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四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四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四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四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四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四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蒸发操作中移开蒸发皿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D.分离水和酒精装置或操作A.A B.B C.C D.D2、能证明NaCl是离子化合物的事实是A.常温下是固体 B.熔融态能导电 C.水溶液能导电 D.易溶于水3、欲使100g5%的硝酸钠溶液浓度增大到20%,需再加入硝酸钠固体()A.18.75g B.19.75g C.20g D.25g4、要想证明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入铁粉 B.加入铜片C.通入氯气 D.滴加KSCN溶液5、0.1molAl2(SO4)3跟350mL2mol/LNaOH溶液混合,所得沉淀的质量为A.78g

B.15.6g

C.7.8g

D.3.9g6、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用于分离酒精和水B.图2用于验证木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中含有CO2C.图3用于除去CO2中的少量HClD.图4用于制备蒸馏水7、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A. B.C. D.8、将3.2gCu投入到一定浓度的HNO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共0.08mol。则原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为()A.0.34mol B.0.38mol C.0.28mol D.0.18mol9、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C.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CO3溶液中D.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11、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 B.11∶3 C.3∶1 D.4∶112、与的混合气体5g,在时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用电火花充分引燃,在相同状况下再将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中,测得固体增重的质量为,则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为()A.25% B.75% C.88% D.32%13、在某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MnO4―、SO42― B.Al3+、Cl―、SO42―C.Na+、CH3COO―、H+ D.OH―、Na+、Fe3+14、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Cu2+、Cl-、SO42- B.K+、Na+、SO32-、S2-C.K+、Na+、HCO3-、SO42- D.Ba2+、Na+、Cl-、Br-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6的降雨是酸雨B.氯气泄漏后应顺风向低处跑C.把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用来制备Fe(OH)3胶体D.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S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等16、某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既能透过半透膜,也能透过滤纸,该分散系为()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回答以下问题:(1)四种元素的符号依次是A__;B__;C___;D___。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2)写出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分别比较酸性或碱性的强弱:___。(3)写出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__,比较其稳定性:__。18、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F________、H________。(2)反应过程⑦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_________。(3)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4)反应①-⑦的7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A.①②④⑤⑥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全部(5)向纯碱溶液中通入气体乙,可制得某种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小苏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19、实验题。实验室有化学纯的浓硫酸,其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图:硫酸化学纯(CP)(500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g·cm-3质量分数:98%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①量取②计算③溶解④定容⑤转移⑥洗涤⑦装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2)实验室只有100mL、250mL、500mL三种规格的容量瓶,但要配制240mL0.1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浓硫酸________mL,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用到的公式___________。(3)接下来完成此实验将用到的仪器有10mL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4)要从所配溶液中取出50mL盛装于试剂瓶中,给它贴上标签,则标签的内容是_________;若再从中取出10mL溶液稀释至20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5)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填字母)。A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仍残留有蒸馏水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线20、实验室常用的浓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0.0mol・L-1。(1)实验室欲用上述浓盐酸配制500mL0.20mol・L-1的稀盐酸溶液,则需要取上述浓盐酸_________mL(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写代号)_________。A.药匙B.胶头滴管C.500mL容量瓶D.烧杯完成该实验还缺少的两个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3)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A.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含有少量的蒸馏水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C.定容摇匀后,发现容量瓶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水至刻度线D.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1、在Na+浓度为0.5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已知H2SiO3为不溶于水的胶状沉淀,加热时易分解为固体SiO2和H2O)阳离子K+Ag+Ca2+Ba2+阴离子NOCOSiOSO现取该溶液100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Ⅰ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L气体Ⅱ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固体质量为2.4gⅢ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Ⅰ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2)实验Ⅰ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Ⅰ、Ⅱ、Ⅲ,写出SiO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过程_______。(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可以根据是否形成水柱以及水柱的变化情况判断该装置的气密性,A正确;B、蒸发操作中移开蒸发皿时应该用坩埚钳,不能用手拿,否则会烫伤手,B错误;C、蒸馏操作中,冷凝管应该采用逆向冷却,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装置不合理,C错误;D、水和酒精,混合后不会分层,无法通过分液分离,应该用蒸馏,D错误;答案选A。【点睛】装置气密性检查是解答难点和易错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一般都是通过改变装置内气体压强实现的,若检查气密性的装置本身是一个非气密性装置,则第一步要处理成一个密闭体系。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难在以下两点:一是方法,二是文字表述。其叙述形式是: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①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②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2、B【解析】

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态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态不能导电,则能证明NaCl是离子化合物的事实是熔融态能导电,故选B。3、A【解析】

欲使100g

5%的硝酸钠溶液浓度增大到20%,设需要再加入硝酸钠固体的质量为x,(100g+x)×20%=100g×5%+x,x=18.75g。答案选A。【点睛】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4、D【解析】

Fe3+遇到SCN-,溶液变红,KSCN溶液可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铁离子,答案选D。5、C【解析】试题分析:铝离子和OH-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2mol、0.7mol,所以根据有关的方程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可知,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物质的量是0.2mol-(0.7mol-0.2mol×3)=0.1mol,则其质量是0.1mol×78g/mol=7.8g,答案选C。考点:考查氢氧化铝制备的有关计算点评: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计算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氢氧化钠过量的情况下,会溶解氢氧化铝,然后灵活运用即可。6、C【解析】A、酒精和水任意比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项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木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中含有CO2、SO2,两者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HCl气体与NaHCO3容易反应生成NaCl、CO2气体和H2O,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能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选项C能达到实验目的;D、制备蒸馏水时温度计应置于蒸馏烧瓶支气管口中央,冷凝水应下进上出,选项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选C。7、D【解析】

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铝沉淀,所以刚开始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沉淀逐渐增大,在图象中就是一条过“0”点并呈上升趋势的斜线。氢氧化铝和过量的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所以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沉淀会溶解一部分,在图象中就是沉淀的质量会下降,但是最后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8、D【解析】

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共0.08mol。则被还原的硝酸就是0.08mol。铜是3.2g,物质的量是0.05mol,生成硝酸铜就是0.05mol。所以没有被还原的硝酸是0.1mol,因此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18mol。答案选D。9、B【解析】

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溶液颜色也不变,故A选项错误;B.2Fe3++2I-=I2+2Fe2+,生成的I2遇淀粉溶液变蓝,故B选项正确;C.Na2O2与水反应产生O2和NaOH,OH-与HCO3-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溶液颜色无变化,故C选项错误;D.酸性KMnO4溶液与Fe2(SO4)3不反应,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选B。10、C【解析】

A.胶体是一类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A错误;B.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滤纸,用过滤法无法将胶体和溶液分离,B错误;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区分胶体和溶液,C正确;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D错误;答案选C。11、D【解析】

根据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1:3,由Cl到ClO-,失去1个电子,由Cl到ClO3-,失去5个电子,一共失去1+3×5=16个电子;由Cl到Cl-,得到1个电子,需要16个原子才能得到16个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16:(1+3)=4:1,故答案为D。【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运用守恒规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12、C【解析】

设混合气中和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氢气燃烧生成水,水再被过氧化钠吸收,又生成氧气,所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二氧化碳被过氧化钠吸收,也生成氧气,所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就是一氧化碳的质量,所以,联立解得,,所以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

故选C。13、B【解析】

A.含有MnO4―的溶液显紫色,不可能存在于无色溶液中,故A错误;B.离子组Al3+、Cl―、SO42―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能大量共存于无色溶液中,故B正确;C.CH3COO―与H+能生成醋酸,醋酸是弱电解质,故CH3COO―与H+不能大量共存于无色溶液中,故C错误;D.OH―与Fe3+能生成红褪色氢氧化铁沉淀,且含有Fe3+的溶液显棕黄色,故OH―与Fe3+不能大量共存于无色溶液中,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颜色、溶液的酸碱性等,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14、C【解析】

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详解】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A、NH4+、Cu2+、Cl-、SO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不选;B、K+、Na+、SO32-、S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不选;C、HCO3-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C选;D、Ba2+、Na+、Cl-、Br-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故D不选。答案选C。【点睛】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15、D【解析】

A.正常降雨因为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而显酸性,所以当pH≤5.6时的降雨是酸雨,故A错误;B.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泄漏后应逆风向高处跑,故B错误;C.把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D.根据空气质量报告分析,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S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等,故D正确;故选D。16、A【解析】

A.溶液分散质粒子既能透过滤纸,又能透过半透膜,故A正确;B.胶体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C.悬浊液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错误;D.乳浊液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SClKCar(K)>r(Ca)>r(S)>r(Cl)H2SO4、HClO4、KOH、Ca(OH)2酸性:HClO4>H2SO4,碱性:KOH>Ca(OH)2HCl、H2SHCl>H2S【解析】

A、B、C、D4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M层电子数=8-2=6,故A为S元素;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则L层已经排满电子,故核外电子数=2×(2+8)=20,故D为Ca元素;四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结合原子序数,可推知,B为Cl、C为K;据此解答。【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S,B为Cl,C为K,D为Ca;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同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K)>r(Ca)>r(S)>r(Cl);(2)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2SO4、HClO4、KOH、Ca(OH)2,它们的酸性和碱性的强弱:酸性:HClO4>H2SO4,碱性:KOH>Ca(OH)2;(3)能够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S、HCl;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Cl的非金属性比S强,所以稳定性:HCl>H2S。18、NaFeCl2Fe(OH)3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2HCl=FeCl2+H2↑2Fe2++Cl2=2Fe3++2Cl-CNa2CO3+Cl2+H2O=NaHCO3+NaCl+NaClO【解析】

金属A的焰色为黄色,则A为金属N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气体甲为H2,黄绿色气体乙为Cl2,两者反应得到HCl,溶于水得到盐酸;物质D为NaOH溶液,金属B能够与NaOH反应,则金属B为Al;H为红褐色沉淀,H为Fe(OH)3;则金属C为Fe,Fe和盐酸反应得到的物质F为FeCl2,FeCl2与Cl2得到FeCl3。【详解】(1)根据分析,A为Na;F为FeCl2;H为Fe(OH)3;(2)FeCl2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Fe(OH)2,Fe(OH)2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得到Fe(OH)3,可看到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反应④,为铁和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3)反应⑤为FeCl2和Cl2的反应,生成FeCl3,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4)反应①为Na与水的反应生成H2和NaOH,Na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为H2和Cl2的反应生成HCl,H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为Al和NaOH的反应生成NaAlO2和H2,Al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④Fe和HCl的反应,Fe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⑤FeCl2和Cl2的反应,Fe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⑥为NaOH与FeCl3的反应生成Fe(OH)3和NaCl,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⑦FeCl2与NaOH溶液反应,最终得到Fe(OH)3,Fe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⑤⑦,答案选C;(5)纯碱溶液为Na2CO3,通入氯气,得到NaClO,具有漂白效果,反应中氯的化合价升高,也降低,得到NaCl,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l2+H2O=NaHCO3+NaCl+NaClO。【点睛】记住高中阶段常见颜色,是快速解题的关键,如黄绿色气体单质为Cl2,红褐色沉淀为Fe(OH)3,焰色为黄色的金属单质为Na,等等。19、②①③⑤⑥④⑦1.4c(浓)∙V(浓)=c(稀)∙V(稀)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0.1mol/LH2SO4(aq)0.05mol/LBD【解析】

(1)配制溶液时,一般按计算、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装瓶等顺序操作。(2)要配制240mL0.1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3)完成此实验将用到的仪器有10mL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4)要从所配溶液中取出50mL盛装于试剂瓶中,给它贴上标签,则标签的内容应体现浓度和溶质;若再从中取出10mL溶液稀释至20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仍按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5)A.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则有一部分溶质留在烧杯内壁上;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仍残留有蒸馏水,对最终所配溶液的体积不产生影响;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液面高于刻度线。【详解】(1)配制溶液时,一般按计算、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装瓶等顺序操作,则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⑤⑥④⑦;答案为:②①③⑤⑥④⑦;(2)要配制240mL0.1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浓硫酸的物质的浓度为=18.4mol/L,利用公式c(浓)∙V(浓)=c(稀)∙V(稀),带入数值可以求出V(浓)==1.4mL;答案为:1.4;c(浓)∙V(浓)=c(稀)∙V(稀);(3)完成此实验将用到的仪器有10mL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答案为: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4)要从所配溶液中取出50mL盛装于试剂瓶中,给它贴上标签,则标签的内容为0.1mol/LH2SO4(aq);若再从中取出10mL溶液稀释至20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答案为:0.1mol/LH2SO4(aq);0.05mol/L;(5)A.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则有一部分溶质留在烧杯内壁上,从而使得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不合题意;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B符合题意;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仍残留有蒸馏水,溶液体积不变,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变,C不合题意;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线,导致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偏大,浓度偏高,D符合题意;答案为:BD。【点睛】在进行误差分析时,常使用公式,通过对实验操作的分析,判断n、V哪个量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从而确定物质的量浓度发生的偏差。20、10A玻璃棒量筒B【解析】

(1)由高浓度的溶液配置低浓度的溶液实质为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据此计算;(2)配制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用于定容)、烧杯(用于溶解)、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和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用不到药匙,据此解答;(3)根据进行误差分析;【详解】(1)据分析可知,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需要的浓盐酸的体积为Vml,根据,则,解得V=10;故答案为:10;(2)据分析可知,药匙用不到;该实验还缺少的两个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和量筒;故答案为:A;玻璃棒;量筒;(3)A.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含有少量的蒸馏水,因为定容时还要加蒸馏水,所以,A操作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则蒸馏水加少了,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高;C.定容摇匀后,发现容量瓶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现象,如果再滴加水至刻度线,则水加多了,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低;D.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会使溶质的物质的量损失,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低;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察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实验仪器、误差分析等问题,难度不大。21、Ag+、Ca2+、Ba2+CO+2H+=H2O+CO2↑H2SiO3=H2O+SiO22H++SiO32-=H2SiO3n(SiO32-)=n(SiO2)=2.4g÷60g/mol=0.04molc(SiO32-)=0.04mol÷0.1L=0.04mol/L存在,最小浓度为0.8mol·L-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2c(CO)+2c(SiO)=2×0.25mol·L-1+2×0.4mol·L-1=1.3mol·L-1>0.5mol·L-1,因此必有K+,至少为0.8mol·L-1。【解析】根据题意“溶液为澄清溶液”可以知道: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由实验Ⅰ可以知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其物质的量为0.56/22.4=0.025mol,浓度为0.025/0.1=0.25mol/L,则一定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