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1页
《赤壁赋》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2页
《赤壁赋》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3页
《赤壁赋》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4页
《赤壁赋》 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我给我弟改文章。赤壁赋苏轼辛弃疾黄庭坚苏轼唐宋八大家苏辙苏洵苏轼曾巩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颜真卿柳公绰柳公权欧阳询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苏轼宋四家东坡肉东坡帽东坡巾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之时,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先后贬至黄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于常州。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苏轼的精神世界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苏轼的精神世界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背景介绍“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三咏赤壁:《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咏赤壁:《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关于“赋”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闲情赋》陶渊明《思旧赋》向秀《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王粲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长门赋》司马相如《采莲赋》萧绎《阿房宫赋》杜牧著名赋文“尸骨”未寒苏轼轶闻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本文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关于“赤壁”你能说出几首有关于赤壁的诗词么?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夜游图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尊()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

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朗读课文纠正字音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乐甚——愀然——喜而笑整体感知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古:越过今:欺辱通“凭”,凭借古:白茫茫的水汽今:节气古:旷远的样今:不知道的样子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这“徘徊”可说是神来之笔,从东山上升起的月亮,似乎很理解人意,它慢慢升起,却又不忍匆匆离去,只在斗牛之间“徘徊”,又似在看人间美景。)

陶醉于赤壁月夜美景的喜悦之情!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一、理解课文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作者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表达作者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古: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使动使…起舞

使动使…哭泣唱歌听萧

来自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于“美人”在天一方之叹。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这里既可以说是“君主(宋神宗)”也可以说是他的美好理想—政治抱负。自己作者遭受贬谪后建功立业的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

二、理解课文第二段,思考: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唱出了主人怎样的情怀?第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名↓状名↓动客人言悲名↓状名↓动名↓动名→意动苏轼的悲从何而来?从歌声中来从箫声中来从历史人物中来从个人境遇中来(政治失意)(箫声幽怨)(人生无常)(生命短暂)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主问客答古人事迹现实人生孟德遗诗孟德遗迹渔樵江渚蜉蝣天地安在哉平凡渺小人生苦短悲之缘由第三段写景议论抒情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言志变不变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矛盾关系变不变逝者如斯(水)未尝往也(水)盈虚者如彼(月)卒莫消长也(月)时刻在变(人)无尽也(人)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分析“取与不取”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大自然是一种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取不取第五段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主客尽欢再读全文思考:回忆苏轼在游赤壁时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饮酒乐甚

愀然喜而笑(乐)(悲)(乐)月夜泛舟的舒畅怀古伤今的悲咽古今对比之悲

英雄无觅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物我对比之悲

人生短暂理想现实之悲

理想幻灭超脱人生的欢快变与不变不取与取景情理悲乐喜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感情线索:乐——悲——乐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叙事线索:赤壁之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夜游之行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客苏子借景议理,解客之悲构思和表达艺术喜乐极生悲,

释悲生议美景苦情哲理悲艺术特色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锅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3.形象优美、善于取智的语言特色。

总结写景“乐”1、夜游之乐2、吊古伤今抒情“悲”3、阐述哲理议论“乐”句式和词的活用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凌万顷之茫然。()3、渺渺兮予怀()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5、侣鱼虾而友麋鹿()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7、夫水,智者乐也。()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9、而今安在哉()10、何为其然也()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倒装句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11、桂棹兮兰()12、羽化而登仙()13、乌鹊南飞()14、不知东方之既白()15、顺流而东()16、下江陵()17、肴核既尽()名词作状语,用桂树,用兰树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向南名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名词用作动词,攻占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讨论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人———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人——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达

下穷

身小结拓展讨论1:作者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

还适用?拓展讨论2: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拓展讨论1:作者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

还适用?拓展讨论2: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拓展讨论1:作者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

还适用?拓展讨论2: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