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其次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生活链接]2017年10月9日,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北方多地迎来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雪,而南方部分城市还处于夏天穿短袖的模式,北方网友直呼:你还在等“秋叶红”,我已在享“冬之白”。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及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意义。知道: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理解: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应用:通过案例探讨,学会分析西部大开发的有效措施。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缘由。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视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缘由。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南方与北方1.界线:eq\x(\s\up1(01))秦岭—淮河一线。2.区域差异比较区域特征限制因素发展方向北方跨越eq\x(\s\up1(02))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袤;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eq\x(\s\up1(0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调整eq\x(\s\up1(04))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南方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足够;eq\x(\s\up1(05))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eq\x(\s\up1(06))洪涝灾难;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eq\x(\s\up1(07))地形破裂产业升级;推动eq\x(\s\up1(08))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自我探究]秦岭—淮河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哪些地理分界线?[答案]秦岭—淮河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①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1月均温0℃等温线。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④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⑤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⑥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⑦潮湿地区与半潮湿地区的分界线。二、西部大开发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eq\x(\s\up1(01))扩大的趋势。2.目的:eq\x(\s\up1(02))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3.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eq\x(\s\up1(03))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区位分析(1)优势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2)制约因素:基础设施落后,eq\x(\s\up1(04))人才、技术、资金匮乏。5.意义(1)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加强eq\x(\s\up1(05))民族团结,保持eq\x(\s\up1(06))社会稳定与边疆平安。(4)eq\x(\s\up1(07))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自我探究]我国西部地区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吗?[答案]西部地区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如重庆市、西安市等。1.下列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B.限制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答案A解析南方热量丰富,在工业结构上“北重南轻”,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都是商品粮基地。2.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A.石油资源 B.水资源C.自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答案B解析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远,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石油、自然气资源丰富;晴天多,太阳辐射能资源丰富。[教材P21~22活动]1.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土壤棕壤、钙质土、黑土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工业生产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交通运输主要以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路、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尤其是水路运输很发达对外开放开放程度较低,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出2.略。[教材P23活动]1.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因此,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2.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气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肯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实施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从肯定意义上讲,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留意于公允。主题探究提素能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探究点南方与北方材料一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北方民居南方民居方位观正南正北方位观强正南正北方位观弱墙体特点墙体严实厚重墙体轻薄房顶坡度坡度较小坡度较大房檐窄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小渐渐加大建筑成本(同等面积)比南方高比北方低房屋间距大较小材料二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和各式风味,北方菜以鲜咸入味,南方则以甜香著称。山西人爱喝醋,四川、贵州、湖南的人则以“不怕辣”著名。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南北方民居建筑各有什么特点?简要说明缘由。(2)南北方居民饮食习惯有什么差异?缘由是什么?[答案](1)北方民居墙壁厚,便于抵挡冬季寒冷;屋顶平顶,是因为降水少,便于晒谷物。南方墙体薄,利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流泻。(2)南方以大米为主,如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面条、饺子、包子等。因为南方为水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为旱作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1.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钙质土、黑土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工业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交通运输以马路、铁路为主水运、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较早,开放程度高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洪涝灾难,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严峻,人地关系冲突加剧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开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渤海湾地区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领域,治理环境,加快产业的升级改造,协调好人地关系2.南北方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复种指数耕地类型作物种类北方小旱地小麦、棉花、杂粮、温带水果南方大水田稻谷、茶叶、蚕丝和热带、亚热带水果(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北方:平顶房,过去民居多土坯房。南方:屋顶坡度大,多尖顶房。(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古代交通:南船北马。交通便利程度:北方便利且通达性好;南方受河流阻隔,不如北便利利。交通运输方式:北方以铁路和马路运输为主,南方除马路和铁路以外,内河运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4)对文化行为的影响饮食:南米北面。性格:北直率,南宛转。方言:南繁北齐(缘由:地域上的稳定性与封闭性)。(5)矿产资源:总的来说,南少北多。(6)工业生产:北重南轻。土壤是在肯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1)~(2)题。(1)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2)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区B.南岭山区的针叶林带C.横断山脉的高山草甸D.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解题思路]第(1)题,气温越高,微生物分解作用越强,土壤腐殖质累积作用越弱;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强。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积累多。第(2)题,南方地区的黑土多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地区。[答案](1)B(2)C[方法指导]1.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方法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时可按下面思路进行:2.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①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②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形成的缘由。探究点西部大开发读“新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范围”及西部地区相关资料,探究下列问题。西部地区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有突出的优势。(1)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什么?(2)西部地区的优势是什么?(3)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有哪些?[答案](1)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2)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3)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有;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平安,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与重点措施读“十八大”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改变图,完成(1)~(2)题。(1)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A.市场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C.运输导向型 D.劳动力导向型(2)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改变的条件是()①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③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爱护工程建设④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部门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题思路]第(1)题,从M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品牌,可看出体现的是市场;同时科技、人才也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故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市场导向型。留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人才、技术优势,故不能选择技术导向型为战略导向。第(2)题,西部发展最急需的是生态建设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图示由资源依托型向M转变,须要生态爱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答案](1)A(2)D[方法指导]区域比较图的分析技巧区域比较图的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区域定位:依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重要地理事物和注记等信息对两区域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区域的位置。(2)分析区域环境的差异: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入手。(3)依据区域地理环境和发呈现状确定其发展方向,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小题速测试身手对点迁移刚好反馈探究点1南方与北方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答案B解析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都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甲地不相宜种水稻,水运不发达,乙地冬季河流不结冰。2.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峻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严峻、多旱涝灾难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峻答案D解析甲地主要是旱涝盐碱危害,乙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且位于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乙地水资源足够;华北平原人口众多,耕地多,生态破坏不是主要问题;甲地主要是水资源短缺,乙地主要是酸雨危害严峻。探究点2西部大开发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3~5题。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缘由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峻 D.自然资源不足答案A解析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