发展性:内容原则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发明、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原则的必

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原则及时地吸

收。

五、案例分析。

请分析以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状况。教师普遍激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种问题往往出现多个解法。对于多个解法的优劣,教师极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办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办法,对他来说就是最佳的办法”的观点。

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方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规定。允许不同窗生从不同

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办法解决问题,是对的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多个不同的解题办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多个办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方略,实

现办法的最优化。小学数学新课程原则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办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能够协助人们更加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当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合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顿、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发明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增进学生全方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协助人们解决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办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发明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办法和语言是当代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故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体现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本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提供充足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评价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全方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善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的多元、评价办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协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6.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的、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当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足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当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二、设计思路(一)有关学段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原则(实验稿)》(下列简称《原则》)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小朋友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二)有关目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原则》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的,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叙述。《原则》中不仅使用了“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的动词,并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的动词,从而更加好地体现了《原则》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规定。知识技能目的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或能举例阐明对象的有关特性(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性,从具体情境中识别出这一对象。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性和由来;能明确地叙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办法完毕特定的数学任务。过程性目的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某些初步的经验。体验(体会)——参加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性,获得某些经验。探索——主动参加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性或与其它对象的区别和联系。(三)有关学习内容在各个学段中,《原则》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重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个办法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