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6沉淀的溶解和转化高二化学教材实验大盘点(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1页
实验06沉淀的溶解和转化高二化学教材实验大盘点(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2页
实验06沉淀的溶解和转化高二化学教材实验大盘点(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3页
实验06沉淀的溶解和转化高二化学教材实验大盘点(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4页
实验06沉淀的溶解和转化高二化学教材实验大盘点(人教版2019选择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步实验课】沉淀的溶解和转化01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实验目的】1.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探究沉淀溶解的规律。2.通过实验理解沉淀转化的原理。【实验仪器】胶头滴管、试管、试管架、【实验试剂】蒸馏水、盐酸、氯化铵溶液、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硫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实验一】沉淀的溶解实验研究对象氢氧化镁固体的溶解实验原理沉淀溶解的实质:减小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Mg(OH)2(s)Mg2+(aq)+20H(aq)实验操作图解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制取氢氧化镁沉淀。往试管中倾倒入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氯化镁溶液,

往装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注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要过量)约八滴即可。产生白色沉淀,振荡,让沉淀更加均匀,这样,氢氧化镁沉淀就制取好了

步骤二:进行沉淀的溶解。

将氢氧化镁沉淀平均分成三份,置于三个试管中,其次往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约五滴即可。振荡,观察现象。

往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氯化铵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最后,往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振荡,观察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在该实验中,溶液中存在Mg(OH)2的溶解平衡:

Mg(OH)2(s)Mg2+(ag)+20H(aq)

1.加入HCI时,H+中和OH使c(OH)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Mg(OH)2溶解;

2.加入NH4CI溶液时,NH与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使C(OH)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减小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离子浓度,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实验二】沉淀的转化实验研究对象氯化银、碘化银、硫化银沉淀的转化实验实验原理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化学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氯化银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化学方程式:KI+AgCl=AgI↓+KCl碘化银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银沉淀,

化学方程式:2AgI+Na2S=2NaI+Ag2S↓实验操作图解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盛有10滴的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钠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滴加碘化钾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再向其中滴加的硫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白色硝酸银沉淀氯化银沉淀达到最多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氯化银沉淀能转化为碘化银沉淀,碘化银又能

转化为硫化银沉淀。

研究对象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的转化实验实验原理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Mg2++20H=Mg(OH)2(s)氢氧化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化铁沉淀:3Mg(OH)2(s)+2Fe3+=2Fe(OH)3(s)+3Mg2+实验操作图解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盛有2mL0.1mol/L氯化镁溶液的试管中,

滴加4滴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

成,再滴加4滴0.1mol/L的氯化铁溶液,静置,

并观察现象。氢氧化镁白色沉淀静置15分钟,氢氧化铁沉淀析出1.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Mg2++20H=Mg(OH)2(s)

2.氢氧化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3Mg(OH)2(s)+2Fe3+=2Fe(OH)3(s)+3Mg2+

氢氧化镁沉淀能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

(一)问题与讨论:1.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Mg(OH)2能溶于盐酸?【解析】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加入稀盐酸,H+与OH-中和生成H2O,平衡体系中的c(OH-)不断减小,Q[Mg(OH)2]<Ksp[Mg(OH)2],导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直至Mg(OH)2完全溶解。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Mg(OH)2能溶于NH4Cl溶液?【解析】Mg(OH)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NH4Cl电离出的NHeq\o\al(\s\up1(+),\s\do1(4))与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使平衡体系中的c(OH-)不断减小,Q[Mg(OH)2]<Ksp[Mg(OH)2],导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直至Mg(OH)2完全溶解。3.通过上述实验,你能比较出AgCl、AgI、Ag2S三者溶解度的大小及Ksp的大小顺序吗?【解析】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AgCl>AgI>Ag2S,Ksp的大小顺序为Ksp(AgCl)>Ksp(AgI)>Ksp(Ag2S)。4.已知常温下Ksp(AgCl)=×10-10,Ksp(AgI)=×10-17,试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AgCl能转化成AgI?写出该沉淀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析】当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时,溶液中Ag+与I-的离子积——Q(AgI)>Ksp(AgI),因此,Ag+与I-结合生成AgI沉淀,导致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沉淀溶解平衡:如果加入足量的KI溶液,上述过程可以继续进行,直到绝大部分AgCl沉淀转化为AgI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I-(aq)+AgCl(s)AgI(s)+Cl-(aq)。5.已知:Ksp[Mg(OH)2]=×10-12,Ksp[Fe(OH)3]=×10-39,试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Mg(OH)2能转化成Fe(OH)3?写出该沉淀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析】当向Mg(OH)2沉淀中加入FeCl3溶液时,溶液中的OH-与Fe3+的离子积——Q[Fe(OH)3]>Ksp[Fe(OH)3],因此,Fe3+与OH-结合生成Fe(OH)3沉淀,导致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沉淀溶解平衡。如果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上述过程可以继续进行,直至绝大部分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Mg(OH)2(s)+2Fe3+(aq)2Fe(OH)3(s)+3Mg2+(aq)。6.通过上述[实验1]、[实验2],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解析】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电解质,即溶解度小的沉淀能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7.锅炉水垢的成分中含有CaSO4,且CaSO4用酸不能溶解,如何除去锅炉水垢中的CaSO4?[已知:Ksp(CaCO3)=×10-9,Ksp(CaSO4)=×10-5]【解析】先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使CaSO4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最后再用稀盐酸除去CaCO3,除去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eq\o\al(\s\up1(2-),\s\do1(3))(aq)CaCO3(s)+SOeq\o\al(\s\up1(2-),\s\do1(4))(aq),CaCO3+2H+=Ca2++H2O+CO2↑。(二)规律与方法:1.沉淀溶解的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若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2.沉淀溶解的方法(1)酸溶解法:如难溶于水的BaCO3沉淀可溶于盐酸中,其溶解原理可表示为(2)盐溶解法:如难溶于水的Mg(OH)2沉淀可溶于NH4Cl溶液中。(3)生成配合物法:如AgCl沉淀可溶于氨水,其溶解原理为AgCl电离出的Ag+与NH3·H2O作用生成可溶但难电离的配离子[Ag(NH3)2]+,则AgCl溶解平衡体系中c(Ag+)减小,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直至AgCl完全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4)氧化还原法:有些金属硫化物(如CuS、HgS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则可通过减小c(S2-)来达到使沉淀溶解的目的,例如:3CuS+8HNO3(稀)=3Cu(NO3)2+3S+2NO↑+4H2O。3.沉淀生成的方法(1)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有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至7~8,可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eq\o\al(\s\up1(+),\s\do1(4))。(2)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3)相同离子法:增大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可继续生成AgCl沉淀。(4)氧化还原法:改变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便于分离出来,例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Fe2+氧化为Fe3+,从而生成更难溶的Fe(OH)3沉淀。(三)深度剖析:1.沉淀转化的实质与规律(1)实质: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规律:①两种沉淀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沉淀转化越容易。②当一种试剂能沉淀溶液中的几种离子时,生成沉淀所需要试剂离子浓度越小的越先沉淀。③如果生成各种沉淀所需要试剂离子的浓度相差较大,就能分步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2.沉淀转化的应用(1)锅炉除水垢:将水垢中含有的难溶于酸的CaSO4转化为易溶于酸的CaCO3,离子方程式:CaSO4(s)+COeq\o\al(\s\up1(2-),\s\do1(3))(aq)CaCO3(s)+SOeq\o\al(\s\up1(2-),\s\do1(4))(aq)。(2)自然界中矿物的转化:如ZnS遇CuSO4溶液转化为CuS,离子方程式:Cu2+(aq)+ZnS(s)CuS(s)+Zn2+(aq)。3.要能除去溶液中的指定离子,又不能影响其他离子的存在,并且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要便于除去,如沉淀KNO3溶液中的Ag+,可用KCl作沉淀剂,而不能选用NaCl。4.溶液中沉淀物的溶解度越小,离子沉淀越完全,如沉淀Ca2+,可将Ca2+转化为CaCO3、CaSO4,因CaSO4是微溶物,不如CaCO3的溶解度小,因此转化为CaCO3沉淀时Ca2+除去得更完全。5.要注意沉淀剂的电离程度,如使Mg2+转化为Mg(OH)2沉淀时,用NaOH溶液作沉淀剂要比用氨水的效果好。【典例01】(2022秋·河南·高二校联考期末)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或目的所得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或目的结论A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蓝色沉淀Ksp[Mg(OH)2]<Ksp[Cu(OH)2]B测定水体中氯化物含量时,采用标准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滴定时可采用KI作指示剂C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Ksp(BaCO3)<Ksp(BaSO4)D通过加碱使废水中的(Cr3+)降至1×105mol·L1{常温下Ksp[Cr(OH)3]=1×1032}加碱后废水的pH=5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向浓度均为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Cu(OH)2蓝色沉淀,表明Ksp[Cu(OH)2]小,选项A错误;B.Ksp(AgI)比Ksp(AgCl)小很多,先生成AgI,且难以转化成AgCl,不能采用KI作指示剂,选项B错误;C.浓度大,BaSO4部分转化为BaCO3,不能据此比较Ksp(BaSO4)、Ksp(BaCO3)的相对大小,选项C错误;D.Ksp[Cr(OH)3]=1×1032,处理后废水中c(Cr3+)=1×105mol/L,则c(Cr3+)·c3(OH)=1x1032,c(OH)=1×109mol/L,pH=5,选项D正确;答案选D。【典例02】(2023秋·河南平顶山·高二统考期末)在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悬浊液中时,上述反应达到平衡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C.反应达平衡时,向悬浊液中滴加几滴浓溶液,平衡逆向移动D.常温下反应达平衡后,加AgCl固体可使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答案】C【解析】A.起始浓度未知,溶液中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A项错误;B.AgCl和AgI是固态物质,,B项错误;C.向平衡体系中滴加浓溶液时,可与发生反应:,既能减小浓度,又能增大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项正确;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故选C。1.(2021春·云南保山·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正确的是①明矾与溶液可用作净水剂②误食钡盐[或]后,常用的溶液解毒③与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④和,两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⑤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⑥沉淀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各离子保持不变且相等⑦向饱和溶液中通入,会看到有白色晶体析出⑧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A.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⑦ C.②⑦⑧ D.②⑥⑧【答案】C【解析】①明矾与溶液可用作净水剂,是因为两者均能发生水解生成胶体,与沉淀溶解平衡无关,故错误;②误食钡盐[或]后,常用的溶液解毒,是因两种钡盐均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用沉淀溶解平衡解释,故正确;③与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是因两者水解显酸性,酸能与氧化铁反应使其溶解,与沉淀溶解平衡无关,故错误;④和,前者表示电离过程,后者表示沉淀溶解过程,意义不同,故错误;⑤不是所有沉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故错误;⑥沉淀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各离子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故错误;⑦向饱和溶液中通入,会看到有白色晶体析出,是因为通入氯气后与水反应生成HCl,增大了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使得溶解平衡向生成NaCl沉淀的方向进行,故正确;⑧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小于AgCl,说明,故正确;故选:C。2.(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往锅炉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去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W和c平(OH-)均会减小B.CaSO4能转化为CaCO3,说明Ksp(CaCO3)>Ksp(CaSO4)C.CaCO3溶解于盐酸而CaSO4不溶,是因为硫酸酸性强于盐酸D.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aq)+CaSO4(s)CaCO3(s)+(aq)【答案】D【解析】A.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温度升高,Na2CO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c(H+)减小,A错误;B.CaSO4能转化为CaCO3,说明碳酸钙更难溶,Ksp(CaCO3)<Ksp(CaSO4),B错误;C.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SO4与盐酸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酸性强、弱无关,C错误;D.硫酸钙沉淀转化为碳酸钙沉淀的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s)+(aq)CaCO3(s)+(aq),D正确;故选D。3.(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牙齿表面有一层硬的成分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5Ca2+(aq)+3(aq)+OH-(aq)。已知Ca5(PO4)3F(s)的溶解度比Ca5(PO4)3OH(s)更小,为了保护牙齿,世界各地均采用了不同的措施。以下措施中不能保护牙齿的是A.饮用纯净水 B.在牙膏中添加适量的Ca2+或C.在饮用水中加入适量的氟化物添加剂 D.在牙膏中加入氟化物添加剂【答案】A【解析】A.纯净水会使更多羟基磷酸钙溶解,不能保护牙齿,A符合题意;B.在牙膏中添加适量的Ca2+或会促使Ca5(PO4)3OH的溶解平衡向左进行,有利于牙齿的保护,B不符合题意;C.在饮用水中加入适量氟化物会在牙齿表面生成溶解度更小的Ca5(PO4)3F而保护牙齿,C不符合题意;D.在牙膏中加入适量氟化物会在牙齿表面生成溶解度更小的Ca5(PO4)3F而保护牙齿,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2021秋·陕西渭南·高二统考期末)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沉淀溶解是吸热的过程B.在b点对应的溶解度大于c点C.D.图中四个点的【答案】C【解析】A.b与c点的浓度大小可以判定,温度升高时,离子浓度增大,则沉淀溶解平衡是吸热过程,故A正确;B.沉淀溶解平衡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时,A1PO4溶解度增大,所以A1PO4在b点对应的溶解度大于c点,故B正确;C.温度越高A1PO4的溶解度大,A1PO4在b点对应的溶解度大于c点,所以T2>T1,故C错误;D.温度相同,Ksp相同,温度越高,Ksp越大,则图像中四个点的Ksp为a=d=c<d,故D正确;故本题选C。5.(2023秋·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为了除去硫酸镁酸性溶液中的,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B.加入过量的MgO并通入空气充分反应后过滤C.加入适量的并通入空气充分反应后过滤D.加入适量的和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钠也会和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A错误;B.加入过量的MgO并通入空气,氧气将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氧化镁和氢离子反应调节pH,使得铁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然后过滤除去沉淀,B正确;C.加入过量的并通入空气,氧气将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和氢离子反应调节pH,使得铁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然后过滤除去沉淀,C正确;D.加入适量的和固体,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将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和氢离子反应调节pH,使得铁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然后过滤除去沉淀,D正确;故选A。6.(2023秋·陕西·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含Ca(OH)2和Mg(OH)2的浊液中加入饱和MgCl2溶液:B.在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明矾溶液:C.将NaHSO4溶液和NaHSO3溶液混合:D.在氨水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答案】A【解析】A.在含Ca(OH)2和Mg(OH)2的浊液中加入饱和MgCl2溶液,镁离子浓度上升,使得沉淀转化,其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B.在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明矾溶液,此时氢氧化钠过量,Al3+最终转化为,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C.不能拆开写,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D.NH3·H2O是弱碱,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分,D项错误;故选A。7.(2023·福建福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 B.测定溶液的浓度C.验证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D.检验溶液是否变质【答案】A【解析】A.实验室制备,可用Na2SO3粉末和70%的硫酸反应,故A正确;B.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会氧化橡胶管,故B错误;C.图中NaOH溶液过量,一定会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无法证明溶解度:,故C错误;D.稀硝酸能将Na2SO3氧化Na2SO4,与BaCl2作用生成沉淀,无法检验是否变质,故D错误;答案选A。8.(2023·浙江·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联考二模)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错误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乙酸乙酯的制备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连接好装置,并加热,观察现象饱和碳酸钠液面上出现无色油状液体,并有水果香味,说明产生酯类B判断某卤代烃中的卤素取2mL卤代烃样品于试管中,加入5mL20%K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加入稀调节至酸性,再滴加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为白色,则该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C验证不同微粒与的配位能力向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转化为,说明与的配位能力比强D比较与的大小将固体加入适量饱和溶液中,充分搅拌,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反复多次。过滤,将所得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固体溶解,则说明转化为,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将乙醇、浓硫酸和乙酸按顺序放入试管中并加入碎瓷片,连接好其他装置后加热制取乙酸乙酯,将导管出气口接近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收集乙酸乙酯,观察到有无色液体与溶液分层,还具有香味,说明有酯类产生,故A正确;B.卤代烃中没有卤素离子,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时先将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转化为离子,再加入试剂检测,如果能看到沉淀,则说明卤代烃中有该卤素原子存在,故B正确;C.向稀CuCl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现象说明了Cl与Cu2+的配位能力比H2O与Cu2+的配位能力强,故C正确;D.溶度积大的沉淀可向溶度积小的转化,事实上Ksp(BaCO3)>Ksp(BaSO4),方案设计中BaSO4固体加入适量饱和Na2CO3溶液中,BaSO4溶解出来的Ba2+可形成BaCO3沉淀,充分搅拌,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反复多次。过滤,将所得固体加入稀盐酸后BaCO3会反应产生CO2,BaSO4不溶盐酸,此时的固体只有BaSO4,固体溶解说明不了溶度积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故本题选D。9.(2023·湖南常德·常德市一中校考模拟预测)25℃时,难溶盐CaSO4、CaCO3、MnCO3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和阴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5℃,B.向A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固体CaCl2,可得到Y点对应的溶液C.25℃,三种物质的溶解度:MnCO3<CaCO3<CaSO4D.25℃,向100mLMnCO3饱和溶液中加入0.01molCaCl2(s),有CaCO3沉淀生成【答案】B【解析】A.,,选项A正确;B.向A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固体,钙离子浓度增大,减小,不可能得到Y点对应的溶液,选项B错误;C.比较三种物质的Ksp,,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选项C正确;D.饱和溶液中c()=10mol∙L1,,向饱和溶液中加入,c(Ca2+)==0.1mol∙L1,Qc=c()c(Ca2+)=10×0.1=10>10,有沉淀生成,选项D正确;答案选B。10.(2022秋·河北沧州·高三南皮县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对比类推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且类推合理的是选项已知类推A将锌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铁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B氧化铝溶解在稀硝酸中:氧化亚铁溶解在稀硝酸中:C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钾溶液:D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A B.B C.C D.D【答案】AC【解析】A.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铜:;铁活动性也大于铜,Fe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与亚铁离子,,类推合理,故A符合题意;B.氧化铝溶解在稀硝酸中生成硝酸铝和水:;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同时生成NO,故氧化亚铁溶解在稀硝酸中反应为:,故B不符合题意;C.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钾溶液,本质上都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溶液中硫酸根离子、钠离子、硝酸根离子、钾离子不放电,反应均为,类推合理,故C符合题意;D.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会生成盐酸,不会产生硫化亚铁沉淀,而是得到亚铁离子,反应为:,类推不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一定温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条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AgCl沉淀B.b点时,c(Cl)=c(CrO),Ksp(AgCl)=Ksp(Ag2CrO4)C.Ag2CrO4+2Cl2AgCl+CrO的平衡常数K=10D.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2CrO4沉淀【答案】C【分析】根据图像,由,5)可得到Ag2CrO4的溶度积Ksp(Ag2CrO4)=c2(Ag+)·c(CrO)=(1×105)2×1×10=10,由,5)可得到AgCl的溶度积Ksp(AgCl)=c(Ag+)·c(Cl)=1×105×1×10=10,据此数据计算各选项结果。【解析】A.假设a点坐标为(4,6.5),此时分别计算反应的浓度熵Q得,Q(AgCl)=10,Q(Ag2CrO4)=1017,二者的浓度熵均小于其对应的溶度积Ksp,二者不会生成沉淀,A错误;B.Ksp为难溶物的溶度积,是一种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根据分析可知,二者的溶度积不相同,B错误;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将表达式转化为与两种难溶物的溶度积有关的式子得K=====1×10,C正确;D.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开始沉淀时所需要的c(Ag+)分别为10和10,说明此时沉淀Cl需要的银离子浓度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先沉淀的是AgCl,D错误;故答案选C。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和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关系图(;可认为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点可求得B.时的溶解度为C.浓度均为的和可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D.混合溶液中时二者不会同时沉淀【答案】C【解析】A.由点a(2,2.5)可知,此时pH=2,pOH=12,则===,故A错误;B.由点(5,6)可知,此时pH=5,pOH=9,则===,时的溶解度为=103,故B错误;C.由图可知,当铁离子完全沉淀时,铝离子尚未开始沉淀,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分步沉淀和,故C正确;D.由图可知,沉淀完全时,,pM5,此时pH约为,在此pH下刚开始沉淀的浓度为,而题中>,则会同时沉淀,故D错误;答案选C。3.(2023·浙江·高考真题)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已知,,的电离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层清液中存在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形式存在C.向体系中通入气体,溶液中保持不变D.通过加溶液可实现向的有效转化【答案】B【解析】A.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因此,A错误;B.根据Ka2=4.7×1011可得,则碳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数为,说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较大,则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B正确;C.向体系中通入CO2,,c()减小,CaCO3(s)⇌Ca2+(aq)+CO(aq)正向移动,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增大,C错误;D.由题干可知,,,碳酸钙比硫酸钙更难溶,加入硫酸钠后碳酸钙不会转化成硫酸钙,D错误;故答案选B。4.(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的部分流程如下: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如下表所示:物质开始沉淀完全沉淀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沉渣Ⅰ”中含有和B.溶液呈碱性,其主要原因是C.“沉淀池Ⅱ”中,当和完全沉淀时,溶液中D.“出水”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答案】D【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氢氧化铁当时开始沉淀,氢氧化铝当时开始沉淀,当pH=4时,则会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即“沉渣I”中含有Fe(OH)3和Al(OH)3,A正确;B.硫化钠溶液中的硫离子可以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使溶液显碱性,其第一步水解的方程式为:S2+H2O⇌HS+OH,B正确;C.当铜离子和锌离子完全沉淀时,则硫化铜和硫化锌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则,C正确;D.污水经过处理后其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以及没有除净的铝离子,故“出水”应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达到工业冷却循环用水的标准后,才能使用,D错误;故选D。5.(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和Pb。还有少量Ba、Fe、Al的盐或氧化物等。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