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密1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考点热度★★★★★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通过提供漫画、表格、文字等史料,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尤其是侧重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影响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的具体史实,考查苏俄(联)经济政策的作用及评价,突出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利与弊,并分析和探究向社会主义过渡、所有制结构、计划和市场关系的正确处理途径,进而认识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通过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史实,创设学习和社会情境,考查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的主要原因及巨大危害,进而认识加强国际合作、发展自由贸易的重要意义。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图片漫画、表格文字史料,创设学习和复杂情境,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的评价、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的重大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地图、表格、文字等史料,创设学习和复杂情境,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多元观点及中国的巨大贡献,考查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准确理解并阐释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核心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C晚期至20C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空前激烈。(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殖民地,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2、欧洲形成了分别以德、英为核心的两大军事集团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近代以来,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德国军国主义尤其严重。列强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传对外扩张是民主利益所在。4、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交战。西线: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德军战败,标志着速决战破产,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占领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租借地;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东线:1914年,俄军与奥军展开激战,俄军取得胜利。德军从西线抽调兵力支援,俄军重创。1915年,德军企图首先打垮俄国,战争中心转移到东线。俄军节节败退,德军占领大片领土后,战线处于僵持状态。1916年,德军又将战争重点转移到西线,集中兵力进攻法国要塞凡尔登,企图一举歼灭法军主力。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但仍然没有一方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减轻凡尔登法军压力,英法军队发动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915年,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1917年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美国的参战大大改变了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11月,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1.(2022年山东卷)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答案】B【解析】1914年一战爆发时,英国从“欧洲均势”考虑出发,担心德国战败后法国成为新的霸权国家,所以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政策,希望两败俱伤。这直接造成了战争初期英法联军由于协调不力而节节败退,法国和平主义、反战运动高涨,前线士兵出现严重厌战情绪,国内政局不稳,法国有可能向德国屈膝求和,以求走出战争,从而造成德国独大,这极大违背了英国的“欧洲均势”原则,故一战后期英国不得不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战争,B项正确;A项不属于英国转变态度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避免单独对德作战只是表象,排除C项;英国希望德法两败俱伤,独霸欧洲,排除D项。故选B项。(解析参考论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对法政策)2.(2022年浙江卷1月)一战前,德国按速决战思想制定了作战计划,提出“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上,迅速击贵它"。下列项中,导致该“作战计划”破产的因素有①比利时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②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大东普鲁士③英国很快参战
④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上,迅速击溃它"及所学知识可得,德国的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比利时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俄军出人意料地攻打东普鲁士,英国很快参战,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出现的,不能称之为期计划破产的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3.(2021年辽宁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进一步控制了经济领域的多个部门,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资本主义转型属于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4.(2021年浙江卷6月)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注:撤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答案】D【解析】由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在坦克的追击下德军纷纷撤退;结合“1918年8月”的时间信息可知,协约国在西线进行了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故D正确;先进武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故A错误;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故B错误;这是西线战场,故C错误。5.(2020年山东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答案】A【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战争削弱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实力,而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国际地位遭受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卡来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正确;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法德矛盾,排除B;美国联邦制确立时间是在1787年,与库登霍夫—卡来基的倡议提出时间相隔久远,而且“欧洲合众国”的构建模式不是联邦制模式,排除C;国际联盟中不仅仅有欧洲国家,而且德国在1926年才加入国联,排除D。6.(2020年浙江卷7月)作家茨威格以“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记录下曾亲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其中写道: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那一天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宽慰。因为我们——当时全欧洲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相信战争永远结束了。蹂躏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的野兽都已被制伏。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下列项中,与作者回忆直接相关的是①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
②美国崛起,国联建立③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
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指的是德国战败;材料信息“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指的是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材料信息“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指的是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故①③④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美国崛起,国联建立,故②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ABD错误。7.(2019年浙江卷6月)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同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会议践踏弱小国家利益,标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壮大了德国法西斯势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根据材料“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慕尼黑会议,B选项符合题意。凡尔赛会议的核心是处置德国问题,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D选项排除。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如《1910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据此可知A.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社会舆论 B.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C.文化界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 D.人们对局势发展持负面态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和“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小说畅销,这说明文学创作对战争的爆发负有一定的责任,C项正确;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社会舆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在文化界与战争爆发的关系,没有体现人们对局势发展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述及一战期间德国发动的某战役,有学者写道,德军是有险恶用心的,他们并不期望一下子拿下它,他们更希望这场战争能够拖上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它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吸引每一个法国人参加这场战斗,从而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达到消灭法军有生力量的目的。这场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战争持续时间较长,涉及的国家是德国与法国,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一战时期的凡尔登战役,B项正确;AC两项是英法联军与德国的战役,排除;D项是英国与德国的海战,排除。故选B项。核心考点二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的背景俄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有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比较成熟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并有农民作为同盟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掘沙皇: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概况:1917年俄历3月,工人和市民自发游行示威,要求得到土地、面包和停止战争,旋即演变为武装起义,前来镇压的军队纷纷倒戈。注意:二月革命是一场自发的革命,没有领导阶级。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不接受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面包),不实施土地改革(土地),不退出一战(和平)。(2)四月提纲指方向背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满足民众对土地、面包和和平的要求。内容: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提出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实行土地改革,退出战争)注意:此时列宁认为有和平方式夺取政权的可能(3)七月事件抛幻想1917年7月,俄军前线失利,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遭到临时政府的武力镇压。注意:抛弃了和平夺权的可能,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剩下的是哪个?)(4)十月革命现曙光概况:1917年11月(俄历10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工人、士兵发动起义,占领冬宫,推翻了临时政府。成立: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土地法令》【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平法令》【退出一战】。意义: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三、十月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事件。(1)使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初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2)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统一天下的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3)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1.(2022年江苏卷)下图海报描绘的是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这一活动被列宁称为“伟大的创举”。该创举体现了(
)A.工业化生产蓬勃开展 B.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C.通过劳动推动人的解放 D.工农对国家的认同加强【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苏俄工人自愿发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们义务劳动是为了加快战争的结束,推动苏俄的解放,C项正确;此时工业化并未开始,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农民,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年湖北卷)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及所学知识可得,苏俄当时经济上十分吃紧,为了赚取外汇,采取了某种程度的妥协,B项正确;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不能说明苏俄输出了革命文化,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苏俄打破了外交孤立,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3.(2022年全国乙卷)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此时俄布部分领导人对临时政府的认识还不深刻,有一定的妥协成分,对革命形势尚未明晰,对此,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C项正确;临时政府主张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沙皇残余势力,排除B项;一战时期,列强忙于战争,无暇干预俄国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4.(2021年海南卷)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特使R.罗宾斯自称是“布尔什维克社会性实验的反对者”,但他认为必须“利用能够将布尔什维克拉向美国一方的所有因素”与布尔什维克保持联系。直到他离开苏俄,美国仍与苏俄保 持接触。这说明A.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布尔什维克主义在美国受欢迎C.十月革命为俄国发展开辟新道路 D.美国外交秉承实用主义原则【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爆发后,虽然意识形态不同,但是美国想要拉拢苏俄向美国靠拢,这体现了美国外交秉承的实用主义原则,D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A、C项;十月革命坚持的意识形态和美国不同,而且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美国社会群体对于十月革命的态度,排除B项。故选D项。5.(2019年海南卷)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C.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此时期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即使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在短时间壮大起来,也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所以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取得胜利,然后才扩展到其他地区,在此之前工人武装并未控制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农民的支持和士兵的要求是完成这一转变的重要的外部因素,不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内部因素,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一、十月革命的背景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此时俄布部分领导人对临时政府的认识还不深刻,有一定的妥协成分,对革命形势尚未明晰,对此,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C项正确;临时政府主张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沙皇残余势力,排除B项;一战时期,列强忙于战争,无暇干预俄国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二、十月革命的过程.如表1917年列宁的部分重要文章、信件及会议讲话(节选),如表中列宁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4月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7月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11月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A.俄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变化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渐趋成熟C.国外武装势力的不断干涉D.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基础壮大【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中4月“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到11月“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可知当时俄国革命形势的变化,A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列宁的部分重要文章、信件及会议讲话,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成熟,排除B项;外国势力干涉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群众基础壮大材料不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三、十月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针对《土地法令》中包含的“平分土地”的方针,列宁解释说:“土地平均使用不过是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办法。为了社会主义的胜利,无产阶级在选择过渡办法的时候,必须向被剥削劳动农民小农让步,只要这些办法不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据此可知,列宁A.意在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B.欲瓦解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C.试图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平分土地”的方针是为了社会主义胜利而向农民让步的过渡办法,不会危害社会主义胜利,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造成的政治经济危机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的原因,排除A项;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B项;为了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打败国内外敌人,苏俄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核心考点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胜利。2、内容:【农业】余粮征集制,农民保留口粮、种子粮以外,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工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流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3、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新兴的社会主义政权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政府亟需恢复战争破坏的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生产2、时间: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3、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流通】允许自由贸易4、实质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利用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5、评价: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一条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三、斯大林体制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28—1932年),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确立了斯大林体制。2、内容:经济上: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指令性(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计划(排斥市场)经济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注意:斯大林体制,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评价积极影响: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僵化地实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1.(2022年广东卷)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工业化能够促进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改善人民的生活,巩固无产阶级的统治,这是“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A项正确;提升国防实力并不能挖掉国内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B项;根据材料“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可知,发展农业不会“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C项;恢复市场并不能“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年湖南卷)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方面是应对国内战争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为了“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意图就是想让苏维埃政权直接进入共产主义,D项正确;该学学者并没有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不符合实际,反而认为是“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该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适应了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B项;正是因为战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才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年山东卷)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3年”“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20初出现的亚洲觉醒运动(土耳其、波斯等)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东欧一些落后国家以及底层民众也面临帝国主义的压迫,A项正确;波斯(伊朗)是“立宪”革命,而非“共和”,排除B项;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是《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4.(2021年广东卷)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答案】A【解析】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故A正确;B项错在“普及”,故错误;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故C错误;冲破西方技术封锁不是其目的,故D错误。5.(2021年全国甲卷)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可知,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中央政府的指令并未完全得到地方政府的推行,而是采取了相应的变通,故选C;材料只是提及了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变通,没有提及这一做法施行后的效果,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国内战争时期,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在国家层面取消了自由贸易,故自由贸易不可能成为当时经济活动的常态,排除B;粮食税完全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做法发生于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中,D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6.(2021年山东卷)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2.71.71932年14.861.51937年56.193.0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拖拉机数量和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可以看出,当时苏联正在开展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不平稳看不出,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二者的关系,排除D。7.(2021年天津卷)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答案】A【解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的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到人民内部的矛盾,A项正确;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阶级基础并没有变化,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有待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8.(2020年海南卷)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显著特征是否定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具有战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双重特征,其推行时间是在1918年到1921年,因此根据材料“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导致的,A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开始推行的,B排除;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1929年开始推行的,C排除;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标志是苏联《新宪法》的出台,D排除。故选A。9.(2020年江苏卷)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答案】C【详解】从“1921至1922年”这一时间,以及“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但是“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等反映出了在新经济政策刚推行的时候,农民的负担沉重,商品的自由贸易还没有得到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固定的粮食税,而不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各省并不是经济独立,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之下,农民可以支配交完税后的粮食,排除D项。10.(2020年山东卷)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年74.425.40.21932年51.728.320.0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答案】C【详解】1928年至1932年,苏联农业春播方式中,马拉播种机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占比上升,后者上升速度尤其明显,而手播方式虽然在下降,但是占比仍然较高,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较为薄弱,C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4年斯大林执政后逐渐被取消,排除A;通过播种方式无法判断工农业比例结构,排除B;说明1928年至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排除。11.(2019年天津卷)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师德师风演讲稿汇编15篇
- 英语练习试题附答案
- 计量中级复习测试附答案
- 中医外科学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判断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银行职工个人辞职报告
- 企业员工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2024年绿色建筑水暖工程一体化承包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标准融资租赁保证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危险品运输合同附带驾驶员培训协议3篇
- 抖音账号归属合同范本
- CJT 313-2009 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
- 广安市岳池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
- 煤矸石充填塌陷区复垦技术规程
- 黄腐植酸钠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冠脉介入进修汇报
- 2024-2029年中国会议平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中原文化(历史篇)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金蝶软件旗舰版月底结账作业流程操作
-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2023年版)
- 大疆慧飞无人机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