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芳香药的心性理论研究
中药的形状、颜色、味道和形状是评价传统药物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之气,是指气臭或气味而言。气臭之中,又以香气最为重要。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为数甚多,古代医药家常称之为“芳草”、“香木”等,更多的称其为“芳香药”。我们在翻阅历代有关文献时发现,古代医药家对这类药物论述颇多,有人并试图以“芳香”来解释药物的性质、作用和临床运用规律。这样,如同“味”可以作为性能一样,香气就不再单纯是鉴定药材质量的指标,而是作为性能来看待了。然而,芳香气味与作用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内在联系以及机理,限于历史条件,至今尚未有较为明确的答案。本文拟在广泛搜集、整理历代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对芳香药的药性理论作一粗略探讨。一、芳香药的筛选为考察芳香药的一般特性,我们对1984年版《中药学》教材进行了详细统计。全书载药共424味(不包括附加药)。根据《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及《药品化义》等本草书的有关记载,筛选出芳香药79味,占总数的21.6%。对此79味芳香药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一)种植物药中抗菌药物分布植物药为77味,占97.5%;余2味为动物药,占2.5%。77味植物药分布于26个植物科中。其中伞形科(12味)、姜科(11味)、菊科(10味)、芸香科(8味)、以及唇形科(5味)、樟科(4味)所占比例较大。胡椒科、蔷薇科各占3味,松科、橄榄科、木兰科各占2味,其余15味植物药分属15个不同的科。可见芳香药在某些科中较为集中,芳香气味与植物亲缘关系可能有一定联系,这对植物学上研究芳香药和发现新药有一定帮助。(二)疗效的范围《中药学》按药物功效分成20类,芳香药在其中14类中均有分布,而主要分布在芳香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和理气药及解表药等类中,由此可见其药效的大致范围(见表1)。(三)味道指标从表2、图一可见,芳香药大多为温热之品(占75.9%),且多具辛味(占82.3%),故应有其相似的性能。(四)香精、脾、胃对应芳香药以归脾、胃经居多,其次为肝、肺等(图二)。按五行理论,五臭中的“香”与脾、胃对应。李东垣说:“芳香之气助脾胃。”《药品化义》也有“香气入脾”的记载。此说与本统计正好吻合。(五)化学成分对百分率的影响根据《中药大辞典》和《中药药理与应用》等书所载有关化学成分资料统计,发现79味芳香药中,绝大多数含有挥发油成分(表3),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化学成分。将芳香药与非芳香药(130种)所含之挥发油成分的味数作X2检验(表4),发现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可见芳香药的香气-挥发油-疗效之间极可能存在着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在大部分芳香药中可得到体现。挥发油在芳香药中多为主要有效成分,不过,也有少量芳香药所含挥发油并非其主要有效成分,与疗效可能没有直接联系,而主要由其他成分发挥作用。二、香,已具体作用古代对芳香药性理论有较详细的论述,如明代贾氏认为:“香能通气,能主散,能醒脾阴,能透心气,能和合五脏。”这大致上概括了芳香的药性作用,但尚欠详细和全面。现结合有关文献就芳香药性作用及其现代药理学基础作一探析。(一)对带菌植物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芳香药正是借其清气之正,鼓舞人体正气,辟除秽浊邪气,从而达到养生防病之目的。从现代药理学解释,可能与其提高免疫功能与抗病原微生物有关。如有人曾用高良姜、佩兰、冰片制作香囊悬挂胸前十四天后,呼吸道可分泌较多的SIgA,并在停药7天后仍能保持较高水平。白术、当归、肉桂、山茱萸、金银花、野菊等芳香药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用苍术、艾叶、香薷等制成的烟薰剂抗菌和抗病毒效力很强。柴胡、佩兰、香薷、苍术、菖蒲、艾叶以及藿香正气水等对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国外也有类似报告,如埃及芳香植物中提取的40种挥发油和32种挥发油成分的抗菌试验表明,绝大多数挥发油对真菌有完全抑制作用,相当数量的挥发油对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因此,可以认为,芳香药是通过提高免疫功能等来保护人体正气,抗病原微生物等以辟除秽浊邪气,达到护正辟秽、防治疾病之目的的。(二)芳香药及提取物《本草求真》在散剂中收载药物120种,其中有59种属芳香药,说明芳香药多具疏散之性。《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认为:“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面肌表之疾。”芳香药以其疏散之性,走肌表而开毛窍,祛除头面肌表六淫之邪,以显示其解表散邪之性。至于其解表散邪的机理可能与其发汗、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有关。如芳香药柴胡、青蒿、茵陈蒿、细辛、菊花等能调节体温中枢而起解热作用;细辛、桂枝、柴胡、生姜、紫苏等具镇痛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柴胡、桂枝、紫苏、辛夷、菊花等对流感病毒具抑制作用;以上药物及细辛、薄荷等还具广谱抗菌作用。综合这些药理作用,可达到解表散邪之目的。(三)模拟护肤以气健脾《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臭香。”说明芳香气味主要与脾胃有关,这也可从前面的归经统计中得到证实。李时珍说:“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芳香,以脾胃喜芳香也。”叶氏更在临床中屡次证实了芳香健胃悦脾的作用,提出了“芳香逐秽,以疏中宫”的理论见解。可见,香入脾胃,能投脾胃之所喜,助其运化,以健胃悦脾。现代药理实验也证实了芳香健胃之说,如桂皮油系芳香健胃性驱风剂,对肠胃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可促使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并能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缓解胃肠道痉挛性疼痛。芳香品一般亦具辛辣味,口服时可刺激嗅觉和味觉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纠正精神抑郁,不思饮食及消化系统的抑制状态。因此,芳香健胃悦脾的药理学基础,可能与其刺激嗅、味觉及胃肠粘膜,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排除肠道内气体有关。(四)芳香化湿神经病理芳香药多为辛温香燥之品,主归脾经。由于脾恶湿而喜燥,湿浊内阻中焦,则脾阳为湿所困,运化失常。而芳香药善能疏畅气机,宣化湿浊,醒脾助运,以消除湿阻症状。目前对芳香化湿药的药理研究很不充分,尚难解释芳香化湿醒脾的机理,为此,我们首先建立了湿阻证的动物病理模型,进而观察了芳香化湿醒脾中药(不换金正气散)对湿阻动物的药理作用,发现其能促使湿阻动物的胃酸分泌明显增加,胃壁粘液量增多,胃肠推进运动加快,血浆胃泌素及全血5-HT和5-HIAA、血清钾含量提高并恢复正常水平。由此证明,芳香化湿醒脾的主要内涵在于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和运动机能。(五)闭、诸痛、聚合性芳香药大多具走窜通达之性,能通关开窍,行气活血,通经止痛,去腐消肿,善治各种神昏窍闭、诸痛、癥瘕积聚及疮疡肿毒等症。这些作用在芳香药麝香上可得到充分体现,正如李时珍说:“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癥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现就芳香走窜通达之性分述如下:1.香丸的作用温病邪入心营,小儿急惊动风,中风突然窍闭以及癫痫等都可导致神志昏迷,孔窍闭塞。芳香走窜之品能入心开窍,通其闭塞,苏醒神志,为急救之首选药物。如苏合香丸,又叫十香丸,即以苏合香、安息香、青木香、香附、檀香、沉香、麝香、丁香、薰陆香、龙脑香十味芳香药配合其它药物温通气机,走窜经络,使脏腑经络突然壅闭者得以通达宣行,窍开神醒。芳香通关开窍的机理颇为复杂,其作用与现代药理学中的苏醒药不尽相同。如有人报告,小剂量麝香及麝香酮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过量反而抑制。石菖蒲、牛黄等具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艾叶、郁金却含有兴奋中枢神经的成分。芳香通关开窍的机理可能与上述药理作用有关,其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2.香香酯的药动学治疗芳香走窜通达之性还表现在善于行气消滞,活血通经,以治疗气滞血瘀所引起的各种痛证。由于芳香药多属温热之品,因而一般多用于寒痛。《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故心痛、胃痛、胁肋痛、腹痛、疝痛以及一切肢节疼痛,只要属于上述病机,均可用芳香药行气活血,通经止痛。至于其药理作用可能与镇痛、扩张血管、利胆、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等有关。如肉桂、干姜、吴茱萸等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香附、沉香、青皮、陈皮、枳壳等具利胆作用,故可治疗肝郁胁痛。木香、厚朴、枳壳、陈皮、香附等有抑制胃平滑肌收缩,缓解肠管痉挛的作用,因而可用治脘腹疼痛。高良姜、吴茱萸、肉桂、细辛、菖蒲、冰片及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等都能增加冠脉流量,故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众多的芳香药可缓解疼痛极可能与其香气有着内在联系。3.芳香、通经药物及引药入经宋代陈自明认为:“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大抵疮疡,多因荣气不从,逆于肉理,郁聚为脓,得香之味,则气血流行。”芳香药如乳香、丁香、藿香、青木香、沉香,均为外科治疗疮痈常用之品,如配伍麝香及连翘、升麻等解毒散风通络之品,便为五香连翘汤,是疮疡初起,恶寒发热的首选方药。明代杜文燮《药鉴》记载:羌活“排巨阳肉腐之疽”,白芷“外散乳痈背疽、内托肠风痔瘘,诚诸疮疡痘疹必要之药也”。近代张赞臣也认为:“疮疡溃后,生肌药中须少加冰、麝,避臭散秽”。芳香药在疮疡初起、脓成不溃及溃后久不收口各个阶段均可应用。其去腐消肿的药理学基础可能与其抗菌、抗炎作用有关,如麝香的水溶性肽类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炎症初期和中期效果尤为显著。当归、细辛、柴胡、姜黄等芳香药都具明显的抗炎作用。此外,芳香药性还善于引药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5月社康保洁人员院感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项目发展计划
- 离婚房租分配协议书范本(2025版)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上海住院医师中医儿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套题【单项选择题100题】)
- 汽车租赁合伙协议(2025版)
- 礼仪服务合同协议书2025年
- 食品代理协议书范本2025年
- 企业管理咨询合同(2025版)
- 2025年高效蒸汽管网设备合作协议书
- 全新公司单位施工合同(2025版)
- 神昏中医护理常规
- 2023年佛山顺德区教育系统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园林工程》课件-项目三
- 自备药品使用承诺书
- 物业公司品质管理及检查制度全套
- 2023直流充电接口电路模拟器 技术条件
- (完整word版)A3试卷模板
- 反电诈反洗钱业务知识竞赛题库(必会版)
- 2022《煤矿安全规程》
- GB/T 19473.1-2004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