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的结构功能_第1页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的结构功能_第2页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的结构功能_第3页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的结构功能_第4页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的结构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

皮肤的结构

皮肤性病学概况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面积:成人约1.5m2,新生儿约0.21m2重量: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厚度:约0.5~4mm(除皮下组织)

其厚度与年龄、性别、职业有关同一人体不同部位其厚度也不同

颜色:因人种、年龄、性别、部位而异。皮纹:由于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致,皮肤表面有许多纹理,隆起者称皮嵴,皮嵴间的凹陷称皮沟。指(趾)末端屈面的皮沟、皮嵴呈涡纹状,特称指(趾)纹。

毛发

表皮

皮肤附属器皮脂腺

皮肤

EpidermisAppendages大小汗腺

skin真皮

Dermis皮肤血管、淋巴管

皮下组织

BloodvesselsLimper

Subcutis肌肉神经

MusclesNerves

角质层

角质形成细胞透明层

Keratinocyte颗粒层

(属于外胚叶分化棘层

的上皮细胞,基底层基底层

表皮根据分化阶段和

特点分层)

黑素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表皮树枝状细胞

Merkel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basalcelllayer

形态特点:为一层柱状或立方状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其长轴与基底膜垂直。

胞浆嗜碱性,胞核椭圆,

核仁明显,核分裂相较

常见,胞浆内含有从黑

素细胞

获得的黑素颗粒。

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表面约需14天,再从颗粒层移行至角质层表面约需14天,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约28天。

棘层

pricklecelllayer

棘层位于基底细胞层上方。一般由4~8层细胞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大而园,细胞间桥明显呈棘刺状,故称为棘细胞。角质小体出现,细胞分裂功能消失。颗粒层

stratumgraulosum

位于棘层之上,1~3层梭形细胞组成。特点:胞浆内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透明层strarumlueidum

位于颗粒层之上,仅见于掌跖等角质层肥厚的皮肤。光镜HE染色可见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角质层stratumcorneum

位于表皮最表层,由5~20层已死亡的扁平无核的细胞组成。细胞正常结构消失,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表皮树枝状细胞

黑素细胞(melanocytes)

来源: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位置:胚胎期50天移至表皮基底层和毛囊,粘膜,眼色素层和软脑膜等处。暴露部位较多黑素细胞分布。数目:平均占基底层细胞的10%。形态特点:HE染色中,胞浆透明,胞核较少。银染色及DOPA染色见较多树枝状突起。胞浆中有黑素小体(melanosome)。功能: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起大约与10-36角朊细胞接触,并向它输送黑素小体,形成黑素单元,黑素能吸收紫外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害。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来源:来源于骨及脾的免疫活性细胞。分布:表皮中部,毛囊上皮内。数目:占表皮细胞约3~5%。亦可见于口腔,扁桃体,咽部,食管,阴道,直肠粘膜及真皮,淋巴结,胸腺等处。麦克尔细胞(Merkelcell)来源: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外胚叶的神经嵴。位置: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多见于掌跖,指趾,口腔,生殖器等部位的皮肤或粘膜中。功能:推测Merkel细胞是一种感觉细胞,能感受触觉。桥粒:角朊细胞之间连接的主要结构。

半桥粒:基底细胞与下方的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基底膜带(basementmembranezone):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用PAS染色显示为一层0.5~1um厚的紫红色均质带,银染色成黑色。电镜下可将基底膜带分为四层:胞膜层:即基底细胞真皮侧的细胞膜。透明层:一层电子透明带,含多种非胶原性糖蛋白。基底板:又称致密板,是真正的基底膜。致密下层:由网状纤维的产物—锚丝构成,与真皮上层结缔组织紧密连接。真皮(dermis)

由中胚叶分化而来,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乳头层靠近表皮,网状层靠近皮下脂肪层,区别是乳头层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Meissonier小体。网状层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肤附属器,肌肉等结构。真皮的组成

胶原纤维:

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真皮基质:无定形均匀物质,主要成分是粘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B和C

硫酸已酰肝素等

成纤维细胞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皮下组织

(subcutaneoustissue)

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顶泌汗腺)及指(趾)甲等。毛发及毛囊

长毛—头发、胡须、阴毛、腋毛等毛短毛—眉毛、睫毛、外耳道短毛毳毛—面、颈、躯干、四肢无毛部位:指趾末节伸侧、掌跖、乳头、唇红、龟头、阴蒂等。人的头发约10万根。正常人每日可脱落70~100头发,同时也有相当量的头发生长。头发生长周期: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

3年3周3月每天头发生长0.27~0.4mm,每3~4年生长50~60cm影响毛发生长的因素有:遗传、健康、营养、激素。皮脂腺分布: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胸部上部较多(皮脂溢出部位)。开口于:毛囊上部位于:立毛肌与毛囊的夹角之间。组成:腺体:呈泡状,属全浆分泌。导管: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小汗腺分布于:除唇红区、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总数160-400万个开口于:皮肤表面,组成:分泌部透明细胞暗细胞导管部:二层小立方形细胞顶泌汗腺(大汗腺)

分布:腋窝、乳晕、脐窝、肛门及外阴等处。

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上方或直接开口于表皮。分泌部分:一层立方上皮或柱状分泌细胞

组成其外有一层肌上皮细胞及基底带。导管部分:两层立方细胞组成。顶泌汗腺是小汗腺(20um)的十倍。分泌形式:顶浆分泌,局浆分泌,全浆分泌都可发生,或仅有顶浆分泌,尚不定。顶泌汗腺液:无臭的乳状液,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可产生臭味。甲(nail)

甲板nailplate

甲根nailroot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组成甲廓nailfold

甲床nailbed

甲母nail

甲半月nail

甲生长速度:1cm/每3月(指),1cm/每9月(趾)影响因素:疾病,营养,环境,生活习惯等.小结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是皮肤性病学的基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了解皮肤的解剖学,皮肤分哪几层,表皮角朊细胞又分哪几层,树枝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毛发及指趾甲结构特点等。第二章皮肤的功能

皮肤具有防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还参与物质代谢、免疫反应,使机体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变化。一皮肤的防护作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一方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丧失,另一方面可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机械性损害的防护物理性损害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体液过度丢失1、机械性损害的防护

皮肤的屏障主要是角质层,保持完整性,有效地防护机械性损害;真皮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展性,抗拉能力强;皮下脂肪有软垫、缓冲作用,能抵抗冲击和挤压。2、物理性损害的防护

皮肤对光线有吸收和反射作用,黑素细胞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最强,受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更多的黑素,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3、化学性刺激的防护

皮肤角质层具有抗弱酸和弱碱的作用,但有些化学物质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其弥散速度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角质层厚度等有关。4、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皮肤表面干燥和弱酸性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繁殖。5、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成人24小时通过皮肤丢失水分约240~480ml,如角质层丧失,则水分丢失将增至10倍。二、皮肤的吸收作用

透过角质层细胞皮肤吸收作用主要途径: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皮脂腺或汗管三、皮肤的感觉作用分为两类:单一感觉,如:触觉、压觉、痛觉、温觉、冷觉;复合觉,如:干、湿、光、糙、软、硬、形体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等。瘙痒是皮肤或粘膜的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觉。与瘙痒有关的因素:机械刺激、酸碱、植物的细刺、动物的纤毛、皮肤的微细裂隙、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的介质等。四、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五、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作为外周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信息作为效应器,使机体体温恒定。外界温度变化→温度感受器→下视丘温度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寒战或出汗→调节体温。体表热量扩散方法:皮表热辐射、空气对流、传导、汗液蒸发第三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一节皮肤病的症状

皮肤病的症状即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自觉症状他觉症状.

一、自觉症状—病人主观感觉到的不适。

痒—如:股癣、荨麻疹等痛—如:带状疱疹、疖肿等烧灼感—如:接触性皮炎等麻木感—如:麻风等其它不适—如:寒战、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多为伴随症状)二、他觉症状—皮疹。病人或医生可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

皮损又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原发性损害

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不同的皮肤病常有不同的原发性损害。因此,掌握原发性损害对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重要。

红斑(炎症性和非炎症性)→(>1cm斑片斑疹色素沉着斑色素脱失或减退出血斑:瘀点、瘀斑(>2mm)丘疹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斑块(>1cm)风团结节→肿块(>2cm)水疱→大疱(>1cm)脓疱囊肿风团及示意图结节及示意图水疱、大疱及示意图脓疱及示意图囊肿及示意图继发性损害

是由原发性损害经发展、转变或由治疗及机械刺激损伤(如:搔抓)引起的继发性皮肤改变。鳞屑浸渍糜烂溃疡裂隙抓痕结痂瘢痕萎缩苔藓样变鳞屑及示意图浸渍及示意图糜烂及示意图结痂及示意图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