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PAGEPAGE151、工程项目概述本次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共含10条道路。Z1路(滨河路)起点接现状崇仁路,终点接现状横一路,整体呈南北走向,道路全长约1227m,标准路福宽度为26m,其中车行道宽度为15m,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Z2路全长237.765m,起点接横一路,终点接规划支路,道路呈南北向,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Z3路全长752.540m,起点处为断头路,终点接Z4路,道路呈南北向,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Z4路全长896.238m,起点下穿崇仁路,接现状支路,终点接箭滩河大桥匝道预留现状交叉口,道路呈南北向,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Z5路全长1287.131m,起终点都接Z1路(滨河路),道路呈‘ɔ’形,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Z6路全长420.805m,起点接现状崇仁路,终点接现状支路,道路呈南北向,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H1路全长198.484m,起点接现状教育大道(主干路),终点接现状支路,道路呈东西走向,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H2路全长549.619m,起点接Z1路(滨河路),终点接现状教育大道,道路呈东西向,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H3路全长225.327m,起点接现状教育大道,终点接现状支路,道路呈东西向,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H4路全长213.982m,起点接现状教育大道,终点接Z6路,道路呈东西向,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m,设计车速20km/h。本次设计问结构工程设计图,包含边坡工程及支挡工程,设计内容如下:边坡及支挡工程设计参数表边坡名称边坡位置使用年限边坡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边坡类型边坡高度破坏后果边坡名称边坡位置使用年限边坡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边坡类型边坡高度破坏后果1#边坡Z1K0+025~Z1K0+075段左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16.0m很严重2#边坡Z1K0+285~Z1K0+564段左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24.0m很严重3#边坡Z1K0+340~Z1K0+490段右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26.0m很严重4#边坡Z1K0+570.5~Z1K0+714右幅道路左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16.0m很严重5#边坡Z1K0+815~Z1K0+860段左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12.0m很严重6#边坡Z1K0+970~Z1K1+050段左侧50年永久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填方)H≤10.0m严重7#边坡Z1K1+100~Z1K1+180段左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22.0m很严重8#边坡Z3K0+012~Z3K0+040段左侧Z3K0+012~Z3K0+055段右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挖方)H≤12.0m严重9#边坡Z3K0+140~Z3K0+235段左侧Z5K0+090~Z5K0+170段右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11.0m很严重10#边坡Z3K0+210~Z3K0+245段右侧Z5K0+215~Z5K0+340段右侧Z4K0+150~Z4K0+355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20.0m很严重11#边坡Z1K0+530~Z1K0+575段右侧H2K0+030~H2K0+120段右侧Z3K0+250~Z3K0+470段左侧Z5K0+090~Z5K0+180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17.0m很严重12#边坡Z3K0+300~Z3K0+460段右侧H2K0+140~H2K0+260段右侧Z4K0+265~Z4K0+450段左侧Z5K0+260~Z5K0+335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22.0m很严重13#边坡Z1K0+600~Z1K0+630段右侧H2K0+010~H2K0+120段左侧Z3K0+495~Z3K0+590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填方)H≤10.0m严重14#边坡Z3K0+480~Z3K0+640段右侧H2K0+140~H2K0+260段左侧Z4K0+475~Z4K0+560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23.0m很严重15#边坡Z3K0+625~Z3K0+720段左侧Z4K0+660~Z4K0+750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23.0m很严重16#边坡Z5K1+200~Z5K1+275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18.0m很严重17#边坡Z5K0+440~Z5K0+665段右侧H2K0+420~H2K0+460段右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挖方)H≤15.0m很严重18#边坡H2K0+425~H2K0+475段左侧Z5K0+705~Z5K0+840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挖方)H≤23.0m很严重19#边坡Z6K0+045~Z6K0+085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20.0m严重20#边坡H4K0+070~H4K0+200段右侧Z6K0+115~Z6K0+145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挖方)H≤10.0m严重21#边坡Z6K0+050~Z6K0+255段右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岩质、土质边坡(挖方)H≤24.0m很严重22#边坡Z6K0+270~Z6K0+290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填方)H≤9.0m严重23#边坡Z6K0+315~Z6K0+395段右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28.0m严重24#边坡Z6K0+370~Z6K0+390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16.0m严重25#边坡H1K0+035~H1K0+080段右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24.0m严重26#边坡H1K0+045~H1K0+100段左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挖方)H≤12.0m严重27#边坡Z4K0+080~Z4K0+120拟建雨水管左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挖方)H≤10.0m严重28#边坡Z4K0+080~Z4K0+160拟建污水管右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挖方)H≤20.0m很严重1#基坑边坡箱涵桩号K0+000~K0+140右侧、K0+000~K0+030左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基坑H≤15.0m很严重2#基坑边坡箱涵桩号K0+260~K0+375左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土质基坑H≤11.0m很严重3#基坑边坡箱涵桩号K0+260~K0+360右侧2年临时边坡一级1.1岩质、土质基坑H≤11.0m很严重挡墙序号挡墙位置使用年限挡墙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挡墙类型挡墙高度破坏后果1Z1路:K0+815.00~K1+066.75左侧50年永久挡墙一级1.1衡重式/桩板式挡墙H≤17m临空H≤11m很严重2Z1路:K0+870.000~K1+180.000右幅左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重力式挡墙H≤6.5m严重3Z1路:K0+570.500~K0+714.000右幅左侧50年永久挡墙一级1.1衡重式挡墙H≤22m很严重4Z3路起点回头转弯处50年永久挡墙一级1.1桩板式挡墙临空H≤11.5m很严重5Z4路:K0+000.00~K0+080.00左侧50年永久挡墙一级1.1桩板式挡墙临空H≤2m很严重6Z4路:K0+015.00~K0+080.00右侧50年永久挡墙一级1.1桩板式挡墙临空H≤6.5m很严重2、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报告)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形地貌整体呈东高西低,主要为浅~中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东侧Z6路沿线山头为场区最高点,最高高程约为285.13m,西侧Z1路(滨河大道)紧邻箭滩河畔为场区最低点,最低高程约为174.64m。东西两侧整体高差约110.49m。拟建场地北侧为已通车龙洲湾隧道西延伸线,南侧为已通车崇仁路,均为由东向西下坡。场地内坡度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山体处,东部坝区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地形坡角在丘包处较陡,一般约为12°~32°,局部基岩呈陡坎状,可达43°~81°,在沟谷处较缓,一般6°~9°。Z1路位于拟建场地西侧,道路呈近南北走向,西侧紧邻箭滩河,沿线地形起伏不平,整体呈东高西低,最高高程为217.31m,最低高程为174.64m,高差约为42.67m,地形起伏较大,坡度一般约为2~50°;Z2路位于拟建场地北侧,道路呈近南北走向,场地整体较平缓,坡度为2~16°,局部稍陡,为施工堆填土质边坡,坡度26~51°。最高高程为241.25m,最低高程为226.34m,高差约为14.91m;Z3路位于拟建场地中部偏西侧,道路整体呈近南北走向,靠近终点处转向东西走向,接Z4路。场地局部较平缓,坡度为4~11°,局部为施工堆填的土质边坡,地形稍陡,坡度为16~42°。最高高程为224.74m,最低高程为184.61m,高差约为40.13m;Z4路位于拟建场地中部偏西侧,道路整体呈近南北走向,场地局部较平缓,坡度为2~7°,局部为施工堆填的土质边坡,地形稍陡,坡度为12~39°。最高高程为236.36m,最低高程为192.38m,高差约为43.98m;Z5路位于拟建场地中部,起点接Z1路,道路整体呈倒“C”字型,先由西向东分别与Z3、Z4路相交,于K0+440~K0+500段走向转为由南向北,与H2相交后,与K0+940~K1+000段走向转为由东向西,与Z4路相交后,终点顺接Z1路。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局部为原始地貌,局部为施工区域土层较厚,场地最高高程为258.33m,最低高程为184.29m,高差约为74.04m,坡度一般约为2~55°;Z6路位于拟建场地东侧,道路近南北走向,场地起伏不平,最高高程为285.13m,最低高程为246.46m,高差约为38.67m,坡度一般约为3~35°;H1路位于拟建场地北东侧,道路近东西走向,该段道路大多为施工区域,场地地形整体较平缓,坡度约为5~16°,仅起点段地形稍陡,坡度约为22~35°。最高高程为268.72m,最低高程为243.07m,高差约为25.65m;H2路位于拟建场地中部,起点接Z1路,道路近东西走向,场地整体起伏不平,该段场地局部为施工区域,局部为原始地貌,场地地形起伏不平,坡度为2~43°。最高高程为250.61m,最低高程为192.32m,高差约为58.29m;H3路位于拟建场地东侧,起点接H2路,道路近东西走向,该段道路左侧多为施工区域,场地较平坦,坡度为2~7°,右侧多为原始地貌,整体起伏较大,坡度为28~41°。最高高程为272.22m,最低高程为243.92m,高差约为28.30m;H4路位于拟建场地南东侧,道路近东西走向,该段道路大多为施工区,场地地形起伏不平,坡度为3~35°。最高高程为270.31m,最低高程为254.51m,高差约为15.80m。总体说来,拟建项目范围内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存在部分原始山体。2.2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道路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填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杂色,局部表层为厚约0.3~0.5m的素砼,结构松散~稍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砂岩碎块石及角砾,碎块石粒径为2~40cm,硬质含量为15%~40%,场地内广泛分布,为人工回填,回填时间约为1~5年,钻孔揭露厚度为0~54.6m(Z5-ZC35)(未揭穿)。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2.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可塑~硬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局部含有砂岩、泥岩碎块石等,含量不均,一般在5~10%之间。该层广泛分布于拟建场地,大多为原始地貌,场区低洼区域多呈软~可塑状,周边斜坡区域则多呈硬塑状,钻孔揭露厚度为0~19.80m(Z1-ZC22)。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J2S-Ss)砂岩呈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及岩屑组成,中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层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较破碎,中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岩质硬,为场地主要岩层。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泥岩呈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及岩屑组成,局部砂质含量高,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岩质极软~软。中风化泥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软,为场地主要岩层。其分布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5.基岩风化带及基岩顶面特征:1)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基岩强风化带厚约0.60~3.00m。2)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短柱状。3)基岩顶面:由于是山麓斜坡及山谷地带,场区内基岩面没有统一倾斜方向,大多倾向东侧或南侧。一般基岩面坡角为2~49°之间。基岩面埋深最浅处为0m(Z1-ZC147),最深处为54.6m(Z5-ZC35)(未揭穿)。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3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上处于南温泉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次级构造不发育,无断层和褶皱。拟建场地岩层产状为256~277°∠47~58°,优势产状为268°∠57°,层面平直、闭合,未见填充,无胶结,层间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据野外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心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总之,无论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在场地基岩出露处测得两组裂隙,其特征如下:①裂隙LX1:产状为73~95°∠3~8°,优势产状为88°∠8°,裂隙面平直、平整,局部光滑,张开1~3mm,粘性土充填,结合差,属扭张裂隙,硬性结构面,裂隙间距0.5~0.3m,延伸远,贯通性较好;②裂隙LX2:产状为164~189°∠75~86°,优势产状为175°∠86°,裂隙面平直、粗糙、张开0.5~1mm,无充填,结合差,属剪张裂隙,硬性结构面,裂隙间距0.5~2m,延伸2~3m,贯通性一般。2.4地震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2.5水文地质条件2.5.1地表水拟建场区大多为原始地貌,冲沟较发育,斜坡坡面完整性较差。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差显著,有利于地表水、大气降水向地势较低处排泄。箭滩河为地表水排泄基准面,地表水多汇入冲沟后以线流形式流入箭滩河。2.5.2地下水工程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及分布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与厚度控制,由于堆积层厚度不均,分布范围有限,其水量不丰,无统一潜水面。该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在箭滩河漫滩附近,存在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由于场地高程远大于箭滩水位,因此地下水水位受箭滩河水位影响明不显,场地的斜坡地带和地势较高地段勘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地下水贫乏。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厚层砂岩裂隙中,赋存条件受砂岩层厚度与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还接受外围同一裂隙含水层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总体顺坡向运移,或遇隔水层后顺层运移,受季节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岩体的透水性特征:区内泥岩,一般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属隔水岩体;砂岩等硬质岩类,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导水性。砂岩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其透水性好,泥岩透水性较差。根据当地类似工程经验,砂岩透水率为5~10Lu,属弱透水性;泥岩透水率一般<1Lu,部分为1~5Lu,属微~弱透水性。2.5.3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环境水腐蚀性评价的标准判定,在A类条件下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场地附近范围内无污染源,结合当地经验判定,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微腐蚀作用。2.6不良地质作用根据重庆市区域地质资料、勘察期间的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成果等资料,综合表明:拟建道路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变形、断裂构造和明显的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7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Z1路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5/25.2*/24.6*饱和20.5*19.8/25.5*/24.8*道路段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10.12/35.28饱和///6.62/28.29桥梁段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8.33/38.73饱和///5.34/31.5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道路段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3745400*13054桥梁段308114329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197/952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天然)3*(饱和)22.30(天然)17.13(饱和)/405/2201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5*(饱和)11.49(天然)7.93(饱和)/30.6/34.8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100*/480*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120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5*负摩阻力系数0.30*/////变形模量MPa///1217.60/5943.85弹性模量MPa///1338.496332.56泊松比μ///0.36/0.17Z3路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5/25.2*/24.6*饱和20.5*19.8/25.5*/24.8*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7.13/28.60饱和///4.50/21.3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2638400*10583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170/900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天然)3*(饱和)22.30(天然)17.13(饱和)/380/2000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5*(饱和)11.49(天然)7.93(饱和)/29.5/33.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80*/380*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76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5*负摩阻力系数0.30*/////Z4路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5/25.2*/24.6*饱和20.5*19.8/25.5*/24.8*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9.84/37.59饱和///6.43/30.3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3642400*13907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190/930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天然)3*(饱和)22.30(天然)17.13(饱和)/395/2150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5*(饱和)11.49(天然)7.93(饱和)/30.2/34.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100*/500*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120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5*负摩阻力系数0.30*/////Z5路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5/25.2*/24.6*饱和20.5*19.8/25.5*/24.8*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7.61/28.85饱和///4.83/21.9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2815400*10675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170/900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天然)3*(饱和)22.30(天然)17.13(饱和)/380/2000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5*(饱和)11.49(天然)7.93(饱和)/29.5/33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90*/380*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76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5*负摩阻力系数0.30*/////Z6路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5/25.2*/24.6*饱和20.5*19.8/25.5*/24.8*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5.21/37.12饱和///3.19/29.9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1926400*13734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160/980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天然)3*(饱和)22.30(天然)17.13(饱和)/370/2300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5*(饱和)11.49(天然)7.93(饱和)/29.2/35.5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60*/500*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120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5*负摩阻力系数0.30*/////H1路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5/25.2*/24.6*饱和20.5*19.8/25.5*/24.8*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7.61/33.04饱和///4.83/25.78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2815400*12225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170/900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天然)3*(饱和)22.30(天然)17.13(饱和)/380/2000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5*(饱和)11.49(天然)7.93(饱和)/29.5/33.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90*/450*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120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5*负摩阻力系数0.30*/////H2路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5/25.2*/24.6*饱和20.5*19.8/25.5*/24.8*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6.68/28.60饱和///4.19/21.3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2471400*10583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170/880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天然)3*(饱和)22.30(天然)17.13(饱和)/360/1900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5*(饱和)11.49(天然)7.93(饱和)/29.0/32.5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70*/380*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76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5*负摩阻力系数0.30*/////H4路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5/25.2*/24.6*饱和20.5*19.8/25.5*/24.8*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5.21/37.12饱和///3.19/29.9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1926400*13734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160/980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天然)3*(饱和)22.30(天然)17.13(饱和)/370/2300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5*(饱和)11.49(天然)7.93(饱和)/29.2/35.5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60*/500*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120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5*负摩阻力系数0.30*/////管涵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指标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19.5/25.2*/24.6*饱和20.5*19.8/25.5*/24.8*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8.55/25.83饱和///5.51/18.8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荷载试验确定150*350*3162400*9559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180/910岩(土)体抗剪内聚力(KPa)5*(天然)3*(饱和)22.30(天然)17.13(饱和)/390/2100岩(土)体抗剪内摩擦角(°)28*(天然)25*(饱和)11.49(天然)7.93(饱和)/30.0/33.5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90*/360*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60*/76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0*0.35*0.45*负摩阻力系数0.30*/////变形模量MPa///1217.60/5943.85弹性模量MPa///1338.496332.56泊松比μ///0.36/0.173、采用或参考的设计规范及设计依据3.1设计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D63-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3.2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现状1:500地形图及管线测量图。2、现有地形管线资料图。3、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详细勘察)》。4、《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设计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5、《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设计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专家论证意见》。6、重庆渝南水利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洪水影响评价报告》。7、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巴南涉河[2019]20号)文件关于《巴南区解放村李家沱组团S17等地块周边路网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批复。文件同意《报告》的涉河建设方案4主要材料4.1混凝土1)桩板式挡墙C30混凝土:桩板挡墙桩基、挡板、冠梁、悬臂墙;2)衡重式/重力式挡墙C25混凝土:挡墙强身;C30混凝土:悬挑板、悬臂墙;C25片石混凝土:采用MU30片石,片石含量≤20%;3)梯道C25片石混凝土填筑,采用MU30片石,片石含量≤20%;4.2钢筋及钢材钢筋:采用的钢筋应符合GB/T1499.1-2017和GB/T1499.2-2018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热轧光圆钢筋。钢材:钢架、钢板采用Q235B钢材,其化学成份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2006)标准中有关的规定。焊条:E43系列用于焊接HPB300钢筋,Q235B钢材;E55系列用于焊接HRB400钢筋螺栓:普通螺栓8.8级,性能等级为A级。5边坡工程设计5.1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意见及执行情况5.1.1评估结论该边坡工程分段确定为永久边坡和临时边坡,安全等级分段确定为一级和二级,深基坑为临时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挖方边坡采用“坡率法放坡、桩板式挡墙、截排水”,填方边坡分段采用“坡率法放坡、衡重式挡墙、桩板式挡墙、截排水”,深基坑采用“坡率法放坡、截排水”,设计方案基本可行。5.1.2意见执行情况1、补充箭滩河整治批复、控制性规划及批复、设计防洪标准、管涵等建筑物及剖面地质信息,复核箭滩河水位控制标高、拟建道路对箭滩河整治工程影响分析;复核Z5路10#、16#边坡、Z3路11#、15#填方路堤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复核H4路及Z6路K0+185.000段左侧等边坡沿岩土界面中部剪出的可能;复核Z4路K0+100.000段基坑开挖时临时边坡的稳定性。执行情况:同意专家意见,补充箭滩河行洪批复、设计防洪标准、管涵等建筑物及剖面地质信息;在横断面中补充100年洪水位,经复核,临河段边坡均位于100年洪水位以上。结合行洪批复,本项目建设对河道整治工程影响较小;在计算书中补充Z5路10#(剖面18-18)、16#(剖面37-37)边坡、Z3路11#(剖面21-21)、15#(剖面34-34)填方路堤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计算;H4路及Z6路K0+185.000段左侧边坡结合岩土界面进行清坡,清坡后边坡整体稳定;补充Z4路K0+100.000段基坑开挖时临时边坡的稳定性计算。2、完善边坡及道路排水系统设置;复核挡墙地基承载力要求;Z1路K0+560~K0+720段优化桥梁与挡墙关系;执行情况:同意专家意见,补充并完善边坡截、排水系统设置;进一步复核挡墙地基承载力;对半路半桥段挡墙位置进行优化,调整衡重式挡墙由道路里程线向右侧偏移2.5m,并在挡墙顶设置2.5m的悬挑板与桥梁进行衔接,以减小结构相互间影响。3、加强护脚墙设置及高填方路基边坡沉降控制;建议有条件可顺基岩面清理放坡;复核挡墙计算,优化结构设计和布置。执行情况:同意专家意见,考虑本项目周边地块即将开发,故临时边坡未设置护脚墙,同时对临河侧永久填方边坡高度大于8m时,补充设置护脚墙;在道路路基设计时补充对下卧软弱地基的翻挖换填及路基强夯设计,以减小路基沉降;对有条件清坡处理的边坡调整为按岩土界面进行清坡;进一步复核挡墙计算,并优化挡墙设计及布置。4、补充细化土石方开挖、回填及管涵施工等总体施工顺序、工艺方法、填料质量、填土处理要求和控制标准及技术要求。执行情况:同意专家意见,在施工图阶段补充细化土石方开挖、回填及管涵施工等总体施工顺序、工艺方法、填料质量、填土处理要求和控制标准及技术要求。5、完善计算书、立面图和方案比选。执行情况:同意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计算书,完善方案比选,在初设阶段补充完善挡墙立面图。6、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细化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执行情况:同意专家意见,补充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进一步补充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的措施。5.2边坡工程设计原则(1)经济性在场地许可的范围内,边坡的坡比宜尽量放缓,以减少支护费用,节约工程投资。(2)安全性根据破坏后果的严重性,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同时永久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5和1.30,临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25和1.20。设计采用动态设计法,施工时加强监测,设计应根据现场地质情况以及监测报告合理优化、动态设计,以确保坡体的稳定。采用信息法施工。5.3设计基准年限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永久边坡工程设计基准年限为50年,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5.4结构混凝土环境类别及耐久性:混凝土环境类别见下表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环境类别条件一室内正常环境二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对重庆地区而言,桩板式挡墙、衡重式挡墙、重力式挡墙、悬臂墙、悬挑板等为二(a)类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见下表环境类别最大水灰比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kg/m3)一0.60.3不限制二(a)0.550.23.05.5设计计算(1)坡顶荷载计算时坡顶车辆荷载按照城市-A级考虑,人群荷载按照5kN/m2考虑。岩质边坡计算简图因此,当满足式下式时可认为边坡稳定:cL+NtanΦ-Ks(W+P)sinθ≥0式中:N=(W+P)cosθ5.6边坡工程设计5.6.1填方边坡5.6.1.11#、2#、7#边坡设计(1)地勘评价(摘录至地勘)1#边坡该段道路为施工区,道路区域及东侧较平坦,坡度为2~6°,西侧稍陡,为施工堆填土质边坡,已进行分阶放坡支护处理,坡度30~45°。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4m~21.5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4m~2.3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左侧为施工堆填的土质边坡,原坡面已进行分阶放坡支护处理,按设计要求平场后将在原土质边坡上重新填方。原始地面稍陡,施工时应将原边坡坡面草皮、杂物等清除干净,且开挖成台阶状再进行分层碾压,并保证一定的压实系数及填料配比,可不考虑边坡沿原始地面滑移。岩土分界面较深且坡脚平缓无临空面,边坡填方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因此,该段填方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2#边坡该段场地大多为原始地貌,地形起伏不平,坡度为6~50°。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3m~19.8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3m~2.4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左侧原始地面较陡且内倾,岩土分界面平缓或内倾,按设计要求平场后填方边坡不会沿原始地面或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7#边坡该段道路为施工区,道路东侧较平坦,坡度为2~12°,西侧稍陡,为施工堆填土质边坡,坡度15~34°。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2m(Z1-ZC133)~32.5m(Z1-ZC151),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2m(Z1-ZC86)~2.6m(Z1-ZC128)。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左侧为施工堆填的土质边坡,按设计要求平场后将在原土质边坡上重新填方。原始地面稍陡,施工时应将原边坡坡面草皮、杂物等清除干净,且开挖成台阶状再进行分层碾压,并保证一定的压实系数及填料配比,可不考虑边坡沿原始地面滑移。岩土分界面较深且坡脚平缓无临空面,边坡填方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因此,该段填方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边坡为填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分别约为16.0m、24.0m和22.0m,边坡安全等级均为一级。该段边坡周边无放坡限制条件,设计考虑采用由上至下1:1.5、1:1.75、1:2坡率法放坡,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边坡坡脚设置截水沟,坡顶结合道路设置防护栏杆,边坡坡面采用花格植草进行防护。同时根据地形图及地勘资料,7#边坡现状为斜坡地形,直接放坡回填边坡存在沿新老土体界面整体滑移的风险。故针对该段边坡,设计考虑对原斜坡设置台阶后再进行路基回填。最下级台阶宽度为20.0m,其余台阶宽度为4.0m,台阶高度4.0m,台阶间开挖采用1:1坡率放坡,施工时应结合路基填筑分级开挖台阶,台阶开挖高度不得大于4.0m(一级)。5.6.1.24#、5#、6#边坡设计(1)地勘评价(摘录至地勘)4#边坡该段场地大多为原始地貌,地形起伏不平,坡度为6~50°。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3m~19.8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3m~2.4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原始地面稍陡,施工时应将原边坡坡面草皮、杂物等清除干净,且开挖成台阶状再进行分层碾压,并保证一定的压实系数及填料配比,可不考虑边坡沿原始地面滑移。边坡岩土分界面稍陡,按设计要求平场后填方边坡可能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5#、6#边坡该段道路为施工区,道路东侧较平坦,坡度为2~12°,西侧稍陡,为施工堆填土质边坡,坡度15~34°。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2m(Z1-ZC133)~32.5m(Z1-ZC151),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2m(Z1-ZC86)~2.6m(Z1-ZC128)。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左侧为施工堆填的土质边坡,按设计要求平场后将在原土质边坡上重新填方。原始地面稍陡,施工时应将原边坡坡面草皮、杂物等清除干净,且开挖成台阶状再进行分层碾压,并保证一定的压实系数及填料配比,可不考虑边坡沿原始地面滑移。岩土分界面较深且坡脚平缓无临空面,边坡填方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因此,该段填方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边坡为填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分别约为16.0m、12.0m和10.0m,边坡安全等级均为一级和二级。该段边坡紧邻箭滩河,放坡条件受限,故设计考虑采用衡重式挡墙和桩板式挡墙进行处理。其中4#、5#边坡为衡重式挡墙,挡墙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6#边坡为桩板式挡墙,挡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挡墙结构设计具体详5.7节。5.6.1.312#、13#、15#、16#、22#边坡设计(1)地勘评价(摘录至地勘)该段场地局部为原始地貌,局部为施工区域,场地地形起伏不平,施工区域较平缓,坡度为2~9°,原始地貌区域地形稍陡,坡度为3~50°。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3m~54.6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1m~2.8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原始地面起伏不平,局部稍陡,施工时应将原边坡坡面草皮、杂物等清除干净,且开挖成台阶状再进行分层碾压,并保证一定的压实系数及填料配比,可不考虑边坡沿原始地面滑移。岩土分界面大多较深且无临空面,按设计要求平场后两侧填方边坡均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道路两侧填方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边坡为填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分别约为22.0m、10.0m、23.0m、18.0m和9.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该段边坡周边无放坡限制条件,设计考虑采用1:2坡率法放坡,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边坡坡脚设置截水沟,坡顶结合道路设置防护栏杆,边坡坡面采用喷薄植草进行防护。5.6.1.43#、9#、10#、11#、14#边坡设计(1)地勘评价(摘录至地勘)3#、9#、10#、14#边坡及11#边坡(Z3K0+320~Z3K0+470段)该段场地局部为原始地貌,局部为施工区域,场地地形起伏不平,施工区域较平缓,坡度为2~26°,原始地貌区域地形稍陡,坡度为3~55°。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3m~32.0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1m~2.8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原始地面大多较平缓,局部稍陡,施工时应将原边坡坡面草皮、杂物等清除干净,且开挖成台阶状再进行分层碾压,并保证一定的压实系数及填料配比,可不考虑边坡沿原始地面滑移。边坡岩土分界面大多较深无临空面,按设计要求平场后填方边坡不会沿原始地面或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11#边坡(Z3K0+250~Z3K0+320段)该段场地局部为原始地貌,局部为施工区域,场地地形起伏不平,施工区域较平缓,坡度为2~26°,原始地貌区域地形稍陡,坡度为3~55°。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3m~27.6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1m~2.8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左侧原始地面稍陡,施工时应将原边坡坡面草皮、杂物等清除干净,且开挖成台阶状再进行分层碾压,并保证一定的压实系数及填料配比,可不考虑边坡沿原始地面滑移。边坡岩土分界面较陡,按设计要求平场后填方边坡可能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边坡为填方边坡,结合道路平场设计,边坡最大高度分别约为26.0m、11.0m、20.0m、17.0m和23.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该段边坡周边无放坡限制条件,设计考虑采用1:2坡率法放坡,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边坡坡脚设置截水沟,坡顶结合道路设置防护栏杆,边坡坡面采用喷薄植草进行防护。11#边坡在道路桩号Z3K0+250~Z3K0+310段现状为斜坡地形,直接放坡回填边坡存在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的风险,需对表面土层进行清除,再对岩面设置台阶后放坡回填,台阶宽度≥5m。5.6.2挖方边坡5.6.2.18#边坡设计(1)地勘评价(摘录至地勘)该段道路主要为挖方路基段,该段道路大多为施工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较平缓,坡度为4~11°,局部为施工堆填的土质边坡,地形稍陡,坡度为16~40°。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覆盖层厚度约为9.1m~12.5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7m~2.5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左侧为挖方土质边坡,坡体主要为素填土及强风化基岩,岩土分界面平缓,边坡开挖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该段道路右侧为挖方土质边坡,岩土分界面平缓,边坡开挖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边坡为土质挖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分别约为12.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段边坡在Z3路起点处紧邻现状崇仁路,放坡条件受限,该处结合道路人行梯道设置,在道路桩号Z3K0+012~K0+025两侧采用桩板式挡墙进行处理,挡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挡墙结构设计具体详5.7节。在道路桩号Z3K0+025~K0+055两侧无放坡限制条件,设计采用1:2坡率法放坡,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边坡坡面采用喷薄植草进行防护。5.6.2.217#、18#、20#、26#边坡设计(1)地勘评价(摘录至地勘)17#、18#、20#边坡该段道路大多为施工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较平缓,坡度为2~9°,局部为施工堆填的土质边坡,地形稍陡,坡度为3~42°。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仅局部出露少量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4m~54.6m(未揭穿),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1m~2.8m。该段边坡为挖方土质边坡,岩土分界面较深且无临空面,边坡开挖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26#边坡该段道路大多为施工区域,场地地形整体较平缓,坡度约为5~16°,仅起点段地形稍陡,坡度约为22~35°。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0.3m(H1-ZC3)~13.6m(H1-ZC5),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6m(H1-ZC7)~2.0m(H1-ZC6)。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边坡为挖方土质边坡,坡体大多为素填土,仅局部有强风化基岩。岩土分界面稍陡但倾向坡内,边坡开挖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边坡为土质挖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分别约为10.0m、15.0m、30.0m、10.0m和12.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该段边坡无放坡限制条件,设计采用1:2坡率法放坡,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边坡坡面采用喷薄植草进行防护。5.6.2.319#、21#、23#、24#、25#边坡设计(1)地勘评价(摘录至地勘)19#、24#边坡该段道路土层整体较薄,岩土分界面较平缓,开挖后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动。该段道路左侧边坡坡向为101°,右侧边坡坡向为281°,按直立开挖,根据地层产状,岩石裂隙情况和边坡产状,赤平投影图如下图所示。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体力学性能差,稳定性差,下部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力学性能较好,稳定性较好。直立开挖边坡强风化层不稳定,可能产生岩土体掉块等现象,经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呈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1与边坡呈顺倾斜交,但倾角较缓,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2与边坡呈切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由此可知,道路左侧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为沿45°+φ/2滑移。边坡类别为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等效内摩擦角泥岩取53°,砂岩取55°。岩体破裂角泥岩取59.6°,砂岩取62.4°。21#(Z6K0+050~Z6K0+110、Z6K0+190~Z6K0+255)、23#边坡该段道路土层整体较薄,岩土分界面较平缓,开挖后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动。该段道路左侧边坡坡向为101°,右侧边坡坡向为281°,按直立开挖,根据地层产状,岩石裂隙情况和边坡产状,赤平投影图如下图所示。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体力学性能差,稳定性差,下部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力学性能较好,稳定性较好。直立开挖边坡强风化层不稳定,可能产生岩土体掉块等现象,经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呈顺倾斜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大;裂隙LX1与边坡呈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2与边坡呈切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由此可知,道路右侧边坡稳定性受岩层层面控制,破坏模式为沿岩层层面滑移。边坡类别为Ⅲ类,安全等级为一级。等效内摩擦角泥岩取53°,砂岩取55°。岩体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与45°+φ/2中较小值,即破裂角取层面倾角57°。21#(Z6K0+110~Z6K0+190)该段道路大多为施工区,填土较厚,场地地形整体较平缓,坡度为7~17°。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仅局部出露少量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2.5m~27.5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6m~2.5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右侧为挖方土质边坡,坡体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及强风化基岩。岩土分界面大多较深,边坡开挖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25#边坡该段边坡土层极薄,开挖后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动。该段道路右侧边坡坡向为354°,按直立开挖,根据地层产状,岩石裂隙情况和边坡产状,赤平投影图如下图所示。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体力学性能差,稳定性差,下部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力学性能较好,稳定性较好。直立开挖边坡强风化层不稳定,可能产生岩土体掉块等现象,经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呈切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1与边坡呈切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2与边坡呈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由此可知,该段道路右侧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为沿45°+φ/2滑移。边坡类别为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等效内摩擦角泥岩取53°,砂岩取55°。岩体破裂角泥岩取59.6°,砂岩取62.4°。(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边坡为岩质、土质挖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分别约为20.0m、24.0m、28.0m、19.0m和24.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该段边坡无放坡限制条件,设计采用土层和强风化层按1:2坡率法放坡,中风化岩层按1:1坡率法放坡(放坡倾角45°缓于层面57°,边坡稳定),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边坡坡面采用喷薄植草进行防护。5.6.2.427#、28#边坡设计(1)地勘评价(摘录至地勘)该段场地大多为施工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局部较平缓,坡度为2~7°,局部为施工堆填的土质边坡,地形稍陡,坡度为12~29°。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约为1.0m(Z4-ZC8)~24.7m(Z4-ZC10),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6m(Z4-ZC8)~2.2m(Z4-ZC6)。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该段道路左侧为挖方土质边坡,岩土分界面平缓,大多较深无临空面,边坡开挖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该段道路右侧为挖方土质边坡,岩土分界面较深且无临空面,边坡开挖后不会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整体滑移,该段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边坡为岩土质混合及土质挖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10.0m和20.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和一级。边坡由路面以上道路临时边坡和路面以下管沟临时基坑边坡组成。该段边坡周边无放坡限制条件,设计路面以上道路临时边坡采用1:2坡率法放坡,路面以下管沟左侧临时基坑边坡按中风化基岩1:0.5坡率法放坡,强风化基岩及土层1:1坡率法放坡;右侧临时基坑边坡下部基岩按层面倾角57°放坡,上部土层按1:1坡率法放坡,道路边坡与管道基坑边坡间设置台阶,台阶宽度≥2.0m。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道路边坡坡面采用喷薄植草进行防护,下部管道基坑边坡坡面未做处理,下部基坑开挖时应分段跳槽开挖。5.6.3基坑边坡5.6.3.11#、2#、3#基坑边坡设计(1)地勘评价(参考H1路,道路走向一致)根据地层产状,岩石裂隙情况和边坡产状,赤平投影图如下图所示: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岩体力学性能差,稳定性差,下部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力学性能较好,稳定性较好。直立开挖边坡强风化层不稳定,可能产生岩土体掉块等现象,经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呈切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1与边坡呈切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2与边坡呈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由此可知,该段道路右侧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为沿45°+φ/2滑移。边坡类别为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等效内摩擦角泥岩取53°,砂岩取55°。岩体破裂角泥岩取59.6°,砂岩取62.4°。(2)基坑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该段边坡为岩质和土质基坑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15.0m、11.0m和11.0m,边坡安全等级均为一级。设计采用中风化基岩1:0.5,强风化基岩及土层1:1.5坡率法放坡,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及防护网,坡面未做处理。5.7挡护工程设计5.7.11#挡墙设计挡墙位于Z1路道路桩号:K0+815.00~K1+066.75左侧。该段道路为填方路段,道路左侧临近箭滩河,放坡条件受到限制,设计考虑采用衡重式/桩板式挡墙进行处理(挡墙布置详设计图纸)。衡重式挡墙最大高度约17m,挡墙墙身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挡墙基底以中风基岩为基底持力层,嵌岩深度不小于1.0m,且埋置深度不小于1.5m。桩截面采用Φ1500和Φ2000机械钻孔和人工挖孔桩,沿道路走向间距4.0m,桩基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分别不小于6.0m和7.0m(详设计图)。挡板厚均为0.35m,同时为加强桩基的整体性,桩顶设置冠梁,冠梁分别宽1.5m和2.0m,高1.0m,桩身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由于墙顶为人行道,为满足墙顶管廊要求,在墙顶设置C30钢筋混凝土悬臂墙,悬臂墙高2.0m,墙宽0.5m。5.7.22#挡墙设计挡墙位于Z1路道路桩号:K0+870.000~K1+180.000右幅左侧。该段道路左右幅存在一定高差,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处理(详见挡墙立面布置图)。重力式挡墙最大高度约6.5m,挡墙墙身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埋置深度不小于1.0m。另根据地勘资料,若挡墙基底位于回填土层时,当挡墙高度>4.0m时,需对对基底下2.0m范围内土层采用级配碎石进行换填处理(具体详挡墙立面图),要求换填压实度≥97%,换填后挡墙基地地基承载力≥250KPa;若存在挡墙一半位于土层一半位于岩层的情况,应对土层段采用C25片石混凝土进行换填,换填至基岩内0.5m。5.7.33#挡墙设计挡墙位于Z1路道路桩号:K0+570.000~K0+714.000右幅左侧。该段道路为半路半桥,其中左半福为桥梁部分,右半幅为路基部分。其中路基部分通过在右幅道路左侧设置路肩挡墙与左幅桥梁进行衔接,设计采用衡重式挡墙进行处理(详见挡墙立面布置图)。衡重式挡墙最大高度约22m,挡墙墙身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挡墙基底以中风基岩为基底持力层,嵌岩深度不小于1.0m,且埋置深度不小于1.5m。为了避免挡墙墙趾与桥梁桩基产生冲突,挡墙由道路中心线向右侧偏移2.5m,挡墙顶设置悬挑板,挑板宽度2.5m,外缘厚0.2m,根部厚0.8m。为避免桥梁桩基施工对挡墙稳定性造成影响,衡重式挡墙墙身浇筑施工应在高架桥桩基施工完成后实施。5.7.44#挡墙设计挡墙位于Z3路起点回头转弯处,该段道路为挖方路段,为了解决Z3路人行梯步与道路之间的高差,设计采用桩板式挡墙进行处理(详见挡墙立面布置图)。桩截面采用Φ1500和Φ2200机械钻孔桩,沿道路走向间距4.0m,桩基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分别不小于4.0m和7.0m(详设计图)。挡板厚均为0.35m,同时为加强桩基的整体性,桩顶设置冠梁,冠梁宽分别为1.5m和2.2m,高1.0m,桩身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第一级梯步采用C25片石混凝土浇筑,片石含量≤20%,埋置深度不小于1m,以基岩为持力层,嵌入基岩内不小于0.5m。5.7.55#、6#挡墙设计5#挡墙位于Z4路道路桩号:K0+000.00~K0+080.00左侧,6#挡墙位于Z4路道路桩号:K0+015.00~K0+080.00右侧,该段道路临近邓家湾中桥,且为挖方路段,无开挖放坡条件,设计采用桩板式挡墙进行处理(详见挡墙立面布置图)。5#、6#挡墙桩截面分别采用Φ1200和Φ1500机械钻孔和人工挖孔桩,沿道路走向间距4.0m,桩基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分别不小于4.0m和5.0m(详设计图)。挡板厚均为0.35m,同时为加强桩基的整体性,桩顶设置冠梁,冠梁宽1.2m和1.5m,高分别为0.8m和1.0m,桩身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5.7.6桩基设计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第5.3.4条、第5.3.5条的要求及地勘报告,桩基以弱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且嵌入中风化岩层的深度根据桩截面和类型不同分别不得小于设计要求(详设计图纸)。Z1路桩基要求嵌岩深度范围内粉砂质泥岩天然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12MPa,砂岩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8.29MPa;Z3路桩基要求嵌岩深度范围内粉砂质泥岩天然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7.13MPa,砂岩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1.35MPa;Z4路桩基要求嵌岩深度范围内粉砂质泥岩天然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9.84MPa,砂岩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37MPa。为保证嵌岩段岩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应在中风化岩层起算点及桩底分别取样做强度试验。6结构截面配筋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桩板式挡墙、悬臂墙的设计主要验算截面强度、应力和裂缝宽度。各部位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按如下要求控制:桩板式挡墙桩基受力主筋:60悬臂墙、梁、板(受力主筋): 30mm箍筋: 20mm7、施工要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方联系。7.1混凝土7.1.1一般要求(1)养护要求:砼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砼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2)混凝土的指标规定:C40混凝土及以下最大水胶比≤0.45,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应高于4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1‰,最大碱含量3kg/m3(或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应满足混凝土的含碱量最大限值外,混凝土中还应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抑制有效,同时应符合《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的规定要求。(3)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4)现浇砼若采用泵送砼,坍落度为16~20cm。(5)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2℃(6)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梁体15℃)。(7)砼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砼、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8)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7.1.2水泥(1)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2)为了控制砼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7.1.3掺和料和外加剂(1)矿物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稳定、统一牌号,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书。(2)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3)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7.1.4骨料(1)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2)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砼强度的2倍,压碎性指标<7%,空隙率<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2.0cm,且不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同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含泥量低于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5%。不容许采用卵石或卵石破碎方法生产。(3)细骨料含泥量低于1%。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的水化热,在使用特细砂时建议加入一定比例的机制砂或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0~2.5,具体比例根据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实验确定。7.1.5保护层垫块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绑扎垫块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不得使保护层垫块成为钢筋腐蚀通道。垫块数量不应过少,应保证所有钢筋的保护层均满足设计要求。7.2钢材(1)所有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l499.2-2007、GB/Tl3014-2013的规定,结构使用的钢筋应有工厂质量保适盘(合格证)。普通钢筋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3)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4)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5)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6)当直径≥Ф20的钢筋连接应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T107-2016)的要求,接头等级I级。(7)严禁采用改制钢材。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8)钢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7.3桩基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如地质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设计单位。(2)桩基施工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均不得搅动桩底基岩,另外相邻两孔不得同时成孔和浇注,以免搅动孔壁造成串孔或断桩。(3)所有桩基长度应采用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当桩基施工至桩基嵌岩起算点时,施工单位应进行第一次岩样取样并做试验,确保起算点处岩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当桩孔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并第二次取岩样并试验,确保嵌岩深度和嵌岩段基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4)为防止管线与桩基冲突,桩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桩位处的管线进行复探,确定无干扰后方可进行桩基施工。同时,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措施对现状管线予以保护。(5)桩孔施工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遇有意外情况立即处理。桩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联合勘察单位工程师、施工地质工程师、监理,对孔深、孔径、孔位、孔形和垂直度等进行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清孔。(6)人工挖孔桩注意事项:1、桩基人工挖孔时,若孔内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超过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规定的三级标准浓度限值时,必须采取通风措施,方可采用人工挖孔施工。2、桩基人工挖孔时,如成孔较深,除采取通风措施外,尚应采取安全送电和上下呼应等安全措施。3、基础开挖时应首先开挖至基底标高,检查开挖质量和基底承载力,确保基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再迅速向下开挖20cm,并尽快浇注混凝土进行封闭处理,以减轻基岩软化。为减小嵌岩段泥岩暴露后因风化作用而影响桩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基桩开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