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2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3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题型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题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题型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题型4内环境稳态及意义】【题型5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调节】【题型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紧扣教材】.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内环境成分判定项目成分举例内环境可以存在的物质营养成分氧气、无机盐、氨基酸、水、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其他物质激素、维生素、抗体、组胺等代谢废物CO2、尿素等内环境不应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与外界相通孔道中的物质(包括不能被吸收的物质)消化酶、纤维素、麦芽糖等存在于细胞膜中的物质载体等【例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了人体内各种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流经毛细血管动脉端时,许多离子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的组织液,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C.淋巴循环不仅能使部分血浆回到组织液,同时还能转运少量血浆蛋白D.淋巴液中生活着与人体免疫相关的细胞,能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答案】C【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脑脊液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血浆流经毛细血管动脉端时,许多离子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B、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的组织液,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B正确;C、淋巴循环使部分组织液回到血浆,C错误;D、淋巴液中生活着与人体免疫相关的细胞,如吞噬细胞等,能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D正确。故选C。【变式1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身体健康,通过验血可以检测内环境的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甘油三酯 B.葡萄糖 C.血红蛋白 D.胰岛素【答案】C【分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蛋白质(7%~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详解】A、甘油三酯就是脂肪,储能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A错误;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属于营养物质,存在于内环境中,B错误;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不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D、胰岛素为细胞分泌物,需要通过内环境运输,故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C。【变式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组织液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尿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C.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答案】B【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I,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I。【详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血浆中的部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形成组织液,A正确;B、尿素、抗体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成分,B错误;C、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均是能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正确;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D正确。故选B。【变式13】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神经递质B.胃蛋白酶、DNA、脂肪、葡萄糖C.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抗体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蛋白、胆固醇【答案】C【分析】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液)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甲状腺激素属于代谢物质、氧气、尿素属于代谢物质、抗体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C正确;D、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题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紧扣教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COeq\o\al(-,3)、H2CO3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例2】人的血浆pH通常为~。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血浆中HCO、H2CO3等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B.细胞呼吸产生CO2增多时,呼吸运动会加深以排出更多CO2C.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答案】D【分析】内环境中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也都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H2CO3/HCO3、H2PO4/HPO42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A正确;B、CO2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参与体液调节,细胞呼吸产生CO2增多时,呼吸运动会加深以排出更多CO2,B正确;C、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C正确;D、缓冲对存在于血浆中,不是由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构成的,D错误。故选D。【变式21】下列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用石灰石烧制石灰B.在锌粒中加稀硫酸C.浓硫酸的稀释D.硫酸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答案】B【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为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为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详解】A.用石灰石烧制石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活泼金属和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C.浓硫酸的稀释是放热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故C错误;D.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变式22】如图是人体红细胞内液与其他体液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X、Y、Z、M表示体液组成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人营养不良造成Y中的蛋白质少,则会导致Z减少B.当人因剧烈运动而导致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时,Y中的pH会发生较大变化C.Y与X、Z中成分最大的区别是Y含有的蛋白质较多D.X、Y、Z中均可以存在尿素、呼吸酶、葡萄糖【答案】C【分析】人体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成,根据三者的转化关系可知图中X是淋巴液、Y是血浆、Z是组织液,在成分上三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详解】A、该图与人体红细胞有关,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因此Y为血浆,M为细胞内液,Z为组织液,X为淋巴液,若某人营养不良造成Y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Z组织液增多,A错误;B、Y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当人因剧烈运动而导致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时,Y血浆中的PH不会发生较大变化,B错误;C、Y血浆与Z组织液、X淋巴液的最大区别是Y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C正确;D、呼吸酶属于胞内的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C。【变式23】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都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 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答案】A【分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也叫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详解】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A正确;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B错误;C、肠道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泪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变式24】如图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A、B、C代表细胞生活的三种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细胞通过A、B、C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C单向箭头指向A,A单向箭头指向B,说明A为淋巴(液)、B为血浆、C为组织液。【详解】A、A、B、C分别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三者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B、B为血浆,其中含有气体,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Na+、Cl有关,酸碱度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D、C为组织液,没有血浆蛋白,D错误。故选D。【题型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紧扣教材】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例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①②③代表细胞生存的环境,A、B代表人体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B.B代表泌尿系统,肾小管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尿液和组织液C.部分组织细胞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若图中②→③过程受阻,则可能会引发组织水肿【答案】B【分析】图中①和②相互转化,而③作为②到①的另一通路,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液。A为血液循环系统,B为泌尿系统。【详解】A、图中①为血浆,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A正确;B、B代表泌尿系统,肾小管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尿液不是内环境,B错误;C、部分组织细胞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肺泡细胞、小肠表皮细胞,C正确;D、若图中②→③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能会引发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变式31】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B.尿液不属于体液,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存在抗体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D.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主要是由于血浆蛋白含量增加【答案】B【分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会影响与细胞内液之间的渗透作用,从而会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A错误;B、尿液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没有抗体,B正确;C、细胞可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获取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是正常的,C错误;D、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主要是由于血浆蛋白含量减少,D错误。故选B。【变式3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I、Ⅱ、Ⅲ、IV表示能直接与内环体外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Ⅱ呼吸系统和Ⅲ是泌尿系统的共同参与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自由扩散进入血浆C.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D.②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IV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答案】C【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呼吸、消化、泌尿、循环等系统的共同参与,A错误;B、葡萄糖在小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血浆,B错误;C、I为肺,肺泡周围围绕着很多毛细血管,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C正确;D、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IV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错误。故选C。【变式33】下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构成,其中A为,C为。(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3)毛细血管壁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用图中字母作答)。(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5)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需要穿过层磷脂分子。(6)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与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答案】(1)内环境血浆淋巴(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3)A和B(4)神经体液免疫(5)22(6)HCO和HPO【分析】根据物质交换方向,判定图中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总称为内环境。营养物质进入内环境应经过消化系统(D)吸收,循环系统运输到机体各处。代谢废物通过循环系统汇集到肾脏,通过泌尿系统(E)排出。【详解】(1)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可以同毛细血管壁回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管内形成淋巴,再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根据图示,可确定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D系统为吸收营养物质的系统,则应消化系统,E系统为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的系统,应为泌尿系统。(3)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半浸润在血浆中,一半浸润在组织液中,所以它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A和组织液B。(4)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在此调节网络的作用下,内环境稳态才能相对稳定。(5)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出红细胞(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1层细胞膜)→线粒体(2层生物膜),共11层膜,每层生物膜含2层磷脂分子,故总共22层磷脂分子。(6)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与它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充当缓冲物质。【题型4内环境稳态及意义】【紧扣教材】1.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稳态失调(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3.稳态的意义(1)实例分析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意义渗透压正常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体温和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保证酶促反应正常进行血糖、氧气含量稳定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例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生命活动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A.唾液中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丙酮酸被[H]还原成乳酸C.H+与HCO3反应生成CO2和H2OD.H2O2分解成O2和H2O【答案】C【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详解】A、唾液中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发生在口腔,不在内环境中,A错误;B、丙酮酸被[H]还原成乳酸,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B错误;C、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CO3,H+与HCO3反应生成CO2和H2O,发生在内环境,C正确;D、H2O2分解成O2和H2O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C。【变式4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相关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处于稳态时,机体各种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神经细胞可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产生兴奋C.组织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Na+和Cl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处于稳态时,机体各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而非保持不变,A错误;B、兴奋是指神经细胞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神经元接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会产生兴奋,B正确;C、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组织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Na+和Cl,C正确;D、内环境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D正确。故选A。【变式42】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B.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C.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答案】C【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正常情况下,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些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A正确;B、细胞内液外渗和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引起肺部组织水肿,B正确;C、血浆中的无机盐和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要高,C错误;D、血氧饱和度正常可以保证细胞有机物正常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变式43】如图甲和乙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第三个图则表示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3-的形式运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Na2CO3/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网络下进行。(4)图乙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5)若图乙中组织细胞为肝细胞,则A、B、肝细胞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6)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7)根据图中红细胞的特点和HCO3-含量,推测HCO3-进入血浆的运输方式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浓度变化时会刺激相关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属于(8)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发生改变,促进O2释放供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该过程O2共穿过层磷脂分子。(9)红细胞内外渗透压正常才能维持正常形态发挥生理作用,由图可知,红细胞是通过吸收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答案】(1)呼吸消化(2)NaHCO3(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4)血浆蛋白、无机盐(5)B液>A液>肝细胞(6)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7)协助扩散体液调节(8)空间结构12(9)水和CI【分析】分析图甲: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皮肤。分析图乙: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详解】(1)由题图可知,通过系统a与外界完成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通过系统b养料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通过c排除代谢废物,c是泌尿系统。(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液中的NaHCO3可以与乳酸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图乙中,B液是血浆,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5)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液),氧气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组织细胞,故O2浓度大小关系B液>A液>肝细胞。(6)因为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因此,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7)红细胞中含有碳酸酐酶,可以催化二氧化碳和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水解生成HCO3,据此推测红细胞中HCO3浓度较高,HCO3进入血浆的运输方式为顺浓度的协助扩散,血浆(体液)中的CO2刺激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属于体液调节。(8)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结构决定功能,促进O2释放供组织细胞吸收利用;氧气释放并扩散到组织液,经过了一层红细胞膜+2层血管壁膜(一进一出),再跨一层膜进入到组织细胞,跨2层膜进入线粒体内部,因此一共跨6层生物膜,12层磷脂分子。(9)结合图乙可知,红细胞通过吸收Cl和水,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题型5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调节】【紧扣教材】1.机体保持水平衡的机制2.Na+的来源和去路: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3.渗透压调节: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例5】人体内的醛固酮能在肝脏细胞中被灭活。某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灭活醛固酮的功能减退,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B.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C.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进行相互交换D.醛固酮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答案】D【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醛固酮具有吸钠排钾的作用,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A正确;B、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从其它液体吸水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C、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相互交换,只是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子数会更多,C正确;D、醛固酮的受体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D。【变式51】钠离子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中的钠离子进入细胞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B.钠离子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有密切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