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小川的文学地位_第1页
论郭小川的文学地位_第2页
论郭小川的文学地位_第3页
论郭小川的文学地位_第4页
论郭小川的文学地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郭小川的文学地位

广阔的地平线,明亮的果实,黑暗的果实,声音和气味,但它们总是引起我们的想法。岁月流逝,斗转星移,尽管去的去着,来的来着,一如那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江河,但淘汰了的、沉淀下的、磨灭了的、发着光的却日渐分明,这是自然的法则。文艺家及其作品也是一样,经过时间河流的磨洗,荡涤了泥沙流传下来的自然是精品,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诗人郭小川虽历经坎坷,但他作为当代文学史上一颗明亮的星却依然闪烁,他的优秀抒情,乐章《望星空》虽命乖运蹇,惨遭批判,但依然雄奇壮丽。一诗艺的差异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创作态度谈到《望星空》这首诗作,我们理应把它和诗人当时的创作心态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因为这首诗的产生在诗人的创作道路上实在是不平凡的。郭小川是一位才华横溢、极富创造力的诗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始终是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思考,孜孜以求地进行着诗歌艺术的探索。50年代初期,郭小川因创作了《致青年公民》组诗而蜚声诗坛,那感情炽烈、气势磅礴的诗句,曾打动无数青年读者。但郭小川对自己的这些诗作并不满意,他说“有些批评家常常提起我写过的《投入火热的斗争》和《向困难进军》,说这一些诗怎样‘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对于这种善意的鼓励,我是感谢的。但听到这种说法,我从来就抱有很大的怀疑。我没有向读者们作过调查,到底如何,实在不得而知。作为一个作者,私心却以为不然。几年来,在业余时间里写的这些东西,都是‘急就章’,说不上有什么可取之处。老老实实地说,自己称意的诗作,至今还一篇也没有。比较喜欢的,倒有几篇,例如《白雪的赞歌》等,但这些东西也实在算不了什么。”的确,有着较明显的缺陷,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的文学作品受到读者欢迎,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在文学史上是常有的现象。它并不表明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只能说明这些作品切合了读者在接受时的较为一致的社会心理需求罢了。诗人自己对产生较大影响有一定轰动效应的作品也并不以为然,倒是一度挨批,没产生什么影响的《白雪的赞歌》等更为诗人所看重、喜欢。我们说,也正是后者在取材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上有较为独到新颖的地方。它表明诗人对自己的创作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对诗歌艺术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且是严肃、认真、深入的思考。诗人曾坦官所谓“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的那些作品在当时创作时的情形:“那时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号召已经响彻云霄,我情不自禁地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姿态,写下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简直就象抗日战争时期在乡村的土墙书写动员标语一样。那时,我既没有思索多少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问题,平常又没有留心去捕捉和积累生活中的形象和语言,只是随心写来,不加修饰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想。我的出发点是简单明了的。我愿意让这支笔蘸满了战斗的热情,帮助我们的读者生长革命的意志,勇敢地‘投入火热的斗争’。多亏有了这个简单明了的出发点,我才有勇气把这一篇篇的诗作拿出去发表,并且也引导我一步步接近了文学和诗。”很显然,郭小川非常准确地抓住了自己诗歌创作上的弱点,并认为它只是接近文学和诗的途径,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和诗。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那样:“郭小川早期的‘政治抒情诗’,思想(其中也有一些闪光的成份)常常呈现裸露的状态,形象往往是一种比喻,零落地缀在思想的枝条上。”这个评价还是较为切合实际的。郭小川也坦率地承认,“这期间,我写的诗大部分实在不成样子。《致青年公民》这一组还算是稍许强一点的。然而这也是多么浮光掠影的东西呵!想到这里,我往往非常不安。”这不是郭小川的谦虚,而是体现了诗人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和对“文学毕竟是文学”的理解。他认为文学“需要很多很多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的海洋,但它应当是从海洋中提炼出来的不同凡响的,光灿灿的晶体。”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这许许多多的念头苦恼着他,以至有时使诗人想放弃这个工作,去作他认为自己还能够作的事情。郭小川说:“实在的,我是越来越感到不满足了,写不下去了,非得探寻新的出路不可了。”无路可走的苦恼,苦苦地缠绕着诗人,促使他不停地思考,如同一个崭新的生命诞生前的阵痛。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推动着诗人产生变革的希冀。经过苦思,诗人得出的结论是,诗歌创作的核心问题是思想,而这所谓思想,“不是现成的流行的政治语言的翻版,而应当是作者的创见”,“是新颖而独特的,是经过作者的提炼和加工的,是通过一种巧妙而奇异的构思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诗人完成上述思考并形诸文字的时间是1959年3月24日,4月诗人便创作了华美、新鲜、独特的抒情乐章《望星空》,这可以说是诗人苦思之后结出的第一枚沉甸甸的果实,始料不及的是,此诗一发表就遭到了劈头盖脸的批判。二自我扩张必然走向个人模式1959年第23期《文艺报》发表了华夫的《评郭小川的<望星空>》。文章认为这首诗调子“低沉”,“悲观绝望”,“它突出反映了诗人灵魂深处的不健康的东西”,诗作前两章着力描写的是“极端陈腐、极端虚无主义的感情”,是“浮生若梦(道家的感情)、人世多么可怜(基督徒的感情)”。作者写来写去,写出了“极端错误使人无法卒读的诗句”,如“呵,星空,/只有你,/称得起万寿无疆!”“……比起你来,/人间还远不辉煌”等,这是“政治性的错误,令人不能容忍”,因为“万寿无疆”只能用在“对于心目中真正伟大崇高形象的祝福”,言外之意,凡直接经过或间接了解那个时代的人都会不言自明。文章说“这首诗里的主导的东西,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的东西,它腐蚀了诗人自己的头脑,又在读者中间散发了腐蚀性的影响”。接着萧三在《人民文学》1960年1月号上发表了《谈<望星空>》一文,认为郭小川诗中“表达的感情有不健康的成份”,“他的诗里‘我’字用得很多,比如‘我’号召等等”,“将自我凌驾于阶级、集体之上”,“自我扩张必然走向个人幻灭”,“《望星空》就是一个例证”。文章认为,“《望星空》宣扬了‘人生渺小,宇宙永恒’的意思,这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而是一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诗人的世界观完全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脱离了斗争,于是既非崇高的理想主义,也非彻底的积极的现实主义,因此,唱出了一片悲观、低沉、泄气的调子”。“《望星空》整篇作品的重心显然是在一、二段,等到三、四段,诗人企图转换情绪,改换气氛已属不可能了。然而又是不能不‘转换’的,——我想,诗人自己也觉得,前两段太不象话了。可是这样的转换很明显,是上气不接下气,因而三、四两段成了僵硬的,干喊的部分。从一个悲观失望的调子,从一个低音陡然变成乐观高昂的音调,在一首诗是怎么可能呢?”上述文字,现在读起来无疑会让人感到既可笑,又可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在建国后的十七年中,我国的文学批评界是很盛行这种政治批评模式的。如对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评,对刘真的《英雄的乐章》的批判,……等等等等,都是这种模式。这种批评模式的特点常常是以评判文学作品的政治是非、功过为目的,以唯一的政治标准为批评标准,简单机械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作家及其作品横加指责,而不作全面分析;批评者本身又常常是摆出一副俨然只有自己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的面孔对批评对象进行训斥,上纲上线,貌似唯我独“左”,唯我独“革”,而实质上却是受强大的极左思潮所左右、忘记了从实际出发的形而上学的主观论者。因此,这种模式是得不出全面、准确的结论的。萧三、华夫的文章,都是把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有机联系机械地割裂开来,寻章摘句,以偏概全,不顾及整个诗篇,用政治批判代替科学的分析,从而作出粗暴、武断、轻率的定性的。众所周知,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离开内容来谈形式,同样也不能离开形式来谈内容。别林斯基说:“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本来《望星空》这一诗作采用的是先抑后扬、前后对比的形式,表达诗人“我”在了望星空时产生的“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瞬间感受和诗人回到现实中来,由“我”所投身的革命建设事业升腾出的世界由于人的生存而有了无穷希望的豪壮情怀,整个诗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前边的“抑”,就无所谓后面的“扬”,然而这在肖三、华夫的批评文章中却被机械地割裂了。1964年4月,郭小川有黄山之行,正在安徽的严阵去陪同他,谈到《望星空》时,郭小川对严阵说:“我不知道这些所谓的批评家手里的鞭子,究竟要把诗驱赶到什么地方?不过,这首诗的确也有它的缺点,这个缺点,不是在于从星空看的东西太多,而是看得太少,尤其不够的是,没有更加深刻地认真地望一望我们的大地!”这些话流露出郭小川的强烈不满和忧伤,而这不满和忧伤恰来自于所谓的批评家对诗的毫不理解而盲目的批判。三诗的情感的把握那么,究竟该如何解读《望星空》这首诗作,怎样准确把握其思想艺术特色呢?我们不妨绕得远一点,从诗与现实的关系谈起。大凡了解我国当代诗歌发展道路的人都清楚:“我国当代的诗人是十分重视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在片面的、有严重缺陷的状态中。一方面,对于‘现实’的理解过于狭窄、表面,只承认‘外部世界’的价值(忽视、贬低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的意义),只承认现实中的美好、光明的侧面可以成为诗歌的题材,或只强调生活中的政治因素(忽视、贬低诗进入现实生活的其它侧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诗与现实生活的联接途径上,只肯定诗对于表现对象的‘如实反映’这一方法,将其它的多种途径加以排斥。只看到‘诗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区别。因此,当代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表现了单一、平面、刻板的特征”。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相当一部分诗作,只限于客观外部世界的简单描摹,很少有个人内心情感世界的抒写,对“自我”普遍采取了排斥、回避的态度。诗坛先是“颂歌”盛行,复杂丰富的现实生活被描绘得到处是“粉白、透明”,到处“芳香、寂静”,充满了牧歌的情调;接着又是“政治抒情诗”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诗体,现成的流行的观点和口号、虚伪的豪言壮语充斥诗中,诗,越来越走上图解政治观念的道路。因之,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思想感情缺乏深度。在这样一种创作背景之下,《望星空》的诞生,无疑是别开生面,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首诗作,首先注意到表现生活和人的感情世界的复杂性,并尝试以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视界来观察和感受现实生活,采用充满奇特想象、极富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思想。全诗共四节。在前两节中,诗人不回避自己的个性,首先从“我”对星空的感觉写起,然后向“自我”的感情世界转移,形象地表达了“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在诗人笔下,静谧的星空,壮丽、雄厚、明朗、穹窿既深且广,夜深,风息、云飞、雾散,雷雨逃往他乡,月亮躲在远方,在这样一个奇特、美丽、神秘的世界,诗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浓香的大气象流荡着奇妙的酒浆;明亮的星星点起了万古不灭的盏盏灯光;长长的银河是没有尽头的桥梁。于是,诗人禁不住咏叹:“呵,星空/只有你/称得起万寿无疆!”而此时,现实生活在诗人眼中却充满了缺憾,诗人写道:“我爱人间,/我在人间生长,/但比起你来,/人间还远不辉煌。/走千山,/涉万水,/登不上你的殿堂。/过大海,/越重洋,/饮不到你的酒浆。/千堆火,/万盏灯,/不如一颗小小星光亮。/千条路,/万座桥,/不如银河一节长”。现实世界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美满,而浩瀚的星空却是灯色花光,万古流芳!诗人因此而产生感伤、惆怅,应该说这是自然而然极其平常的。这是诗人对主观能动性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以重视,注重按照自己的感受来重新构造“诗的世界”,摆脱了对生活只作简单歌颂描摹状态的结果。茫茫的天宇,无限的容量,确实让人不可思议,难以想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把短暂的人生放在浩瀚无垠、神秘深邃的宇宙中加以衡量,因此,诗人咏叹道:“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这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分明感到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乃至参悟出人生的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人生的意义何在?至此,我们不能不承认,郭小川关于人生的思索及表达方式是新颖、独到而又极其深刻的,在当代诗坛,实属罕见。他用诗这一艺术形式对人生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抽象,进而发出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从而使得他的诗作获得了形而上的哲学意味。永恒的宇宙,短暂的人生,“我”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这是人与宇宙的对话,是古往今米多少哲学家、思想家都在执迷探讨的“斯芬克司”。那么,答案在哪儿?郭小川毕竟是郭小川,他早年投身革命,对革命赤胆忠诚,有如火的激情,他所向往的文学,“是斗争的文学”,他对人生的理解是:“斗争,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因此,在诗的后两节,奇峰突起,诗人阐述了他的人生哲学。在诗人笔下,“壮丽的星空,/一下子变了模样。/天黑了,星小了,/高空显得暗淡无光;/云没有来,风没有刮,/却象有一股阴霾罩天上。/天窄了,/星低了,/星空不再辉煌”。因为诗人从现实中看到在美妙的人民会堂,宴会厅的杯盏,斟满了芬芳的友谊的酒浆;长安街的灯光,架起了一座银河般的桥梁。此刻,在诗人心目中,现实生活充满诗意,火热的斗争包孕着壮丽的人生。于是诗人信笔写道:“我们生活着,/而没有生命的宇宙,/既不生活也不死亡。/我们思索着,/而不会思索的穹窿,/总是露呆相。”接着诗人满怀进取的雄心,以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抒写了自己心中美好的憧憬:“我们要把长安街上的灯火,/延伸到远方,/让万里无云的夜空,出现千千万万个太阳。/我们要把广漠的穹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让满天星斗,/全成为人类的家乡。”人生短暂,但世界正是由于人的生存而有了无穷的希望.诗篇在神采飞扬、高昂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