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中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对比研究_第1页
第30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中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对比研究_第2页
第30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中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对比研究_第3页
第30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中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对比研究_第4页
第30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中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对比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中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对比研究

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欧盟在第二组比赛中获得了运动员的第二个位置。在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在1.4比赛中,日本女子排在第五位置,比赛从16:18开始,总比分2:3确定了胜利。最后,六场战争、三场胜利和第五场失败。取得这样的最终成绩,对于北京奥运会铜牌获得者的中国女排和中国女排关注者们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为了总结失利的原因,找出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之间的差距,笔者抛开以往简单只对技战术的分析方式,采用将排球比赛中不同拦网阵型下的“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联系起来,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攻-防”环节作为研究重点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中国女排真正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中国女排的长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主题以参加第30届伦敦奥运会比赛的中国女排、美国女排、巴西女排、塞尔维亚女排、土耳其女排、韩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共7支队伍为研究对象。1.2学习方法1.2.1文献与法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女排比赛60多篇文献,搜集了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的相关信息,收集有关研究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1.2.2“攻-防”技术对比分析通过观看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的6场比赛录像,对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不同拦网阵型下256种“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客观评价。1.2.3不同拦截网络下“攻-防”组合模式对比分析利用Spss13.0计算机软件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不同拦网阵型下256种“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数理对比分析。1.2.4统计分析和进攻效果将排球比赛中不同拦网阵型下的“攻-防”组合模式技术效果联系起来,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攻防环节作为研究重点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由一传(防守)效果:到位和不到位;进攻打法:强攻、快攻、两次攻和立体攻;拦网人数:无人、单人、双人和三人;进攻效果:得分、失误、破攻、破术、被防到位、被拦死、被拦回、被拦起;按照“一传(防守)效果—进攻打法—拦网人数—进攻效果”的顺序进行组合,共计256种不同的组合方式。1.2.5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统计资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研究。2结果与分析2.1单带防御工程不存在的比较分析中“防御工程”组合模式的技术效果2.1.1不-强-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以5场排球比赛过程中,通过各种战术的相互配合使对手形成单人拦网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攻的成功率,增加二传与攻手完成进攻的自信心。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的6场比赛中,中国女排运用“到-强-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占“到-进攻打法-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的30%左右,比赛对手运用次数略高于中国女排。将“到-强-单-进攻效果”8种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到-强-单-得分”、“到-强-单-失误”、“到-强-单-被拦死”这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获胜的3场比赛中,得分均高于比赛对手;中国女排告负的3场比赛中,得分等于或低于比赛对手,这说明这3种组合模式对整场比赛的胜负有着直接的影响。将“到-强-单-破攻”、“到-强-单-破术”这2种组合模式运用次数相加,中国女排好于比赛对手,这说明中国女排在一传(防守)到位采用强攻形成单人拦网下,其进攻威力强于比赛对手,虽然没有直接得分,但为中国女排采用其他得分组合模式提供了机会。将“到-强-单-防到位”、“到-强-单-被拦起”、“到-强-单-被拦回”这3种组合模式次数相加,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各有不同,对比赛的胜负没有直接的影响。在一传(防守)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运用“不-强-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次数占“不-进攻打法-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次数比例较高,原因是虽然各队主要是以调整进攻为主,但是由于在进攻时加快了进攻节奏或伴有同伴跑动掩护等,所以仍然使对手被动形成了单人拦网的有利局面。将“不-强-单-得分”、“不-强-单-失误”、“不-强-单-被拦死”这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在中国女排获胜的3场比赛中,有2场得分高于比赛对手,只有在与韩国女排的比赛中略低于对手;在中国女排告负的3场比赛中,有2场得分等于比赛对手,另一场得分低于比赛对手,这说明这3种组合模式虽然不能直观反映出对比赛胜负的影响,但从侧面说明了在一传(防守)不到位强攻形成单人拦网下进攻得分能力的不同。另外,各队在“不-强-单-破攻”到“不-强-单-被拦回”这5种组合模式中运用次数相对较少,这说明这5种组合模式对整场比赛的影响甚微。2.1.2不同组合模式对比赛总成分的影响分析快攻在现代排球比赛中也是重要的得分手段,同时又对强攻起着掩护的作用,中国女排历来是以快速多变的战术打法著称。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的6场比赛中,中国女排运用“到-快-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次数占“到-进攻打法-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的50%以上,其中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的比赛中,其比例达到100%。由此可见,“到-快-单-进攻效果”8种组织模式是各队在“到-进攻打法-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中运用最多的组合模式,尤以中国女排最为显著。将“到-快-单-得分”、“到-快-单-失误”、“到-快-单-被拦死”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获胜的3场比赛中,其得分均明显高于比赛对手;中国女排告负的3场比赛中,其得分有1场比赛高于对手,有2场略低于比赛对手。这说明一传(防守)到位下的快攻打法是中国女排始终坚持的打法,同时,中国女排利用跑动掩护和加快进攻节奏使对手被动形成单人拦网而直接得分,这成为中国女排获胜的利器。因此,“到-快-单-得分”、“到-快-单-失误”、“到-快-单-被拦死”3种组合模式对比赛的胜负具有直接的影响。将“到-快-单-破攻”到“到-快-单-被拦回”这5种组合模式次数相加,中国女排运用次数少于或等于比赛对手,这说明比赛对手熟悉了中国女排的快攻打法,进攻战术意图和配合较容易被比赛对手识破,很难形成过多的单人拦网防守局面,且进攻威力受到一定的钳制,进攻效果一般。由此可见,“到-快-单-破攻”到“到-快-单-被拦回”这5种组合模式对比赛的胜负影响不大。一传(防守)不到位下,各队运用“不-快-单-得分”到“不-快-单-被拦回”8种组合模式次数较少,均不超过5次,主要集中在“不-快-单-得分”、“不-快-单-破术”、“不-快-单-被拦死”这3种组合模式上。由此可见,一传(防守)不到位下组织快攻打法,因为对攻手来说难度较大、失误率较高,所以各队运用较少。这种快攻打法如果被强行运用,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容易使对手被动形成单人拦网的局面,直接得分或破坏对方的防守反击。这种快攻打法一旦被对手识破,很难突破对方的防线,容易被对方直接拦死。因此,不-快-单-得分”到“不-快-单-被拦回”这8种组合模式对比赛的胜负没有直接的影响。2.1.3传到位和不到位二次攻下的组合模式比较分析当一传来球弧度较高,落点又在网前适合扣球的位置上,前排队员可以直接将球扣或吊入对方专区,加快了进攻的速度,改变了进攻的节奏,使对手难于防守。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到-二-单-进攻效果”和“不-二-单-进攻效果”这16种组合模式中运用相对较少。在一传到位二次攻形成单人拦网下,6场比赛中只有4场运用了“到-二-单-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其中运用次数最多的一场为5次,其他3场均为1~2次。将“到-二-单-得分”、“到-二-单-失误”、“到-二-单-被拦死”这种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略好于比赛对手。在一传不到位二次攻形成单人拦网下,6场比赛中有5场运用了“不-二-单-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其中运用次数最多的一场为3次,其他4场均为1~2次。将“不-二-单-得分”、“不-二-单-失误”、“不-二-单-被拦死”这种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也是略好于比赛对手。这说明中国队在一传到位或不到位下二次攻能力强于对手。综上所述,“到-二-单-进攻效果”或“不-二-单-进攻效果”这16种组合模式由于各队运用次数较少,其对比赛的胜负没有太大的影响。2.1.4女排单人拦截的运用情况立体进攻是指前排近网平面进攻向后排纵深发展的一种前排与后排、快攻与强攻、时间与空间上的多方位组合进攻,其特点是前后排融为一体,互相掩护,是进攻打法的最高境界,通常表现为后排队员跳起扣球进攻。在立体进攻中,后排进攻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立体进攻的主攻方向,起到了掩护前排快攻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强队不可缺少的进攻打法之一。从表1中看出,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运用“到-立-单-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下,6场比赛中各队平均运用次数为2~3次,运用次数最多的一场比赛是中国女排vs日本女排(3:4)。将“到-立-单-得分”和“到-立-单-失误”这2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逊色于比赛对手。将“到-立-单-破攻”和“到-立-单-破术”这2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次数相加,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相差无几。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在一传(防守)到位下,采用立体攻进行攻击时,使对手被动形成单人拦网下的组合模式少于双人拦网下的组合模式。这说明中国女排的立体攻战术意图较容易被比赛对手识破,使比赛对手被动形成单人拦网的拦防局面较少,且在形成单人拦网的拦防局面下,直接或间接得分的能力弱于比赛对手。另外,由于各队几乎没有运用“不-立-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不-立-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对比赛胜负没有影响,所以笔者对此不再进行分析说明。2.2结合分析“进攻防御”和“防守”联合模型的技术效果2.2.1传防卫不到位的情况下,运用2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进行得分方面的分析双人拦网是集体拦网的一种,是比赛中最常用的一种拦网形式,主要是当对方进攻威力较大,进攻路线变化较多,单人拦网不足以阻拦对方进攻。从表2中看出,各队在运用“到/不-进攻打法-双-进攻效果”64种组合模式中,以“到-强-双-进攻效果”和“不-强-双-进攻效果”16种组合模式为主,其所占比重均达到65%以上。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中国女排获胜的3场比赛中,将“到-强-双-得分”、“到-强-双-失误”和“到-强-双-被拦死”这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均低于比赛对手。将“到-强-双-破攻”到“到-强-双-被拦回”这5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次数相加,中国女排也均低于比赛对手。这说明以强攻为主要得分手段的塞尔维亚女排和土耳其女排,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强攻得分能力强于中国女排,但如果她们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采用强攻未果后,容易被中国女排利用其他得分手段获得得分,其负于中国女排不言自明。具有快变进攻风格的韩国女排,在面对中国女排有针对性的拦防体系下,当快变进攻战术受阻,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时,转而过重依赖主攻手的强攻取得得分,在整场比赛中使主攻手金延璟独木难支,使其难逃落败中国女排的结局。由此可见,这种组合模式对整场比赛的胜负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女排告负的3场比赛中,将“到-强-双-得分”、“到-强-双-失误”和“到-强-双-被拦死”这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不及美国女排的一半,与日本女排持平,略高于巴西女排。将“到-强-双-破攻”到“到-强-双-被拦回”这5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相加,中国女排除低于日本女排外,均高于美国女排和巴西女排。这说明技术全面、攻防兼具和球员身体素质出众的美国女排和巴西女排,不仅可以在强攻中获得得分,还可在快攻和立体攻等其它得分手段上获得更多的得分。中国女排负于美国女排和巴西女排不足为奇,但负于同样以快变进攻为主的日本女排,却值得深思。在一传(防守)不到位的情况下,采用强攻进攻方式是每个球队不变的法则。从表2中看出,在中国女排和比赛对手的6场比赛中,将“不-强-双-得分”、“不-强-双-失误”和“不-强-双-被拦死”这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其中有4场比赛得分多的球队取得了胜利(中国女排vs美国女排和中国女排vs土耳其女排除外)。这说明这3种组合模式对整场比赛的胜负有一定的影响。将“不-强-双-破攻”到“不-强-双-被拦回”这5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次数相加,全部6场比赛运用这5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相加次数少的球队均取得胜利。这说明在一传(防守)不到位的情况下,胜队利用各种合理的战术配合破坏了比赛对手的拦防体系,为胜队利用其他得分手段得分提供了机会。由此可见,这5种组合模式与整场比赛的胜负有着必然的关联。2.2.2“到-快-双-得分”8种组合模式的比较从表2中看出,一传(防守)到位下,在中国女排获胜的3场比赛中,中国女排运用“到-快-双-得分”到“到-快-双-被拦回”8种组合模式次数均少于比赛对手,将“到-快-双-得分”、“到-快-双-失误”、“到-快-双-被拦死”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均低于或等于比赛对手。将“到-快-双-破攻”到“到-快-双-被拦回”这5种组合模式次数相加,中国女排多于比赛对手,只有在中国女排与韩国女排的比赛中,少于对手。在中国女排告负的3场比赛中,中国女排运用“到-快-双-得分”到“到-快-双-被拦回”8种组合模式次数均多于比赛对手。将“到-快-双-得分”、“到-快-双-失误”、“到-快-双-被拦死”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均多于或等于比赛对手。将“到-快-双-破攻”到“到-快-双-被拦回”这5种组合模式次数相加,中国女排均多于比赛对手。这说明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国际大赛上频繁交手,对各国的进攻战术体系都有所研究,容易形成重点盯人防守的局面,导致中国队网前快速多变的战术进攻受到一定的遏制,同时,中国女排近年来采用的快攻体系主要围绕着2号位区域展开,3号位的快攻仅仅被用作“中间加压”的思想加以体现,真正的3号位进攻应用较少,且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同时,中国女排在暴露自己的快攻战术被对手形成双人拦网时,由于击球点相对较低、又较近网,快攻手段又多集中在背飞和背溜上,进攻威力就容易受阻。与此同时,欧美强队在快攻被比赛对手形成双人拦网时,利用身高、臂长,常常采用高点快攻和远网快攻突破对手的防线,直接得分或破坏对手的防守反击。所以,中国女排在“到-快-双-破攻”到“到-快-双-被拦回”这5种组合模式次数多于比赛对手,在此得到极大的体现。由此可见,“到-快-双-得分”到“到-快-双-被拦回”这8种组合模式对比赛的胜负有着较大的影响。一传(防守)不到位下,各队运用“不-快-双-得分”到“不-快-双-被拦回”8种组合模式次数在2~3次左右,只有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的比赛中,中国女排运用次数为7次。各队运用这8种组合模式,主要集中在“不-快-双-得分”、“不-快-双-破术”、“不-快-双-被拦死”这3种组合模式上,尤以中国女排见长。由此可见,各队在运用“不-快-双-得分”到“不-快-双-被拦回”8种组合模式上虽有一定的收效,但对整场比赛影响甚微。2.2.3“到-立-双-进攻效果”组合模式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到-二-双-进攻效果”、“不-二-双-进攻效果”、“到-立-双-进攻效果”和“不-立-双-进攻效果”这32种组合模式中,因为各队运用“到-立-双-进攻效果”组合模式运用次数相对较多,运用“到-二-双-进攻效果”、“不-二-双-进攻效果”和“不-立-双-进攻效果”组合模式太少,可忽略不计,因此,笔者只对“到-立-双-进攻效果”组合模式进行分析说明。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运用“到-立-双-进攻效果”8种组合模式时,6场比赛中平均运用次数为3~4次,运用最多的一场比赛是中国女排vs美国女排(6:0)。将“到-立-双-得分”和“到-立-双-失误”、“到-立-双-被拦死”3种组合模式技术效果换算相加得分,中国女排有2场比赛高于比赛对手,有2场比赛与比赛对手持平,有2场比赛少于比赛对手。将“到-立-双-破攻”、“到-立-双-破术”和“到-立-双-被放到位”3种组合模式次数相加,中国女排稍多于比赛对手。由此可见,中国女排在运用“到-立-双-进攻效果”8种组合模式下,虽然在直接或间接得分上稍多于比赛对手,但在得分效率上却不及比赛对手。因此,随着运动员身体条件的提高,立体攻也日益成为现代排球比赛场上的不可或缺的获胜法宝。但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中国女排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以快攻见长、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路线,而对立体攻的运用相对于比赛对手则一直不占优势。这是中国女排在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应注重加强和提高的地方。2.3结合分析“进攻防御”组合模式的技术效果2.3.1不同强化组合的运用次数与限制从表3中看出,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各队在运用“到-进攻打法-三-进攻效果”32种组合模式中,运用“到-强-三-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占了60%以上。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的6场比赛,一般采用这种组合模式次数为2~4次,只有中国女排vs巴西女排的比赛中,中国女排达到了7次,其中3次被拦死,直接送分给对方。这说明一传(防守)到位情况下,进攻方利用队员之间的战术配合进攻打法多样,同时,即使在采用强攻进攻打法上,有同伴的掩护或扯动,使防守方很难形成三人拦网的包夹之势,这种组合模式运用少符合排球比赛的规律。在一传(防守)不到位的情况下,各队在运用“不-进攻打法-三-进攻效果”32种组合模式中,运用“不-强-三-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占了90%以上。在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的6场比赛中,只有3场比赛运用了这种组合模式,且运用次数在3~7次之间,运用次数上并没有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虽然一传(防守)不到位下采用强攻进攻打法,防守方有充足的时间组织拦防,又由于各队强行组织了快攻或强攻,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使防守方来不及形成三人拦网的拦防体系,这种组合模式运用较少也就不难理解了,但这种现象符合当今竞技排球发展的趋势。这说明三人拦网下的组合模式对比赛的胜负影响甚微。2.3.2到-快-三-进攻效果”8种组合模式的比较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到/不-快-三-进攻效果”、“到/不-二-三-进攻效果”和“到/不-立-三-进攻效果”这48种组合模式中,只有“到-快-三-进攻效果”8种组合模式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它40种组合模式运用很少,可忽略不计,所以只对“到-快-三-进攻效果”8种组合模式进行分析说明。一传(防守)到位下,各队采用“到-快-三-进攻效果”8种组合模式较少,几乎只有中国女排采用。这说明中国女排的快攻战术已被各球队所熟知,比赛对手对中国女排的快攻盯防较紧,容易造成中国女排快攻进攻战术意图暴露,形成三人拦网合围的局面时有出现。由此可见,“到-快-三-进攻效果”组合模式不是比赛中常采用的组合模式,对比赛的胜负没有直接的影响。2.4在没有隔离的情况下,“攻击防御”组合模型的技术效果的比较分析2.4.1不-强-无-进攻效果”组合模式比较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一传(防守)到位情况下,各队运用“到-强-无-进攻效果”组合模式较少,在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的6场比赛中,这8种组合模式出现次数最高的仅为2次(中国女排vs塞尔维亚女排和中国女排vs巴西女排)。从各队运用这8种组合模式与快攻或二次攻下采用的16种组合模式进行对比,整体数量明显少于快攻和二次攻下的组合模式,说明“到-强-无-进攻效果”组合模式对比赛的胜负影响微乎其微。在一传(防守)不到位的情况下,各队运用“不-强-无-进攻效果”组合模式有所增多,各队运用次数平均在4~5次之间,运用次数最多的是中国女排vs日本女排,次数为9:7。这说明一传(防守)不到位下,各队采用强攻是为了过渡球,为接下来的防守反击做准备,所以“不-强-无-得分”组合模式少,“不-强-无-被防到位”组合模式多。与此同时,中国女排在运用“不-强-无-被防到位”组合模式次数上又明显多于比赛对手,说明中国女排在处理过渡球方面没有更多办法尽量给比赛对手制造防守麻烦,增大了接下来的拦防压力。由此可见,“不-强-无-进攻效果”组合模式对比赛的胜负影响甚微。2.4.2进攻或破攻从表4中可以看出,一传(防守)到位下,各队运用“到-快-无-进攻效果”8种组合模式也较少,各队运用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但若能抓住战机巧妙运用,其进攻效果就是得分或破攻。通过观看录像发现,各队运用这种组合模式均为对手一传(防守)直接过网,趁对手来不及组织拦防下,运用快攻(探头球)获得得分或破攻。这种组合模式虽然运用次数较少,但对比赛对手的打击较大,对比赛对手队员的心理和场上气氛有较大影响,甚至在关键时刻影响整场比赛的胜负。一传(防守)不到位下,各队运用“不-快-无-得分”到“不-快-无-被拦回”这8种组合模式次数均为0次,说明这8种组合模式在比赛中没有被运用,其对比赛的胜负没有任何影响。2.4.3不同组合模式在5场比赛中的运用情况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到/不-二-无-进攻效果”和“到/不-立-无-进攻效果”这32种组合模式中,“到/不-二-无-进攻效果”16种组合模式有一定次数的运用,“到/不-立-无-进攻效果”16种组合运用几乎为零,笔者只对“到/不-二-无-进攻效果”16种组合模式进行分析说明。在一传(防守)到位二次攻形成无人拦网下,6场比赛中有5场运用了“到-二-无-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其中运用次数最多的一场为3次,其他4场均为1~2次。在运用“到-二-无-得分”这种组合模式上,中国队明显好于比赛对手。在一传(防守)不到位二次攻形成无人拦网下,6场比赛中只有3场运用了“不-二-单-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其中运用次数最多的一场为5次,其他2场均为1次,而其他各队在运用“不-二-单-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上,均没有直接得分或间接得分。这说明中国女排在运用“到-二-无-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下,进攻威力大,进攻效果好,直接得分多,明显好于对手。中国女排在运用“不-二-单-进攻效果”这8种组合模式上,和对手水平相当,均不具有直接得分或间接得分的能力,且“到-二-无-进攻效果”和“不-二-单-进攻效果”这16种组合模式对比赛的胜负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相比,在二次攻进攻战术质量较高于其他对手。由于二次攻具有较强的偶然性,虽然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攻击效果,但并不具备成为主要进攻手段的条件。不过,作为有益的进攻补充形式,在训练中应给予重视。3战略制定能力的运用3.1在单人拦网下,进攻次数的多少和进攻效果的好坏对比赛的胜负有着一定的影响。各队通过各种战术配合使对手形成单人拦网的局面,以“到-强-单-进攻效果”和“到-快-单-进攻效果”组合模式为主。中国女排利用快速多变的战术配合,在一传(防守)到位强攻和快攻进攻中使对手形成了多次单人拦网的局面,在获胜的3场比赛中,进攻次数和效果均好于比赛对手,而在告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