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_第1页
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_第2页
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_第3页
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_第4页
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I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摘要职务犯罪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廉政建设,更事关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但是职务犯罪有着自己特殊的特点,主体、侵害的客体以及犯罪手段都与其它的犯罪不同,这就增加了打击的难度。目前各国对职务犯罪的治理大都以预防或者打击为主,这种方式取得作用是很微小的。本文首先介绍了职务犯罪的相关概念,包括其内涵,特征以及轻刑化的涵义和依据;其次分析了职务犯罪的理论和成因,接着介绍了职务犯罪的预防借鉴,包括我国古代的历史借鉴和国外的经验借鉴,然后提出了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同时也分析了职务犯罪轻刑化的弊端以及改善路径。文章的重点在于寻找出治理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职务犯罪;法律;预防

目录引言 4一、职务犯罪的相关概念 4(一)职务犯罪的概念 4(二)职务犯罪的特征 4(三)轻刑化的涵义和依据 51.轻刑化的涵义 52.轻刑化的法理依据 5二、职务犯罪的理论与成因 6(一)职务犯罪的基本理论 61.人性本恶论 62.权力寻租理论 73.自由主义理论 74.现代化与腐败理论 7(二)职务犯罪的成因 81.监督不力 82.人事制度的缺陷 83.权力过于集中 9三、职务犯罪的预防借鉴 9(一)我国历史借鉴 9(二)国外经验借鉴 101.舆论媒体监督 102.金钱限制 103.思想道德建设 114.专门反腐机构 11四、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 12(一)注重廉政文化建设 12(二)加强监督管理 12(三)预防微小“蝇贪” 13(四)改进干部选拔制度和退休保障制度 13(五)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13五、职务犯罪轻型化的弊端 14(一)有悖于罪刑均衡原则 14(二)司法公信力饱受质疑 14(三)增加诉讼风险和成本 15六、职务犯罪轻刑化扩张的改善路径 15(一)完善职务犯罪量刑的立法规定 151.明确职务犯罪缓免刑的适用标准 152.科学配置职务犯罪的法定刑 16(二)强化职务犯罪量刑的司法监督 16结语 16参考文献 17引言对国家和社会来讲,一国公务人员的职务犯罪预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和对外形象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把职务犯罪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职务犯罪是个比较复杂的,这类案件不仅包括了刑事犯罪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职务犯罪本身的特点。因各种原因,我国公务人员职务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公务人员职务犯罪不仅损害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威胁政府的公信力,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如何对公务人员的职务犯罪进行有效预防,是当前我国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支撑“反腐”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职务犯罪的相关概念(一)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或亵渎权利的一种行为,具体包括以权谋私、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等导致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损,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腐败行为。(二)职务犯罪的特征职务犯罪与其他犯罪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需要探讨职务犯罪的独特法律特征。从以上职务犯罪的概念可以看出,职务犯罪与一般刑事犯罪相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殊性:首先,犯罪主体是特殊的。职务犯罪主体一般具有特定的身份,这是普通刑事犯罪主体所不具备的主体特征。第二,主观方面是特殊的。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过失的,但每一种具体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是法定的、明确的。刑法对职务犯罪主观方面的规定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贪污贿赂犯罪,只能故意构成,占绝大多数;一是重大责任事故罪、导致被拘留人逃跑的玩忽职守罪等,只能构成玩忽职守罪;还有泄露国家秘密罪、玩忽职守罪等。第三,犯罪客体是特殊的。首先,同一类型的侵权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这是所有官方犯罪的共同特征。其次,具体到具体的罪名,还要涉及到刑法对其他社会关系的保护。例如,徇私枉法罪不仅违反了国家对司法工作的管理,而且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四是客观方面的特殊性。客观表现在利用权力为个人谋取利益。第二,它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不执行或不正确的执行职务,如玩忽职守,环境监管失职。职务犯罪客观行为的复杂性表明其危害性的多元化刑事犯罪更严重比平均水平,比一般犯罪更有可能导致不满和敌意,更容易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谨慎适用职务犯罪从轻处罚。(三)轻刑化的涵义和依据1.轻刑化的涵义轻刑化,也称刑罚轻缓化,指刑罚向着轻缓的方向发展变化的一种态势,是一个与“重刑化”相对应的动态化的概念。轻刑化泛指一种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向,表现为用相对较轻的刑罚应对犯罪,以及倡导用尽可能轻的刑罚来惩罚和控制犯罪。2.轻刑化的法理依据(1)刑罚人道主义刑罚要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道主义,比如死刑只适用于那些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应少用、慎用;二是执行刑罚必须合法且遵循人道精神;三是严禁对被关押人进行变相不人道地对待;四是严格规范侦查程序,注重取证合法性。轻刑化与刑罚人道主义之间关联密切。刑罚人道主义禁止使用残忍、不人道的刑罚手段,此外,刑法人道主义强调人道主义精神的关怀和同情,帮助罪犯重返社会。犯过罪的人应该有机会忏悔,改过自新,而不是被彻底毁灭。如果说刑罚的宽严相济是人道主义刑罚的浅层含义,那么人道主义刑罚的深层含义就是尊重罪犯的人格和尊严,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可以说,刑罚人道主义以其价值导向的功能推动轻刑的发展,轻刑根植于刑罚人道主义的价值基础,具有理论正当性。(2)刑罚谦抑原则刑法谦抑性原则是指以最低的司法投入和最低或不受刑罚,力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原则。它也被称为惩罚原则,经济或节俭。在立法方面,如果可以通过非刑事手段处理,就不需要将其定为犯罪。从司法角度看,如果犯罪不需要判处刑罚,首先要考虑免除刑罚;如果可以使用较轻的,就没有必要处以重罚。在刑法谦抑性的内容上,谦抑性、补偿性、有限性是其基本含义。收缩性是指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和人权保护的加强,刑法调整的范围也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互补性是指惩罚只适用于其他法律不能解决但必须使用的行为。它不能规范所有的行为。有限性是指刑罚虽然对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单纯依靠刑罚来减少犯罪是不可取的。同时,刑法也具有补充性,要最大可能地合理科学设定其犯罪范围,不能随便设定,设定了犯罪范围,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对犯罪行为处以重罚,处什么样的刑罚是由多种因素决定。二、职务犯罪的理论与成因(一)职务犯罪的基本理论1.人性本恶论从古至今,国内外许多名人讨论了人性对权力的贪婪和对腐败的影响。罗素在《权力论》中曾说道:“那些仅有弱权力和荣誉的人,以为再加一点权力和荣誉就满足⋯⋯这种欲望永无止境,只能在上帝的无限境界里才能得到安息”;孟德斯鸠认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告子曰:“食色性也”。这些观点阐述着贪婪逐利、追求享受是人性与生俱来的,而权力的滥用是滋生腐败的温床。龙勃罗梭在《犯罪人论》曾提出“天生犯罪人论”的观点:“在某些人的遗传基因中,恶性大于善意,就更具社会危险性”。普通百姓犯罪可能就成为了杀人犯,政府官员犯罪可能成为了贪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都很大。2.权力寻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让人们认识到了“用较低的贿赂成本以获取更高的收益或者超额利润”这种“租金”超额收入的存在。在将社会各方面都纳入政府公务范围的情境下,公权力不可避免地作为竞争要素被市场主体商品化,这是因为政府运用权力对经济活动进行了干预和管制。科斯认为政府的计划和干预可以充当市场的代替机制,从而减少市场运行成本。故从经济角度来看,政府的干预也同样有降低费用的功能,权力寻租的存在有其经济原因。3.自由主义理论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即政府只需维护好社会、个人和公共事业的秩序,过多干涉经济很可能会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形,产生腐败的结果,构成职务犯罪。我国政党体制以集中领导为主,实行首长负责制,主要决策权力集中于党政“一把手”身上。权力的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的直接领导,直接干涉到经济领域就更容易导致贪污腐败。4.现代化与腐败理论塞缪尔·亨廷顿在其名著《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中首先提出了现代化产生腐败的理论,并指出腐败受到现代化的鼓励是制度软弱的症兆。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现代化引起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腐败成为“现代化带来的区别公共、私人利益的产物”;二是现代化使权力来源更加广泛,主张腐败渎职犯罪的发生;三是政治体制变革带来的不稳定和法定的增多增加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二)职务犯罪的成因1.监督不力目前我国具有监督职能的机关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部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还有政府内部的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机构虽多但是职能分散,缺乏分工合作。人大本应具有最高的权力,人大代表发挥监督的职责,但党政公务人员在人大代表中占较大比例,外部监督的人大监督转为公务人员自我监督,普通民众较难参与到监督中来。政府内部的审计部门监督由于与所属机关为上下级关系,在及时纠正错误方面很难发挥作用。此外,我国舆论监督力度不够。我国舆论监督虽然控制严格,但其广度和深度有限,以正面宣传和事后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和事前监督较少,无法发挥对职务犯罪的防控和揭露作用。加之群众监督缺乏支持,民主氛围未普及全社会,公务人员主动监督、制止不当职务行为、检举职务犯罪的思想意识尚未形成,人民监督还处在零散、自发的状态。总之,缺乏了有效监督,各种职务犯罪也就随之发生。2.人事制度的缺陷长期以来,我国在人事制度方面主要采取干部选拔制度,即由上级进行考察、任用。不同于普选制度,干部选拔制度更注重资历和年龄。以“39”和“26”两个年龄为例:“39”意指35岁至40岁年龄段干部。因干部选拔在年龄标准上规定,40岁以上不得提拔进入县级党政班子,故39岁成为公务人员政治生命的重大转折点。为求提拔而大肆行贿,或升迁无望而贪墨敛财,是该年龄段公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26”大多是刚踏上职务岗位的公务人员,这些群体初掌权柄、心理不成熟、生活压力大,因而易利用职权为己谋利。这也反映出了我国职务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以上两个典型的年龄层次分别暴露出我国在人事制度中对公务人员的选拔任用和对年轻公务人员教育培养方面的缺陷问题。3.权力过于集中因我国党政机关多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问责制,责任由“一把手”承担的同时权力也在向“一把手”集中。这里的权力不仅包括集中执行和决策的权力,还包括了监督权。“一把手”重视制度、强调职责,但一般倾向于置身事外,不以制度约束自身,主要致力于管理和约束下属。这样长期运行的结果就是内部监督组织不敢监督,无法发挥事前监督的作用,而事后监督效果并不明显。在对“一把手”的权力难以有效监督、同级监督又难以实现、上级监督机关无法随时监督的情况下,监督严重滞后。在权力集中且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公务人员易走向腐败。4.公务人员自身懈怠前三个原因都是外部的客观因素,但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人的自身问题。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务人员应当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由于自身精神懈怠,各种堕落自私的思想如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乘虚而入,诸多腐朽封建的理念“官本位”思想死灰复燃。加之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权力因素影响资源配置。公务人员将公权力视为商品换取利益、谋求私益,个人价值观和利益观滑坡,便不可避免地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因此,公务人员自身思想素质下降、道德底线滑坡是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三、职务犯罪的预防借鉴(一)我国历史借鉴我国历史上拥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经验。“民惟邦本,政得其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等诸多古代治国名言,无一不强调着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为工作中心,坚持以民为本、顺应民心、勤政爱民、执政为民,这样才能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也有许多参考价值。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科举制,逐步完善,以相对公平的考试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为防止管理选拔过程中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设有“避籍、避亲、避近”等回避制度,并且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说法,强调国家干部特别是高层的官员和领导,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也颇有借鉴意义。在刺史制度基础上,历朝历代都设立了监察地方向中央报告的监察制度。巡视官员职责明确,巡视时长、有效性均有保障;监察官员有流动性,定期换岗,避免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监察官员保持其独立地位,与地方行政官员无隶属关系。这样的监察制度,既能保障监察官员恪守职责,还能督促地方官员有所作为,对今天的廉政建设、公务人员的任用和监督工作制度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对官员钱物严格把控的法律制度也值得学习。古时就有对官吏出行消费记录的要求,根据等级使用交通工具,官员私自外出接受宴请都要论罪。在秦代,官吏贪污十万钱即处死刑;在汉代,官吏贪污,则不再任用且子孙也不得出仕。封建王朝尚且对贪腐惩治如此重视,现今的中国就更该整治腐败。(二)国外经验借鉴1.舆论媒体监督相较于我国新闻业,美国和德国的新闻业是一种更具商业性的行业。在美国,新闻记者是受人尊重的职业,而媒体的监督使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腐败渎职的蔓延,因为国会议员稍有不慎,就会被媒体各种披露和冷嘲热讽。德国的舆论媒体多为股份制企业,拥有高度自由,可以报道党政内部情况,只要内容属实且不泄露国家机密即可。他们为增加读者数量,甚至会专门雇佣耳目收集政府内部丑闻、要员绯闻。如此一来,国家公务人员腐败一旦事发,必定曝光于社会。可见,舆论媒体监督对国家公务人员职务犯罪行为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金钱限制20世纪90年代,日本反腐工作改革呼声高涨,日本国会制定《国会议员资产公开法》要求公开全部国会议员的资产。此外,政治团体可以接受企业单位捐助的政治资金,但必须按《政治资金限制法》规定对外公开所接受的资金并公布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同时提交“政治资金收支报告书”,以此保证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这样通过缓和“金钱政治”带来的政党间的不公平竞争,能够限制其对政治资金的随意使用,避免资金贪腐的发生。1988年,法国制定了《政治生活资金透明法》,规定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以此实现公职人员财产的透明化。所有官员的财产状况申报单都会在《政府公报》上向全国人民公开,随时接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这样通过对公务人员个体采取面向全社会公开的个人财产透明化制度,保证了社会对其资金财产的监督,可以有效避免贪腐类职务犯罪。3.思想道德建设在欧洲,以权谋私是让人唾弃的行为,因此整体社会风气和官场风气良好。政府官员平民化不享有特权,讲究以廉洁为荣贪污为耻的氛围,极度重视自律和守法。例如德国人素以严谨认真、遵守纪律著称,因此德国公务员违法者比例较小,遑论贪腐类犯罪。社会伦理观影响人们对职务犯罪行为的看法,而国民素质提高又难以一蹴而就。因此,政府需充分发挥其在大众文化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专门反腐机构1993年,法国成立了由法国总理直接领导的“预防贪污腐败中心”。该机构由不同行业专家组成,任期四年,拥有完全独立的工作环境,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政府和经济部门中的贪腐信息,分析各类腐败案件,及时发现新的贪腐形式,总结反腐经验,并研究利用新手段降低贪污贿赂的可能性。通过此类独立的反腐机构,专门针对公务人员职务犯罪进行研究和预防,有利于开展专项的反腐斗争,做到有的放矢,对我国目前的反腐斗争和预防工作有较大借鉴意义。四、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一)注重廉政文化建设1945年,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中国周期律进行讨论时就认识到预防贪腐的必要性。注重廉政文化的建设,一方面是坚定自身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和实践中国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社会主义信念。我国公务人员和政府人员多为党员,要时刻铭记思想之基,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本色;另一方面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汲取历史的优秀智慧,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廉洁的操守。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不追求自身享受、一心为公,才能公而忘私、谨慎用权。“三代之兴,无不易损情欲;三季之衰,无不肆其奢靡”。夏商周三代兴衰的故事,无不为世人们敲响警钟。作为公务人员,身系国计民生,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从而预防自身陷于职务犯罪的深渊。(二)加强监督管理首先,保证权力机关监督切实可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有权监督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各类活动,但仅凭每年听取工作报告形式并不足以实现具体的监督。故人大应结合社会监督,加强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切实监督各级公务人员职务活动。其次,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程序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人民群众对公务活动和公务人员有最直观的感受,有权参与评价和监督,应该提供人民群众对公务人员进行舆论监督这样的途径。不过前提是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的程序化、规范化。为避免社会舆论监督有始无终,要建立相应的舆论监督反馈系统,保障社会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的高效信息交互,对监督信息及时反馈。同时,为方便社会舆论监督,政务公开势在必行,把公务办事程序、经过和结果向社会公开。最后,实现官员财产公开化。在一定条件下向社会公开公务人员的私人财产,要保证公开信息真实准确。这样不仅能增加财产公开度,便于群众监督其廉政状况,还能降低其他监督主体的信息成本。(三)预防微小“蝇贪”坚决惩治“微贪腐”“小官大贪”的现象,实施预防和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在民生领域,如涉农资金管理、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等,重点查办公务人员“蝇贪”行为。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权力必须管好;“勿以恶小而为之”,把职务犯罪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公开公务人员财物往来信息,拒绝接受礼品或收受财物皆上报信息或上缴财物,防止公务人员利用特权,走上贪腐的道路。(四)改进干部选拔制度和退休保障制度临退休公务人员,由于地位落差或生活体验,会有利用权力找回“感觉”的现象。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财政吃力,自然不能像福利国家一般“高薪养廉”。但是应当采取实际措施,对已退休公务人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以关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用,防止临近退休人员滑向腐败的无底洞。此外,建立透明、系统的干部选拔制度,规范提拔制度。制定科学的干部任用标准,不单以年龄为标准,因为年龄优势不代表实际能力,应对其绩、劳、德全面考核,以此避免部分公务人员因未达年龄标准而“跑官”。取消“排资论辈”,避免公务人员因提拔无望而不思进取,逐渐腐化堕落的情形。(五)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权力结构的设计应当遵循权力运作的规律,实行分工负责、权责对称的制度,避免“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权力过于集中增加了权力滥用的可能性。应对过于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权力不能集中于一人,而以互相独立为佳。可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民主监督,或通过科学制度保证集体领导与分工制度,防止个人专断。五、职务犯罪轻型化的弊端(一)有悖于罪刑均衡原则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即罪责适用原则和罪刑平衡原则。其实质是要注意刑罚的必要性和适当性,根据罪犯所犯的罪行和所承担的责任来惩罚他们。情节轻微的,从轻处罚;情节严重的,从重处罚。职务犯罪也是如此,其处罚应当与职务犯罪的行为和刑事责任相适应。在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存在从轻、减轻处罚等法律情节的,应当依法认定,依法从轻处罚,这是合法合理的。但是如果你不是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和个人危险量刑的大小,因为没有法律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的刑事处罚太温柔,会导致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处罚是不一致的,是“不合适的”或“过度”光惩罚,这显然是违背反人类罪的基本原则和平衡。(二)司法公信力饱受质疑司法机关就像一个天平。它的价值观之一是正义。今天王子从封建社会的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无论贫富,无论贵族和稻草的状态,如果有人敢犯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只有公平公正的司法机关保证平等。许多公职人员犯罪的案件都是缓刑和免除处罚后结案的。与其他普通罪犯相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将成为纸上谈兵。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改善,司法尊严的形象就会大大降低,不仅会失去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还会引起公众的抵制。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媒体的力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信息的传播和曝光速度逐渐成为公众监督公职人员权力行使的有效方式。随着监督渠道的完善和人民法治意识的提高,对官员犯罪的从轻处罚必将受到社会公众的反对和唾弃。这种违背罪刑相辅相成原则的做法,不仅公然违背公众意愿,而且不利于我国反腐败实践的发展。(三)增加诉讼风险和成本目前我国关于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规定,特别是取保候审的规定,还不是很具有强制性。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罪犯在上诉期间串通一气。由于贪污贿赂犯罪通常依靠口头证据,如果犯罪分子在二审程序中撤回供词,二审法院很难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此外,刑罚还具有威慑和预防犯罪的功能。现阶段我国公众对职务犯罪的容忍度较低,希望刑罚能发挥应有的惩戒作用,从而达到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效果。职务犯罪从轻处罚的扩大和适用,由于犯罪成本过低,容易助长侥幸心理和跟风心理,将使职务犯罪分子再次犯罪。例如,2014年Y市L县渔业行政管理系统发生重大腐败案件,涉案人员多达16人。案件判决后,法院以“自首”为由,对9人从轻处罚,判处缓刑或免予执行。在量刑情节认定方面,认定自首的有8人(同时有2人有立功);发现有14人主动归还赃物;其中九人对忏悔的态度更好;四人被判轻微罪行成立;2、认定两人为从犯[S省L市人民法院(2014)L星初字第1号]。217年刑事审判。短短两年后,该部门又发生了五起员工行贿嵌套案。本行政执法部门发生的两起职务犯罪案件证明,轻刑过当削弱了刑罚的威慑力,不利于刑罚预防功能的实现。六、职务犯罪轻刑化扩张的改善路径(一)完善职务犯罪量刑的立法规定1.明确职务犯罪缓免刑的适用标准目前,中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很大,轻刑化为缓刑的适用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因此,有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缓刑适用作出一定的限制,而不是仅仅依靠法官的主观判断,而是明确主观条件。在处理案件中,对于能够追回经济损失、返还赃物的,应当区别对待拒不返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人。并且对待积极悔过的,可以考虑轻刑化。此外,还应增加缓刑判决的适用透明度,实行证据开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应当在判决书中显示和明确“确有悔改”等情况的证据,防止黑箱操作的发生。2.科学配置职务犯罪的法定刑首先,借鉴国外职务犯罪刑罚配置中关于“剥夺从事公务权”的相关规定,通过增设“资格刑”来增加职务犯罪的成本。《公务员法》24条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17条也明确了,公务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应给予开除处分。按照这一规定,公务员因犯罪被判处刑罚的,包括缓刑在内,都不能再保留公职。其次,完善罚金刑。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加大了对贪污犯罪财产方面的程序剥夺力度,发挥了积极的预防效果。(二)强化职务犯罪量刑的司法监督201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监督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量刑建议制度规定,检察机关的公诉公诉和审判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犯罪的事实、行为性质,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和社会风险因素,如被告应予以惩罚,长句子,向法院提出建议,如罚款的计提方式。虽然这一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极轻处罚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起诉提出抗诉的重要依据。结语总而言之,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现象,一直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存在。如何在保证权力有效运作的同时预防公务人员的职务犯罪,古今中外对此都有各自的探索和实践。未来我国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