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1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2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3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4页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摘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而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熟悉网络技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水平提高对我国政治水平向好发展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素质,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快速发展。本文从概念出发,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界定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进而,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得出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在得出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总体良好的基础上,指出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比例不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质量参差不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非理性问题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已提出的问题,再结合网络政治参与管理的相关已有经验,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素质的具体对策。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bstractCollegestudents'onlinepoliticalparticipationisanimportantpartofChina'sdemocraticpolitics.With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et,onlinepoliticalparticipationhasbecomeanewwayofpoliticalparticipation,andcollegestudentshaveahighlevelofknowledgeandcultureandarefamiliarwithnetworktechnology.Theimprovementof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oninnetworkpolitics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gooddevelopmentofChina'spoliticallevel.Therefore,weshouldconstantlyimprovethequalityof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oninnetworkpoliticstopromote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democraticpolitics.Startingfromtheconcept,thispapersummarizestheviewpointsofscholarsathomeandabroad,anddefinestherelevantconceptsofcollegestudents'onlinepoliticalparticipation.Then,throughthedataanalysisofthequestionnairesurvey,throughthedataanalysisandsummaryofrelevantliterature,thecurrentsituationofcollegestudents'onlinepoliticalparticipationisobtained.Onthebasisoftheconclusionthatthesituationof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oninnetworkpoliticsisgenerallygood,theauthorpointsoutthattheproportionof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oninnetworkpoliticsisnothigh,thequalityof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oninnetworkpoliticsisuneven,andtheirrationalityof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oninnetworkpoliticsexists.Finally,accordingtothequestionsalreadyraised,combinedwiththerelevantexperienceofnetworkpoliticalparticipationmanagement,putforwardspecificcountermeasurestoimprovethequalityofcollegestudents'networkpoliticalparticipation.KeywordsNetworkpoliticalparticipation;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目录TOC\o"1-3"\h\u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相关概念 2(一)政治参与 2(二)网络政治参与 2(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3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数据分析 4(一)问卷调查分析 4(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5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意愿不断加大 5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不断丰富 5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表达和互动增多 6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7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比例不高 7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参差不齐 7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非理性 8(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9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和训练不足 92.网络政治参与的互动机制不完善 93.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不够成熟,政治参与能力有待提高 10四、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11(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111.树立社会责任感意识 112.培养政治兴趣 113.建立健全网络政治参与回应机制 11(二)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12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122.打造良好的网络政治空间 123.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法治意识 13(三)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131.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 132.学习政治参与技能 13结论 15参考文献 16附录 17致谢 19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AGE11前言政治参与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行使公民政治权利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的进步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面覆盖,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再加上现今智能手机在青年中普及,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国家政治事务,在网络上发表自身的政治见解和看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网络使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更加自由、方便,但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也会存在非法、无序的问题。大学生政治参与意愿是否高?大学生对于国家政治事务的关注度有多高?大学生与政府之间关于政策与决策的沟通交流度有多高?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据此给予合适的引导,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就显得颇为重要。面对这些问题,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措施,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相关概念(一)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当代政治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在学界有广泛的运用,但是国内外学者在界定政治参与内涵时也有不同的见解和分歧。主要是在于政治参与的主体和政治参与的合法性两个方面。职业的政治人员是否是政治参与的主体,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核心。根据《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政治参与就是指参与制订,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邓正来.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563.这个说法表明了只要参与了政策行为的人都是政治参与主体。学者纳尔逊和亨廷顿则在《难以抉择一一解析发展中社会各种政治参与》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邓正来.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563.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7.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88.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67.综上所述,学界从主体、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归纳总结各学者的观点,将政治参与定义为:普通公民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以合法行为来影响政府决策活动,参与政府的政治过程。(二)网络政治参与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公民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自由的、不记名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公民开始运用互联网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和管理,并且政治参与度越来越高。结合以上,笔者将网络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以网络媒体作为媒介,进行民意表达和决策,影响政府决策,是传统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型形式。(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的人,熟练掌握网络技能,思想较为活跃和超前,并且对政治参与有较高的热情,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大部队。即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可定义为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政治看法和意愿,影响政府决策制定的一种政治参与活动。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数据分析(一)问卷调查分析本文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文献中的研究结果上,为了更深层次了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抽样调查,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实证研究。本问卷是通过问卷星软件制作而成,发放时间为2021年4月,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发放问卷链接,此次调查问卷以云南省几所高校学生为调查主体,为了满足调查样本的多元和全面,调查主体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此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如年龄、学历、专业类别、政治面貌等方面,又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平台、对国家政治事件的关注度、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和频率、大学生与政府之间的交流等几方面来反映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本次问卷共发放300份,除去无效问卷之后还剩下2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3%。表1-SEQ表1—\*ARABIC1调查样本的构成项目性别学历年级专业类别政治面貌男女专科本科硕士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文史类理工类共青团员中共党员群众频数1211384417045472110937451151441656628百分比46.73%53.28%16.99%65.64%17.37%18.15%8.11%42.08%14.29%17.37%44.4%56.6%63.71%25.48%10.81%此次调查问卷男女生人数相差不大,女生人数略多于男生,确保了样本的均衡性;样本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大部分为本科,占比65.64%,专科与硕士人数相差不大,确保了样本的全面;样本人群中文史类有115人,占比44.4%,理工科有144人,占比56.6%;样本人群的政治面貌,共青团员有165人,占比63.71%,中共党员有66人,占比25.485%,群众有28人,占比10.81%,由此可见,样本人群的政治面貌差异大,不均衡。(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意愿不断加大从大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度来看,对社会时事感兴趣的人数为159,占比为61.39%。认为政治有趣的人数为161,占比为62.16%。表明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的意愿较强,想参与到政治过程中。大学生是我国的人才群体,拥有开明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对于网络政治参与他们的兴趣逐步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政治事件,投入政治生活。表1-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愿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不断丰富通过网络来关注政治活动和社会事件,是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关注的活跃度越高,越能体现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意愿强。根据调查,常常访问各级政府官网或公共管理部门网站的人数为123人,占比47.49%,很少访问各级政府官网或公共管理部门网站的人数为136人,占比为52.51%,两者相差不大;常常关注政务官方号(如微博平台的人民日报、抖音平台的央视新闻等等)的人数为171人,占比为66.03%,很少关注的人数为88人,占比为33.97%,两者相差较大;常常阅读、观看谈论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号文章人数为170人,占比为65.64%,很少阅读、观看谈论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号文章人数为89人,仅占34.37%,两者相差也较大。由此可见大学生大多通过关注政务官方号,阅读相关文章,来关注政治信息和活动,经过纵向比较,访问各级政府官网或公共管理部门网站的人数是少于另外两种方式的人数。

表1-3大学生关注政治活动的方式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表达和互动增多通过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相关政治想法和观点,以及与政府部门的互动,也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方面。调查显示,经常和朋友、网友或同学在线讨论政治话题的人数为155人,占比为59.84%;很少和朋友、网友或同学讨论的人数为104人,占比为40.16%;常常与主流媒体、政务官方号进行在线交流的人数为58人,占比为22.4%,很少与主流媒体、政务官方号进行在线交流的人数为201人,占比为77.61%,其中从未与主流媒体、政务官方号进行交流的人数为47人,占比为18.15%;常常在网上表达自己对政治议题的看法的人数为115人,占比为44.4%,很少在网上表达自己对政治议题的看法的人数为144人,占比为55.6%。表1-4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与互动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现有相关政治参与的文献和本文的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向良性发展的,发展态势较好,但同时也存在困境,基于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比例不高经常和朋友、网友或同学在线讨论政治话题的人数为155人,占比为59.84%;很少和朋友、网友或同学讨论的人数为104人,占比为40.16%;常常与主流媒体、政务官方号进行在线交流的人数为58人,占比为22.4%,很少与主流媒体、政务官方号进行在线交流的人数为201人,占比为77.61%,常常在网上表达自己对政治议题的看法的人数为115人,占比为44.4%,很少在网上表达自己对政治议题的看法的人数为144人,占比为55.6%。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他们的网络政治参与积极程度高低极大的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水平。根据网络政治参与相关调查来看,与大学生其他网络行为相比较(比如关注娱乐新闻,网络游戏)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度不高。因为网络政治在中国属于刚出现,知晓并参与的人群较少,比较小众,正处于幼苗阶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经验不足,国内大学生政治参与氛围不浓,积极性不高,所以网络政治参与的比例不高,只有一部分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还有相当多一部分大学生是没有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或只是浅浅了解政治事件。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参差不齐在上述问卷中,常常在网上表达自己对政治议题的看法的人数为115人,占比为44.4%,很少在网上表达自己对政治议题的看法的人数为144人,占比为55.6%,两者数据相差不大,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方面是两级分化的,一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关注到相关的政治事件后,在深层次的了解相关政治事件的实质的基础上,能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政府建言献策,积极的争取自己的利益,真正参与到政治过程中,另一部分大学生则只是停留在表面,主要集中于观看热点政治信息、点赞、评论、转发政治新闻,却缺乏访问各政府官网和公共管理部门网站的积极性,更倾向于关注碎片化的时政热点,缺少主动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了解到相关热点政治事件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一味的按照政府政策执行,也不会考虑是否适合实行。政治面貌的差异也使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不同。由于我国近些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力发展,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加入党组织。大学生在加入党组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理论水平,有助于其在网络平台更好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党员可以接受相关政治培训,也拥有更多权利和义务。而未加入党组织的大学生与大学生党员相比较,共青团员和群众缺乏一些政治实践的机会及政治参与的经验,大学生党员则更容易融入国家政治生活,进行政治参与。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非理性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水平低下且参差不齐的现实状况下,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政治参与时,一部分大学生出现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乱带节奏等非理性问题的出现。当代大学生空有政治参与热情,而缺乏理性思维,由于网络的互通、开放、自由的特点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且个人信息匿名的情况下,大学生不再重视事实真相,缺乏信息辨别能力,而是跟风于各类营销号发布的加工消息,对热点政治事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恶意揣测、判断或者跟风转发。在网络上会出现激烈的言论和失去理智的政治参与的非理性行为。在进行网络讨论时,网络平台允许使用网名对各种事、物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或看法,较容易形成网络上的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割裂开的情况,所以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是法外之地,缺乏网络法律意识,随心所欲地发泄着自己的情绪,甚至为了博取网络流量,满足自身的虚荣心,随意地“蹭热度”,对陌生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是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散布他人隐私。此种网络环境是造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非理性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生活环境多为家庭、学校等环境,思想较为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对于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信息或者事件,没有自己的主见,只能盲目跟大流,缺少深究事件本质的耐心。当代大学生属于心智刚刚成熟的青年人,良好且稳定的三观还未建成,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情绪会极大的影响理性思考,极容易冲动,情绪往往发生在理性前面。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参与政治活动时,往往存在着一种自我意识,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非理性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轻则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权利,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和训练不足大学生在校园里的主要政治参与途径是通过政治理论课堂,以此去了解政治知识和参与政治教育的过程。学校对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程度不够,主要原因是没能正确认识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只是把它当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普通环节,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培育,致使其在网上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非理性的参与,影响着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教育的发展,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网上政治参与的实践培训。现今,大部分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仅仅停留在课堂和学习理论知识,受制于自身政治参与水平和参与机会的有限,大学生不能够选择出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现在的政治实践平台也较少,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训练也不足。2.网络政治参与的互动机制不完善根据上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常常与主流媒体、政务官方号进行在线交流的人数为58人,占比为22.4%,很少与主流媒体、政务官方号进行在线交流的人数为201人,占比为77.61%,其中从未与主流媒体、政务官方号进行交流的人数为47人,占比为18.15%;由此可见,政府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缺少的。政府设置的一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关闭了评论渠道,或者开放了评论渠道,但是没有对留言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回复。政府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度低,对于大学生的建言献策与民意征集,政府的反馈不及时,没有真正体现出政府对民意的注重,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政府信息公开的不足,和互动程度较低,不利于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加大了政府政策实施的难度。3.大学生政治文化心理不够成熟,政治参与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自身是政治参与的主体,大学生具有较强地从众心理和模仿能力,一些大学生对于发生的热点政治事件,没有足够的信息辨别能力,对某些不利于国家安全的观点,比如反党反华等危险言论,在接收到此类观点信息后会基于猎奇或从众心理对这一行为进行模仿,或对言论进行转载、评论,无形中扩大了这些不当言论的负面影响。尽管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但由于还未真正进入社会,其心理较为单一且冲动,对于政治文化的心理不够成熟。大学生尚未成为“政治人”,虽然大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接受了大量政治文化的熏陶,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政治心理也没有成熟。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虽然各高校现在都开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是存在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不认真的问题,是迫于学业压力才进行学习的,没有真正学习到政治参与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当今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总体趋势是良好的,但是依旧存在一些不足。面对存在的困境,作者认为可以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三方面来提出对策。(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1.树立社会责任感意识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青年一代,同时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代,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技能,积极加入我国政治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应该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具备政治参与责任感,为了国家与社会良好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应该清楚自己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后备军的角色定位,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敢于创新、投身实践,不畏艰难险阻,积极推动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2.培养政治兴趣虽然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方面的影响力不及政治职业者,但是大学生也需要关注和学习政治知识,培育政治兴趣,民主政治建设的向前发展奉献己力。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就是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可以及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的意愿。关心国家政治,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是大学生爱国的重要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个自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自身的政治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意识。3.建立健全网络政治参与回应机制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在官方政务号留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说明自身的利益诉求。政府针对此类留言,需要及时的给出答复和解决方案,否则会打击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舆论,政府要及时公开信息,保障大学生的知情权,并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网络政治参与过程结束后,政府要归纳总结处理网络舆情的经验,并及时采纳大学生对政府决策的合理建议,及时行动,接受大学生的监督检查。(二)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政治观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王玄武,郑永廷,刘行焱.政治观概论[M]王玄武,郑永廷,刘行焱.政治观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3.人民网.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EB/OL]./n1/2019/0509/c40531-31074967.html.2.打造良好的网络政治空间虽然网络的出现,为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只有网络环境优良,大学生才能通过网络做到真正有效的政治参与。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安全、有序的网络平台是必不可少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继续推进网络法制,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中国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的法律法规欠缺,立法部门应该要严格制定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对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要进行良性引导,使得网络政治参与有良好的发展平台。有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制约以及指引,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只有网络法治机制健全,网络上违法等行为会受到惩罚,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有法律层面的保障,才有利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提高。3.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法治意识大学生要明确网络是在法律监管范围内,不是法外之地。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杂多的信息时,大学生应该保持理性思维,不要人云亦云,被表象所迷惑,提高自身的辨别是非的能力。2022年3月24日,山西财经大学一名同学慢跑时猝死,校方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遗憾的是未成功。此事在微博上发酵传播,引起热议。部分微博用户却不注重事情真相,而传播“因学校防疫政策导致救护车无法入校”等谣言,最后被处以禁言的处罚。所以,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生活中,要做到不轻信网络谣言,要自觉增强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积极学习网络法律知识,理性有序参与网络政治生活。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1.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高校学生主要是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进行的,思政课堂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第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刻的政治参与意识。高校学生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进行全面的理解,并把它作为学习网络政治参与的依据。第二,也要归纳总结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变化的实践内容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政治参与、网络政治等相关理论的学习,正确认识传统政治参与方式和网络政治参与方式的联系,深刻把握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参与政治生活。2.学习政治参与技能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增强政治素质,才会真正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想要提升网络政治参与水平,前提是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只有理论掌握扎实,才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大学生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学习政治参与的根基。然后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学习网络民主、网络政治等相关理论。校园政治生活与大学生政治参与联系最为密切,学校应该提供网络政治参与平台,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微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全国高校都有各自的公众号,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也在发布校园信息、接受学生监督、收集意见建议等多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如黑龙江大学、黑大学工等等公众号。大学生通过这些网络平台,能与学校的交流更加方便,共同管理学校,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技能。学校也要不断健全微信公众号的各项制度,培育高素质的微信公众号管理人才,掌握校园微信话语权,不断提升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校园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结论大学生是我国最富有热情的政治群体,是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多样的。在对待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时,我们应该从两面分析,我们要看到好的趋势,也要看到不足,然后面对不足,我们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对策。本文在归结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高校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试图发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后从大学生本身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作者能力有限,受调查时间和人力、物力的限制,导致调查样本存在局限性,本次调查结果并不能全面的代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状况。笔者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有机遇继续研究。本文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因此,本文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希望各位阅者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3]杨光斌.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5]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孙卫华.网络与网络公民文化:基于批判与建构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9]中国法制出版社编.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0]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88.[12]邓正来.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563.[13]王玄武,郑永廷,刘行焱.政治观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3.[14]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7.[15]赵贵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的优化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6]赵岳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困境与引导路径[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02).[17]杜志强,支少瑞.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J].中州学刊,2019(04).[18]左才.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研究[J].南开学报,2018(05).[19]周小李,刘琪.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其政治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8(12).[20]韩晓宁,王军.网络政治参与的心理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探究[J].新闻大学,2017(04).[21]赵晓航.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探究[J].科技视界,2016(3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