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能力提升练)(含解析)_第1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能力提升练)(含解析)_第2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能力提升练)(含解析)_第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能力提升练)(含解析)_第4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能力提升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梳理B卷能力提升练12345678910DADBBDABAC11121314151617181920CCDABABDABDACDACDABC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纤维素、糖原、丙酮酸、脂肪酸的化学元素的种类相同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过程C.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细菌在含31P的培养基中繁殖,子一代细菌都含放射性D.DNA双链均被15N标记的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子一代细菌只含14N【答案】D【解析】A、纤维素、糖原、丙酮酸、脂肪酸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A正确;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过程,B正确;C、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细菌在含31P的培养基中繁殖,由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一代细菌都含放射性,即DNA一条链被32P标记,另一条链含31P,C正确;D、DNA双链均被15N标记的细菌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子一代细菌既含14N,也含有15N,D错误。故答案为:D。2.如图所示为某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若合成一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C.RNA与DNA的杂交区域中既有A—T又有U—A之间的配对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的种类数不一定相等【答案】A【解析】A、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A错误;B、若合成一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形成100个肽键,每个肽键含有1个氧原子,同时每条肽链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00+2=102个氧原子,B正确;C、RNA与DNA的杂交区域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T、U-A、C-G、G-C,C正确;D、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因此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D正确。故答案为:A。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由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加热快炒(俗称“杀青”),再进行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茶叶保持绿色。红茶也是一种常见品种,与绿茶相比,不需要经过杀青,而多了一道发酵工序,在发酵过程中茶多酚被多酚氧化酶催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绿茶叶冲泡展开后能进行光合作用B.红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比绿茶更高C.杀青使酶蛋白肽链断裂而失活D.干燥处理有利于防止茶叶发霉【答案】D【解析】A、绿茶叶冲泡展开后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细胞已经失去活性,A错误;B、红茶制作过程中茶多酚被多酚氧化酶催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显然红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比绿茶低,B错误;C、杀青是指由新鲜茶叶放在铁锅里加热快炒的过程,该过程中高温条件下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肽键并为断裂,C错误;D、干燥处理会使茶叶中水分减少,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而有利于防止茶叶发霉,D正确。故答案为:D。4.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支原体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糖类且都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B.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C.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以上三类肺炎均有效【答案】B【解析】A、细菌、支原体为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A错误;B、细菌、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以后的碱基是A、T、G、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是A、U、G、C,所以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B正确;C、细菌和支原体的蛋白质在自身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D、新冠病毒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无效,D错误。故答案为:B。5.CRISPR-Cas9是近年来生物学科研的热门技术,该技术源于细菌的一种防御机制。如图所示,当细菌感知到噬菌体侵入时,会通过gRNA识别噬菌体DNA,并通过Cas9蛋白切断目标DNA,从而起到防御作用。下列关于该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A.gRNA与目标DNA结合片段中最多含有8种核苷酸B.噬菌体DNA的变化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Cas9蛋白可破坏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D.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该现象【答案】B【解析】A、gRNA为RNA,最多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DNA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故gRNA与目标DNA结合片段中最多含有8种核苷酸,A正确;B、噬菌体被细菌gRNA识别并被Cas9蛋白切割属于特定位点的切割,不能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错误;C、Cas9蛋白可切断目标DNA,该过程破坏的是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C正确;D、该过程属于分子水平的改变,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该现象,D正确。故答案为:B。6.植物叶肉细胞合成蔗糖等有机物,通过韧皮部运输到库组织储存;衰老叶片经由韧皮部的糖输出速率减小。细胞分裂素(CK)可通过调节糖的输出延缓叶片衰老,CWIN(一种蔗糖转化酶)在其中起关键作用。CWIN基因可被细胞分裂素诱导表达,并在胞外将从韧皮部卸载的蔗糖分解为己糖,再由己糖转运蛋白重新运回韧皮部细胞合成蔗糖,从而形成一个蔗糖输出的“无用循环”,维持较高的糖输出率,抑制叶片衰老(如图)。对此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韧皮部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回收己糖B.蔗糖被CWIN分解产生的己糖是葡萄糖和麦芽糖C.CWIN在细胞内由CK催化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D.CK还可能会诱导合成己糖转运蛋白以维持“无用循环”【答案】D【解析】A、据题意可知,己糖由己糖转运蛋白重新运回韧皮部细胞,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因此韧皮部细胞不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回收己糖,A错误;B、蔗糖属于二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的,因此蔗糖被CWIN分解产生的己糖是葡萄糖和果糖,B错误;C、CK是细胞分裂素,激素在作用时主要是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酶起催化作用,C错误;D、据题意可知,CK可通过调节糖的输出延缓叶片衰老,蔗糖能分解为己糖,己糖会由己糖转运蛋白重新运回韧皮部细胞合成蔗糖,从而形成一个蔗糖输出的“无用循环”,据此推测,CK还可能会诱导合成己糖转运蛋白以维持“无用循环”,D正确。故答案为:D。7.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下列关于这三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胆固醇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也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松散、舒展,降温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恢复C.植物细胞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和脂肪,动物细胞主要是糖原和蛋白质D.多糖、磷脂、蛋白质都是多聚体,需水解后才能被人体吸收【答案】A【解析】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可以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B、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恢复温度后空间结构不会恢复,B错误;C、植物细胞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和脂肪,动物细胞主要是糖原和脂肪,C错误;D、磷脂不是多聚体,D错误;故答案为:A。8.生物体由众多元素和化合物组成,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人体细胞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B.用32P作标记可以检测出动物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成分C.宿主细胞的RNA—蛋白质复合物中的蛋白质可能来自病毒D.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B【解析】A、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人体细胞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A正确;B、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没有P元素,B错误;C、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因此宿主细胞的RNA—蛋白质复合物中的蛋白质可能来自病毒,C正确;D、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故答案为:B。9.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A.细胞核的核孔有利于各种物质出入,核仁是装配核糖体的场所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区室化,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细胞质中存在大面积的内质网,便于其与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建立联系及酶的附着D.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核退化并排出是为血红蛋白腾出空间,有利于氧的运输【答案】A【解析】A、核孔是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通道,具有选择性,不会允许各种物质出入,核仁是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形成场所,核糖体装配在细胞质,A错误;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区室化,使得很多反应都在膜内进行,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C、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有利于酶的附着,也有利于建立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的联系,C正确;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线粒体等均退化,为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腾出空间,有利于红细胞发挥运输养的功能,D正确。故答案为:A。10.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双螺旋结构”和“种群数量增长模型”都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B.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个大信封需装入4种不同的卡片C.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做底物是因为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加快D.用黑藻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可见具两层膜结构的叶绿体随着胞质环流运动【答案】C【解析】A、“DNA双螺旋结构”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而“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利用了数学模型构建法,A错误;B、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每个大信封需装入2种不同的卡片,分别代表等位基因,从两个信封中取出的卡片组合起来代表的是配子的种类,B错误;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进行实验,C正确;D、用黑藻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可见叶绿体随着胞质环流运动,但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D错误。故答案为:C。11.胃壁细胞内的囊泡膜上镶嵌有H+载体,当某种信号物质与胃壁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囊泡膜上的H+载体转移到细胞膜上,且由无活性状态变为有活性状态,持续向胃内运输H+,使得胃内pH小于胃壁细胞的pH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产生和运输过程,会导致胃内的pH有所上升B.H+载体向胃内运输的过程不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C.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D.H+载体由囊泡膜转移到细胞膜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答案】C【解析】A、因为囊泡膜上H+载体持续向胃内运输H+,导致胃内H+浓度变高,所以胃内的pH有所下降,A错误;B、根据题干可知,最终胃内的pH值小于胃壁细胞的pH值,则H+载体向胃内运输H+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故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在某种信号物质与胃壁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囊泡膜上H+载体转移到细胞膜上,向胃内分泌H+,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D、H+载体由囊泡膜向细胞膜的转移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答案为:C。12.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属于构建概念模型B.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生物膜模型为物理模型C.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答案】C【解析】A、达尔文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模型是概念模型,A正确;B、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生物膜模型为物理模型,B正确;C、罗伯特森用电镜拍摄的细胞膜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亚显微照片是实物,而不是物理模型,C错误;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D正确。故答案为:C。13.“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C.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D.线粒体内、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和磷脂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答案】D【解析】A、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附着有较多的光合色素和酶,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A正确;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B正确;C、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C正确;D、线粒体内、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错误。故答案为:D。14.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实验有关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健那绿染液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B.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C.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会生成砖红色沉淀D.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答案】A【解析】A、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能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正确;B、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实质是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氨基酸中没有肽键加入双缩脲试剂,不会变成紫色,B错误;

C、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水浴加热会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D、厌氧发酵的果汁中产生酒精,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错误;故答案为:A。15.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代谢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内发生CO2→C3→(CH2O),线粒体内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B.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NADpH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还原的物质不同C.ATP和NADpH在叶绿体中随H2O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ATP和[H]随H2O的生成而产生D.两种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答案】B【解析】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可以发生CO2→C3→(CH2O),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葡萄糖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在线粒体发生丙酮酸→CO2,A错误;B、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参与C3的还原,呼吸作用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两者还原的物质不同,B正确;C、ATP和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H]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消耗,但ATP不一定随H2O的生成而产生,C错误;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其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扩大膜面积,两者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D错误。故答案为:B。二、多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15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0分。16.慢性胃炎大多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该病的传播途径有唾液传播等。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人胃中生存,与其含有丰富的脲酶有关,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产生NH3和CO2,NH3形成的“氨云”可保护细菌,使其在强酸环境下得以生存。13C尿素呼气检测方法的原理是让待测者口服13C-尿素胶囊,若其胃部存在幽门螺旋杆菌,则幽门螺旋杆菌分泌的脲酶就会催化尿素水解产生NH3和13CO2,13CO2进入待测者血液并随血液到达肺部并以气体形式排出,从其呼出的气体中可以检测出13C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餐具定期消毒有利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B.13CO2-尿素呼气检测法所需要的时间短与脲酶具有高效性有关C.幽门螺旋杆菌分泌脲酶需要内质网等的参与D.待测者胃内的13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血液【答案】ABD【解析】A、餐具定期消毒,可以一定程度上消灭细菌,有利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弓|起的慢性胃炎,A正确;B、脲酶可以将尿素水解产生NH3和CO2,脲酶具有高效性有关,所以13C-尿素呼气检测法所需要的时间短,B正确;C、幽门螺旋杆菌没有核糖体以外的其他细胞器,C错误;D、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血液幽门螺旋杄菌,D正确。故答案为:ABD。17.牛胰核糖核酸酶由一条多肽链构成,包含8个带巯基(-SH)的半胱氨酸,脱氢后形成4对二硫键(-S-S-)。形成下图所示结构时,该酶具有生物活性。图中圆圈表示氨基酸,序号表示氨基酸残基的个数,半胱氨酸缩写为“半胱”,其它氨基酸的标注略。科学家发现β-巯基乙醇可破坏该酶的二硫键,尿素可破坏该酶的氢键。若用β-巯基乙醇和尿素同时处理该酶,会使其失去活性。若去除尿素只保留β-巯基乙醇时,可以重新形成氢键,该酶活性能恢复到90%左右。根据以上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牛胰核糖核酸酶的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分子量减少了2222B.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C.在维持该酶空间结构的因素中二硫键键比氢键的作用强D.牛胰核糖核酸酶可能是一种RNA水解酶【答案】ABD【解析】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牛胰核糖核酸酶的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分子量减少的是脱去水的质量和脱去氢的质量,共减少123×18+4×2=2222,A正确;B、牛胰核糖核酸酶由一条多肽链,据题意可知,β-巯基乙醇可破坏该酶的二硫键,尿素可破坏该酶的氢键,若用β-巯基乙醇和尿素同时处理该酶,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失去活性(功能改变),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B正确;C、若去除尿素只保留β-巯基乙醇时,可以重新形成氢键,该酶活性能恢复到90%左右,说明在维持该酶空间结构的因素中,氢键比二硫键的作用强,C错误;D、RNA水解酶化学本质是的蛋白质,能催化RNA水解,牛胰核糖核酸酶也是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因此牛胰核糖核酸酶可能是一种RNA水解酶,D正确。故答案为:ABD。18.多肉作为一种盆栽,种类多样,颜色各异,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繁殖容易,一片完整的叶就可以繁殖成一颗多肉。其叶片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肉植物白天气孔关闭,防止水分过度散失,耐干旱能力比较强B.多肉植物晚上气孔开放,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等C.多肉植物一片完整的叶片能繁殖成一颗多肉,这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有关D.多肉植物叶片的颜色各异与叶绿体内的色素及液泡内的色素有关【答案】ACD【解析】A、蒸腾作用通过气孔散失水分,多肉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可防止水分过度散失,耐干旱能力比较强,A正确;B、多肉植物夜晚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但夜晚无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没有光反应提供的物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B错误;C、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一片完整的叶片能繁殖成一颗多肉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有关,C正确;D、植物叶片的多种颜色与色素有关,含有色素的结构有叶绿体和液泡,D正确。故答案为:ACD。19.如图是某细胞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结构可存在于酵母菌、大肠杆菌等细胞中B.②没有膜结构,破坏④会导致②的数量减少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图示结构,⑤最清晰D.①和③两种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同【答案】ACD【解析】A、题图所示结构包括①内质网、②核糖体以及细胞核。大肠杆菌由原核细胞构成,不具有内质网和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B、②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其形成与④核仁有关,破坏④会导致②的数量减少,B正确;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图示结构,④核仁最清晰,C错误;D、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区别,D错误。故答案为:ACD。20.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机理如下图1所示,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CP2蛋白,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H+通过F0F1ATP合成酶流至线粒体基质,驱动ADP形成ATP,当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H+还可通过UCP2蛋白漏至线粒体基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蛋白A位于高尔基体膜上,Ca2+进入该细胞器腔内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脂肪在脂肪细胞中以大小不一的脂滴存在,据此推测包裹脂肪的脂滴膜最可能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C.当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将增大D.蛋白S基因突变后,Ca2+吸收减少,丙酮酸生成柠檬酸受阻,柠檬酸减少,细胞中脂肪合成减少【答案】ABC【解析】A、由图1可知,蛋白质A位于内质网膜上,钙离子进入内质网需要消耗ATP,因此是主动运输过程,A错误;B、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的尾部和亲水的头部,脂肪细胞内包括脂滴的膜磷脂分子的亲脂(疏水)一端与脂肪相靠近,因此是单层磷脂分子,B错误;C、结合题意可知,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CP2蛋白,当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H+还可通过UCP2蛋白漏至线粒体基质,该过程不会驱动ADP形成ATP,故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线粒体基质中ATP的合成速率将减小,C错误;D、由题图可知,钙离子进入内质网,需要S蛋白协助,白S基因突变后,钙离子吸收减少,丙酮酸生成柠檬酸受阻,柠檬酸减少,细胞中脂肪合成减少,D正确。故答案为:ABC。三、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0分。21.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其中X、Y代表元素,A、B、C、D代表不同的有机物,小写字母a~g表示小分子物质。图G表示由c形成的C的结构,其由三条多肽链形成,共含有271个c。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Y代表的是,X、Y被植物主要以形式从土壤中吸收。(2)物质g的名称是,单体d能和发生颜色反应,物质f的功能是。(3)在C的一条链中连接两个c之间的化学键是。(4)G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成的一个二硫键(—S—S—),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细胞中的a与b相比,a所特有的含氮碱基是。【答案】(1)N;离子(2)ATP;斐林试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3)肽键(4)4832(5)胸腺嘧啶【解析】(1)由分析可知,单体a为脱氧核苷酸,单体b为核糖核苷酸,单体c为氨基酸,故元素Y代表的是N,X代表N、P;N、P元素(X、Y)被植物主要以离子形式从土壤中吸收。(2)由分析可知,物质g是脂肪氧化放能时产生的,同时能为转录和翻译过程供能,故物质g为ATP;单体d为葡萄糖,能和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物质f为磷脂,其功能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3)由分析可知,C为蛋白质,在蛋白质的一条链中连接两个c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4)该化合物含有3条肽链,含有271个氨基酸,脱去的水分子数是271-3=268个,3条肽链有4个二硫键连接,脱去了8个H,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68×18+8=4832。(5)细胞中的a(脱氧核苷酸)与b(核糖核苷酸)相比,a所特有的含氮碱基是胸腺嘧啶。22.海藻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的非还原性糖,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保护作用。研究人员将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的酵母菌转移至恶劣环境后,发现其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开启,而原本活跃的海藻糖水解酶快速失活,同时转运蛋白将海藻糖运至膜外,结合在磷脂上形成保护层,进入休眠。此外,恶劣环境下,酵母菌还会形成自噬体,与液泡结合后自噬体内的物质会被水解,部分水解产物可被再利用,以度过恶劣的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长期处于恶劣环境的酵母菌破碎,制成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填“会”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2)干酵母代谢缓慢是由于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较,活化后的酵母菌细胞海藻糖含量降低,原因是。(3)酵母菌中存在野生型酵母菌和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两种类型。在恶劣环境中,酵母菌存活时间较短,原因是。【答案】(1)会;酵母菌细胞内除了含有海藻糖,还有葡萄糖等还原糖(2)高;一方面海藻糖合成酶的合成受抑制,海藻糖合成减少;另一方面活化的海藻糖水解酶水解胞内的海藻糖(3)液泡水解酶缺陷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不能水解自噬体内的物质被细胞利用【解析】(1)虽然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结合而成的非还原性二糖,但酵母菌细胞内除了含有海藻糖,还有葡萄糖等还原糖,此时磨碎酵母菌制成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2)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升高,细胞代谢旺盛,故干酵母代谢缓慢是由于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较高;一方面海藻糖合成酶的合成受抑制,海藻糖合成减少;另一方面活化的海藻糖水解酶水解胞内的海藻糖,故活化后的酵母菌细胞海藻糖含量降低。(3)酵母菌中存在野生型酵母菌和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在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细胞的自噬体内物质不能被水解利用,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抗饥饿能力较差。因此在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存活时间更短。23.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免疫,物质Ⅱ的化学本质是。(2)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甲中的细胞B指的是细胞,当其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物质Ⅱ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3)图乙中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免疫。【答案】(1)体液;蛋白质(2)免疫防御;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当其活性下降时,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3)信息交流(4)(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解析】(1)图甲中物质Ⅱ为抗体,其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