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君恩深似海臣节坚如山矣乎文言虚词推断七法
(一)代入筛选法
下面的两个“之”字用法是否相同?[解析]第二句,我们学过,知道“之”意为“的”,结构助词。第一句中的“之”是否也是结构助词,我们可将“的”代入句子中,发现讲不通,句子说的是“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句子中的“之”处在“仲父”与“言此三者”之间,也就是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或取消句子独立性。虽然是助词,但不是结构助词。可见两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答案]不同(二)句意分析法[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下面的句子中的两个“而”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解析]第(1)句的句意是“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由此可知,“而”应该解释为“连词,但是,却”,表转折关系。第(2)句,“独见”和“留意”都是陈述“圣人”的,一是圣人有独到的见解,一是圣人时刻留意。因此,这里的“而”是连词,表并列,译为“并”。[答案]不同[参考译文]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难做成并容易招致失败的。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
(三)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例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何”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解析]前一句,“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在”之前,是宾语前置。“何在”即“在何”,“在哪里”。后一句,“何”也是疑问代词,放在介词“以”之前,同样是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答案]不同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④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
另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
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
”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
(四)位置推断法一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比如“也”在句末一般表示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常用于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又如“乎”用在句末是语气词,用在句中且直接用在形容词后是助词,用在代词、名词之前则是介词。[例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也”字用法是否相同?[解析]第(1)句中的“也”字处于句末,是表判断的句末语气词;第(2)句中的“也”字处于句中,是表舒缓语气的句中助词。[答案]不同(五)语法切入法[例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解析]第(1)句中的“乃”在动词“出”之前,作状语,副词,意为“于是,就”;第(2)句中的“乃”在判断句中表示判断,动词,意为“是”。[答案]不同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乃”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当堂演练①先母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六)词性界定法[例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适”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解析]第(1)句中的“适”作副词,译为“正好”;第(2)句中的“适”是动词,译为“享受,享有”。[答案]不同
解析
B项,“为”作动词,意为“做”“干”,和“所”组成名词性结构。A项,介词,表被动。C项,动词,表判断,可译为“是”。D项,“为”后面跟了宾语“君”,作介词,意为“给”“替”。B项中“为”是实词,其他三项为虚词。答案
B【当堂演练1】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当堂演练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之二虫又何知”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B项,“之二策”的结构类似于“之二虫”,“之”都是指示代词,“这”。A项,结构助词,连接定语“沛公”和中心语“参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前面分句作后面分句的状语,所以“之”的作用是取消主谓句“臣壮”的独立性。D项,“九万里(的高处)”是“之”的宾语,“之”是动词,意为“到……去”。答案B(七)结构推断法[例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与”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解析]第(1)句中的“与”是连词,译为“和,同”;第(2)句中的“与”和“所”共同构成所字结构,作“失”的宾语,“与”是动词,译为“结交,亲附”。[答案]不同[参考译文]太祖(曹操)与袁绍各率大军在官渡紧张对峙。袁绍派人请刘表出兵帮助自己,刘表答应了袁绍的请求,却不发兵,同样他也不帮助曹操,企图保存自己的实力,坐江汉之间而观天下之变。当堂演练①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仁爱版初中英语单词表
- 高一化学教案: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 2024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第4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2024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讲硫及其化合物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四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12讲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3讲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学案新人教版
- 小学2024-2025年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学计划
- 钢结构厂房施工准备
- GB/T 304.2-2015关节轴承代号方法
- GA/T 537-2005母线干线系统(母线槽)阻燃、防火、耐火性能的试验方法
- 录用通知书邮件
-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课件
-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 【自考练习题】大连交通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布袋除尘器分部分项验收记录表完整
- 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
- 水果购销合同模板(精选5篇)
- 板框压滤机方案具体方案模板
- 钻探工程编录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