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律制度(第六讲)_第1页
刑事法律制度(第六讲)_第2页
刑事法律制度(第六讲)_第3页
刑事法律制度(第六讲)_第4页
刑事法律制度(第六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刑事法律制度CriminalLaw教学目的刑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保护公民、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刑法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会利用法律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节刑法概述

第二节犯罪第三节刑罚第四节犯罪的种类及其罪名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四种类型的国家和刑法:奴隶制国家刑法封建制国家刑法资本主义国家刑法社会主义国家刑法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先后公布了:?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禁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刑法1979年7月1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我国现行的刑法1997年3月14日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第一节刑法概述刑法的概念统治阶级为维护本阶级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根据本阶级意志,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标准的总称。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律。简言之,.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以及如何惩罚〔刑罚〕犯罪的法律标准的总和。我国刑法的任务打击犯罪保护人民

具体而言,就是是用刑罚与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①保卫国家平安,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②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私人财产③保护公民的人身、民主权利及其他权利④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国家建设二、刑法的根本原那么

罪行法定原那么〔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分;疑罪从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那么〔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权利〕罪刑相适应的原那么〔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罪刑相称,罚当其罪〕以下哪一选项违背了罪刑法定原那么〔〕A.禁止习惯法的适用B.禁止类推制度C.新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D.法律规定必须标准、具体C三、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范围空间效力时间效力一般规定特殊规定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溯及力享有外交特权豁免权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法与附属法特别行政区从旧兼从轻

空间效力:#地域效力: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在国内犯罪行为在国外,而犯罪结果在国内犯罪行为在国内,而犯罪结果在国外#对人的效力:对我国公民的效力、对外国人的效力溯及力:生效〔〕和失效时间从旧兼从轻1.新刑法在溯及力上是采取〔〕A.有条件的从新原那么B.从新原那么C.从旧兼从轻原那么D.从新兼从轻原那么C2.李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5年徒刑。新刑法实施后李某以现行刑法无此罪名为由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A.改判无罪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C.驳回申诉D.改判为2年徒刑并予释放C被告人卡某某,男,23岁,系某国在中国医科大学留学生。卡在与中国医科大学另一外国留学生斗殴中,用尖型菜刀刺中对方上腹部,创伤透入胸腔,将肝脏切成局部破损,造成该留学生于次日下午死亡。本案应当适用哪国法律?〔属地原那么、外国人在中国领域犯罪〕应当适用中国刑事立法。检察院以成心伤害〔致死〕罪起诉。法院以成心伤害〔致死〕罪作有罪判决。根据刑法规定的属地管辖原那么,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包括外国人对外国人的犯罪,适用中国刑法。但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例外〔属地原那么、外国人在中国领域犯罪〕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犯罪

概念犯罪,指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分的行为。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平安,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处分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的根本特征

具有刑事违法性

具有社会危害性劫匪以枪杀人质来胁迫警方容许其条件犯罪的根本特征具有应受刑罚处分性

#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本质特征〕#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到达一定程度〕#犯罪是应当受刑罚处分的行为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局部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如头部损伤确证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鼻损伤(一)鼻骨粉碎性骨折,或者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的;(二)鼻损伤明显影响鼻外形或者功能的。肢体软组织挫伤占体表总面积6%以上。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分金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至二万元以卜的,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分金;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分金或者没收财产。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二、犯罪构成

概念:指某种行为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缺一不可什么人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客观方面实施了什么行为犯罪客体造成什么危害刑事法律制度犯罪犯罪犯罪犯罪

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

⑴犯罪客体指受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以生产关系为根底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受我国刑法保护而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平安、公共平安、社会主义经济根底、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公私财产的所有权、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秩序、国防利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军事利益等。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作为同一同类客体的社会关系,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犯罪的直接客体是司法实践中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的关键。⑵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行为、结果、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手段〕,是承担刑罚的依据。犯罪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犯罪结果是对刑法保护客体所造成的损害不作为的具备条件:一、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而不尽义务;

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而不履行;

三、行为人由于自己不履行特定义务而使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受到严重损害。⑶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和单位。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自然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到达的年龄一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法第17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幼年时期,不具备识别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无论他们实施了什么样的危害社会行为,都不能作为犯罪予以追究。但不等于对此年龄阶段的行为人放任不管,而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实施管教,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具备对自己行为完全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三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此年龄阶段具备区分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为的能力,即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刑法规定他们对法定的8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成心杀人、成心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刑事责任能力,也称责任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的性质、后果和社会政治意义,并且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构成犯罪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无责任能力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与精神病人不同,醉酒的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人,他们虽然有严重的生理缺陷,但并没有丧失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不能免除应负的刑事责任。但是,由于他们的生理缺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

⑷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在主观上成心〔直接、间接〕或过失〔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心理状态状态,犯罪目的、动机。犯罪成心: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直接成心间接成心犯罪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自信能够防止的一种心理状态。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如某甲想杀害某乙,用枪射击乙,预见到射击的结果会造成某乙死亡,并希望死亡结果发生。某甲的这种心理状态即直接成心如某甲持刀刺乙背部以试其刀的锋利,虽然行为人并不希望受害人死亡,但放任发生死亡结果。直接成心同间接成心有相同之点,均预见行为的社会危害结果,但直接成心既可表现在预见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表现在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间接成心只表现在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对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持不同的态度:直接成心的表现是,行为人希望他所预见的危害结果发生,这种危害结果正是行为人所要到达的犯罪目的;间接成心的表现是,行为人并不希望他所预见的危害结果发生,而只是有意识地放任它的发生。A。希望,是指行为人积极地有目的地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状态。

B。放任,是指行为人对由于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听之任之,不加控制和干预的意志状态。

C。疏忽,是指行为人粗心大意、松懈麻痹,因而没有预见本来应当预见和可能预见的危害结果,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意志状态。

D。轻信,是指行为人盲目自信,过于轻率地选择和支配自己和行为,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意成状态。

间接成心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态度不同。间接成心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持排斥的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否认或排斥态度。另一区别是在认识因素上,间接成心是“明知〞,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说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程度上有一定差异。间接成心对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认识程度上稍高一些。

马某的犯罪行为是成心还是过失?案例:马某,男,28岁,某乡民兵连长。2004年10月2日晚2时许,马某虽已睡着,突然被院子外的响动惊醒,即起床持步枪到门口观察,发现院子外有一个人影晃动,马某上前门道:“谁,干什么的?〞那人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转身便跑。马某认为此人是来偷东西的,便从家往外追赶,一面追,一面喊“站住〞,追了一段路后,在相距10米处朝人影开了一枪,李某〔男,19岁〕当即中弹倒地,没过多久身亡。马某第二天向公安机关交待了案情的全过程。

1.一个大学生从表兄那里借来一支枪,拿着到宿舍打树枝玩,后来看见有几个同学在楼底下走,结果照着两个同学的中间开了一枪,按行为人自己的心态想把中间的泥土打起来,吓唬同学,与他们开玩笑,没想到打中了后面的一位同学,该同学经抢救无效死亡。该行为人对自己的枪法过于自信,又过高的估计了当时的有利条件,导致结果的发生,所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2.一善捕蛇者王某,一日捕到一条毒蛇刚回到家中,邻居有急事找,遂将毒蛇放在门口一水缸内。不久,一过路者经过王某家门前,因口渴欲讨水喝,发现家中无人,便用勺从水缸中舀水,不幸被蛇咬。几分钟后,过路者因毒性发作而死亡。本案王某对过路者的死亡有何主观过错〔〕A.间接成心B.直接成心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A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成心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因而不构成犯罪。

某部队司机李某到一仓库拉雷管,返回部队途中遇到战士高某步行回部队,李某见天要下雨便停车让高某上车。十分钟后,一闪电导致雷管爆炸,致使李某重伤,高某死亡。试分析李某应否负刑事责任。要点提示

本案中,雷管爆炸导致战士高某死亡属意外事件,李某不构成犯罪。

李文把麦子铺在公路上,利用过往的车辆压掉麦粒,一直劳动到深夜12时。其10岁的儿子躲在公路麦草下睡觉,父母未觉察。当时恰有一辆货车从麦杆上驶过,正好压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当场死亡。司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的条件

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

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

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被告人薛某,某大学体育教师。2005年11月8日11时许,该校校长将薛某叫出,要其将持刀入校闹事的陈某送交派出所。因陈某拒不交刀,继续持刀准备行凶。薛某朝其头部打两拳,将陈某打伤致死。试分析薛某是否负刑事责任。要点提示本案中,薛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不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0条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某商店有张、王两名售货员。一天,二人因工作发生口角,王操起柜台上的菜刀向张抛去,张急忙躲开,顺手抓起一瓶酒向王抛去,王受伤倒下。这时张从地上拣起菜刀又窜过去向王砍一刀,把王砍死。请问,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的财物,王某夺下三角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认定正确的选项是〔〕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前面是正当防卫,后面是防卫过当D.前面是正当防卫,后面是成心杀人D生活中所遇到的见义勇为是否属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请思考紧急避险的含义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利益免遭危险而采取必须是面临着正在发生的实际危险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损害较小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合法利益的行为。)武某驾车行使时突见前方五米处一人挑担向右横穿马路,武某一面紧急刹车,一面向右急打方向盘,车身将路边一电线杆撞断,将路边一行人砸成重伤。武某导致他人受伤的行为属于〔〕A.过失重伤罪B.紧急避险C.不可抗力D.意外事件B一辆载满乘客的客车正在盘山道上向下行驶,突然,客车司机发现刹车失灵,此时,坡度较陡,道外,就是陡峭的深谷,正在无计可施时,一辆载满煤炭的运货卡车正在同一山道上向上行驶,客车司机在鸣号后当即将客车撞在货车上,从而防止了人员伤亡。刑法第21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结论:客车司机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案例分析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和既遂犯罪的预备

行为人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的特征行为人已经实行了犯罪预备行为,即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犯罪预备行为在犯罪的预备阶段停止下来,即是说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行为。犯罪的未遂犯罪未遂的特征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能得逞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罪未遂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犯罪中止的类型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及时放弃了犯罪自动放弃了犯罪彻底放弃了犯罪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便消除念头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C犯罪既遂

既遂:行为人所成心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李华为报复男朋友陈某的始乱终弃,应聘到陈某单位附近的饭店当了一名杂工。当得知陈某会在2006年除夕那天来该饭店吃团圆饭时,除夕那天下午,趁着厨房没人,李华把半包“闻到死〞拌进了准备做团圆饭的食油和生粉里。随后她回到家里也服下了毒药,在毒性发作的最后一刻,她拿起拨打了110……得到消息的警察马上赶往现场,所幸时间尚早,还未有人在该饭店就餐。后来,经过化验,食油和生粉中含有剧毒的毒鼠强成分。李华也随之获救。问:李华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是,构成何罪?李华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李华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犯罪既遂形态,不构成犯罪中止。李华虽然是为了毒死陈某才在饭店的食油和生粉里投毒的,但其投毒行为危害了公共平安,因此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只要有投毒行为,本罪即告既遂,而不要求发生严重后果。因此李华主动打报警的行为虽然防止了严重后果的发生,但并不能构成犯罪中止,只是一种自首行为。五、共同犯罪张三为了杀掉李四去买刀、勘查地形、拟定方案等等〔准备〕在行凶过程中遭到李四对抗没有实现杀人的目的〔未遂〕在还没有动手之前张三懊悔,自己取消了杀死李四的行动〔中止〕张三按方案杀死了李四〔既遂〕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成心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的形式一般共同犯罪犯罪集团3人或3人以上组成具有一定组织性具有共同实施犯罪的目的性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具有特别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成心引起他人犯罪意图和唆使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共同犯罪人的种类

#主犯从重处分#从犯参照对主犯的处分减轻#胁从犯参照对从犯的处分从轻#教唆犯从重

张某、孙某、吴某均系某金笔厂职工,三人曾屡次密谋盗窃该厂仓库内存放的铱粒。某日深夜,三人共同前往该厂作案。行至途中,吴某因惧怕,借口胃痛不能前往而返回家。当晚十一点钟,张、孙二人趁值班人员不备,潜至仓库门口。张叫孙在门外隐蔽处放风,自己撬开门锁进入仓库。孙在门外等了十多分钟不见张出来,以为张盗得铱粒后从别的出口溜走,遂离开仓库门口,翻墙出厂。厂值班人员听见响动,便前去仓库查看,将正在库内盗窃铱粒的张某抓获。

问题:

张某、孙某、吴某的行为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如是共同犯罪他们各自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一种形态?

张某、孙某、吴某的行为是属于共同犯罪

吴某为犯罪中止-因中途自己主观原因退出犯罪

孙某\张某为犯罪未遂-因在仓库被抓住,没有使盗窃物品脱离物主控制之下。第三节刑罚一、刑罚概述一、刑罚概述

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只对犯罪人适用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适用刑罚的特征刑罚的目的国家预先确定的,通过适用和执行刑罚所希望到达的结果。我国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一般预防特殊预防通过刑罚的适用和执行,警戒社会上不稳定者,防止其犯罪,并使人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地同犯罪作斗争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以预防其重新犯罪末代皇帝重新做人宣判大会:警戒社会上不稳定者二、刑罚的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附加刑主刑

⒈管制对犯罪人不实行关押,只限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刑罚。它只适用于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的犯罪分子,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3年。

⒉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强制改造的刑罚方法。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1年。⒊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将其监禁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⒋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监禁,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⒌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未满18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附加刑①罚金②剥夺政治权利〔一般1年以上5年以下;死刑和无期徒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死缓或无期减有期徒刑,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限改为3年以上10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附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从执行完毕日计算〕③没收财产个人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收归国有青海省副省长韩福财索贿受贿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以下关于刑种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主刑只能独立适用,附加刑不能独立适用B.主刑与附加刑在轻重程度上不具有可比性C.死刑与剥夺政治权利必须同时适用D.死缓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A三、刑罚的具体运用

量刑〔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累犯〔释放后5年内再犯新罪、从重处分〕自首〔主动投案〕、坦白〔审判时如实交代〕、立功数罪并罚〔一人犯多个罪,分别量刑定罪,刑期在最高刑之上,总和刑之下〕缓刑〔对判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罪犯,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实行关押,给予一定的考验期,在期限内不再犯罪,就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再犯实行数罪并罚。〕

减刑〔对判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依法将原判刑罚予以减轻的一种制度。[1/2;10年]〕假释〔对判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一定期限的刑罚后[1/2,10年],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给予一定的考验期,提前予以释放的一种制度。再犯取消假释,数罪并罚。〕

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的规定对犯罪分子裁量决定刑罚的审判活动被称为量刑。量刑的情节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两种。法定情节酌定情节从重处分从轻处分减轻处分免除处分犯罪目的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罪后态度犯罪动机因成心犯罪被判处一定的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法定期限内再犯应当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是累犯。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一般累犯特别累犯前后罪都是成心犯罪所受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5年内前后罪都是危害国家平安罪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任何时间内

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是自首。自首的条件犯罪后必须是自动投案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以下情节可构成自首的有〔〕A.在投案途中被司法人员抓获B.投案后未逃逸C.在羁押期间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罪行D.向所在单位领导交代罪行ABCD

犯罪分子归案之后,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使其他案件得以侦破的,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罪犯以及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行为是立功。请思考

马某杀人后向司法机关自首。他认为,他具有自首情节,肯定不会被判处死刑。马某的这种看法是否有充分的法律根据。请思考

如果马某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情节,他的这种观点是否有充分的法律根据。

数罪并罚人民法院对一人所犯数罪按照法定原那么和方法合并处分的一种刑罚制度。

近日,某检察院以盗窃罪和抢劫罪对信某提起公诉。受案法院认定罪名成立,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年和5年。试分析对信某执行刑罚的期限。观点提示

本案执行刑罚的期限应在5-8年的范围内适当确定。

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当其具备法定条件时,在一定期限内暂缓执行其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

缓刑分为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缓刑、减刑和假释

减刑是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缓刑、减刑和假释减刑的种类减刑的期限减刑的程序可以减刑应当减刑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减刑的适用

假释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能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有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缓刑、减刑和假释

追诉时效: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不再追诉的法定时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的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的第四节犯罪的种类及其罪名危害国家平安罪危害公共平安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军人违反职责罪危害国家平安罪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罪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叛逃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主要罪名一、危害国家平安罪一、危害国家平安罪危害公共平安罪放火罪决水罪过失爆炸罪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爆炸罪投毒罪过失投毒罪过失决水罪破坏交通工具罪

破坏交通设施罪劫持汽车罪主要罪名二、危害公共平安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