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中国各地民歌欣赏》_第1页
140-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中国各地民歌欣赏》_第2页
140-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中国各地民歌欣赏》_第3页
140-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中国各地民歌欣赏》_第4页
140-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中国各地民歌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0-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中国各地民歌欣赏》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讣:《中国各地民歌欣赏》,人音版高中音乐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节,广州市白云中学张晓莉一、教学目标设计,(一)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 民歌的内涵与外延。2、 民歌的特点及分类。3、 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的关系。4、 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5、 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二) 能力发展目标:1、 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2、 通过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LI的。(三) 情感培养目标:1、 培养音乐兴趣,以及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2、 激发学生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3、 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一) 教材内容分析:1、 中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本节课中,选入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歌,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歌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2、 内容的选材,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并能使学生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 教学重、难点:1、 重点:(1) 通过欣赏各地民歌,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及分类。(2) 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学唱民歌片断,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学生实际的辨别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3)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悄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 难点:对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三、教学对象分析,(一)知识的准备:1、在小学、初中阶段及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相当多的民间歌舞及相关艺术作品。2、 在初中及高一同步的语文及历史等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中国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如《诗经》、乐府诗歌、宋词、元曲、明清"歌谣”、"小曲”等。3、 高中学生在语文课上接触过有关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在语音、语调方面的内容。4、 初中及高中地理有相关中国地形地貌与地域特征及各民族风土人情的相关介绍。心理的准备:1、 能力方面:高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常识和音乐表达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欠缺对中国民歌的系统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2、 情感方面: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不满足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感官刺激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活泼性。对音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希望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取其容量大,手段新,感官刺激形式多、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感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引导学生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二) 情感陶冶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抓住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一一情感性,教师通过对蕴含感染力的教学内容的重组,组合运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情感呼应,在音乐课堂上营造出浓用的音乐情感氛围,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与体会,体验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从而愉悦身心,发展人格,体现现代教学的素质观。(三) 交互合作教学策略:根据现代教学论: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教学程序,教师与学生在和谐、自然、愉悦的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乂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多边互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现现代教育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要求。(四) 激励探究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和实践的平台,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探究和音乐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体现现代教育的发展观。(五)以音乐为主线的学科综合实践策略:教学以“民歌”欣赏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包括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历史等)的多边横向联系,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结合所学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并辐射到其他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完整性,体现现代教育的综合观。五、 教学媒体设计,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运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欣赏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听赏、参与、思考、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音乐美与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六、 教学过程设计,【课件演示】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牧歌》背景音乐。【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牧歌》,让学生随着悠扬飘逸的歌声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1、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2、 学生回答。3、 引入课题:(1) 曲冼星海的一句话导入新课:"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2) 民歌概述:民歌是劳动人民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二、民歌的发展史】1、 设问:在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中,介绍了哪些有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知识,(辐射历史知识)2、 教师小结: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春秋时期最早的民歌集《诗经》、汉魏六呦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等,就是民歌这汪洋大海留存下来的儿颗珍珠。它们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放射着不灭的光辉。【三、民歌的地域特征】(一) 展示中国地图1、 设问:内蒙古地区的地理特征是怎么样的,2、 在我们学过的语文课文中,有哪些是描写这个地区的语句,(如广袤无垠、一望无际、草浪无边等)(辐射语文知识)3、 学生回答。(二) 从中国地图中点播《下四川》1、 设问:地图上的这个地区的地域特征是怎样的,2、 设问:以上两个地区有何共同的地域特征,3、 设问:体现出哪些共同的音乐风格,4、教师点评:《下四川》是一首甘肃民歌。它深刻表现了一位饱经沧桑、跋涉于陇蜀之间的脚夫对亲人的苦苦思念。节奏宽广,气势豪放,感情炽烈,像是对着漠漠苍天在呐喊,具有西北地方色彩特点。(三) 展示中国地图,指向江南区域1、 设问:江南的地域特征反映出来的音乐风格应该是怎样的,2、 播放《紫竹调》。3、 教师点评:“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这是一首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小调,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四) 小结,出示表格地域特征音乐风格高亢、瞭亮、质朴西北石山峥蝶、气候寒冷、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黃色土地中带着严峻和深沉江南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细腻、秀丽、温柔、甜美设问:以上的表格中,我们能概括出民歌有什么特点吗,(反映地域特征)【四、民歌的地方特色】(一)从中国地图中分别指向河北和江苏,播放《茉莉花》1、 欣赏要求:请同学们根据两个地方的特点细心体会。2、 设问:两个地区的同一首歌音调有何异同,(具有地方色彩)3、 教师点评:《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歌曲通过赞美茉莉花,生动含蓄地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各地的《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曲调有相同的、有近似的、也有不同的。语音的差异是导致不同民歌色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民歌的旋律总是和不同的语音、语调相一致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脍炙人口,曲调委婉、细腻,体现柔美的风格;河北民歌《茉莉花》明快刚直,体现了爽朗的风格。(二)跟唱广东民歌《月光光》1、 学生跟着音乐齐唱。2、 设问:从中我们能概括出民歌有什么特点吗,(具有口头性)3、教师点评:《月光光》是一首广东民谣,具有浓郁的岭南音乐特点。【五、民歌与民俗风情】(一) 观看特色少数民族的服饰1、 出示维吾尔族、蒙古族的人物图片。2、 设问:这些是哪个民族的,有何特色,3、 教师点评。(二) 欣赏1、 播放《阿拉木汗》2、 设问:从《牧歌》和《阿拉木汗》可以反映出两个民族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3、教师点评:蒙古族人民性格朴实、豁达、豪爽,长调民歌节奏舒缓,旋律悠长。这种歌曲的产生与“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游牧生活有关。维吾尔族人民性格热情奔放、能歌善舞,音乐旋律具有歌唱性,节奏富于舞蹈性。4、 设问: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民歌有什么特点,(具有民族特征)【六、教学反馈:听辨不同地区的民歌】请学生到电脑上操作,在地图上找出民歌所属地区,加以标记。《敖包相会》一一内蒙古民歌《小河淌水》一一云南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