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_第1页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_第2页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_第3页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_第4页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XX省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093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DB51/T597桑蚕原原种检验规程DB51/T844桑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规程DB51/T845桑蚕一代杂交种冷藏技术规程DB51/T916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DB51/T1050桑蚕原原种繁育与母种继代选择技术规程DB51/T1051桑蚕一代杂交种保护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桑蚕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ofsilkworm用于桑蚕种质保存、繁殖的品种或由自然突变、人工诱变、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等所产生的遗传类型。基本条件桑蚕种质资源保存单位应具备专用桑园、专用蚕室、控温控湿等设备设施,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饲育及继代要求5.1基本要求每个资源制备蚕种42蛾,包括正式种14蛾、备用种28蛾。当年(季)继代保存完成、母蛾镜检合格后方可淘汰备用种。防混措施、环境条件参照DB51/T1050执行。微粒子病防治参照DB51/T844执行,检验检疫参照DB51/T597执行。5.2饲育方式桑蚕种质资源继代采用混合育。5.3饲育季节每个资源在每年春季继代保育1次,其中夏秋用和抗逆性资源每2年秋季继代保育1次。人工饲料适应性资源每2年(季)开展1次人工饲料饲育。5.4调查5.4.1常规调查每次继代,对每个资源每区进行卵、幼虫、茧、蛹、蛾等性状调查,品种性状成绩为2区的平均值。调查时将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个体淘汰,落地蚕一律淘汰。5.4.2特殊性状调查抗病性资源每3年(季)添食相应病毒(菌)开展1次抗病性检测。人工饲料适应性资源每年开展1次24h疏毛率调查。5.4.3丝质调查每5年开展1次。5.4.4图片拍摄每5年开展1次。蚕卵、蚁蚕以蚕连纸为背景,其他发育阶段以蓝色为背景色,像素800万以上,水平方向置标尺。垂直拍摄彩色照片,照片长宽比为4:3,大小不低于2MB。技术要点6.1技术流程图技术流程见图1。催青与分区收蚁饲育与出库催青与分区收蚁饲育与出库蛾期保护与调查蛹期保护与调查上蔟采茧与调查蛾期保护与调查蛹期保护与调查上蔟采茧与调查资料建档蚕种保护、冷藏与卵期调查制种与调查资料建档蚕种保护、冷藏与卵期调查制种与调查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流程图6.2出库蚕种出库参照DB51/T1050执行。6.3催青与分区6.3.1催青将正式种按计划出库催青。催青技术参照DB51/T916执行,调查从丙2胚胎至孵化的时间,记录催青经过。6.3.2分区在蚕种转青包种时,用白纸封包成2区,每区7蛾,放入黑暗室保护。6.4收蚁6.4.1收蚁方法分区收蚁,收蚁方法参照DB51/T1050执行,统一编排饲育号,做好记录,填写DB51/T1050中的饲育采茧调查表。6.4.2收蚁调查a)在孵化后给桑前,观察记录蚁蚕体色;b)在自然光下观察记录蚕卵孵化后的卵壳色;c)收蚁当天随机抽查6个卵圈,点数孵化蚕卵粒数、未孵化蚕卵粒数,计算孵化率,记录孵化整齐度。6.4.3蚁蚕拍摄特殊蚁色品种,在孵化当日8时~10时,选取1个刚孵化的完整卵圈拍摄。6.5饲育6.5.1饲育技术环境控制、给桑、除沙、眠起处理,参照DB51/T1050执行。6.5.2幼虫期定蚕2龄、3龄眠起后,分别淘汰弱小蚕、病蚕和迟眠蚕,每龄每区保留50%~70%健康蚕。4龄起蚕后24h~36h数蚕,每区定蚕350头~400头。6.5.3幼虫期调查a)饲养中,观察饲育区各龄眠起情况,记录眠起整齐度;b)1龄~3龄期观察稚蚕有无趋光性、趋密性、背光性、逸散性,记录蚁蚕趋性;c)记录4龄~5龄淘汰蚕头数;d)记录5龄经过、幼虫期经过;e)在5龄盛食期观察记录食桑习性、壮蚕体色、壮蚕体型、壮蚕斑纹;随机取1头~2头幼虫,茧色限性品种雌雄各1头,剪去尾角或1个腹足,将体液滴到载玻片上,立即在自然光下观察其颜色,记录体液色。6.5.4幼虫拍摄取5龄的盛食期蚕2头,斑纹限性品种雌雄各1头,放置于5℃~10℃冷藏2min后取出,相距2cm~3cm并列垂直放置拍摄。6.6上蔟采茧与调查6.6.1上蔟采茧技术上蔟准备、上蔟方法、蔟中保护、采茧适期、采茧方法、剥茧衣等参照DB51/T1050执行。每个品种分区采茧。6.6.2上蔟采茧调查a)见熟后适时捉熟上蔟,记录始熟、盛熟和终熟时间,调查老熟整齐度;b)采茧前揭开覆蔟网,观察蚕茧的空间分布比例,记录营茧特性。采茧时,记录蔟中病死蚕数、烂茧、不结茧蚕头数;c)采下的蚕茧按普通茧、同宫茧、屑茧分类计数,统计结茧蚕头数,计算普茧率、对四龄蚕结茧率、死笼率、对四龄蚕健蛹率;d)观察记录茧衣量、茧色、茧形、缩皱、茧层状态;e)从普通茧中随机抽取10粒,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茧长、茧幅;f)从普通茧中随机切剖雌、雄各25粒,分别称量25粒全茧量、茧层量,计算雌雄平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6.6.3茧期拍摄选2粒普通茧(茧色限性品种雌雄各1粒),相距2cm~3cm并列垂直放置拍摄。6.6.4丝质检测留足继代用蚕茧后,混合2区普通茧,随机抽取160粒,采用二次烘干法烘茧,烘干称重后装袋,袋内外置挂标签,标明品种名称、饲育编号、净重、粒数,一周内将干样茧送交丝质检验单位检测。丝质检验单位收到样茧后,记录样茧情况,并在6个月内完成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茧丝量、茧丝纤度、洁净等6个指标检验。6.7蛹期保护与调查6.7.1蛹期保护技术蛹期保护技术参照NY/T1093执行。6.7.2蛹期调查在复眼开始着色时,自然光下观察选留蚕蛹的体色和体态,记录蛹体色、蛹体态。6.7.3蛹期拍摄取雌雄蚕蛹各1粒腹面向上,头部向上,相距2cm~3cm并列垂直放置拍摄。6.8蛾期保护与调查6.8.1蛾期保护技术蛾期保护技术参照NY/T1093执行。6.8.2蛾期调查a)盛发蛾时,自然光线下观察记录羽化当日蛾体态、蛾眼色、蛾翅,分雌雄记录蛾体色、蛾体形、蛾行动;b)始发蛾后第2d、3d、4d,每日6时感光,8时以后统计计算当日雌、雄蚕蛾数量的比例,根据连续几日调查结果,记录羽化习性;c)记录盛发蛾时间、蛰中经过。6.8.3蛾期拍摄选取1对雌雄交尾状态的蚕蛾,雄蛾在上、雌蛾在下拍摄。6.9制种与调查6.9.1交配采用同品种异区交配,交配时间3h~4h。6.9.2制种单蛾框制42蛾蚕种。产卵24h后核对品种、饲育号、交配号、连纸号无误后单蛾装盒,干燥、保存。母蛾装盒和干燥保存参照DB51/T1050执行。6.9.3繁育性能调查a)交配后观察交配性能、散对情况,记录交尾性能;b)调查投蛾6h后的产卵情况,记录产卵快慢;c)投蛾产卵第2d上午观察蚕连纸上蚕卵黏附是否牢固、分布是否平整,记录卵胶着性、产附平整性;d)在蚕卵产下10d天后,观察是否有蚕卵孵化,记录有无生种发生。6.10蚕种保护、冷藏与卵期调查6.10.1蚕种保护、冷藏技术春制越年种或秋制越年种蚕种保护参照DB51/T1051执行。蚕种浴消入库时平均分为3份,分别编为正式种、备用种1、备用种2。蚕种冷藏参照DB51/T845执行。6.10.2卵期调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记录卵形、卵色,滞育卵的卵形可在冬季调查。随机选取6个卵圈,滞育卵在浴消后,非滞育卵在产下后转青时,点数单蛾产卵粒数、良卵数、不受精卵数,计算良卵率、不受精卵率。6.10.3卵期拍摄随机选择2个卵圈拍摄。滞育卵在产卵后5d至翌年催青前拍摄,非滞育卵在产卵后3d~7d拍摄。6.11资料建档蚕季结束后,对所有饲育资料进行整理归档。饲育采茧调查表;每5年填报1次桑蚕遗传资源系统调查表(家蚕遗传资源概况表参见附录A、家蚕体形外貌登记表参见附录B、家蚕生产性能登记表参见附录C、家蚕遗传资源影像材料参见附录D);制种清单。7数据修约茧丝长、解舒丝长计量数据为整数;茧长、茧幅保留小数点以下一位;良卵率、不受精卵率保留小数点以下两位;茧丝量、茧丝纤度保留小数点以下三位;其余指标参照DB51/T1050执行,小数点有效数后一位采取四舍六入五奇进方法处理。

附录A(规范性)表A.1家蚕遗传资源概况表品种名称其它名称品种类型□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经济类型□资源型:□实用型:□多丝量□中丝量□少丝量□抗病/逆□彩色茧□斑纹限性地理系统□中国系统□日本系统□欧洲系统□热带系统品种来源及形成历史保存单位化性□一化□二化□有滞育多化□无滞育多化眠性□三眠□四眠□五眠□其他:适应生态区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其他:适宜饲养季节□春季□夏季□秋季□春秋兼用中心饲养区□无□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其他:资源评价遗传特点:□常规□三眠蚕□致死突变□隐性遗传□限性遗传□特殊斑纹:□彩色蚕茧:优异特性:□高茧层率□长丝长□粗纤度□细纤度□高产□优质□抗BmNPV□抗高温□其他:利用方向:□优质基因□育种素材□基因功能解析□生物医学模型□其他:开发利用情况饲养区域:□无□1个省区□2个省区□3个以上省区组配的品种数量:□无□1对□2对□3对以上附录B(规范性)表B.1家蚕体型外貌登记表卵形□椭圆□纺锤□肾形□长形□特大□其它:卵色□绿色□灰绿色□灰色□灰紫色□紫色□淡黄色□其它:蚁蚕体色□赤色□黑褐色□淡黄色□其它:卵壳色□白色□乳白色□淡黄色□黄色□其他:稚蚕趋性□无□趋光性□趋密性□背光性□逸散性食桑习性□踏叶□不踏叶壮蚕体色□青白□青赤□黄色□灰黑色□油蚕□斑点油蚕□其他:壮蚕体型□细长□普通□粗壮□有瘤状突起□其他:壮蚕斑纹□素斑□普通斑□暗色斑□黑色蚕□黑缟□鹑斑□虎斑□褐圆斑□多星纹□斑点蚕□皋蚕□无半月斑□其他:体液色□淡黄色□黄色□雌蚕黄色、雄蚕淡黄色老蚕整齐度□齐涌□较齐□不齐营茧特性□多上层茧□多中层茧□多底层茧茧衣量□少□中□多茧色□白色□竹色□金黄□土黄□稻草黄□橘红色□桃红色□绿色□其他:茧形□椭圆□球形□束腰□纺锤形□长筒形□锥形□薄头茧□薄腰茧□缢痕□其他:缩皱□细□中□粗□绵茧蛹体色□棕色□褐色□黑色蛹体态□正常蛹□鳌虾蛹□黑翅蛹□白翅蛹□小翅蛹□雏翅蛹□邹翅蛹□痕迹翅蛹□无翅蛹□其他:蛾体色雌:□正常□灰褐□暗红□其他:雄:□正常□灰褐□暗红□其他:蛾体形雌:□正常□瘦小□肥大雄:□正常□瘦小□肥大蛾体态□正常蛾□小翅蛾□雏翅蛾□邹翅蛾□痕迹翅蛾□无翅蛾□其他:蛾眼色□白□红□黄□黑蛾翅□有花纹斑□无花纹斑□无鳞毛(透明翅)蛾行动雌:□正常□活泼□文静雄:□正常□活泼□文静附录C(规范性)表C.1家蚕生产性能登记表发育与生命力性状催青经过(日:时)五龄经过(日:时)幼虫期经过(日:时)蛰中经过(日:时)蚕卵孵化情况□齐(≥90%)□较齐(80%~90%)□不齐(<80%)眠起整齐度□齐□较齐□不齐对四龄蚕结茧率(%)死笼率(%)对四龄蚕健蛹率(%)茧、丝品质茧长(cm)茧幅(cm)茧层状态□紧实□多层□绵茧普茧率(%)全茧量(g)茧层量(g)茧层率(%)茧丝长(m)解舒丝长(m)解舒率(%)茧丝量(g)茧丝纤度(dtex)洁净(分)繁育性能羽化习性□雌雄同步□雌先□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