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1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2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4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了。引进西方“坚船利炮”和经济技术的洋务运动失败了。借助清廷实行政治制度改革的戊戌变法流产了。大夜弥天,出路何在?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孙中山20世纪的第一场革命——辛亥革命是如何爆发的?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的深化1901年签订的《辛丑各国和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此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张在华经济势力。清政府派全权代表庆亲王奕匡力kuang、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日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满清的“龙兴之地”发生战争。清政府居然宣布“局外中立”,中国领土成为列强厮杀之地。日俄战争中的一处俄军阵地日俄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两国瓜分了东北,以长春为界:长春以南叫“南满洲”,是日本的势力范围;以北叫“北满洲”,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当然,东北的主权名义上属于中国。日俄战争虽然不是以中国为直接的打击对象,但对中国的刺激极大,全国人民急于救国图强,政治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宫廷中也酝酿着一轮新的波澜。

2、社会矛盾的激化民众不堪重负:《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总数为四亿五千万两,折合成美金,每个中国人各赔美金七毛四。随着清政府财政支出的急剧增加,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除此之外,清末十年灾荒频仍,哀鸿遍野。

{据当时的报道,捐税之多,连“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凡民间所用,几乎无物不捐”。捐税名称多达六十来种,居然还有“粪捐”。}

民变:民不聊生的现实激起了晚清最后十年风起云涌的民变,例如:抗捐抗税、抢米风潮、抢盐骚乱、会党、农民起义、工人罢工、新式学堂的学潮等等。

《嘉定屠城纪略》反满:满、汉之间族群对立的急剧升级使得清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危机更趋严重。两百多年前满清入关屠杀汉人(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的历史记忆迅速恢复。3、清末“新政”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901年,慈禧在西安以光绪名义下诏变法,“新政”由此开始。从1901年下诏变法到1911年清朝覆灭,清政府先后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德式装备的湖北新军(1)编练新军:1903年清政府成立练兵处,1905年,将全国新军统一编制为36镇,以取代八旗﹑绿营湘军、淮军旧军制。但直到清亡为止,全国军队仅编成26镇。

(2)司法改革:1910年12月清廷正式颁布《大清新刑律》,废除了旧律中的种种酷刑,采行近代西方刑法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首部近代刑律。(3)奖励实业: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即开始订立各种商律、商法。

(4)教育改革:废科举:1905年清政府上谕宣布停罢科举,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废除了。兴学堂:到1909年,各省先后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将近6万所,学生人数超过160万。派留学:清政府通令各省选派出洋,鼓励自费留学,形成20世纪初的一次留学潮。(5)预备立宪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以此平息朝野上下的立宪吁求,缓解统治危机.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九年“预备立宪”期。1905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政,赴欧考察的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1911年5月,清廷组织了“责任内阁”。但13位任命者中有5个是皇亲国戚,人称“皇族内阁”,其强化满族专制统治之心,昭然若揭。立宪派士绅大为失望。此时,革命形势已呈山雨欲来之势。1911年5月长沙关英籍税务司伟克非在信中这样写道:“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现在已经公开鼓吹革命,并且获得普遍的同情。”

为什么清末新政非但没有让这个衰败的王朝益寿延年,反而加速了自身的覆亡?资料:光绪与慈禧相继20小时离世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逝世,终年三十八岁。

慈禧太后宣布光绪帝同父异母弟弟醇亲王载沣“摄政王”的长子溥仪为帝。

1908年11月15日午后,慈禧太后去世,终年七十四岁。(1835年生)光绪皇帝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是谋杀说;二是正常死亡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等四家单位的专家历时数年,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光绪帝遗骨、头发、下葬的衣物做了检测,发现其中附着有高含量的三氧化二砷(砒霜),由此认定光绪死于急性砷中毒,应为他杀。

有研究者指出:光绪帝可能患有神经官能症、关节炎或骨结核等病症,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范畴。光绪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却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他是黑暗时代的一抹亮色,是值得人们敬仰的一位帝王。慈禧太后的名字,与近代史上一次次丧权辱国的条约连在一起,她在男人一统的世界,夺得了本来由男人掌握的最高权力:三度垂帘听政;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将国家命运控制于股掌之中,极大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她对帝王术驾轻就熟,却不了解世界的走向,结果让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从行医到革命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孙中山革命生涯的开始,意味着王朝体制之外的新社会力量逐渐出现于中国的政治舞台。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户农民家庭。12岁随母亲前往檀香山,与长兄孙眉相聚。此后的十多年里,孙中山接受了相当系统的近代西式教育。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向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遭拒。从此,孙中山不仅抛弃了对清政府的改良幻想,也放弃了很有成绩的行医生涯,走上了反清革命,追求共和民主的漫漫道路。成立兴中会:1894年秋,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会员入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第一个革命团体就这样诞生了。2、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倡扬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国学大师章太炎(1869-1936)邹容遗像章炳麟:“人民要争得政治上的权利,流血牺牲是不可避免的。”邹容著《革命军》。鲁迅先生称: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须知这瓜分之祸,不但是亡国罢了,一定还要灭种”。学生读之“如同着迷”,士兵读之“即奉为至宝”。“散至民间,则用为歌本,遍行歌唱,其效力之大,不可言喻”。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重要内容是排满思想。他们的反满宣传,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过程,吸引了一些群众。但这个口号又容易滋长种族主义情绪,模糊了斗争方向,把一切仇恨简单地集中到满族统治者身上,清政府一旦倒台,革命势力就迅速瓦解。3、革命派的组织工作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的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华兴会:

1903年11月成立于湖南长沙,黄兴任会长。成员有刘揆一、宋教仁、吴禄贞、张继、陈天华等。黄兴“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黄兴

“孙氏理想,黄氏(兴)实行。”在一位法国人眼里,“中等身材,外表刚毅倔强,宽肩膀,体格强健有力,面貌丰腴,蓄黑髭”的黄兴乃是“中国革命之拿破仑”。1901年在日本,有人约黄兴去见孙中山,他以为孙不过是“绿林豪杰”,所以不想见。后来他听说孙中山是个书生,也以为不过是刘秀、邓禹之流,还是不想见。直到1905年的一天,他在英国,有人来敲门,自称“孙逸仙”,“温和端正”,他才感到很吃惊。在自述认识孙中山的过程时,他颇有感慨地说:“我起初不满意孙汶[文],就是因为他不是科第中人,不是经生文人,并且疑心他不识字。到认识以后,才知道他手不释卷。”当年留学欧洲的朱和中也回忆说,孙中山去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时,他念着孙亲笔起草的誓词草稿禁不住笑了。孙问其故,他回答说:“康有为和梁启超常说您目不识丁,我见誓词简练,知康、梁所言之妄。”孙傲然说:“我亦读破万卷也。”

在辛亥之际的历史转型中,黄兴是孙中山的最佳配角,他是一个具有强烈配角意识的历史人物,从未想要取代孙中山。虽然他有这样的机会,也有这样的威望与实力。1916年,四十二岁的黄兴溘然病逝,从此国民党内再也没有出现可与孙中山并称的人物。

光复会:

1904年秋成立于上海,蔡元培任会长,成员有徐锡麟、秋瑾、章太炎、陶成章等。以苏、浙、皖青年为主。秋瑾(1877-1907)徐锡麟4、革命组织的大联合——中国同盟会的创立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入盟者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及稍后的日知会会员。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不到一年,会员达一万余人。“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同盟会制发的党员执照(1910年)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阐述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在当时的中国人面前展现了一幅新的政治蓝图。《民报》第壹号新、旧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国民党一大宣言为界,将三民主义划分旧与新,所谓旧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新三民主义则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一)民族主义(前提)

1、内容: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用“民族革命”的方式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针对当时十分激烈的排满情绪,孙中山特别告诫,民族主义并非针对一切满人,而是要扫除满清政府对人民的一切专制、压迫、奴役。

2、评价: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了建立“民族国家”的近代化要求,把握了时代主题。但尚未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在三民主义思想中,民族主义是前提,而民族救亡也是当时中国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国内外的险恶条件,孙中山终其一生也没看到中国真正独立自主的一天,民族主义的宣传也就最为醒目。

(二)民权主义(保障)

1、内容:即“建立民国”,这是“政治革命的根本”。革命并不只为了推翻满清统治,光复汉族,而是要推翻数千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指出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是一体之两面,并非分两次进行。

2、来源:民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主权在民”。在西方,革命追求的核心价值是自由与平等。由于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念是直接来自于西方思想的。3、评价民权主义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问题,但它只注意了政体的变革,却忽略了国体的变革,即忽略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解决基础----整个地主阶级,尤其表现出对地主阶级抱有幻想,缺乏反封建的彻底性。(三)民生主义(基础)1、内容:即“平均地权”,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这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通过核定全国地价,涨价归公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贫富悬殊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民生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可用一句话概括为:从两个方面解决两个问题。两个方面为土地和资本,两个问题为贫困和不均。求富和求均是贯穿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核心线索。

2、评价:这一纲领触及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带有空想的性质。当时中国的不均等问题不如贫困问题显著,而解决贫困问题的条件也并不成熟。发展经济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当时中国民族和民权问题尚未解决,常处于动荡战火之中而且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政府,这些政治不稳定因素对经济的破坏是巨大的。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方面:三民主义确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三民主义确包含了一些能够让中国人感动的东西。因此在袁世凯死后的中国,不少军阀都试图以孙中山和他的三民主义来装饰他们的野心,为自己的割据和专制寻找动听的词汇,当然差不多每次都出卖了他。

列宁曾对它给予很高评价,指出“孙中山纲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

不足: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终究不能指出中国革命的出路。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诚然,辛亥革命只是将满清皇帝赶下了台,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他三民主义的宏大理想。他死时列强依旧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满目疮痍,民生维艰,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目标都未达成,民权主义的目标更是遥遥无期!透过他忧郁的眼神,我们看到的是他理想未酬的深刻伤痛。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论战的背景: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之际,康有为、梁启超等仍主张君主立宪,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1907年间,革命派和改良派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还是改良的方式进行了激烈的大论战。

论战的阵地:投入论战的报刊有十几种,但最主要的舆论阵地,革命派是《民报》,改良派是《新民丛报》。在海外,两派为在留学生和华人中争取群众,两派论战;在国内,两派没有激烈冲突。革命派机关报——《民报》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论战的双方革命派:胡汉民汪兆铭朱执信刘光汉章炳麟等改良派:梁启超

论战的焦点问题:论战的核心是选择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何种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具体围绕以下三个问题: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体?3、要不要实行社会革命?

革命派

改良派只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不革命,代价更大。革命会引发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将使中国“流血成河”。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民主,大势所趋。中国国民没有实行民主共和的政治能力,只能实行君主立宪。土地国有,平均地权才能避免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认为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弊害极多,如行于革命时,会导致天下大乱。论战双方的分歧:论战的结局与意义:

1907年8月《新民丛报》停刊。虽然革命派也有理论上的弱点,论战最后以革命派胜出而告终。梁启超也不得不承认“数年以来,革命论盛行于中国,……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而身行破坏。”通过这场论战,进一步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讨论: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改良与革命两种方案、两条道路?改良,原指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之义,暗含在现有的基础上修改,不包括推翻重来。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一般来说,是作为暴力革命对立面而出现的。所谓革命,是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事物的本质。所以改良主义排斥一切暴力革命,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补充修定。

一种政治运动是革命还是改良,取决于它的政治诉求。如果变更政体、重造政治规则,则是革命。如果仅限于现有体制的修补,则是改良。首先,从社会历史的前进运动来看,革命和改良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革命和改良究竟哪种好,不能抽象的定论。其次,革命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当旧的制度已经衰竭到没有力量调节自身内部的矛盾、没有发展余地的时候,……暴力才能成为新社会诞生的助产婆”。再次,改良也是有条件的。改良是在现有的体制中进行的,所以,能否实行改良或者改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现有体制是否允许改良,在于统治者是否有改良的诚意。在当时的中国,不存在走改良道路的现实可能性。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无论上层的宫廷政变,还是下层的农民起义)都是暴力造成的,近代以来的历史也反复地表明,暴力,只有暴力才是决定中国政治的最后声音。

辛亥革命正是因为袁世凯凭借了手中掌握的暴力工具——北洋军,既迫使清帝退位,又迫使革命军妥协让步的。袁氏称帝则不但面临着西南的武力反抗,而且他嫡系的北洋大将段虎、冯狗等也纷纷投了反对票,因此他才不得不脱下皇袍,在一片叫骂声中死去的。

此后中国舞台上上演的一出出都是武戏,督军团也好,张勋复辟也好,马厂誓师也好......,所谓直系、皖系、奉系都只不过是暴力的代名词。

的确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权力的更迭是和平的,整个中国史就是一部弥漫着血腥味、火药味,充满了刀光剑影的历史。孙中山在黄埔建军以前并没有自己亲手建立的军队,所以在和袁世凯、和形形色色的军阀打交道的过程中,总是屡屡受挫,发出了“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感叹!国民党也只有在掌握了一支强大可靠的军队以后,才能到南京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政权来。这是孙中山晚年留给他缔造的国民党、蒋介石的遗产。孙中山去世前并没有选择蒋介石为接班人,他当时的安排是由胡汉民负责民政,汪精卫负责党务,廖仲恺负责财政,蒋介石则是掌握军事的人选。但在一个枪杆子决定一切的时代,注定了蒋介石这个黄埔军校校长将成为国民党的头号强人,这是中国式的必然逻辑。孙中山对此无可奈何。

同样,共产党如果不紧紧依靠枪杆子,就根本谈不上1949年赶跑蒋介石。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当时还年轻的毛泽东在“四一二”的血泊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名言,走上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暴力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什么是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的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辛亥”,按中国传统的用干支纪年的方法,所以,外文中把“辛亥革命”译为“1911年的革命”。广义的可以包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那19年间的革命。一、封建帝制的覆亡1、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相继发动多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但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黄花岗起义:最具影响力,最为惨烈的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赵声组织的广州起义,革命党精英斫丧殆尽。因七十二烈士遗骸(实数是86人)葬于黄花岗,故称此役为“黄花岗起义。”林觉民给父亲的绝命书林觉民烈士(1887-1911)《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缠绵与壮烈,深埋于同一支笔端。大陆与台湾,皆将《与妻书》收录为中学课文,作为革命教育,更作为爱的教育。多位歌手为此吟唱—童安格写下了《诀别》,李建复弹起了《意映卿卿》,而最著名的还属齐豫的《觉—遥寄林觉民》。

2、保路风潮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国有”名义出卖路权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机“劫夺”商股,侵害绅民利益,激起湘鄂粤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尤以四川最烈。

揭露清政府出卖路权的漫画保路运动:大力修筑铁路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方面,但是民间资本、政府和外资之间的复杂矛盾成为引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索。3、武昌首义1911年8、9月间,清政府为镇压四川保路风潮,调湖北新军一部入川,革命形势日益成熟。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决定联合发动起义,任命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任总指挥,共进会军务部长孙武任参谋长。

蒋翊武孙武1911年10月10日晚,因党人名册泄露,起义计划失密,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一夜之内占领武昌,取得了首义的胜利。3日之内光复武汉三镇。尽管起义出乎意外地顺利,但革命党人马上面临了群龙无首的困局。事起仓促,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与共进会的领导人孙武、刘公、蒋翊武等人都不在武昌,策划革命时党人属意的黄兴、宋教仁等又远在上海,缓不济急。现任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只是队官(相当于连长),资历不足,难孚众望。于是,革命政权的领导人归属便成了问题。

1911年10月11日,工程营的士兵在巡逻中发现了藏匿于刘文吉家中的黎元洪。黎元洪被“押解”到咨议局后,经蔡济民等人提议,“出任”都督。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湖北军政府成立,门前所挂为十八星旗。资料:黎元洪逼上梁山做“元勋”黎元洪属于中规中矩、安于职分的官僚。论职位,陆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相当于旅长),相当于湖北地区除瑞澂、张彪之外的第三把手;论立场,黎元洪既不革命也不反动,曾数次给革命党人解围。

辛亥革命,“洪哥”,动手了吗?革命党人主办的《震旦民报》发表社论称,黎元洪于起义之后,匿避于床下,名曰“床下都督”。又据辛亥革命当事人的回忆称,黎元洪是“避入房中”,而黎元洪本人于1911年10月20日致海军提督萨镇冰的信函中,自称是“避匿室后,当被索执”。

黎元洪尽管是被逼出任都督,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亲历了武昌起义的革命党人这样记述:当元洪未到咨议局前,群龙无首。……一筹莫展。……消息沉闷。躁急者失望,胆怯者恐惶,至有忿忿作归计者。午后则武昌城内遍贴布告,往观者途之为塞,欢声雷动。至有艰于步履之白发老翁,请人扶持拥至布告前,必欲亲睹而后快。旅汉外籍人士,闻之亦为之(震)动,皆曰:想不到黎协统也是个革命党!残敌更心惊胆裂,易装潜逃者,不可胜算。黎元洪本人在辛亥年的崛起,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吊诡。1911年武昌首义时,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1916年袁世凯死后,由民国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1928年6月3日,在天津去世。4、各地响应武昌首义消息传出,各省迅速响应,不出一个月,全国18省(此外有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二十五个一级行政区域和内蒙古等旗盟),13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是一场“软着陆”的好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很平稳的革命,没有造成什么社会动荡,没有对民生造成什么破坏。这是辛亥革命截然迥异于此后历次革命最关键的区别之所在。

“辛亥革命不仅时间短,而且代价很小。武昌起义因为清军南下,革命党人保卫汉阳,打仗比较厉害,死了一些人。在湖北省之外,有9个省是靠武装起义打下来的,像湖南、陕西、江西、云南等,另有5个省是和平独立。9个武装起义的省,也没有死几个人,湖南省起义一共才打死4个人:巡防营统领黄忠浩、长沙知县沈瀛,一个姓王的营级军官,一个姓申的秘书处长(总文牍)。有的省根本就没有打死一个人。所以说辛亥革命代价很小,并没有造成社会大破坏,并没有出现大量流血牺牲的情况。”----近代史学者杨天石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城,起义后第三天在报纸上看到消息;1911年12月25日,起义后75天回到上海。

1911年底,全国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清帝退位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6岁的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颁布退位诏书。清王朝268年的历史终结,中国2123年的封建帝王时代正式走进历史。清朝的落幕,帝制的结束,不完全是你死我活的战火把王朝葬送的,而是满清王朝跟不上或拒绝加入西方引领的时代潮流。

清帝下诏退位书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孙中山1912年1月1日晚,时年46岁的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1911年1月5日,孙中山主持第一次内阁会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旧址

中华民国的五色旗4、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表现:⑴革命派在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大总统是革命党;作为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员占多数;政府首脑有孙中山和黎元洪和9名国务员组成,国务员名单有孙中山和黄兴提出。1911年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⑵它所颁布的各项政策,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比如,禁止买卖人口、保护人权,奖励和推进实业、倡导国货,禁吸鸦片,改革文教制度等。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基本内容包括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享有公民基本权利,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等。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具有民主性、进步性。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它是20世纪初世界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一)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辛亥革命推倒了满清王朝268年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中国的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他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统治秩序就乱了套了。这以后,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却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2)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何等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资产阶级革命派坚忍不拔地通过报刊鼓吹、秘密宣传,使民主共和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禁锢一经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3)辛亥革命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例如,兴实业:南京临时政府设立实业部,颁行一系列有助于工商发展的政策,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剪辫子:满清入关后,强迫汉人剃发留辫,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令,成为种族奴役的象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通令各地,限期一律剪除。剪辫子改称谓:以官职、先生、君、同志代替老爷、大人,其意义在于倡导人格平等。禁缠足

:女子缠足始于南唐,此后代代妇女辗转呻吟于缠足之苦中。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废止了缠足恶习。放足渐渐成为民国初年的一种社会时尚。

“三寸金莲”废跪拜:跪拜乃是君主专制时代的礼仪,民国建立后,通令各省以鞠躬之礼取代跪拜、请安等旧式礼仪,体现了国民平等的近代观念。

唐代跪拜俑

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历史的发展就像长江大河之运行,川流不息、奔腾向前,前后承续、无法切断;又如登临崇山峻岭,必须由低及高、拾级而上,每一个台阶都是通往顶峰的必经阶梯。(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辛亥革命适应了世界的潮流。什么潮流呢?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正是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世界与时代的历史潮流。1、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侵略势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资料“日本不希望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皇帝,日本更不希望那里有一个成功的共和国。日本所希望的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中国,一个受日本影响的弱皇帝统治下的弱中国,才是理想的中国。”-----日本当时的首相、军阀、元老山县有朋

所以它不愿意中国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推翻帝制。担心辛亥革命会建立一个共和国,而使中国独立、富强起来。它不但怕中国强大起来,另外也怕中国这种民主共和的制度,会影响到日本的天皇制统治。另外,日本统治集团还担心中国的辛亥革命会鼓舞朝鲜等日本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并助长日本国内革命思想的传播,动摇他们的统治。从中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对帝国主义强大的正面冲击和直接的打击。

“实际上,将逃不过这种必然的后果,即本来是一场反满清皇朝的运动,突然变成反对外国人的行动,并且可能给印度支那带来一系列困难,它们也许会年复一年地骚扰边界地区,甚至引起我殖民地内部的混乱。”

-------法国驻华公使裴格1911年12月8日致法国外交部长的信

2、辛亥革命直接地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20世纪初称被为“亚洲的觉醒”时期,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最重要的标志。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还积极支持和援助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1912年初,越南民族运动领导人潘佩珠和一些越南革命者纷纷来到广州。他们在广州沙河刘氏祠堂开会,决定把越南维新会改组为越南光复会,并确定政治纲领为“驱逐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这明显是受到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

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穆罕默德•哈达曾多次指出辛亥革命不仅唤醒了“印尼华侨的民族精神”,而且激发了“印尼人民的革命思想”,从而出现了“由伊斯兰联盟组织起来的最早的民族运动”。辛亥革命还鼓舞、推动了朝鲜、缅甸、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3、孙中山的一些思想对亚洲各国、对世界的影响。

尤其是三民主义思想、振兴亚洲思想以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思想和主张,对亚洲及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缔造者苏加诺也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回忆道:“在青年时代,我阅读过三民主义,我不是一次而是两次、三次、四次,从头到尾地详细阅读三民主义。”他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鼓舞了我年轻的灵魂”,而且使我“深深地树立了民族主义的思想”。他还说:“孙中山先生的学说启发我去斗争,启发我去爱我的国家,爱我的人民。我同我的人民一道长期斗争的结果,终于在1945年争取到印尼的独立。”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他五短身材,颈粗腿短,走路正八字步,民间传说他是“西山十戾lì

”中的“癞蛤蟆”投胎转世。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力量。

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服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1912年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就任大总统时的袁世凯思考:孙中山为何让位给袁世凯?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民国初年,从形式上看,有约法,有国会,有众多公开活动的政党,似乎新生的民主共和国颇具规模了,其实北京政权操纵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中,他们与共和民主格格不入,

最终使民国仅剩一块招牌。唐绍仪内阁成员:前排左起:内阁总理唐绍仪、代外交总长胡惟德、海军总长刘冠雄、工商次长王正延、教育总长蔡元培;后排右起:国务院秘书长魏宸组、司法总长王宠惠、陆军总长段祺瑞、交通总长施肇基、农林总长宋教仁。

首先,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A、刺杀宋教仁宋教仁则倾全力推进议会民主制,使民国真正转入宪政轨道。他希望组织一个强大政党,力争在国会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党内阁,制约袁世凯。他先将同盟会和几个小党合并扩大为国民党,然后展开竞选活动,四处演说。国民党在选战中大获全胜,袁世凯闻之色变。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宋案发生,举国震惊。事发第三天,案件即告侦破,主使者为国务总理赵秉钧,其背后指使人袁世凯呼之欲出。刺杀宋教仁开启了民国史上用武力干预政争的先例。同年10月,在总统选举中,袁世凯指使军警、无赖包围国会,强迫议员投票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1914年1月甚至解散了国会。随后他又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使自己成为终身大总统,且可传子传孙,已成变相君主。宋教仁被刺后遗影赵秉钧交给应夔丞的手令,内有联络通讯密码

B、善后大借款和“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为实行独裁统治,不惜出卖国家利权。1913年4月,袁世凯为解决财政问题,不经国会同意,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使列强得以监督中国财政。1915年,日本乘欧战之际,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5月,袁世凯为了让日本支持其复辟帝制,与日本订立了条约,该条约虽无二十一条中的第五号要求,但同样是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扩充和强化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1915年5月25日,中方代表陆征祥和日方代表日置益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新约”。

C、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做了终身大总统之后,意犹未足,竟然想登基称帝,变更国体。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申令。31日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预备元旦登极。袁世凯称帝遭举国反对,袁只做了83天皇帝。

袁世凯天坛祭天

D、张勋复辟中华民国成立后,按照优待清室条例,溥仪在紫禁城内仍拥有皇帝尊号,沿用宣统年号,每年还有4百万元的优待费。1917年6月,曾任前清江南提督的张勋率领5千辫子军,北上进京,拥废帝溥仪复辟。7月段琪瑞马厂誓师,率3万讨逆军驱逐张勋。复辟闹剧前后不过12天。辫子军督帅张勋其次,在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袁世凯在河南有4万亩土地,张作霖在东北有150万亩土地。军阀与官僚还借助于政治势力,组成官僚买办集团,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最后,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1913年,袁世凯发布《统令尊崇孔圣文》,一时尊孔复古猖獗一时。他们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总之,北洋政府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孙中山沉痛的说过,当时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和腐败比前清更盛,人民困苦日甚一日。”思考:民主共和制度为何在中国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