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分析_第1页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分析_第2页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分析_第3页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分析_第4页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摘要在中国的社会福利体制由“补缺型”到“普惠型”再到“适度普惠型”的发展过程中,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和国情的一步步变化,是社会主义转型背景下中国经济、文化与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重要成果。对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既有的研究方法存在着注重于宏观层次的目标系统、管理框架,而缺乏中观层次的具体方法实施途径的缺陷。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是我国政府一定要采取的维护人民的重要举措,要真正实现“中国梦”和“人民梦”,就需要以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机制为具体化实际有效手段。“适度”是说明国家的福利水平和经济处于平衡协调的状况,“普惠”特指国家社会福利对社会公正的最高价值要求。本文将从四个层面进行如何实现普惠和实现普惠必要性的研究。关键词适度普惠;社会转型;社会福利制度AbstractThedevelopmentprocessofChina'ssocialwelfaresystemfrom"complementary"to"universal"andthento"moderatelyuniversal"reflectsthegradualchangesofChina'seconomicsocietyandnationalconditions,andisanimportantoutcomeoftheinteractionofChina'seconomy,cultureandsocialforcesunderthebackgroundofsocialisttransition.Formoderateinclusivesocialwelfare,theexistingresearchmethodsfocusonthemacroscopiclevelofthetargetsystemandmanagementframework,butlackofconcretemethodsofimplementationatthemiddlelevel.ModerateinclusivesocialwelfaresystemisanimportantmeasurethattheChinesegovernmentmusttaketosafeguardthepeople.Totrulyrealizethe"ChineseDream"and"people'sdream",itisnecessarytotakemoderateinclusivesocialwelfaremechanismasconcreteandeffectivemeans."Moderate"meansthatthenationalwelfarelevelisinbalanceandcoordinationwiththeeconomy,and"universalbenefit"referstothehighestvaluerequirementofnationalsocialwelfareforsocialjustice.Thispaperwillstudyhowtoachieveuniversalbenefitsandthenecessityofachievinguniversalbenefitsfromfouraspects.KeywordsModeratelyinclusive;Socialtransformation;Socialwelfaresystem目录15059摘要 I26940Abstract II16038前言 19443一、外国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25966(一)福利国家制度构建的历程 15622(二)福利观念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12578(三)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2184521.宏观层面 2319392.微观层面 26533(四)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启示 2158671.避免走入福利国家陷阱 278922.多元化社会福利责任主体确定 357093.使社会福利制度的天平趋于平衡 350624.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国际趋势 36620二、在我国建设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基本思路 419845(一)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结构 4236741.面向全体国民的福利项目 4324462.面向特定群体的福利项目 4949(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途径 4261061.要深刻理解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 436792.要牢牢把握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 5326413.要充分利用民主的手段保障社会福利的公平和公正 595634.要重视发挥社会工作在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 624447三、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的原则 610154(一)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6159541.基本目标 6297142.优化社会福利效能 720506(二)福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7176241.促进社会福祉持续发展 725712.着力进行统筹 822109(三)就业优先与弱者生活优先相结合的原则政策 9192171.坚持就业优先 960562.兼顾弱者优先 919136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民生的意义 1023573(一)提高国民生产积极性与尽己所能 102220(二)保障物质水平与增强精神力量 10327191.助推器作用 1019512.反周期性的经济作用 1015545(三)促进我国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11151641.形成社会安全网 1171492.进行市场调节 111050结论 124101参考文献 1313660致谢 14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分析PAGE8前言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改善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而进行的一项社会制度,具有受益范围广,保障基础民生等特点。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借鉴国际发展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探索经验,做出中国社会福利应该建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决策,并提出了构建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思路。而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社会福利范围没有包括新出现弱势群体、福利资金投入欠缺、社会福利缺少专门管理机构、缺少专门法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滞后等。本文将对我们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分析。一、外国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福利国家制度构建的历程社会福利在萌芽时期,单单是指具有临时救助性质的社会福利的个别体现形式,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就已经形成了。“福利主义”作为一个思想形态,从十九世纪末期就已开始盛行。但由于步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产阶层领导团体在加紧压制工人运动的时候,还力求用局部整体的社会改革措施来加以解决,其中包括由国家采取了一些社会福利措施来削弱工人运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曾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动乱,促使了一些国家逐步地实行了一些社会福利举措。不过,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之前,中国各地政府所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都有着明显的特征:项目数量不多,适用范围也较狭,而且大多只是某些救济性措施,并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系统。而资产阶级政府倡导的称为“福利国家制度”的最后建立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二)福利观念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社会福利概念是指在人类自小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个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因素的变化逐步产生。确实如此,但它并不同于意识形态,也没有严密的认识框架、已定型的思维方式、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的一般成见、以及自身内的最基本的价值态度,通过中国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社会福利思想已逐渐在青少年时期形成完备,但在青年阶段却仍处于形成阶段。(三)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和内容1.宏观层面即任何促进公众生命品质与社会福利提升的活动、服务或资源,它的福利内涵必须面对每一个民生群体,而且既可能是有形的物质帮助,又可能是无形的精神支持。宏观层面的社会福利范围广,对于所有公民都适用,不注重个体性,从国情出发,符合国家建设的整体需要。国家统一调度,具有大众性。2.微观层面指为社区中最不自助者(弱势群体)所提供的、符合其最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资源与公共服务。他的社会福利内容面对的特定人群,对于不同的个人也适用不同的社会福利措施,有很多种形式,社会福利范围一般较窄,对个别人适用,对个别人群适用,而不是对多数人适用,此社会福利一定针对根本,以保障民生为基本,而这种社会福利一定是紧急性的,有很强烈的针对性。(四)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启示1.避免走入福利国家陷阱社会福利发达国家中,最贴近社会主义理想的是认为我国社会应该利用二次分配改善市场分配不公平,而社会福利发达国家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更加公平,这也是一个比较广义的凯恩斯主义型的社会福利发达国家理想,这一理想也被社会主义民主幸福发达国家所普遍运用。根据各个社会福利发达国家的理想,人民发达国家中最核心内容的理想就是社会党共同体的理想。社会党共同体本来是不可分割的社会权益共同体、社会责任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社会党共同体成员来共同构建、共同分享,而维护和促进人民发达国家是社会党的重要内容。建设福利国家的各种理想,在我国的人民国家构建中都有吸纳,但它并不构成人民国家发展的道,而只是人民国家发展的术。2.多元化社会福利责任主体确定就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而言要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国家,政府部门就必须担当起主要责任,即政府部门的社福保障责任一定要落实。同春芬,吴楷楠.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福利,2017(07):9-17.同春芬,吴楷楠.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福利,2017(07):9-17.3.使社会福利制度的天平趋于平衡我国现实中构建的社会福利制度仍在探索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既要满足全体人民的生存发展需要,又要特殊照顾特殊群体来保障生存,在纠正市场分配不平等的同时,也尽力满足按劳分配的公正性,同时尽量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参与到社会中来,不是简单的拿最低生活保障金,而是通过劳动所得,以工代赈,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发挥自己的生产性。拓宽社会福利覆盖范围,提高对弱势群体需要的关注度。要更多的掌握民意就要随时关心民意,通过实地采访如留守孩子和留守老人,为实现群众调查的全而尽可能地减少遗漏。同时确保让有关人群得到相应的生命、健康和教育保证,并确保其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怀与服务。4.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国际趋势维护中华优秀的民族传统美德,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福利发展路线。一方面健全国家法治体制系统,通过法制的完善来赋予中国人一定的权益,以实现公平不均衡分配改善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福祉亊业无可依、利益模块分化、机构封闭运行、管理层级单一的状况。另一方面加强对国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宣传重视中国人的需要使广大中国人理解和接纳。二、在我国建设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基本思路(一)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结构1.面向全体国民的福利项目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是针对所有国家的某一行政区域所有国民的,它必须涉及有关国民基本生存的诸多方面,并涉及各项社会福利。这些社会问题应当照顾到每一个人,不论生活状况,人人共享。不过,适度的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并不能够迅速地完全形成,它的种种社会政策和机制都必须区分轻重缓急逐步形成,需要一个优先顺序。这种关系民众基本生存的社会政策和体系的形成需要顾及到多种原因,但基本要坚持需要原则,即最迫切需要的系统要优先建立。2.面向特定群体的福利项目具体到适度的普惠型社会福利系统,显然因为人们更关心的是贫穷人群以及其他贫困人群,所以从自身的基本需求构成出发建立社会保障政策也是十分必要的。对这一人群而言,最紧迫的基本需求自然是生活,因此最低生存保证体系的确立也是第一位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则是身体状况,即即使患病治疗,也不会因为患病而损害劳动能力以及基本生存能力,因此医疗保险机制的确立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二种社会福利系统能够解决人们传统上所谓的“贫病交加”的生活困境,是人们最迫切需要建立的机制。另外,有关对特别贫困人群的社会福利政策也需要被关注,比如针对老年人群的基本赡养保障制度,针对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和社会工作组织机制,以及针对失依儿童的社区生活保障机制等,这都与特定人群的生活条件和基本权利密切相关。另外,劳动就业、基本住房条件等也需要作为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考量。(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途径1.要深刻理解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要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首先是要树立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价值理念“公民福利权利平等”。而公众权益则是一种广义的价值概念,它可以涵盖高等教育、就医、养老、就学、住宅保险、社区救济、生态福利等内容。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所面临的收人差别、生活消费水平差别、养老保险差别、基本医疗条件和卫生服务水平差别、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差别、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差别、家庭教育差别等的原因,也就不仅是因为乡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水平的落后,而且在于我国实行的城乡有别的二元化的政府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和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的利益差异而造成或促成的,所以,要改善城乡人民的利益差异、增加农村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和改善乡村人的社会福利水准,关键就是改变支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经济制度,包括农村福利制度实施的基本价值理念。2.要牢牢把握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资源的市场分享所要求的目标为效率,而中国财政分配资源所要求的目标则为公正,而中国财政分享的基础职责则是平衡收入,基本宗旨就是“公正分享”。就中国目前国情来看,收入差异问题依然是一个迫切需要破解的社会突出问题。收人差异、不均衡和贫穷,一直是时刻伴随着行的危害国民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人”概念倡导的现实市场社会背景下,上述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任意一家市场机构所能和所乐意积极处理的事情,而最后需要通过财政来解决问题,这也是财政克服市场失灵的基础性职责的最基本需要,以及财政主动作为的具体表现。而缓解贫富差距、收人差异,以及减少城乡居民之间收人、消费水平和福利差异的最基本和惟一的有效手段,就是发展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中对民众所分享的所有社会福利资源内容丰富,涵盖了赡养、就医、高等教育、卫生防疫、保健、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社会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所有的社会福利资源,所以,作为成功地实施社会主义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体制,国家公共财政中要按照“社会福利资源平等分享”的基本理念,来平等地、合理地分享社会福利资源。3.要充分利用民主的手段保障社会福利的公平和公正我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对生活困难人群的帮助不仅是对生活困难的一时救助,更需要进一步完善他们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并透过技术训练赐给他们改善获得生活环境的力量与方式。更具体说,政府财政应拨专款扶助绝对贫困人群,让他们起码能享用到身为人应得的荣誉,保证政府对贫穷人群最低标准的基本服务,主要是教育和卫生等服务,而教育又是提升贫穷人群抵抗贫穷的能力最有效的渠道和手段,因此提高了城乡教学条件,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以促进贫穷儿童从根本上脱离贫穷对儿童生活与发展的直接影响,从而彻底改变了贫穷代际相传的恶性循环状况,提升了民众的生活素质,健全落后地区的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等基础建设,同时政府还应采取各项举措,培育贫穷人群与落后地区自身的造血机制。政府采取的这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一系列举措,不但可以减少贫富差距、地域差异,而且可以推动社区发展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更促进社区的进步与文明。4.要重视发挥社会工作在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社工在社会福利事业中的角色也十分关键,掌握了相应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巧的专业性社会工作在服务于特殊人群时常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中国这个社会福利发展相对滞后的大国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也越来越有重要性。而中国目前最现实的状况,就是高校所开办的社工专业已经成为中国就业最困难专业之一,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找到的大部分并不是社会福利相关岗位,所以他们的专业也根本不是用武之地。三、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的原则(一)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就任何一种国家来说,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主要是为适应社会中不同人群的利益要求,协调更普遍的人际关系,以克服社会环境中出现的不平等不对等问题,并增强社会公平性。吴佳桐,刘雅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J].社会与公益,2020,11(08):56-57.吴佳桐,刘雅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J].社会与公益,2020,11(08):56-57.1.基本目标就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目标而言,应以整体民众基本利益要求为根本,充分维护全体民众的社会公平性,而不要因为身份、职位等而区别对待,以满足社会公平性的需要。此外,由于县城与乡村人均收入差异很大,社会二极分化程度也非常巨大,要更重视城市收入人群与非城市收入人群之间的平等问题,并提高人们对这一方面的关注,以增强社会公平性,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也是形成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条件所在。为提高社会福利普遍性和共同性,政府必须全方位解决当中产生的不平等因素,道循公共价值理念,利用政府法规机制提高社会福利公平性,提高民众参加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平等公正性,从而保障民众利益。2.优化社会福利效能此外,为了提升社会福利绩效还必须优化社会福利效能,如果资源配置中无法确定最终的分配结果,那么政府便必须在整个社会福利行业中持续改善社会福利服务覆盖对象的效能,以避免形成负面激励效果。一般社会福利绩效主要有微观绩效,宏观绩效二类。社会福利范畴内的微观绩效是在对社会福利系统进行经营管理期间体现的绩效,并建议政府通过综合核算和对比计算的方法获取有关数值。在社会福利系统运营期间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等都属于干宏观绩效范畴,通过使用社会福利支出指标还能够实现政府鼓励消费的目的,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就是对宏观经济绩效的直观反映,社会福利系统还能够促进政治文明发展,提高普通民众所拥有的政治权利,进而达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二)福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社会福利指国家或者社区通过某种官方或者非官方机制,解决社区成员的利益要求,这就必须要求社会福利水平与当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吴佳桐,刘雅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J].社会与公益,2020,11(08):56-57.一个较低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由于没有切实解决它本应解决的社会问题而造成了社会矛盾激化,一个超出经济或社会发展能力的社会福利措施往往会造成社会利益陷阱,甚至出现了物极必反的情况。吴佳桐,刘雅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J].社会与公益,2020,11(08):56-57.1.促进社会福祉持续发展所以,社会福祉制度建设的经济发展水平应与整个社会水平相匹配,保持社会福祉水平与整个社会水平相匹配,是促进社会福祉可继续健康发展的一条基本准则。建立社区福利体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被覆盖群体的基本社会福祉需要。按照人民的利益要求,来制定社区福利项目和供给社会福祉服务项目,只有从人民的利益要求出发,政府才能创造人民满意的社会福祉服务项目。而构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系统时,先要处理社会福祉项目的涵盖提问,即“福祉有无”的提问,其次才处理福祉水准的提升问卷,即“福祉多少”的提问。如此就可以使社会全体人民群众,既能在自身经济发展中共享社会进步发展的成果,也可以使经济发展成果为社会所有社区成员所共享,在制定社会福利标准的时候,还要兼顾当时除当地场所外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水平,而这一点关键就是实现了社会福祉的合理水平,即社会福祉水准既不得小于实际经济发展水准,从而使得对改善民众的社会福祉要求落空,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又因为不能远远超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而加大对社会福利服务资金的投资压力,抑制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从而产生对社会成员的负面激励性效果,在社会实践中有些发达国家还存在“利益陷阱”“养懒汉”等福利病现状。2.着力进行统筹对于当前形势而言,由于我国适度发展普惠型社会福利国家的制度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各方面制度与机制都还不够健全,所以既要及时着手建立机制不足的问题,也要结合统筹城市发展、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资金的长期平衡,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目前构建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应当全面客观,冷静的总结国外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好社会福利水平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相互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应该确认社会福利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互之间的真正相关关系,但不要以担心损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由,漠视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要求,也不要只注重于创造和积累社会财产而忽视了对经济社会资源的正确分配。社会福利制度不应该是维持或者缓解经济社会问题的手段,而是应该作为国民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因此我国必定会迈入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这也应该成为一个信念。但是,由于我国同时也是个人口众多、物质积累相对不足、人均数量有限而且正在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结构和资源的矛盾几平难以骤然改善,这些实际国情也决定了我国在比较长期内并不能够满足东北欧国家的基本福利水准。所以,对于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设立适度的普惠型社会福利,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社会福利水准和谐发展的最主要条件。(三)就业优先与弱者生活优先相结合的原则政策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就业是其所拥有的一种基本权益,不仅仅能够解决日常的基本经济需要,还可以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融为一体,从而也确立了就业在中国民生问题中的主要地位。张军.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J].学术探索,2019(12):9-14.张军.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J].学术探索,2019(12):9-14.1.坚持就业优先劳动力结构性问题与劳动力需求差距很大,城镇居民的就业压力也在增加,且已逐步迁移至非农人群中。市场经济中的新增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与下岗人员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而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立足劳动者自身和家庭这二方面,针对现有的经济问题,以及对于避免过干依赖行政与社会服务的现状,再就业是较为可行的处理方式。从国家利益和社区发展的视角分析,增加职业规样化能够提高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进而提高了社区环境可持续性,所以建议政府在构建社区型福利国家过程中坚持就业为优先的原则。事实上,对这些群体来说,失业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个人人力资本缺失,社会和劳动力市场之间无法实现融合。要解决就业问题,企业不仅仅要提供大量就业,而且还必须增加待雇佣员工的人力资本,使他们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中参加国际竞争。如:可以对待上岗员工参加技术培训,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可以适应人才市场对干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需求。在举办就业培训班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就业为优先原则,并要把文化教育和卫生福利工作作为社区福利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2.兼顾弱者优先在当前的文明社会新常态中,“弱者优先”也逐渐成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表现形式。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在生存物质权利和市场竞争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当中也包含了老人群体,残障,失业人士等。由于社会群体受其自身经济和社会性的相关因素影响,其获得的社会福利资源相对有限,无法通过个人来改善这一状况,所以,建立合理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坚持老弱者优先的原则,优先考虑对困难人群的社会福利资源供应和分配,以增加对困难人群社会福利的资源占有率,社会上不同层次资源配置的均衡程度,从而减少了各个人群间的差异。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民生的意义(一)提高国民生产积极性与尽己所能中国百姓急切希望借助社会保障福利制度来解决后顾之忧。市场经济改革导致城乡居民的生存压力大幅上升,对生存的安全以及对未来的安全期望是城乡居民最基本的要求。但实际中出现的人们冲突、劳资纠纷、不同的社会组织福利资源分布严重失调以及部分区域的社会冲突等问题,都与对缺乏有效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的调控和控制能力缺乏直接有关。特别是在城乡之间,利益严重失调的现状和社会福利体系以及公共福利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调直接有关。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合理普惠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并利用体系化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逐步缩小差距、减少社会对立和冲突的目标,由此才能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保障物质水平与增强精神力量1.助推器作用适度的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能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的效果。社会福利的内在性质是用经济方法处理的现象。在一方面,缺乏对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社会福利就将无从谈起。但是,作为一个主要的社会公共政策,社会福利对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将造成普遍和重要的影响。它通过对受保人的支出限制和保障条件限制了个人的储蓄、旅游消费和资本的微观经济活动,从而导致了经济活动的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形成,并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2.反周期性的经济作用社会福利对于个人健康的改善和家庭情况的好转将产生反周期性的经济作用,既能够在高失业率时期保证农村消费者的基本产品和服务需要,也能够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转,从而使人在转换工作后不会失去所积累的应有权益,也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民族团结。这说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由传统被动、消极的保障,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制度。同时,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过程本身就将会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消费,增加大量的投资与就业机会。(三)促进我国发展水平稳步提升1.形成社会安全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国家,可以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有所保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合理再分配,进一步发挥安定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的调节功能,进而真正形成社会的“稳定器”,构成“社会安全网”。蓝云曦,谭晓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116-119+144.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与现行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直接相关。而贫困和贫富悬殊是导致社会动荡的主要导火索,对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威胁较大。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正是通过对贫困和贫富悬殊现象的调控,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社会安全网”蓝云曦,谭晓辉.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116-119+144.2.进行市场调节我国已经进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转型的特殊阶段,多重经济社会压力接踵而至。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就业、养老、医疗等保障方面。伴随我国工业发展、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人们在城市内部、各行各业相互之间的流动性也日趋扩大,尤其是大批由乡村迁移至都市的农民工,对我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城市经济二元结构和公共财政、社会公共服务的合理分配方案等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发展成适度的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可以通过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基本医疗、社会保障服务等项目形成一种相对完善的市场调节制度,在一定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