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东辰国际学校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东辰国际学校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东辰国际学校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东辰国际学校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东辰国际学校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东辰国际学校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R型细菌是导致小鼠患肺炎的病原体B.肺炎链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C.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粗糙型(R型)菌株是唯一能够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菌株2.下列关于种群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物种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③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3.江河沿岸垮塌,会形成堰塞湖。假设A地是堰塞湖形成前河段沿岸的一片无人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堰塞湖形成后,A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受影响B.有一片草地泄流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地,在其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C.若A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则A地原有的群落结构不受影响D.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改变A地群落演替的方向4.科研人员在研究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一些新的发现,发现一:部分卵原细胞会发生不同于常规减数分裂的“逆反”减数分裂,“逆反”减数分裂在MI过程中发生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而在MII过程完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如图所示(①~⑥代表细胞,只标注部分染色体)。发现二:经过大量样本的统计和比对,科学家发现带有交换片段的染色体有更高的概率被分配到卵细胞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①和⑤的染色体数相等,核DNA数相等B.两种减数分裂在MI过程都可以发生联会和染色体互换C.两种减数分裂在MII过程都不发生基因重组D.发现二的染色体分配规律能使后代更易产生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原材料5.下图为养殖场某种鱼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上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B.据图可知,该鱼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C.鱼群中幼鱼生活于水体上层,成鱼生活于水体下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K值大小始终呈正相关6.下列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是()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7.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③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④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⑤植物都是生产者⑥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⑦动物都是消费者A.②④⑥ B.①②④ C.①⑤⑦ D.②⑤⑥8.(10分)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O2③Na+④载体蛋白⑤胃液⑥神经递质⑦RNA聚合酶⑧胰岛素A.②③⑤⑧ B.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⑦ D.③⑤⑦⑧二、非选择题9.(10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叶片是干早下ABA合成的主要器官,最新的研究发现.根系在感知土壤干旱后生成CLE25(一种CLE类型的多肽激素),可通过木质部将其运输到叶片。在叶片中CLE25与BAM1和BAM3两种受体结合,诱导叶肉细胞内表达NCED3(ABA合成关键酶)进而大量合成ABA。这此ABA被释放到保卫细胞,导致失水而使气孔的开度减小甚至关闭。这一新模型进一步弥补了传统观点对于干早信号认识的缺失环节,对阐明植物适应干早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CLE25和双缩脲试剂混合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显色反应。(2)根据题干信息推知,C1E25在植物体内的运输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极性运输。(3)BAM1和BAM3两种受体位于__________细胞膜上。(4)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早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①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植物茎叶和根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②如用峡CLE25的拟南芥突变体和拟南芥的野生型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曲线和上图曲线________(填“基本”或“不”)一致,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10.(14分)排尿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但受大脑皮层中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当健康成年人饮水不足时,会使尿量显著减少。回答问题:(1)健康成年人饮水不足时,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引起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面引起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2)当健康成年人饮水过多时,一段时间后会使膀胱中尿液充盈,膀胱中的相应感受器就会感受到刺激,产生____________并传递到脊髓排尿中枢,且能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如果排尿条件不成熟,大脑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这体现了神经调节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脊髓排尿中枢并加强其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4)如果某人胸部脊髓因外伤而截断,排尿反射可以完成吗?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11.(14分)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生态系统中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烟草叶片释放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____________信息,这一信息将_____种生物联系起来。(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甲种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3)上述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内的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中国农科院培育的抗虫转基因烟草,应用了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原理。12.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过程⑦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不知道该“转化因子”是什么,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S型细菌是导致小鼠患肺炎的病原体,A错误;B、肺炎链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可以将无致病性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致病性的S型细菌,B错误;C、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C正确;D、光滑型(S型)菌株能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D错误。故选C。2、A【解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2、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①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①正确;②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②错误;③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③正确。故选A。3、D【解析】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形成有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详解】A、堰塞湖形成后,原来是地面的地方可能变成了湖面,A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可能会受到影响,A项错误;B、草地虽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地,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得到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项错误;C、虽然A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但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促使动物迁出A地,导致物种数目减少,对群落结构造成影响,C项错误;D、堰塞湖的形成改变了地理环境,可能会改变A地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故选D。4、C【解析】由图1可知,“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是MI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MⅡ同源染色体分离。【详解】A、细胞①是卵原细胞,细胞⑤是极体,两者的染色体数相等,核DNA数相等,A正确;B、两种减数分裂在MI过程都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B正确;C、常规减数分裂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在“逆反”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实现基因重组,C错误;D、经过大量样本的统计和比对,科学家发现带有交换片段的染色体有更高的概率被分配到卵细胞中,即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代更易产生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原材料,D正确。故选C。5、A【解析】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模型假设: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亲代),而且每代的增长率(λ)都保持不变,且世代间不重叠,该种群后代中第t代的数量为Nt。(2)建立模型:Nt=N0λt(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没有最大值);增长率不变。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2)特点: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详解】A、鱼通常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A正确;B、从图中可知,从t5时间后,种群数量在K1附近波动,说明其K值为K1,B错误;C、鱼群中幼鱼和成鱼是同一个物种,其在空间的分布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鱼塘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的存在,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增长不一定呈正相关,D错误。故选A。6、A【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B错误;C、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错误;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错误。故选A。7、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其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3)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详解】①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①正确;②自养型生物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②正确;③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③错误;④消费者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都是异养型生物,④正确;⑤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是消费者,⑤错误;⑥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分解者,而硝化细菌则为生产者,寄生的细菌和真菌是消费者,⑥错误;⑦腐生动物如蜣螂是分解者,⑦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B。8、C【解析】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也叫细胞外液,凡是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详解】①④⑦、血红蛋白、载体蛋白、RNA聚合酶属于胞内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于细胞外液,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④⑦正确;⑤、胃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⑤正确;②③⑧、O2、Na+、胰岛素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②③⑧错误;⑥、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⑥错误。综上①④⑤⑦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能(2)不属于(3)叶肉细胞(4)①.抑制茎叶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②.基本③.因为CLE25会通过影响NCED3合成而影响ABA的合成【解析】1、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2、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详解】(1)CLE25是一种CLE类型的多肽激素,物质中有肽键可以和双缩脲反应显紫色。(2)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题干中提到CLE25通过木质部将其运输到叶片,不符合极性运输的特点。(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BAM1和BAM3两种受体位于叶肉细胞细胞膜上。(4)①据图分析,图中两条曲线的对比可以推知,ABA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②CLE25引起ABA的积累与叶片中ABA合成关键酶(NCED3)基因表达的增强密切相关,如用峡CLE25的拟南芥突变体和拟南芥的野生型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ABA合成关键酶(NCED3)表达增强是CLE25能促进ABA的合成并引起ABA在叶片中积累的原因。【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本质及作用,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准确判断题图信息是解题关键。10、①.升高②.肾小管和集合管③.神经冲动(兴奋)④.分级调节⑤.正反馈⑥.可以,因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的调节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2、脊髓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排尿中枢、排便中枢、膝跳反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它的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的控制。【详解】(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2)当机体饮水过多时,一段时间后会使膀胱中尿液充盈,膀胱中的相应感受器就会感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传递到脊髓排尿中枢;同时,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如果排尿条件不成熟,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而不排尿。可见,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这体现了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脊髓排尿中枢并加强其活动,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4)如果某人胸部脊髓因外伤而截断,但排尿中枢位于脊髓腰段,由于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因此可以排尿。【点睛】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弧的相关知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11、①.行为信息②.化学信息③.化学④.4⑤.捕食⑥.竞争⑦.生物的种间关系⑧.基因重组【解析】生物的种间关系常见的是捕食、竞争、寄生和共生。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