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兽医传染病学内容简介:本资料以兽医传染病学第六版(陈溥言主编)为内容出处,结合华农大ppt、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往年真题编写而成。按照教材的编写逻辑去介绍我们的重点内容。总论方面以名词解释,选择题为考点。各论以简答题,主要介绍每个病的概念、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措施等。广泛收集行业内最新的官方文件和条例以及与动物传染病有关的热点知识。本资料重视课本,背诵技巧、行业热点内容。力求做到知识有依据,热点能把握,背诵有技巧。本资料由我们兽医老胡VET团队编写完成,目的是为各位考生节省复习时间并且能灵活掌握知识点,在考场有字可写、有点可答。其中要注意几点,首先选择题、判断题会从执兽题库中选题,还有是从目前猪牛羊鸡的重点流行病选或改编,选择和判断的重题率比较低,但是考过一定要记住,然后简答题有一定的重题率考猪病和禽病多,近几年牛羊病也有考过。资料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用,请各位辩证对待。总论部分一、名词解释:1、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感染或传染。2、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3、外源性感染:是按病原体的来源来分的,若其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大多数传染病属于这一类。4、内源性感染:动物体内的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表现出致病性,但当受不良因素影响而使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其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此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其引发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5、单纯感染:一种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称为单纯感染或单一感染6、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7、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体之后,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导致另一种病原体引发感染,称为继发感染。(技巧: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的区别在与感染的时间先后。)8、显性感染:能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称为显性感染9、隐性感染:不能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10、顿挫型感染:初始症状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康复者11、一过型感染:一开始症状就较轻,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行恢复者12、温和型感染:还有一种临床表现比较轻缓、病程稍长的类型,称为温和型感染。13、局部感染:按照感染部位,把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的感染称为局部感染,14、全身感染:如果动物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牛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称为全身感染。15、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长期不断地向外界排毒,但常缺乏免疫反应有关的临床症状。16、潜伏感染:持续性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遗传基因组隐藏于特定细胞内,但并不产生感染性病毒,而是在某些条件下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17、慢病毒(或称慢发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18、传染病的病程发展过程:(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2)前驱期: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传染病的特征症状刚--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3)明显期(发病期):前驱期之后一-直到传染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充分表现出来这段时间称为明显期,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4)转归期(恢复期):是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强,或动物的抵抗力减退,则疾病过程以动物死亡为转归。19、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带菌(毒)动物。20、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一般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类。21、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22、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同世代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23、垂直传播:即从亲代动物到其子代动物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24、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在畜禽群体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25、疫源地:指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其含义比传染源广,分为疫点和疫区。26、自然疫源地:指一种病原体不依靠人和畜,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染给人和动物,这种病称自然疫源性疾病,其所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技巧:感染性和流行性的能力能否在自然条件下循环延续。)27、散发性:疾病随机发生,局部地区散在出现零星病例,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地点上无明显的关系时称为散发。28、地方流行性:动物传染病在一定的地区和动物群体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小规模流行的形式称为地方流行性,亦即其发生有一定的地区性。29、流行性: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动物群体出现的病例显著增多,它没有绝对的数量界限,仅是疾病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一个名词。30、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范围可波及全国、数国或整个大陆。31、季节性:某些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其原因与气温的高低,昆虫媒介的有无和动物的活动有关。32、周期性: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一定周期性上升和下降,即经过一定的间隔时间(常以年计)同一传染病再度发生。33、消毒: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从而切断其传播途径、防止疫病的流行称为消毒34、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35、患病动物:应选择不易散播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场所或房舍进行隔离或处理。36、可疑感染动物:应在消毒后另选地方将其隔离、看管,限制其活动,详加观察。37、假定健康动物:严格隔离饲养,加强防疫消毒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立即紧急免疫接种,必要时转移。38、免疫程序:根据一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为特定群体制定的接种计划。39、预防接种: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使易感动物转变为非易感动物。40、紧急接种: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或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41、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圈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42、临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43、终末消毒:在患病动物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44、药物残留:又称兽药残留(animaldrug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储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在动物性食品中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45、被动免疫:是指将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后康复动物的血清人工输入未免疫的动物,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的抵抗力46、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免疫力。二、简答题:1、传染病的特点(与非传染病的区别):(1)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5)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6)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2、一类动物疫病(了解)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一类动物疫病有11种,分别是:口蹄疫、猪水疱病、非洲猪瘟、尼帕病毒性脑炎、非洲马瘟、牛海绵状脑病、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痒病、小反刍兽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二类动物疫病有:多种动物共患病(7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蓝舌病、日本脑炎、棘球蚴病、日本血吸虫病牛病(3种):牛结节性皮肤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脓疱外阴阴道炎)、牛结核病绵羊和山羊病(2种):绵羊痘和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马病(2种):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猪病(3种):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禽病(3种):新城疫、鸭瘟、小鹅瘟兔病(1种):兔出血症3、免疫失败的原因:(1)疫苗本身的免疫保护性能差或具有一定毒力的活疫苗。(2)疫苗毒(菌)株与田间流行毒(菌)株血清型或亚型不一致,或流行株的血清型发生了变化,如口蹄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都有这种情况。或在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仅选用安全性好但免疫原性差的疫苗品系。(3)疫苗运输、保管不当;或疫苗稀释后未及时使用;使用过期、变质的疫苗;疫苗选择不当甚至用错疫苗。(4)不同种类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5)接种活苗时动物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或前次免疫残留的抗体,对疫苗产生了免疫干扰。(6)接种时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或在接种时由接种人员及工具带入病原体。(7)动物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或有其他疫病存在,使免疫力暂时下降而导致发病。(8)免疫接种工作不认真,例如饮水免疫时饮水器不足,疫苗稀释错误或稀释不均匀,接种剂量不足,接种有遗漏等。4、兽医法规《动物防疫法》是调整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以及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列举十条):(1)禁止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从事相关活动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2)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划定。(3)发布封锁令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行封锁。(4)控制、扑灭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5)封锁措施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6)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条件:有与动物诊疗相适应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兽医器械和设备;有管理制度。(7)动物诊疗许可证的申请与审核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8)违法使用兽药或者违法处理医疗废弃物的法律责任动物诊疗机构在动物诊疗活动中,违法使用兽药的,或者违法处理医疗废弃物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9)制定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实施方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并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订实施方案,报国务院备案。(10)违反《动物防疫法》规定,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未附有检疫证明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各论部分第三章:人畜共患病第一节:病毒性传染病一痘病(在往年真题中考的很少,只有选择题,内容了解即可,但是痘病的病变和症状和口蹄疫、牛结节病、传染性脓疮相似,所以此部分内容可以作为答题素材)是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哺乳动物痘病典型特征为全身性或局部性皮肤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而禽痘病典型特征与哺乳动物不同,常呈现结缔组织增生和肿瘤样变。痘病毒感染分为持续较长时间的轻症感染和严重的致死性感染,多为局部性反应,有的呈现全身性反应,甚至出现病毒血症,导致皮肤和内脏坏死。痘病以绵羊痘、鸡痘和猪痘较为常见,其中以绵羊痘和鸡痘最为严重,病死率最高,山羊痘、牛痘和马痘较少发生。(一)绵羊痘病绵羊痘病是动物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感染引起,以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为特征,发病时可见到典型的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流行病学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季节,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饲料、垫草和体外寄生昆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绵羊均具有易感性,以细毛羊最为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病死率亦高。临床症状(以后用临症表示)①病羊体温高达41~42C,呼吸和脉搏急促,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结膜潮红,常见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②痘疹于发病1~4d后开始出现,多见于无毛或少毛皮肤,如眼睑、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和尾内侧。③初为红斑,后成丘疹突起,继而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后形成水疱,水疱内为脓性。④无其他致病因素时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痂块,脱落后遗留红斑,形成疤痕。常死于继发感染。⑤非典型病例不呈现上述典型临床症状或经过,仅出现体温升高、呼吸道和眼结膜的卡他性炎症,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或痘疹出现硬结状,在几天内干燥脱落,不形成水疱和脓疱,此为良性经过,即所谓的顿挫型绵羊痘病。也有严重病例痘疹出血形成黑色。痘疹,或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痘疹化脓、坏疽形成较深的恶臭味溃疡,病死率达20%~50%。病理变化(以后用病变表示)绵羊痘的特征性病变是呼吸道、消化道、肺和皱胃等部位的黏膜出现痘疹,且易形成糜烂或溃疡。另外,绵羊痘病常见肝脂肪变性、淋巴结急性肿胀等类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变化。防控(在考试当中可以用做口蹄疫、羊口疮、传染性脓疱、牛结节皮肤病防控)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是冬春季适当补饲,注意冬季防寒。在绵羊痘病常发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疫苗。发病地区立即进行病羊隔离、疫区封锁和圈舍消毒,病死羊尸体深埋,并对邻近羊群进行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可替换)紧急接种。本病尚无特效药,常采取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发生痘疹后,局部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等。康复血清有一定防治作用,均采取皮下注射方式。二、山羊痘病(variolacaprina;goatpox)(仅做了解)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山羊痘病毒(Goatpoxuirus)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在皮肤上出现丘疹或脓疱性痘疹为特征。山羊痘病毒与绵羊痘病毒同属,山羊痘病毒与绵羊痘病毒同属不同科,两者在琼脂扩散试验和补体结合交叉试验时有共同抗原,山羊痘病毒的原生小体能被绵羊痘病毒免疫血清所凝集。山羊痘病毒能在羔羊睾丸细胞、肾细胞以及犊牛睾丸细胞内增殖并导致明显的细胞病理变化,同时可在胞质内形成包涵体,山羊痘病毒感染也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痘斑。山羊痘病毒疫苗能免疫预防羊传染性脓疱(口疮)病,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对山羊痘病毒却无交叉免疫性。背诵技巧1、掌握关键词:全身各处长痘、红斑、丘疹、水疱、结痂。2、特征性病变:从口腔到内脏器官的糜烂,红斑,出血点。3、通用简答题模板:(1)、呼吸和脉搏急促,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结膜潮红,常见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2)多见于无毛或少毛皮肤,如眼睑、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和尾内侧。(3)初为红斑,后成丘疹突起,继而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后形成水疱,水疱内为脓性分泌物(4)防控方面: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是冬春季适当补饲,注意冬季防寒。在绵羊痘病常发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疫苗。发病地区立即进行病羊隔离、疫区封锁和圈舍消毒,病死羊尸体深埋,并对邻近羊群进行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可替换)紧急接种。本病尚无特效药,常采取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发生痘疹后,局部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等。康复血清有一定防治作用,均采取皮下注射方式。传染性脓疱(了解)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种急性接触传染性、嗜上皮性的人兽共患病。以在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羔羊最为敏感。三、口蹄疫(重点)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本病传播迅速,流行面广,成年动物多取良性经过,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而病死率较高。病原学:7个血清型,即A、O、C、SAT1、SAT2、SAT3、Asia1;病毒在水疱皮内和水疱液中含量最高;对环境抵抗力强。(我国主要的流行的毒型是A、O、Asia1)临症(以牛为例):①高热,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反刍停止。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②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疱、溃疡、糜烂、或干燥结成硬痂。乳头皮肤有时也可出现水疱。③犊牛感染时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病理:①口腔、蹄部或鼻端、乳房等处出现水疱及烂斑。②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也有烂斑或溃疡。③小肠、大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④心肌变性或坏死而出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俗称“虎斑心”。防控:当动物群发生口蹄疫时,应立即上报疫情,确定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实施隔离封锁措施,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未发病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立即实现封锁、隔离、检疫、消毒等措施。疫区内最后一头患病动物痊愈、死亡或扑杀后经14d以上连续观察,未出现新的病例,经终末消毒后可解除封锁。口蹄疫复发的原因:寄生宿主广,发病动物痊愈,但野生动物带毒。消毒不彻底,污染物仍保持着有传染性的病毒。治愈后可能长期带毒。由于空气传播,发生跳跃式感染。除了可能从外地传入新型外,在流行过程中发生变异。拓展内容:2023年简答题: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根据答题要点,自行拓展)牛结节性皮肤病: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得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症:发热;全身皮肤、黏膜、器官表面广泛性结节;体表淋巴结肿大;口、鼻和眼部溃疡,鼻和眼部伴有分泌物;腿部等皮肤水肿,跛行。病变:①消化道和呼吸道内有结节病变。②淋巴结肿大、出血。③心脏肿大,心肌外表充血、出血呈斑块状淤血。④脾脏、肺脏肿大,有少量出血点。⑤肾脏、消化器官表面有出血点。流行性感冒(以鸡为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家禽后可引起各种综合征,从无临床症状感染到呼吸道疾病和产蛋下降,到病死率接近100%的严重全身性疾病不等。最后一种病型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而其他各型统称为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点)临症:最急性型,表现突然大批死亡。急性病例最常见,其典型症状是1、精神极度沉郁,闭目嗜睡,对外界刺激无反应,2、废食,排黄绿或黄白色稀粪,3、头部肿胀、头颈震颤、流泪、呼吸困难、叫声沙哑,临死前角弓反张。病理:1、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头面部、颈部和趾部肿胀,有出血斑点,尤其是冠髯及胫部鳞片下常可看到坏死、出血和发绀。2、内脏器官最常见的是病变是浆膜和黏膜的严重出血和坏死,尤以十二指肠、小肠、心外膜、胸肌、胃黏膜出血最为突出。3、肓肠扁桃体、胰腺、脾脏及肾脏也常见到出血、坏死。4、肺充血或出血,有局灶性到弥漫性肺炎并伴有水肿,法氏囊和胸腺通常萎缩。5、脑组织表现病毒性脑炎,有神经元坏死和噬神经细胞现象,但也有水肿和出血。6、骨骼肌纤维、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和胰脏腺泡细胞有坏死。预防措施:(1)控制禽类及其产品贸易,屠宰受感染的禽(2)屠宰后的禽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处理。(3)空栏,经过3-4周间隔期再重新饲养。(4)控制人员流动,实施严格的卫生安全措施。拓展:抗原的漂变※2个或2个以上不同亚型的病毒感染1个细胞,病毒基因可在细胞内重排,而导致HA或NA抗原的突变。※突变幅度大,产生新的亚型。导致大流性抗原漂移:※H、N蛋白的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引起小幅度的抗原性变异。※常引起地方性流行。四、狂犬病(记住关键点即可)又名恐水症、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致死性的感染,导致急性、渐进性、不可逆致死性脑脊髓炎,临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国际上多采用“QDV”控制狂犬病,即检疫(quarantine)、消灭流浪犬(destructionofstraydogs)及免疫接种(vaccination)。传播途径是被患病动物咬伤感染。咬伤是本病毒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少数病例是被患病动物抓伤或舔触伤口、创面等而感染。在特殊情况下,本病毒可通过尘埃或气溶胶而经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啃食病尸而经消化道黏膜感染。已证实患病动物不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临症(犬):临床有两种型,即狂暴型和麻痹型。狂暴型有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前驱期为1~2d,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隐蔽在阴暗处,食欲不振。喉头轻度麻痹,吞咽时颈部伸展,瞳孔散大,唾液分泌增多,常有逃跑或躲避趋势。兴奋期:为2~4d,喜食异物,反射机能亢进,凶相毕露,全身肌肉痉挛、震颤,角膜干燥,狂吠,流涎,狂暴不安,常攻击人和其他动物或咬伤自己麻痹期:麻痹期为1~2d,表现为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大量流涎,后躯麻痹,行动摇摆,卧地不起,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亡。犬的麻痹型,兴奋期很短或轻微表现即转人麻痹期,经2~4d死亡。病变:尸体消瘦;眼睑水肿,眼结膜充血;胃内有异物,胃底、十二指肠充血、出血;肺水肿、肺包膜有出血;脑硬膜充血,软脑膜树枝样充血,脑脊液增多。五、流行性乙型脑炎(关节肿大还流产,睾丸只有一侧膨)又称日本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其中人、猴、马和驴感染后出现明显的脑炎症状,病死率较高。猪群感染最为普遍,商品猪大多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猪可表现为高热、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公猪则出现睾丸炎。其他动物多为隐性感染。流行病学:本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但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极少发生人传染人的情况。人是终末宿主。本病主要通过带毒的蚊虫叮咬传播,以三带喙库蚊为本病主要媒介,病毒在其体内可迅速扩增。猪不分品种和性别均易感,发病年龄多与性成熟期相吻合。本病在猪群中的流行特征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六、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又称朊病毒病,是由朊病毒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亚急性、渐进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包括痒病、牛海绵状脑病、和人的克-雅病、库鲁病等。表现进行性共济失调、震颤、姿势异常、知觉过敏、痴呆和行为反常等神经症状,病程发展缓慢,但全部以死亡告终;组织病理学变化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神经元空泡化、脑灰质海绵状病理变化等为特征。病原:蛋白质病毒,即“富含蛋白质的传染性颗粒”现译为朊病毒,也有人译为朊粒或朊蛋白。牛海绵状脑病动物主要是由于摄入混有痒病病羊或BSE病牛尸体加工成的骨肉粉而经消化道感染的。第二节细菌性传染病一、大肠杆菌病(重点)是由大肠埃希菌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动物和人不同病型疾病的总称,包括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如腹泻、尿道感染、乳房炎、脑炎和败血症等,主要侵害年幼者。病原特点:中等大小,有鞭毛,无芽孢。易在普通琼脂上生长形成凸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菌落,对碳水化合物发酵强,分解乳糖,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猪大肠杆菌病:1-3黄加零白,断奶一周水肿来。仔猪黄痢型:生后12h以内即可发病,长的也仅1~3d临症:体况正常,短期内,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迅速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病变:①尸体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以十二指肠最严重,②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状出血,③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仔猪白痢型: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居多,1月龄以上的很少发生。临症: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味腥臭,性黏腻。腹泻次数不等。能自行康复,死亡的很少。病变: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仔猪水肿型:又称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率不高,病死率高。体况健壮、生长速度快的仔猪易发。临症:其特征为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①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口流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心跳疾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慢而深。常便秘,但发病前一两天常有轻度腹泻。②病猪静卧一隅,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泳动,触动时表现敏感,发呻吟声或嘶哑的嚎叫。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站立不稳,四肢无力,共济失调,③水肿是本病的特殊临床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有些病例没有水肿变化。病变:①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也可波及胃底部和食道部,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胃底有弥漫性出血变化。②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大肠系膜的水肿也很常见,小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淋巴结有水肿和充血、出血的变化。③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则凝成胶冻状。肺水肿,④大脑间质有水肿变化。⑤有的病例没有水肿变化,但有内脏有出血性变化,出血性肠炎尤为常见。断乳仔猪腹泻:常发生于断乳后5~14d的仔猪。临症:①首先发现一只或多只仔猪在断乳后2d左右突然死亡,与此同时,猪群采食量显著下降并出现水样腹泻。②脱水和沉郁,即使到发病后期仍表现极度的饮欲。鼻盘、耳和腹部发绀,即使受感染最严重的猪也会步态蹒跚到处走动。病变:①大体状况良好,但有严重脱水,眼睛下陷,黏膜发绀;肺苍白、干燥、贫血;②胃充满干燥食物,胃底区黏膜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小肠扩张充血、轻度水肿,内容物水样或黏液样,有异味,肠系膜高度充血;大肠内容物黄绿色,水样或黏液样。猪大肠杆菌的防治(这里需要多理解,多看几遍即可)*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及早哺喂初乳*对存在黄痢的猪场,新生猪生后1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投药。*在吃奶前投服某些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等,可起到预防作用。母猪初乳保护失败的原因*母猪以前未接触过仔猪环境中的ET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生产后,其初乳中就不会含有抑制ETEC黏附和繁殖的特异抗体。*导致母猪无乳的任何疾病都减少初乳的分泌。*乳头损伤或乳腺炎也影响泌乳。*仔猪由于出生时畸形,感染,个体弱小或损伤得不到初乳,也会对ETEC感染易感。禽大肠杆菌临症和病变:(考过简答题)由某些致病血清型或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不同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关节滑膜炎、全眼球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脐炎和肉芽肿等。①急性败血症:常引起幼雏或成年禽急性死亡,以危害最大的是7~12日龄的雏鸡,也见在6-10日龄的肉鸡。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表现血液凝固不良呈酱油状。气管和肺出血,气囊混浊、肥厚。心肌、心冠脂肪有大量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心肌变薄,心脏柔软、发暗。肝脏呈紫红或铜绿色,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点状坏死灶。消化器官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出血。病程稍长者可见多发性浆膜炎,特征是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和气囊炎,心包、肝脏表面及心包腔内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呈膜状包裹心脏和肝脏,俗称“包心”和“包肝”。②呼吸道感染症(也叫气囊病):在6~10日龄鸡群中最常见。常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病鸡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有罗音和喷嚏等症状,严重者可见心包炎、肝周炎、眼球炎等。③大肠杆菌肉芽肿,病禽表现精神不振,翅下垂,羽毛蓬乱无光泽,体重下降,体弱无力,冠与肉髯苍白,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口渴,排灰白色稀便,病死率有时可高达50%。④卵黄性腹膜炎:俗称“蛋子瘟”,主要发生于产蛋期的成年母禽。病状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活动,肛门周围沾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腹部膨胀、下坠,最后不能采食,眼球凹陷,中毒而死。病程2-6天。只有少数鸡能自愈,但不能恢复产蛋。⑤卵黄囊炎和脐炎: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龄的雏禽。病雏表现卵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腹部胀大、下垂,俗称“大肚脐”。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卵内,母禽带菌而垂直传播,感染卵黄囊引起。⑥病鸡常常伴有肠炎、脑炎、眼球炎及关节炎等症状。二、沙门菌病(进几年没有考过简答题,但在猪场是常见病)发病特点:1~4月龄仔猪发病。大猪带菌,呈隐性感染。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病猪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临床表现为慢性下痢。有时也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猪沙门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临症:急性(败血型):高热,精神不振,不食。后期间有腹泻,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有时出现临床症状后24h内死亡,但多数病程为2~4d。病死率很高。亚急性和慢性:最多见,①发热,精神不振,寒战,喜钻垫草,堆叠在一起,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黏着。少数发生角膜浑浊,严重者发展为溃疡,甚至眼球被腐蚀。②病猪食欲不振,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很快消瘦。③部分病猪在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有时可见绿豆大、干涸的浆性覆盖物,揭开见浅表溃疡。病情2~3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亡。④有时病猪临床症状逐渐减轻,状似恢复,但以后生长发育不良或经短期又行复发。病理:(以后有败血症相关的都可以答下面的内容)急性型①败血症变化。脾常肿大,色暗带蓝,坚实似橡皮,切面蓝红色,脾髓质不软化。②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其他淋巴结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软而红,大理石状。③肝、肾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有时肝实质可见黄灰色坏死点。④全身各黏膜、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肠胃黏膜可见急性卡他性炎症。亚急性和慢性①盲肠、结肠肠壁增厚,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灰黄色或灰白色、弥漫性、糠麸状伪膜,剥开伪膜可见底部红色、黑色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②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部分呈干酪样变。脾稍肿大,呈网状组织增生。肝有时可见黄灰色坏死点。鸡沙门菌病:由沙门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沙门菌所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按病原体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了解)#鸡白痢:鸡白痢沙门菌引起。发生于3周龄以下雏鸡,表现败血症。成年鸡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病变主要局限在生殖系统。#禽伤寒:鸡伤寒沙门菌引起。发生于成年鸡和3周龄以上青年鸡,3周龄以下雏鸡偶尔发病,表现败血症,主要呈慢性、隐性感染。#禽副伤寒:其它有鞭毛的沙门菌引起。常在孵化后2周之内感染发病,6~10天达到最高峰,常呈败血症经过。年龄较大的鸡主要表现水泻样下痢。鸡白痢: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呈流行性。成年鸡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其他两种考的概率不大)临症最急性发病雏鸡常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急性表现精神委顿,绒毛松乱,两翼下垂,缩颈闭眼打盹,不愿走动,拥挤成堆。病初食欲减少,后停食,亚急性出现软嗦症状。排襁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因育雏室温度较高,粪便很快干涸封住肛门,排粪受阻、使肠内毒素被吸收而加重病情。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出尖锐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亡。病变禽鸡白痢多呈败血症变化,①血液凝固不良,心肌出血,严重的双侧性出血性肺炎,肺呈深红色或黑紫色。②肝脏肿大,土黄色或深紫色,上有针尖至小米粒大灰白色或乳白色坏死灶,胆囊高度充盈、肿大。③盲肠、大肠及肌胃肌肉中有坏死灶或结节,胆囊肿大。肾脏肿大、出血,输尿管充满尿酸盐而扩张。盲肠和泄殖腔充满灰白色干酪样物。巴氏杆菌病(重点病,鸡和猪场主要流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的重要共患传染病的总称。动物巴氏杆菌病的急性型常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鸡的叫禽霍乱,猪的称为猪肺疫,牛的叫牛出败禽巴氏杆菌病临症:*最急性:以产蛋率高的鸡最常见。病鸡常无前驱临床症状,可能晚间一切正常,次日死在鸡舍内。甚至有些鸡刚产完蛋或正在采食,突然倒地挣扎,拍翅抽搐,数分钟内死亡。*急性型:此型最常见。病鸡体温升高到43~44℃,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头缩在翅下,不愿走动,离群呆立。病鸡常有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稀粪。减食或不食,渴欲增加。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不断吞咽、甩头。鸡冠和肉髯变成青紫色、肿胀,有热痛感。产蛋鸡停止产蛋。最后发生衰竭、昏迷而死亡。*慢性型:由急性转变而来,见于流行后期,病例极少。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较多见。病变:*最急性型: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看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急性型:病变较为特征,病禽的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淡黄色液体,有的为含絮状纤维素液体,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有充血或出血点。肝脏的病变具有特征性,肝稍肿,质变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表面散布有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脾无明显变化,稍微肿大,质地较柔软。肌胃出血,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慢性型:因侵害的器官不同而有差异。如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黏性分泌物,肺硬变。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公鸡的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样的渗出物,母鸡的卵巢出血或卵泡变形。猪巴氏杆菌病临症:*最急性型:俗称“锁喉风”,呈败血症和咽喉炎。主要症状为咽喉肿胀,呼吸困难。多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发展较慢的病猪体温上升到41℃以上,呼吸极度困难,呈犬坐式,可视黏膜发绀,心跳加快,食欲废绝。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发生出血性红斑。咽喉部肿胀,坚硬发热,口吐白沫,数小时到1d内死亡。病死率可达100%。*急性型:是本病的主要病型,表现急性胸膜肺炎。体温上升至40~41℃,呼吸困难,气喘,有短而干的咳嗽,触诊胸部有疼痛,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流泪,流鼻涕,有黏液性或脓性结膜炎。皮肤出现出血红紫斑。初便秘,后腹泻。病猪消瘦无力,卧地不起,*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炎症状,表现为持续的咳嗽,呼吸困难。病猪逐渐消瘦,有时关节发生肿胀。最后持续腹泻,衰竭而死。病程可达半个月左右。病变:*最急性型:主要病变为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尤其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颈部皮下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最具特征性。切开皮肤时,有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水肿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潮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以下颌、咽喉部及颈部淋巴结最显著。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脾有出血,但不肿大。*急性型:主要为胸膜肺炎,全身黏膜、浆膜、实质器官和淋巴结有出血性病变,肺有各期肺炎病变,有出血斑点、水肿、气肿和红色肝变区,严重时胸膜与病肺粘连。胸腔及心包积液,支气管、气管内有多量泡沫样黏液,气管黏膜有炎症变化。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切面发红、多汁。胃肠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慢性型:肺肝变区占据大部分肺叶,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心包和胸腔内液体增多,胸膜增厚、粗糙,上有纤维素絮状物与病肺粘连。肺门淋巴结高度肿胀和出血,并且常发生坏死。布鲁菌病(孕流乳房肿,公睾热肿痛)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又称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临症:妊娠母牛的主要症状为流产;表现阴唇和乳房肿胀,荐部与胁部下陷,以及乳汁呈初乳性质,阴道黏膜出现粟粒大红色结节,阴道流出灰白色或浅褐色黏液,继而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即使产出时存活,也很快死亡。流产后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恶臭的分泌液,有时伴发胎衣不下,如不伴发慢性子宫炎,常可自愈。非妊娠牛,常发生滑液囊炎和脓肿。病理:1、牛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白絮片和脓液,有的胎衣增厚,有出血点。2、流产胎儿的脐带常呈浆液性浸润、肥厚。胃特别是皱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内含絮状物的黏液,肠胃和膀胱的浆膜有点状或线状出血。3、浆膜腔有微红色液体,腔壁上可能覆有纤维蛋白凝块。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肿胀,有的散在炎性坏死灶。4、胎儿和新生犊牛可能有肺炎病灶。5、公牛精囊内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睾丸和附睾可能有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布病的预防(多背几遍自己也能写出相似的方法,不要求全记住)基本方法:①定期检疫、隔离、淘汰病畜,建立健康牛群当畜群发病率不高和经济条件许可,可采用检疫淘汰的方法,在有隔离条件的地方,单独隔离饲养,所产犊牛吃消毒乳,并经多次检疫为阴性,即可培育成健康畜群(不接种菌苗)。②结合检疫和隔离或淘汰措施,使用布氏菌苗作免疫接种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答题时要复述一下),不同的是,留在原群的阴性牛和犊牛要接种菌苗。不作检疫与隔离,仅使用菌苗作预防接种③适用于缺乏隔离条件的牧场,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减少或防止流产发生,但未清除病畜(传染源),少数免疫力不强的牛仍会感染发病。无病地区或动物群体的预防措施坚持自养自繁,必须引进动物时,应从无病地区引人并进行严格检疫。对引入动物进行两次布鲁菌病的免疫学检查,全群检查均为阴性者,才可引入并与当地动物混群饲养。对动物群体进行定期检疫和疾病监测。应用免疫学方法对动物群体定期抽样检查布鲁菌病,如发现阳性动物,按布鲁菌病污染动物群体处理。动物群体发生不明原因的流产时,应怀疑布鲁菌病,立即隔离患病动物,对流产物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流产胎儿和雌性动物进行诊断和检测,如为布鲁菌病,则该动物群体按感染畜群处理。感染地区或动物群体(污染动物群体)的控制措施(1)定期检疫(对种用动物和乳用动物):采用免疫学方法,对所有动物每年进行2次检疫,检出的患病动物要严格隔离饲养,严禁与健康动物接触。种公畜必须检疫,健康种公畜才能作为种用。(2)检疫净化:对感染动物群体,以免疫学方法进行反复多次检疫,检出的患病动物(有症状的动物),应立即淘汰,而血检阳性动物,应隔离饲养,专人饲养,避免与健康动物接触,如阳性动物数量少,也可淘汰处理,这样逐步检疫净化,直至全群动物均为阴性。再经1年以上检疫或连续3次检疫未出现阳性的动物群体,即认为是净化动物群体。(3)培育健康动物群体(乳用动物):如血检阳性动物数量多,不能立即淘汰处理,则采用培育健康动物群体方法,血检阳性雌性动物用健康种用雄性动物的精液人工授精。雌性动物产前、产后要对体躯和产房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幼龄动物出生后,立即与雌性动物群体隔离,喂健康动物初乳,以后喂健康乳或消毒乳。在1年内进行2~3次免疫学检查,如检查均为阴性,可作为健康动物饲养,如检查为阳性,则淘汰处理。(4)严格执行消毒等兽医卫生措施:对圈舍的环境要定期进行严格消毒,一旦发现流产,则必须对流产物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同时对污染的环境要严格消毒。(5)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布鲁菌病的免疫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保护宿主抵抗布鲁菌的作用机理是:特异的T细胞与布鲁菌抗原反应,产生淋巴因子,提高了巨噬细胞活性,从而消除细胞内的细菌。因而在没有严格隔离条件的动物群体,可以采取接种疫苗措施控制布鲁菌病。六、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结节。致病机制:(了解)*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细菌。机体抗结核病的免疫基础主要是细胞免疫,主要依靠致敏的淋巴细胞和激活的单核细胞互相协作来完成的。体液免疫因素只是次要的。*传染性免疫是指只有当分枝杆菌的抗原在体内存在时,抗原不断刺激机体才能获得结核病特异性免疫力,因此也称为带菌免疫。若细菌和其抗原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消失。*传染性变态反应是指当机体初次被分枝杆菌感染后,机体被致敏,当再次接触菌体抗原时,机体反应性大大提高,炎症反应也较强烈,这种变态反应是在结核病传染过程中出现的,故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牛结核的临症:①肺结核时,病初食欲、反刍无明显变化,但易疲劳,常发短而干的咳嗽,尤其当起立运动,吸入冷空气或含尘埃的空气时易发咳。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加重、频繁且表现痛苦。呼吸次数增加,严重时发生气喘。②体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等。当纵隔淋巴结受侵害肿大压迫食道时,则有慢性瘤胃臌气的临床症状。③胸膜、腹膜发生结核即所谓的“珍珠病”,胸部听诊可听到摩擦音。④乳房结核时,可见乳房上淋巴结肿大,泌乳量减少,乳汁初无明显变化,严重时稀薄如水。⑤肠道结核多见于犊牛,表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顽固性腹泻,迅速消瘦。⑥生殖器官结核,可见性机能紊乱,发情频繁,性欲亢进,慕雄狂与不孕。妊娠牛流产,公牛附睾肿大,阴茎前部可发生结节、糜烂等。⑦脑与脑膜发生结核病理变化,常引起神经症状,如癫痫样发作、运动障碍等。病变:①在肺脏或其他器官常见有很多突起的白色结节,切面为干酪化坏死,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有的见有钙化,切开时有沙砾感。②胸膜和腹膜发生密集结核结节,呈粟粒大至豌豆大的半透明灰白色坚硬的结节,形似珍珠状。③胃肠黏膜可能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④乳房结核多发生于进行性病例,剖开可见有大小不等的病灶,内含有干酪样物质,还可见到急性渗出性乳房炎的病理变化。⑤子宫病理变化多为弥漫干酪化,多出现在黏膜上,黏膜下组织或肌层组织内也有的发生结节、溃疡或瘢痕化。子宫腔含有油样脓液,卵巢肿大,输卵管变硬。防控(23年判断题,结核病是否需要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防止疾病传人,净化污染群,培育健康群。家畜的结核病一般不予治疗,而是采取加强检疫、隔离、淘汰,防止疾病传人,净化污染群等综合性防疫措施。七、炭疽在2022年农业部最新文件中炭疽依旧是二类动物疫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因败血症死亡或形成痈肿。病变特点是脾脏高度肿大,皮下及浆膜下出血、胶冻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人感染后多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及肠炭疽,偶有伴发败血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症:最急性型﹐表现为脑卒中的经过(卒中型)。外表完全健康的动物突然倒地,全身战栗,摇摆,昏迷、磨牙,呼吸极度困难,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流出带泡沫的暗色血液,常于数分钟内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表现兴奋不安,吼叫或顶撞人、动物、物体,以后变为虚弱。食欲、反刍、泌乳减少或停止。颈、胸、腹部及两侧水肿,呼吸困难。初便秘后腹泻带血,尿暗红,有时混有血液。常有中度臌气,腹痛,后肢踢腹,孕牛多迅速流产。濒死期鼻孔和肛门出血,一般经1~2d死亡。亚急性型:除急性热性病征外,常在颈部、咽部、胸部、腹下、肩胛或乳房等部位皮肤、直肠或口腔黏膜等处发生炭疽痈,初期硬固有热痛,以后热痛消失,可发生坏死或溃疡。慢性型主要发生于猪,多不表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多在屠宰检疫时被发现。常见咽型和肠型两种临床型。咽型炭疽呈现发热性咽炎,咽喉部和附近淋巴结肿胀,有灰黄色坏死灶,导致病猪吞咽、呼吸困难。肠型炭疽多表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异常的临床症状,出血性肠炎,伴有溃疡,肠系膜水肿。也有个别败血型病例发生急性死亡。病理:(尸僵不全煤焦油,脾脏肿大樱桃色)急性炭疽为败血症病理变化,*尸僵不全,尸体极易腐败,天然孔流出带泡沫的黑红色血液,黏膜发绀。*剖检时,血凝不良,黏稠如煤焦油样。全身多发性出血,皮下、肌间、浆膜下结缔组织水肿。脾脏变性、淤血、出血、水肿,常肿大2~5倍,脾髓呈暗红色,煤焦油样,粥样软化。*局部炭疽死亡的猪,咽部、肠系膜以及其他淋巴结常见出血、肿胀、坏死,邻近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浸润,还可见扁桃体肿胀、出血、坏死,并有黄色痂皮覆盖。局部慢性炭疽,屠宰检疫时可见限于几个肠系膜淋巴结的变化。预防措施(理解为主)平时应做好生物安全和检疫防范工作。在疫区或常发地区,夏季应避免动物接触、食人洪水新近冲刷过的牧草,防止吸血昆虫对动物的叮咬,新鲜块根类食物应充分洗净后再饲喂。每年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常用的疫苗有无毒炭疽芽胞苗和Ⅱ号炭疽芽胞苗,接种14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治疗措施对已确诊患病动物,一般不予治疗,而应尽快严格销毁。对特殊动物必须治疗时,采取措施越早越好。治疗应该有严格隔离和防护条件。抗炭疽高免血清是治疗炭疽的特效药物,早期使用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扑灭措施一旦发生本病,应尽快上报疫情,划定疫点、疫区,采取隔离、封锁等措施,禁止疫区内动物交易和输出动物产品及草料。禁止食用患病动物乳、肉。应对患病动物做无血扑杀处理,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病死动物尸体严禁解剖,必须采样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防止病原污染环境,形成永久性疫源地。死尸天然孔及切开处,用0.1%升汞浸泡的脱脂棉花或纱布堵塞,连同粪便、垫草--起焚烧。尸体可就地深埋,病死动物污染的地面应除去表土15~20cm,与20%漂白粉混合后深埋。疫区内环境、圈舍及用具均应彻底消毒。当达到本病解除封锁的条件要求时,再解除封锁。八、破伤风(了解)又称为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破伤风梭菌经伤口厌氧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发生创伤并形成厌氧环境是发病的关键条件,故多呈散在性发生。九、链球菌病(考过简答题,临床流行病)主要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多种人兽共患病的总称。动物链球菌病中以猪、牛、羊、马、鸡较常见。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血清群(C、D、E、L群)的链球菌引起的不同临诊传染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以淋巴结脓肿、脑膜炎、关节炎以及败血症为主要特征。临症:猪败血性链球菌病:①最急性型:突然停食,体温42℃以上,流浆性鼻汁,有的鼻液中带有血性泡沫,粪便带血,腹下、四肢及耳朵呈紫色,并有出血斑块,但更多病猪死前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最急性者几小时之内死亡,大部分病猪1~2天内死亡,以至畜主误认为天气闷热中暑或因注射疫苗引起过敏反应死亡。②急性型:突然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5℃,继而升高到42~43℃,呈稽留热,精神差,食欲减少或废绝,喜饮水,眼结膜潮红,呼吸促迫,间有咳嗽,流浆液性、脓性鼻汁。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个别病例出现血尿、便秘或腹泻。病程稍长,多在3~5天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2)猪链球菌性脑膜炎:盲目走动,步态不稳,或作转圈运动,磨牙、空嚼。当有人接近或触及躯体时,发出尖叫或抽搐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划动,继而衰竭或麻痹。急性型多在30~36h死亡,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病程稍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康复。(3)猪淋巴结脓肿:多由E群链球菌引起。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征。(4)关节炎型:由其他型转变来或者发病初呈关节炎症状。往往和其他型混合存在或先后发生,很少单独发生。病变:(1)脑膜炎的病猪可见脑脊膜、淋巴结及肺充血。脑脊膜炎最典型的病理学特征是嗜中性粒细胞的弥漫性浸润,其他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脑脊膜和脉络丛的纤维蛋白渗出、水肿和细胞浸润。脑室内可见纤维蛋白和炎性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脑室浸润细胞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可发现细菌。(2)在关节炎的病例中,最早见到的变化是滑膜血管的扩张和充血,关节表面可能出现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受影响的关节,囊壁可能增厚,滑膜形成红斑,滑液量增加,并含有炎性细胞。(3)猪链球菌感染普遍引起肺脏实质性病变,包括纤维素出血性和间质纤维素性肺炎、纤维素性或化脓性支气管肺炎,部分病例有血管外周、支气管外周及细支气管外周的淋巴细胞套,支气管、细支气管炎,肺泡出血,小叶间肺气肿以及纤维素化脓性脑膜炎。防治要点:患链球菌病的动物,自愈后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力,足可抵御链球菌再感染。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预防和控制本病传播效果显著。猪隔离治疗,应用抗菌类药物治疗有效。当分离出致病链球菌后,应立即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出特效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头孢噻呋,每日每Kg体重肌注5.0mg,连用3~5天;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钠、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等。也有一些菌株对磺胺+TMP敏感,肌注给药连用5天。尽快确诊,划定疫点、疫区,隔离病畜,封锁疫区,并将疫情上报。对被污染的圈舍、用具进行消毒后,再进行彻底清洗、干燥。对全群动物进行检疫,发现体温升高和有临诊表现的动物,应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第四章猪的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一、猪瘟(最近几年流行性逐渐降低)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曾被称为猪霍乱(hogcholera,HC),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全身败血性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流行范围广。临症:(PPT和书本不一样,每个人选一种背即可)1.最急性型:临症较少见,高热稽留可视黏膜和腹部有针尖大密集出血点,多突然发病。2.急性型:①体温高,40~41.5℃(也可以39.8℃,39.9℃),持续不退。眼结膜炎,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②大便先干后稀病初粒状,可带粘液、血液、后拉稀,有粘液或脓液。③皮肤、粘膜出血:四肢内侧、胸下、腹下皮肤薄、少毛区可见出血点。粘膜、嘴唇内侧、齿龈、母猪阴户粘膜,眼结膜也可见出血。④阴茎鞘积尿、肿胀。挤压有尿液挤出,可能灰白、恶臭。⑤神经症状:断奶后小猪,身体僵硬,剧烈奔跑,倒地抽搐,很快死亡。3.慢性型:食欲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大便干稀交替。4.温和型:又称“无名高热”或“非典型性猪瘟”,症状缓和,死亡率低。呼吸系统症状、神经症状,大猪症状轻,死亡率低,小猪症状较重,易死亡。5.迟发型:是先天感染猪瘟病毒,特别是在胚胎感染低毒HCV,小猪不能产生对HCV的中和抗体,产生免疫耐受,死亡率不高。若作为后备母猪,可能产生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病变:1、最急性型:没有特征性病变多见出血,全身多数出现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梗死。2、急性型:以败血症变化为主,皮肤黏膜,浆膜实质器官等广泛出血。各处淋巴结肿大,出血,黑紫,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雀斑肾,肾脏背景土黄色,上有出血点。扁桃体出血坏死,大肠小肠黏膜充血,盲肠和结肠淋巴结坏死。3、慢性型:回盲肠扣状肿,部分实质器官有少量针尖出血点或出血斑。4、迟发型:肾脏表面出血点,皮质和肾盂可见小出血点,扁桃体少量出血点。二、非洲猪瘟(重点病、熟记)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所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能够迅速传播并引发高病死率,其特征为皮肤变红、坏死性皮炎及内脏器官严重出血。临症:①最急性型非洲猪瘟病死率高达100%,病猪仅表现突发高热后即死亡,无明显的临床症状。②急性型非洲猪瘟可见病猪持续高热、厌食、精神委顿、呼吸困难,体表皮肤出血发绀,尤其在耳部和腹胁部常见不规则出血斑和坏死。后期可能发生出血性肠炎,导致血便、腹泻。急性型病猪通常在症状出现后的7d内死亡,病死率高。③亚急性型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急性型非洲猪瘟相似,只是病程更长,症状严重程度及病死率较急性型低。④慢性型非洲猪瘟可见病猪表现不规则波的发热,发生肺炎致呼吸改变,皮肤出现坏死和出血斑,母猪表现流产,病死率较低,多数感染猪均能康复并终身带毒。病理:①急性型和亚急性型非洲猪瘟主要表现为严重出血及淋巴结损伤。慢性型非洲猪瘟的病变则不典型。②非洲猪瘟的主要病变表现在淋巴结、脾脏、肾脏及心脏等器官。淋巴结严重出血、水肿,切面可呈大理石样花纹,胃、肝、肾淋巴结尤为严重﹔③脾脏严重充血、肿大,呈黑紫色,柔软质脆,切面凸起;肾脏可见大量的点状出血﹔心肌柔软,心内膜及外膜可见出血点甚至出血斑。④严重病例还可观察到胃肠黏膜出血、膀胱黏膜出血、肝脏及胆囊充血肿大、肺部水肿、充血。三、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也可出现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呼吸系统症状;公猪表现为精液品质下降和呼吸系统症状。临症:(1)2周龄以内哺乳仔猪:病初发热,呕吐、腹泻,厌食,精神不振。有的见眼球上翻,视力减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做前进或后退转动,倒地四肢划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或昏睡,触摸时肌肉抽搐,最后衰竭而死亡,病死率可达100%。(2)3~4周龄猪:主要症状同上,病程略长,多便秘,病死率可达40%~60%。部分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如瘫痪和发育受阻。(3)2月龄以上猪:临床症状轻微或隐性感染,表现一过性发热,咳嗽,便秘,有的病猪呕吐,多在3~4
d恢复。如体温继续升高,病猪则出现神经症状,震颤、共济失调,向上抬头,背拱起,倒地后四肢痉挛,间歇性发作。偶尔也可引起死亡。妊娠母猪:表现为咳嗽、发热、精神不振。随之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其中以死胎为主,弱仔猪1~2
d内出现呕吐和腹泻,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母猪屡配不孕,返情率高达90%。极少数发病妊娠母猪也可死亡。公猪:表现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病理:①肉眼可见病变主要表现为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如有神经症状,则脑膜明显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多。②扁桃体、肝脏和脾脏均有散在白色坏死点。肺水肿,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或出血点。胃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胃底黏膜出血。③流产胎儿的脑组织和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脏和心肌出血,肝脏和脾脏有灰白色坏死灶。④脾脏和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伪狂犬病防控和净化:免疫接种仍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目前野毒灭活苗、PRV自然弱毒疫苗及基因缺失疫苗已研制成功,其中糖蛋白gE基因缺失的疫苗使用较多,在许多流行地区应用,能有效减轻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但仅靠疫苗接种不能消灭本病。当猪同时大剂量接种两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疫苗后,病毒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这应引起注意,因此在同一个猪场或同-动物个体中建议只使用一种基因缺失苗,以避免疫苗毒株间的重组,产生新的毒株。3、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猪为重要带毒者,因此牛、猪要严格分开饲养。引种时,只能引进野毒抗体阴性种猪或伪狂犬病病毒阴性的精液。4、此外,利用鉴别诊断ELISA检测猪群抗体,对野毒抗体阳性猪进行隔离、淘汰。间隔3~4周重复检测,直到连续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还可采用培育健康幼猪方式,在断乳后尽快隔离饲养,到16周龄进行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转阴),所有阳性猪淘汰,把阴性猪集中饲养,最终建立无病新猪群。血清学方法区别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的操作方法,并举个例子(重点)区分疫苗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技术在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净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的猪,体内不产生针对缺失基因编码蛋白的抗体,而自然感染动物则具有该抗体,因此通过检测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就能区分疫苗免疫动物与野毒感染动物。目前可使用的区分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方法有:gE-ELISA、gG-ELISA、gC-ELISA以及gE-LAT.(乳胶凝集试验)、gG-LAT等。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重点病熟记)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其特征为母猪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高致病性毒株可以引起成年猪发热、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和急性死亡。由于部分病猪耳部发紫,故俗称“猪蓝耳病”病原学:(考过选择题)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毒统一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irus,PRRSV)。为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该病毒有8(F临症和病变①种公猪:感染后一般症状较温和,会出现性欲减退、精液量减少、精液质量下降。②母猪:主要表现为发热、厌食,妊娠后期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较多等,愈后母猪屡配不孕、发情不典型。③保育猪:感染PRRSV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耳根部皮肤发绀变紫坏死的蓝耳现象,病死率达30%~50%。主要病理变化是弥散性间质性肺炎。下颌、肺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切面可见出血、淤血。心肌炎,心包腔积液增多,有纤维素性物质渗出;血管内皮增厚,偶见有白色血栓;肾脏、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发病母猪伴有子宫内膜炎,子宫常见水肿;患病胎儿胸腔腹腔有明显积液高致病性蓝耳病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临床症状:常见于免疫猪群,除引起上述临床症状外,可以引起仔猪、经产母猪、公猪和育肥猪发病和死亡,病猪出现高热,体温41℃以上,眼结膜炎,耳朵和皮肤发红、发紫,喘气、呼吸困难,部分患猪出现四肢呈游泳状的脑神经症状。防治措施:蓝耳病以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制度;引种检疫和隔离,引入后隔离观察15天以上,确认安全后方可入场、合群。如有发生蓝耳病,病猪隔离、消毒;限制猪群流动,对环境彻底消毒。病猪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不可留作种用。五、猪细小病毒:(掌握要点即可,考过选择题、判断题,和繁殖障碍类病一起记)是由猪细小病毒引发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危害初产母猪和血清学阴性的经产母猪,导致流产,不孕,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感染猪细小病毒的母猪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致使免疫机能未发育完全的胎儿死亡。六、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场主要流行病,要记)本病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以内仔猪死亡率为特征。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的猪,但对仔猪的影响最为严重。病原学(考过选择题)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TGEV)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TGEV粒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单股正链RNA,大小约28.5kb,与核蛋白相结合,具有感染性。基因组编码9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4种结构蛋白(纤突糖蛋白S、膜蛋白M、囊膜蛋白E和核蛋白N)和5种非结构蛋白(复制酶la、1b、3a、3b和蛋白7)。其中纤突糖蛋白S形成病毒的囊膜突起,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例如携带主要的B淋巴细胞表位、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含有宿主细胞氨肽酶N(aminopeptidaseN,APN)受体的识别位点、决定宿主细胞的亲嗜性、决定病毒的致病性、具有细胞膜融合作用、使病毒核蛋白进入细胞质及决定病毒的血凝活性等。临症:①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2~72h。仔猪突然发病,首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其特征是含有大量电解质、水分和脂肪,呈碱性。②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病变:①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和胃。吮乳仔猪的胃常胀满,滞留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有充血或不同程度的出血。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液体,含有污秽、絮状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变薄而无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②肾孟常有尿酸盐结晶。将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掉,在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空肠绒毛显著缩短。七、猪流行性腹泻:(目前猪场主要流行病之一)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和腹泻为基本特征,各日龄猪均易感,新生仔猪发病最严重。临症:猪流行性腹泻常以暴发性腹泻的形式出现。流行初期常有个别猪突然发病,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很快波及全群。吮乳仔猪粪稀如水,呈灰黄色或灰色,有时带血或带有脱落肠黏膜;进食或吮乳后发生呕吐;脱水严重。非吮乳病猪主要表现水样腹泻。母猪粪便可从松软如牛粪状到粪稀如水不等。症状轻重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疾病和护理得当,则会逐渐自行康复,很少发生死亡。病变:病死猪极度脱水,后躯粪便污染严重,小肠膨胀,充满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个别小肠黏膜有出血点,小肠绒毛变短,重症者绒毛菱缩,甚至消失,肠系膜淋出结水肿。胃内空虚或充满胆汁样黄色液体。其他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八、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综合防制措施。(圆环病毒科)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病,猪群中带毒率和血清学阳性率较高,能够单独发病,也可以与其他疾病混合发生或继发其他疾病,影响临床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本病共有5种临床类型。(1)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这是本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型,引起的经济损失最大。主要发生于断奶后仔猪。病猪发热、咳嗽、消瘦和生长不良。病理变化是肺脏水肿、间质性肺炎,脾脏梗死,腹股沟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组织学病变是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心脏冠状沟和肠系膜有时可见水肿。(2)肾炎皮炎综合征:发生于80日龄以上生长猪,偶见于母猪。病猪皮肤出现规则的圆形坏死斑,中央为紫黑色,病变部位与健康皮肤界限明显。肾脏肿大,出现大小不一的白色斑点。母猪繁殖障碍: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3)仔猪先天性震颤:新生仔猪出现全身震颤,不能正常吃乳。脑组织病变不典型。(4)仔猪增生性肠炎:主要引起仔猪腹泻,肠黏膜增生,无其他特征性病变。防控:目前针对本病没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要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控制病原的侵入,提高管理水平,改善饲养环境,并结合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①严格检疫与消毒②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避免将不同年龄不同来源的猪混养。③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良应激因素。④免疫接种:目前用于预防猪圆环病毒病的商品化疫苗分为亚单位疫苗、PCV2全病毒佐剂灭活苗和PCV1-PCV2嵌合病毒灭活苗。亚单位疫苗主要用于仔猪猪圆环病毒病的预防,全部不散毒。PCV2全病毒灭活苗主要用于3周龄以上仔猪和成年猪的免疫接种。嵌合病毒灭活苗主要用于4周龄以上仔猪。第二节细菌性传染病一、猪丹毒(考过判断题、选择题)又称为“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心内膜炎型。临症:急性型(败血型):422~3亚急性(疹块型):俗称“打火印”1、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等部位皮肤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同(方块型、菱形,偶有圆形)的疹块凸出于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中间苍白,指压褪色。2、当疹块出现后,体温恢复正常,病情好转,病程1周左慢性型猪丹毒病变:急性型(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关节炎:二、猪支原体肺炎又称为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喘病或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临床症状潜伏期:以X线检查发现肺炎病灶为标准,最短的潜伏期为3~5d,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发病经过,大致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个类型。急性型: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病初精神不振,头下垂,站立一隅或趴伏在地,呼吸次数剧增,病猪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喘气,发出哮鸣声,似拉风箱,有明显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2.慢性型多由急性转来,也有部分病猪开始时就取慢性经过,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清晨和傍晚气温低时或赶猪喂食和剧烈运动时,咳嗽最明显。咳嗽时四肢叉开,站立不动,拱背,颈伸直,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声音粗厉、深沉、洪亮,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喘气)。3.隐性型可由急性或慢性转变而来。有的猪只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用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发现肺炎病理变化,本型在老疫区中占相当大比例。如加强饲养管理,则肺炎病理变化可逐步吸收消退而康复。反之饲养管理恶劣,病情恶化而出现急性或慢性临床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三、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了解)又称坏死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炎为主要特征。急性者病死率高。慢性者常能耐过。其典型病理变化为两侧性肺炎,胸膜粘连,肺炎区色暗质脆。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了解)又称慢性萎缩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鼻中隔扭曲、鼻甲骨萎缩和病猪生长迟缓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鼻出血、形成“泪斑”,严重者出现颜面部变形或歪斜,常见于2~5月龄猪。五、副猪嗜血杆菌病(了解)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猪的浆液性或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也可表现为肺炎、败血症和猝死。第五章反刍动物的传染病一、牛流行热(考过选择题、判断题)又称暂时热(ephemeralfever)或三日热(threedayfever),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迫促、后躯僵硬、跛行。一般呈良性经过,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较少感染。*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吸血昆虫(蚊、螺〉叮咬病牛后再叮咬易感健康牛而传播,故疫情的发生与吸血昆虫的出没相一致。*本病呈周期性流行,本病具有季节性,高温、多雨、潮湿、蚊蝇孳生的8~10月份多发,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海洋平台通风排烟系统安装与防腐蚀保护合同3篇
- 2024年农用拖拉机租赁合同(含农业供应链管理)3篇
- 2024年度LED广告显示屏工程承包及广告投放合同3篇
- 2024版二零二四年度生态智慧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合同3篇
- 首付房款赠与合同范例
- 2024版XX污水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厦门互联网信息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快递业务高峰期应急预案服务合同3篇
- 淘宝自营店转让合同
- 国际水质检测委托合同范例
- 2023年冬季山东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政治试题真题(含答案)
- 文艺复兴经典名著选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幼儿园“一岗双责”制度
- 加油站安全设施一览表
- 优秀辅警先进事迹材料
- 广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
- 四年级算24点比赛试卷打印版难(共8页)
- 框架涵洞施工技术总结
- 毕业设计(论文)叉车液压系统设计
-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必考题部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