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与回归: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论文_第1页
化与回归: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论文_第2页
化与回归: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论文_第3页
化与回归: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与回归: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在劳动价值观方面:一帮助学习者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二是形成尊重、热爱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和劳动人民的价值态度。在养成良好劳动素养方面:一促进学生具备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二发展学习者创造性劳动的潜质,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造性劳动者。关键词:劳动教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创造性劳动引言:多年来,我国劳动教育现状堪忧。[1]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淡化,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有关系,导致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然而,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开创新时代未来力量,唯有各方携手,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的习惯,才能将劳动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整体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一、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2]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下,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劳动观出现了严重偏差,导致劳动教育被弱化和排斥,因此出现了大批只会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的学生,甚至以劳动为耻、以好逸恶劳为荣的观念。所以推行落实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劳动中收获成就感和归属感,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劳动最光荣。推行落实劳动教育,就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让年轻一代能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通过自己的双手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推行落实劳动教育,就是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过程、高分低能目前依然存在,通过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发现新知、锤炼意志,进一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根脉,劳动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和文化传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建设我们国家成为世界的教育强国意义重大。二、让劳动意识如颗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李大钊说“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而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劳动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根本性的价值和认知。吃一碗面条、煮一碗面条、擀一碗面条,带给孩子们的心理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对孩子们成长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从擀面到煮面再到吃面的过程中,同时还有种麦子、磨面粉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对食物中凝结的人类劳动有更多敬意和珍惜,也能深刻体会到自理、自立、自主的价值,体会到生而为人的责任感和存在感。劳动可以包括艰辛付出的过程,也可以包括实践创新、战胜挫折的过程、团结合作的过程、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意志得到磨砺、精神得到锤炼,一种独立、谦逊、坚韧、创造的种子,也就悄然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三、教给孩子劳动方法会劳动“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人获得知识、求得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非常重要。劳动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培养孩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最后形成劳动技能。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教人干活,其深层目的是人格的培养,锻造不惧劳累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毅力。所以掌握每一项劳动,需要会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虽然劳动的形式不同、领域不同、但吃苦耐劳、努力勤奋都是一样的。同时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四、发挥家校社三方合力作用(一)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3]家长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要秉持“以孩子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理念”,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同时要注重劳动意识的培养,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劳动技能,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二)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随着2022年版《义乌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落实,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课程的内容包括清洁、烹饪、公益劳动等。“动手”指数很高,对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5到6年级学生要学会做2到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等;7到9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用工具简单地清理家电,如清洗空调滤网等。有一句话叫做“劳动出真知”。让孩子把唐诗“锄禾”背得滚瓜烂熟,不如让孩子到田间地头体验农活来得更加深刻。国家一直都是很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很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新劳动课程的特点是路径更清晰、标准更明确、要求更具体。学校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内容、要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小学低年段以校园与家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段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等,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三)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搜集和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各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活动,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形成以家庭为根基、学校为主导、社会为助力的合作体系,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力渗透,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结语:“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并非怠惰而是勤劳”。正是无数劳动者,让新中国一路走来,充满活力。激情燃烧的岁月,“铁人”王进喜以双臂搅拌灰浆压住井喷;改革开放的时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着“禾下乘凉梦”充实天下粮仓。新世纪,不管是有48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1.9亿多元的吴吉林,还是让嫦娥三号的“冷暖衣”重量不足美国制造五十分之一的苗建印,这些劳模们身上涌动着创造、创新、创业的激情,在劳动中成就了自己的价值,更托举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当下时代赋予我辈的重担丝毫不比以往轻松。身负重任,不能躺平;负重前行,更需劳动。劳动是力量,劳动是方法,劳动出答案。归根到底,劳动是一门人生课,上的是课,培养的是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更加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朴素道理,体会到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从而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说到这,我也想起了我们小时候都会唱的那首儿歌“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同学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