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四中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力F作用在A物体上产生1m/s1的加速度,力F作用在B物体上产生3m/s1的加速度,则力F作用在A.B组成的系统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1.5m/s1 B.3.1m/s1 C.3.5m/s1 D.1.1m/s12、一物体从空中某一点自由下落,关于下落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1秒、第2秒、第3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B..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C.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路程之比为1:4:9D.第1秒、第2秒、第3秒的时间之比为1:1:13、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2v,到C点时的速度为6v,则AB与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A.1:3 B.1:8 C.1:9 D.3:324、一辆汽车正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到红色信号灯便立即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开始制动后前5s汽车行驶的距离为:A.37.5m B.40mC.162.5m D.297.5m5、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6、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x(m)随时间t(s)变化的规律为:汽车为,x=10t-4t2,自行车为x=6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B.汽车作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C.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6m7、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给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百度地图App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0分钟,5.4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B.10分钟表示的是某段时间间隔C.5.4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率的大小8、《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实施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机器制造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智能机械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图所示,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则()A.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B.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C.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D.若铁夹水平移动,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9、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关于该汽车的运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刹车前汽车的行驶速度为20m/sB.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为-2m/s2C.刹车后7s内前进的距离为50mD.刹车后6s内前进的距离为48m10、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以判断()A.电梯在0—1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电梯在1—10S内匀加速运动C.电梯运动的最大速度是10m/sD.电梯在31-40S内匀加速运动二、实验题11、(4分)某同学如图甲所示探究某根弹簧所受拉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得出一系列数据并作图,如图乙所示,则:弹簧的劲度系数是________N/m,当弹簧受F=80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________cm,当弹簧伸长为x1=20cm时,弹簧产生的拉力是F1=______N。12、(10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1.(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汁、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1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拉力Fl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景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9分)如图所示两物体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放在水平面上,重,被绳悬挂于点,均处于静止状态,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求:⑴对的拉力大小;⑵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4、(14分)货车A正在该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时,两车距离仅有75m。(1)若此时B车立即以4m/s(2)若A车司机发现B车,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A为23m/15、(13分)在某部队的演习中,一空降特战兵实施空降.现把空降简化为如下过程:空降兵出飞机舱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了5s后,打开伞包匀速下落200m,接着以加速度的大小为4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敌方”的地面,着地时速度为6m/s,g取10m/s2。求:(1)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距离;(2)空降兵打开伞包匀速下落的时间;(3)空降兵从离开飞机舱到着地的时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D【解题分析】

分别对m1、m1、m1+m1进行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综合求解即可。【题目详解】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对m1,F=m1a1,对m1,F=m1a1,对m1+m1,F=(m1+m1)a,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a=1.1m/s1,故D正确,ABC错误。【题目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同一性、矢量性。2、C【解题分析】根据自由落体速度公式v=gt可知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比是1:2:3,故A正确;根据h=gt2可知,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路程之比也为1:3:5,故B正确,C错误;第1秒、第2秒、第3秒时间间隔都为1s,则第1秒、第2秒、第3秒的时间之比为1:1:1,故D正确;因选错误的,故选C.3、B【解题分析】

由A到B有运动学公式可得:,由B到C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由以上两方程可得。故B正确。4、B【解题分析】

汽车的初速度v0=72km/h=20m/s,末速度为0,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汽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4s车已停,5s的位移等于4s的位移,即,故B错误,A、C、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汽车刹车后的位移.5、D【解题分析】

A.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如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其对斜面的压力,故A错误;B.重力来源于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由于地球的自转,物体受到的重力与万有引力略有不同,故B错误;C.重心分布取决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故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故C错误;D.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D正确。故选D。6、BD【解题分析】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得物体运动状态,找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关系,根据追及相遇问题解决方法可求出追上的距离.【题目详解】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汽车x=10t-4t2可知汽车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8m/s2,自行车x=6t可知自行车速度为6m/s。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开始时汽车初速度大于自行车初速度,所以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故C错误;根据10t-4t2=6t得,解得t=1s,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0=0-v0a【题目点拨】本题注意理解位移时间关系公式的各个量的含义,根据追及相遇问题求解追及距离时要注意判断追上前汽车是否已经停止.7、BD【解题分析】

AB.图中显示10分钟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所以是时间,故A错误,B正确;C.5.4公里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C错误;D.5.4公里是路程,所以可以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但不能求出平均速度,故D正确。8、BC【解题分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两侧铁夹的弹力以及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故BC正确;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仍等于重力,大小不变,故A错误;若水平移动铁夹,由于小球在竖直方向受力始终平衡,故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B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摩擦力的性质,要注意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注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无关.9、AC【解题分析】

AB.根据,得汽车的初速度为:,加速度为:,故A正确B错误;CD、设经时间t停止运动,有:,所以刹车后6s前进的距离等于刹车后5s前进的距离为:,故C正确,D错误;10、BC【解题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0—1s内加速度在增大,选项A错误;电梯在1—10s内加速度恒为1m/s2,电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电梯的最大速度为a-t面积,故有vm==10m/s,选项C正确;电梯在31-40s内加速度恒定,做匀减速运动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选BC.二、实验题11、200040400【解题分析】

图象斜率的大小表示劲度系数大小,

故有k=2000N/m.

根据F=kx,当弹簧受F=80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40cm当弹簧伸长为x1=20cm时,弹簧产生的拉力是F=kx=400N故本题答案是:(1).2000(2).40(3).400【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有关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关系的基础知识,利用胡克定律结合数学知识即可正确求解.12、ABC不能【解题分析】(1)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而且最好没有弹性,实验效果会更好,故A正确;

B、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较大差别,同时为了减小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以及读弹簧秤示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故B正确;

C、在实验中必须确保橡皮筋拉到同一位置O,即一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且拉力适当大一些,减小测量的误差,故C正确;

D、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D错误。(2)两力均为,且相互垂直,则其合力大小为,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故弹簧秤无法测出物体所受的合力,故不能使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误差分析及数据的处理,应通过实验原理及数据的处理方法去思考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⑴⑵,方向向左【解题分析】

(1)M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重力GM,绳的拉力TA、TB

因为M处于平衡状态,故M满足平衡条件:

x轴方向:TBcos60°-TAcos30°=0y轴方向:TBsin60°+TAsin30°-G=0联立解得:TA=10N(2)如图对m进行受力分析,有

如图m受到绳B的水平拉力F2和绳A的拉力F1,地面的摩擦力f以及重力G和支持力N.

由题意知F1=TA=10N假设摩擦力向左与F1同向

根据m平衡可知,在水平方向有:F1+f=F2即:因为f是正值,故f的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即水平向左.14、(1)两车会相撞,t1=5s【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设经过的时间为t,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则VA=VBA车的位移xB车的位移x又xB+最短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