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河中石兽4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河中石兽4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河中石兽4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河中石兽4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河中石兽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25河中石兽纪昀一、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纪昀其人

纪昀(jǐyún)

(1724-1805),字晓岚,清代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晚年自号石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作者简介: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本文选自他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简介《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志怪小说。写作范围:

在时间上,主要搜集当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流传的乡野怪谈,或作者亲身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二、朗读:读准字音,解释字意。

正音:纪昀(jǐyún)河干(ɡān):河边。圮(pǐ):倒塌。棹(zhào):划船。曳(yè):拉、拖。铁钯(pá):农具,用于除草、坪地。木柿(fèi):削下的木片。湮(yān):埋没。啮(niè):侵蚀,冲刷。掷(zhì):投,扔。转(zhàn):转动。臆断(yì):臆,主观想象和揣测。臆断,主观地判断。欤(yú):句末语气词,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吗”。三、梳理:把握文章层次、大意,顺势掌握文言字词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议: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文章记叙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但:只。臆断:主观地判断。欤:句末语气词,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吗”。默读,读出故事情节结构,复述故事。

故事的起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

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故事的开端:(僧)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

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故事的发展: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

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

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

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默读,读出故事情节结构,复述故事

故事的高潮: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

地中,不更颠乎?”故事的结局:如其(老河兵)言,果得(石兽)于数里外。补充注释

1.临河干

临:靠近。河:指黄河。2.山门圮于河

山门:寺庙的大门。3.二石兽并沉焉

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4.阅十余岁

阅:经过,过了。岁:年。5.求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6.以为顺流下矣以为:认为。7.曳铁钯

曳:拖,拉。

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8.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讲学,教书。补充注释

9.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暴涨:猛裂的河水。10.盖石性坚重

盖:因为。11.石必倒掷坎穴中

倒掷:掷、扔。12.如是再啮

如:按照。13.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逆流。课文理解(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写寺僧按一般人的想法顺流找石兽)课文理解(二)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此段叙述讲学家的观点及众人盲从的心理)

课文理解(三)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听了学者的说法,又讥笑说:”凡大石落入河中,应求之于上游。因为石头质性坚硬沉重,泥沙松软轻浮,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水的反冲力必定作用在石头的迎水面的下端,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固然糊涂;到泥沙中寻找,不是更加糊涂吗?“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具体叙述老河兵关于河中寻石兽的道理和方法)冲石原理图课文理解(四)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道理,不知道深层道理的人和事太多了,怎可根据主观来臆断呢?(这句话,既是对讲学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主题)写一写,说一说:

僧两求石兽,均不可得,心想:。

讲学家闻之,心想:。

僧听完讲学家的一番话,心想:。

老河兵闻之,心想:。

围观的百姓听闻此事,又见石兽得于上游,议论纷纷:。

小结故事内容:僧的两种做法是:在石兽掉落之处寻找,不得;顺流而下搜寻,亦不得。讲学家的理论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应当被埋在沙中,渐沉渐深。老河兵的说法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推动石头,但会冲击石头之下的沙土,形成坑洞,石头就会往前倾倒,长年如此,石兽必然往上游转动。最后的结果是:如老河兵所言,在石兽掉落的上游找到石兽。比较寻找的位置理由结果寺僧求之下流以为顺流下矣寻十余里,无迹讲学家求之地中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实则找不到)老河兵当求之于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果得于数里外小结故事内容:说说:《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事件若真若假,这四种“寻石”办法,你更赞同谁的说法(做法),说说理由。品评: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

三类人:僧——

出家人,居于寺庙,四大皆空;讲学家——

居于书塾,研究经史,讲学教书;老河兵——

长年驻扎河边,巡河,镇守河防。大声朗读课文,体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了。(“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