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指导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指导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指导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指导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指导第一节实践教学目标及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课程,是每一个大学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为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为提高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实践教学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部分,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通过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领会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甚至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加坚定地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掌握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及相关的理论内容,做好进行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选定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实践的时间和实践地点,完成实践作业。本课程具体要求如下:1.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实践环节活动,无故不参加者,实践教学成绩按0分记。2.所有参加实践项目者必须完成相应的实践作业,完成过程中要态度端正,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获取材料,认真写作或制作,禁止他人代写,禁止网上下载,禁止抄袭。3.实践教学作业必须按照相关实践项目内容要求完成。4.实践教学作业格式要求:字体均为宋体,作业题目名称用四号加粗,标题居中,标题正下方,必须有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正文用“小4”号宋体,单倍行距,“页面设置”为:上:2厘米,下:2厘米,左:2.5厘米,右:2厘米,勿装订;右下角插入页码,必须用A4纸双面打印,不用装订。5.所有实践作业必须在课程结束前一周上交,以班级为单位,由学习委员收齐。并按学号顺序排序,在全班作业上附有整个班级实践作业项目的统计表一份,上交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任课教师。第二节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一、成绩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绩构成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40%)、实践教学成绩(20%)、考试成绩(40%),其中实践教学成绩在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二、实践教学成绩认定实践教学以学生的表现和态度、能力和水平、组织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实践作业等几个方面的情况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实践课成绩按优秀(90分)、良好(80分)、中等(70分)、及格(6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给予评定。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为不及格:1.无故不参加实践教学环节者;2.未按规定时间上交社会实践作业者;3.社会实践期间严重违反纪律要求,造成严重安全责任事故或恶劣影响者;4.社会实践报告严重抄袭或非本人完成者,内容有明显错误;实践作业除小组协同完成的外,个人提交实践作业内容雷同者。附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成绩登记表课程名称:任课教师:班级学号姓名实践项目(必选/任选)成绩实践教学项目一、必选实践教学项目实践项目一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写心得体会1.实践教学课时:8学时2.目标要求:以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一些经典著作,拓宽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掌握与了解,加深对一些原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能更好的养成自学、独立思考的能力。3.活动实施方案:⑴.活动时间: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展开,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布置=2\*GB2⑵.活动地点:学生自定⑶.参加人员:全体同学⑷.操作流程:由教师提供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著名称或学生自己选择精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文章→写出不低于1500字的读书心得,并做摘要卡片→结课前提交心得体会1份到任课教师处→由主讲教师认定实践教学必选项目成绩。⑸.实践作业表现形式:读书心得和读书摘要卡片(读书摘要卡片不少于10张)4.参阅资料:文献选录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这只能用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八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阅读提示】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对旧的唯物论的完善和提高,指出了旧唯物论的不足,建立了自己的唯物论,让唯物论变成一种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理的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世界,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相关原理。文献选录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阅读提示】恩格斯通过这篇文章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通过文章了解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体会对伟人的深刻缅怀之情。文献选录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尝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10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人心。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我们对香港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资本主义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从中国自己的情况出发考虑的,而现在已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收回,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世界上一系列问题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我们可以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我们采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节选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阅读提示】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和最佳方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及其过程。文献选录四:《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一日这一个日子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了。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人到老年就要死亡,党也是这样。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他们怕说阶级的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专政的国家权力,就是这样的条件。不承认这一条真理,就不是共产主义者。没有读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刚才进党的青年同志们,也许还不懂得这一条真理。他们必须懂得这一条真理,才有正确的宇宙观。他们必须懂得,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权力,消灭党,全人类都要走这一条路的,问题只是时间和条件。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比资产阶级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资产阶级所以不欢迎这一条真理,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人们推翻。被推翻,例如眼前国民党反动派被我们所推翻,过去日本帝国主义被我们和各国人民所推翻,对于被推翻者来说,这是痛苦的,不堪设想的。对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共产党,则不是什么被推翻的问题,而是努力工作,创设条件,使阶级、国家权力和政党很自然地归于消灭,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为着说清我们在下面所要说的问题,在这里顺便提一下这个人类进步的远景的问题。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在一九二〇年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描写过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经过。俄国人曾经在几十个年头内,经历艰难困苦,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近似。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则更落后。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节选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阅读提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理论驳斥了在国家政权问题上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观点。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是:在国内,唤起民众,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在国外,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献选录五:《政治经济学批判》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它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第一册论述资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组成:⑴商品,⑵货币或简单流通,⑶资本一般。前两章构成本分册的内容。我面前的全部材料形式上都是专题论文,它们是在相隔很久的几个时期内写成的,目的不是为了付印,而是为了自己弄清问题,至于能否按照上述计划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就要看环境如何了。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不过在这里倒不妨谈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当时,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我倒非常乐意利用《莱茵报》发行人以为把报纸的态度放温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经落在该报头上的死刑判决撤销的幻想,以便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节选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阅读提示】马克思自称《序言》是他多年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恩格斯在1859年8月对此发表的书评中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只要进一步发挥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伟大的,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正是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周密的说明。在这篇《序言》里,马克思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苦探索的历程,其中包括对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实质所作的经典概括。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文献,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和巨大的理论意义。5.原著选读参考文章(可自选参考原著文章):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

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⑶.《资本论》—马克思

⑷.《自然辩证法》—恩格斯⑸.《实践论》—毛泽东

⑹.《矛盾论》—毛泽东⑺.《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

⑼.《<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

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⑾.《国家与革命》——列宁

⑿.《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

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⒂.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⒃.《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⒄.《反杜林论》——恩格斯⒅.《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二、任选项目实践项目一课堂讨论实践教学课时:8课时目标要求:以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能更好的去理解理论内容,并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方案: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围绕事先拟定好的思考题或参考资料,让学生充分进行自由讨论;二是由学生即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讨论。其中的问题可以是围绕社会热点、思想焦点和理论难点来设定。活动时间:教师根据课程理论教学课时进度进行安排活动地点:教室参加人员:全体同学操作流程:学生先自学有关原著和教材有关章节→教师拟定好讨论题目或学生自选讨论题目→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或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成员人数不得超过5人)→学生撰写好讨论内容文稿→进入讨论环节,以小组方式,每个小组选一人参与进行讨论,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任课教师认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此构建“自学——讨论——教师点评——学生撰写讨论心得体会”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具体的讨论内容每一位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的需要选择主题。实践作业表现形式:讨论稿、讨论心得及相关图片资料(讨论稿主要内容包括讨论主题及其观点、参阅资料(字数不超过3000字)以小组形式提交一份。讨论心得:在讨论会结束后完成撰写此次讨论心得(题目、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字数1200字左右)并可以配有相关讨论会图片资料,以个人形式提交。参阅资料:案例一:《史记·天官书》说到北斗:“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鹖冠子·環流》曰:“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思考与讨论】认真并仔细思考,北斗与节气物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吗,与吉凶祸福之间的关系呢?从以上这则文章中,你能提炼出什么哲学原理呢?【讨论要点与提示】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与系统论的关系,整体性、动态性与开放性。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必然或多或少、或迟或速地改变事物之间的原有存在状态,这种改变就是最一般意义上的变化,变化即一般性的运动,所以联系引起运动。案例二:材料1:当时赵国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匹战马死亡。秦国战马很多,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辩到:“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讲:“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公孙龙常以雄辩名土自居,他娓刀道来:“‘马’是指名称而主,‘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或‘马’和‘白’,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者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马,给黑马、给黄马就不可以,这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吧!所以说白马就不是马。”关吏越听越茫然,被公孙龙这一通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对答,无奈只好让公孙龙和白马都过关去了。材料2:欧布里德,古希腊哲学家,以提出一系列的诡辩而著称。欧布里德的7个悖论:说谎者、伪装者、秃头者、有角的人、蒙面人、不认识自己的兄弟、谷堆悖论。有一次欧布里德与一位辩论者展开辩论,他说:“只要是你没有失去的东西,就还在你那里,对吗?”对方同意;他继续说:“那麼,你没有失去角,对吗?”对方不能不同意;於是他说:“所以你是有角的!”对方因此张口结舌。【思考与讨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命题,其主要错误又在哪里?欧布里德提出“有角的人”命题,其主要错误是什么?诡辩论与辩证法到底有哪些不同?【讨论要点与提示】①欧布里德在推理的大、小前提中所说的“没有失掉的东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前提中的“没有失掉的东西”,其意是“你”原先拥有的东西,因为没有失掉,所以“你”继续拥有;小前提中所说的“没有失掉(的东西)”,原本“你”就不拥有,所有根本谈不上失掉它。欧布里德在推理的过程中,偷换了“没有失掉的东西”这一概念,违反了推理所要求的同一律。②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命题,其主要错误在于割裂了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他片面强调白马在颜色的个性,并以此否定白马作为马所具有的共性,用部分歪曲整体。③所谓诡辩论是依据毫无根据的假设而发的议论,它用主观臆想代替客观事实,用似是而非的“论据”进行强词夺理地辩解,通过伪证的谬论冒充真理。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从而区别于辩证法:其一,它把概念的灵活性与运用概念的随意性混淆起来,即偷换概念。其二,它把个别当作一般,用部分歪曲整体。其三,它往往抓住事物表面相似之处,混淆不同质的事物的原则界限。案例三:明代中期,在我国江南一个大官僚地主的庭院里,有个小亭子,亭子旁边长着一片茂密的竹子。这时,年轻的王阳明同一个姓杨的朋友坐在亭前,面对着竹子,全神贯注;目不旁视,静静地体会着关于竹子的道理。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姓杨的朋友累病了,被人抬下去了。王阳明依然面对竹子,静坐体会。第三天、第四天过去了,没有体会出关于竹子的道理来;第五天、第六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效果。到了第七天,王阳明也病倒了,同样被人抬了下去。面对竹子,静坐七天,关于竹子的道理,是一无所获。【思考与讨论】认识是如何反映客观世界的呢?或者说,客观世界是通过什么渠道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的呢?【讨论要点与提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适应客观世界,因此,它只能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从而这种反映只能停留在低级的水平上。人不仅能适应环境,重要的是能够改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不仅是人的认识对象,而且首先是人的实践对象。所以,人的认识不限于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而且能够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反映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把握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我们说人的认识好像镜子反映外界事物,但与镜子反映事物又有很大不同,镜子只能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人的认识则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的本质。像王阳明那样,在竹子面前静止地观看,只能看到竹子的青枝绿叶等表面现象,而通过变革竹子的各种实践活动,人们就可以逐步了解有关竹子的科学道理。总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的反映;二是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案例四:据传,在大约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创建者禹生活的年代,华夏族所生活的地区常常为水灾所害,禹领导大家治水,成效不菲,于是在部落成员的拥戴下逐渐成为部落首领并且因为治水的功绩而为历代人民所敬佩。关于大禹其人、治水的过程和所制为那条“水”历来史学界仍有未解之题,但常传的故事大概为:“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失败后为舜所杀。鲧之子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功。”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管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水乃流动不居之物,常有“水满则溢”,“水往低处流”之说。我国地势呈西高东低之势,所以大江大河如黄河长江者多原自西部,在所流经的地域灌溉了大量的粮田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在古代,这些大江大河常常泛滥成灾,舜命令禹的父亲鲧治水,后者以围堵的方式治之终于失败,因为水的特点便是“满则溢”,在滚滚的大河面前,只要源头常有水来,围堵是根本不能奏效的,这便是关于水的客观规律性。而禹在汲取其父治水无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用通渠的方法来引导水流而使田地免于被淹。【思考与讨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管能动性之间有何关系?当今社会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我们改如何面对和解决?【讨论要点与提示】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有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不容违背的,人只有在正确认识到这种规律性才能免于失败的命运。但人在这种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为自身造福。案例五: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客户发放了一种信用筹码,客户可以凭借这种筹码,先赊购商品,然后再用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账等来支付款项。后来,这种筹码被演变成为了小小的塑料卡片,也就有了现代信用卡的雏形。由此看来,信用卡不过是一种赊购商品的许可证,最后完成交易,还是需要用支付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账等实质付款形式。

由于受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的限制,同时受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的影响,除了几家银行发行的国际卡之外,在国内使用的完全赊账性质的信用卡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发行,大量的信用卡是不具有“信用特色的”。我国最先发行的信用卡称为“借记卡”。它的特点是在银行发卡给你之前,你必须先存足一笔钱,记录在卡中,你消费支付时,不得超过这笔钱的数额。这种卡相当于“存款卡”或者是“储蓄卡”。现在我们有了真正能够赊账用的,而且是以人民币记账,在国内使用的信用卡,它被称为“贷记卡”。你不需要存入任何钱,银行凭据你的信誉而发给你卡。当然,你的卡是有级别的,在一定时间内,并不是你花多少钱,就可以透支多少钱,你有一个花钱的限制线。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你花了钱是不用支付利息的,只有超过了期限之后,你才负担正常的利息。

信用卡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在今天的现代经济社会中,有关信用卡恶意透支、被盗刷的新闻也比比皆是,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经常为此而对簿公堂。【思考与讨论】什么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如何正确地认识电子货币即信用卡存在的利弊?【讨论要点与提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在各个时代,人们所认定的货币形式是不同的。原始社会的人把贝壳等实物作为货币,重商主义时代的人只认金银为货币,而2l世纪的人在用电子货币。有内在价值的东西作为货币,是商品货币,所以自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以及电子货币等数次转变。货币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了;我们目前处在完全的纸币流通时代,但是电子货币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生活中,它在完成交易支付时比纸币更加便利和快捷,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存款取款;可以代替现金实现转账支付,直接用于消费结算;也可以向银行办理消费信贷。此外,与纸币相比,电子货币更不易被伪造,使用起来更加安全、便利、快捷。电子货币的产生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飞跃,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用卡作为一种电子货币,习惯上通常被人们称为“信用货币”,而一种“信用货币”的信用力量的大小,也就是人们是不是乐意接受的普遍程度,在于货币背后确定的经济价值支持力度的大小。如果有哪一天,某种信用货币得不到制度支持了,再精美的信用卡、再快速的电子数字,也就不是货币了。案例六: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漫长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思考与讨论】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微软垄断案,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讨论要点与提示】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而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再者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竞争就需要不断在技术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更好结合。6.【讨论参阅题目】⑴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⑵谈谈《周易》中的认识方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矛盾对立的范畴,我们如何来认识这些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用它们来指导我们实践呢?如何在思维中运用正确的理性思维方法?⑷苹果从树上掉落于地面的偶然现象启发了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定律;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X射线时,在感光板上偶然发现了自己手骨的黑影,这成为他发现X射线的放射性和发明X射线照相的起点;弗莱明不经意间的“失误”,结果发现了药物青霉素。科学上的“偶然发现”纯属偶然吗?⑸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⑹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⑺结合近年出现的非典、H7N9禽流感、猪流感等新疾病,说明实践给认识提出新课题?⑻回顾1978年我国关于真理的实践标准,说明坚持这一标准的重要意义?⑼如何在我国的生产实践中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⑽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⑾有人说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就等于对群众史观的否定,你如何认识这一问题?⑿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今天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有什么关系?⒁金融寡头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⒂结合中国对外开放实践,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⒃为什么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⒄如何在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与曲折性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⒅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时,也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⒆如何看待苏联模式的历史功过?⒇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实践项目二小型辩论赛目标要求:辩论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对辩题的分析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增强和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活动方案:教师通过对学生指定辩论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辩题的选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活动时间:50分钟活动地点:自选参加人员:授课班级全体同学操作流程:教师进行分组(将全班可分为若干小组组成正反两方,每组人员不超过5人:4人参加辩论环节,1人进行辩论过程记录)→教师提供辩题参考题目→学生进行选题(或由学生自定辩论选题)→确定正反两方→双方准备资料阶段→确定好辩论时间、地点→进入辩论环节(小组1名成员记录辩论过程形成文字和图片资料)→最后形成本次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报告→教师认定实践教学成绩。实践作业表现形式:××××辩论赛记实录实践作业要求:要求以文字及图片内容展示辩论赛进行的整个过程(准备、进行、结束),活动完成后以小组形式提交此次辩论赛的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格式规范按照实践作业打印格式要求设置。辩论程序及规则①立论阶段正反方一辩立论本方观点(各3分钟)要求: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②驳立论阶段

正、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各2分钟)要求: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③质辩环节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正方、反方三辩质辩小结(各1分30秒)要求:这个阶段是,由双方的三辩来完成这个环节,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本方的立场设计三个问题,由一方的三辩起来提问对方的一辩,二辩,四辩各一个问题,要求被问方必须回答,不能闪躲,提问方的时间每个问题不可超过十五秒,回答方三个问题的回答累计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双方的三辩交替提问,由正方开始,在质辩的环节中,要求双方的语言规范和仪态庄重,表述清晰。在质辩结束后,由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质辩小节,时间一分半,由正方开始。④自由辩论正反双方依次轮流发言(各4分钟)要求: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双方都拥有四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开始⑤总结陈词反方、正方四辩总结陈词(各3分钟)要求:针对对方的观点和己方的立场出发,总结本方的观点,阐述最后的立场评分标准:评分表项目参考标准分值反方得分立论陈词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15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4、表达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自由辩论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30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4、表达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总结陈词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15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4、表达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语言表达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15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4、表达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团体配合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15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4、表达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临场反应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10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4、表达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扣分项要点反方扣分1、重复提问和拒绝回答提问或对已明确的问题纠缠不放。102、主持有权控制现场气氛,对不服从的辩手所在辩队予以扣分。103、场下亲友团有不文明行为,按情节严重与否扣分(此项权力由评委执行)。104、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此项权力由评委执行)105、超时发言,以铃声落为准。6、随意打断对方陈述,按情节扣分。(此项权力由评委执行)10共计得分正方反方辩论赛题目参考1.正:逆境更有利于人成长

反:顺境更有利于人成长2.正:对高职学生来说,打工对学业有利

反:对高职学生来说,打工对学业不利3.正: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反: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4.正:诚信主要靠自律

反:诚信主要靠他律5.正:当今社会,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反:当今社会,竞争比合作更重要6.正: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更重要

反:经济扶贫比知识扶贫更重要

7.正:大学生做兼职利大于弊

反:大学生做兼职弊大于利

8.正:网络使人更亲近

反:网络使人更疏远

9.正:现代社会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反:现代社会中,智商比情商更重要

10.正: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来维系

反: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来维系11.正:爱情是自私的

反:爱情是无私的

12.正:人类社会最终不可能毁于高科技

反:人类社会最终可能毁于高科技13.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并行的

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不可以并行的

14.正:网络语言有存在的合理性

反:网络语言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15.正:商业炒作是现代社会文化现象之必然

反:商业炒作是现代社会文化现象之或然实践项目三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教学课时:8课时目标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或自选题目,收集、分析材料,根据要求内容,进行课件制作,通过课件制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内容的整体把握与理解。活动时间:学生自行安排活动地点:自定参加人员:全体同学操作流程:教师对任课班级学生进行分组(5-6人一组)→学生自选课件制作内容→进入课件制作准备→依据课件题目要求进行制作→完成课件制作,上交任课教师→教师对于课件(电子课件)存档,并给予相应的成绩认定。实践作业表现形式:幻灯片课件及其制作过程报告(包括课件选题;素材搜集;课件制作图片资料)课件类型:幻灯片课件MicrosoftPowerPoint课件的内容、要求和表现形式:多媒体课件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反映教学中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并且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能充分利用图形、图片、视频、Flash、声音、电子模型等各种技术手段展现,使大家能易于理解、便于记忆。除此之外,多媒体课件设计应当具有以下特性。首先具有教学性:课件的制作应直观、形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内容生动有趣,设计新颖,在教学内容中应具有较大的启发性,促进思维能力培养;并且有一定的实用性。其次具有科学性,课件的取材应紧扣教学大纲,选题恰当,内容科学,适应教学对象需要,而且表述和引用准确、逻辑合理、严谨、层次清楚、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易于接受。第三具有一定技术性。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恰当运用仿真形象,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等,并且易操作,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重复播放,快慢适度、交互设计合理、跳转简捷,稳定无故障,易维护,课件在调试、运行过程中不应出现故障,可以方便更新和维护。最后还应该具备艺术性,画面简洁,整体统一,图像、动画、文字设计合理,字形、字体、字号易于辨识,课件所展示的语言文字规范,声音悦耳。每一课件的内容必须制作完整,在文字、声音、图片、图形、视频、动画、电子模型等教学信息素材中,幻灯片课件必须包含3种以上教学信息素材。教材内容制作参考:章制作内容涵盖知识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观与哲学世界观;哲学;哲学基本问题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及其辩证关系3.实践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4.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与发展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联系引起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5.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及其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6.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内容7.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范畴主要和内容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8.实践和认识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9.真理与谬误真理;谬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0.价值及其特性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1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体和政体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5.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经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6.价值量与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的内容、实现形式及其作用17.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产业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社会总产品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19.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经济全球化的后果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20.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则;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性;社会主义改革的原则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实践项目四新闻时事播报实践教学课时:8课时目标要求:通过学生搜索自制本周国内外时事新闻热点PPT,以新闻解说员、时事评论员的身份向全体同学进行播报最新新闻报道,帮助同学们能更好的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动时间:可依据课程内容设置,在课前5—10分钟活动地点:教室参加人员:全体同学操作流程: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班为单位,以5-7人为一小组分成若干小组——根据上课时间,每堂课小组轮流进行播报——教师对每小组认定实践成绩。实践作业表现形式:时事新闻播报稿及PPT活动要求:要求每组成员自制PPT,并相应可添加视频资料、新闻素材进行编辑,要求内容翔实、真实可靠,PPT制作精美,发言人准备充分,并有各组独家评论。参考资料:大家好,欢迎收看××班××小组为大家带来的新闻时事播报,我是小组代表新闻发言人×××,今天我播报的新闻题目是:就业为何如此难。六月的季节,是栀子花开的季节,也是高校毕业生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每当这个时节,跟离愁别绪一起出现的就是就业问题。受经济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京、沪、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均远低于去年同期,媒体称此夏将是大学生就业之“寒冬”,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今年将有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近七百万,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形势,人社部、教育部等官方部门将如何应对?即将走出校园的高校毕业生们将如何选择?七百万的毕业生“销路”在哪?不仅是官方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引发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中强调,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抓好责任落实。通知要求,当前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迅速制定贯彻落实国办文件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加大新政策新措施宣传力度,使每一位毕业生都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力。二是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的新渠道。全面实施好中央和地方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和担任科研助理。三是切实做好就业服务,持续开展招聘活动,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等群体的援助和帮扶。四是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转变观念,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主动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五是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减持续就业率低的专业招生计划。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本小组评论员×××这样评论到: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同时,以独生子女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又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希望,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的问题,也是高校毕业生个人及每个家庭的问题。作为当今大学生,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能只能以等、靠的思想观念方式来寻找工作,应该转变就业理念,先择业后就业,甚至进行自我创业、自谋出路,从而减缓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作为高校应该根据社会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合理的学科专业设置,培养一批社会真正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能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就业平台,创造就业机会。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双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也如此。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国家的人才战略与和谐发展,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平安,意义重大,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明天能有更好的就业出路而努力奋斗!本小组还将对以上问题持续关注,我是新闻发言人×××,感谢大家收看!实践项目五讲哲理小故事,感悟哲学原理实践教学课时:8课时目标要求:将深刻的理论寓于真实、生动的故事之中,思考讨论故事所蕴涵的哲学智慧。活动时间:可依据课程内容设置,在课前5—10分钟活动地点:教室参加人员:全体同学操作流程:教师对学生分组(4人一组)→学生自己搜集哲理小故事,形成文字材料(包含故事内容、故事解析、智慧结晶)→教师组织学生在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进行故事的讲述→小组成员记录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形成实践教学报告→教师认定实践教学成绩。实践作业表现形式:实践教学报告(故事资料内容、实践报告(准备组织过程、讲解过程,活动总结,)要求图文并茂)哲学小故事赏析故事一:南柯一梦——物质决定意识相传唐代有个人叫淳于名棼,很喜欢喝酒,也是个不拘小节的一个人。一天适逢生日,他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后喝醉倒在庭院槐树下睡着了,梦中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说“槐安国王遣小臣致命奉邀。”随后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驶去,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一番世界与人世有所不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但见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可以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郁郁寡欢,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故事解析】故事表现了物质和意识或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淳于棼梦中所见,正是他希望改变现实生活中不得志这种客观“存在”的再现。槐安国的“原型”也就是大树下的蚂蚁窝,说明意识的本质从其内容看,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能从客观世界找到“原型”。此故事充分说明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智慧结晶】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故事二:庖丁解牛——掌握规律,得心应手战国时期,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庖丁见问,回答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故事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或改变规律,但人并不是毫无作为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使客观规律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服务。庖丁的解牛技术之所以高超,在于他掌握了牛的构造规律,做事情自然十分熟练和得心应手。【智慧结晶】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故事三:唇亡齿寒——联系的普遍性中国春秋时期,作为中央政府的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弱肉强食。晋国想灭掉虢国,而虞国和虢国是邻国,要灭虢国必须经过虞国。于是,晋国送给虞国的国君大量的珍宝美女,向虞国表示友好,提出借道的要求。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向虞国国君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如果虢国被灭亡了,虞国必定也会很快灭亡。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虞国与虢国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呀。”虞国国君贪图晋国的珍宝美女,不听大臣们的劝阻,还是答应借道给晋国。这年冬天,晋国借道虞国,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虢国。在还师回国的途中,晋军又乘机捉住了虞国国君,灭了虞国。【故事解析】“唇亡齿寒”是一个政治生活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联系是客观的,不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无法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行动,甚至难以生存。【智慧结晶】“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故事四:芝诺悖论——运动和静止古希腊的哲学家芝诺有一个所谓的“飞矢不动”的理论。他认为“飞行的箭是静止不动的”。其道理是:箭在飞行的某一时刻,必定是处在某一个位置上,它不能同时占有两个位置;因此,箭在这一个时刻应当是静止的。可是,箭在这一个时刻静止在这个位置上,另一个时刻静止在别的位置上,于是整个过程皆由这样一系列的静止来构成,而静止的总和是不能构成运动的、静止的总和当然还是静止!所以说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说起来,庄子在《天下篇》中也提出过类似话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故事解析】芝诺和庄子的错误都在于:不懂得运动是间断性和不间断性的矛盾统一。他不知道运动着的物体既在这个点上,同时又不在这个点上而不断向前进。“飞矢不动”和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结论是形而上学的看法,他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他不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的原理。【智慧结晶】“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故事五:塞翁失马——矛盾双方向对立面的转化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邻居们以为他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而已。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故事解析】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导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它有两种情形: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福和祸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相互转化。【智慧结晶】“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毛泽东实践项目六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教学课时:8课时目标要求: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模拟,熟知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技巧及其过程对理论内容能有更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活动时间:可依据课程内容设置,利用课堂15-20分钟进行情景教学活动地点:教室参加人员:全体同学活动要求:①礼仪方面:上台的问好(包括问候大家、报自己的序号,自己的讲课题目等),下台的结束语要适到好处。态度要恳切,不能做作,表情要自然、有礼貌。②教态方面:教态要大方。③注意课堂互动。④教学语言方面:注意体现语言的流畅性、准确性⑤板书设计要抓住重、难点,巧妙设计,力求简洁,让人看了一目了然。⑥注意教学手段。操作流程:教师进行分组(将全班可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员不超过6人,)→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块列出教学内容→学生进行选题(或由学生自主定选题)→学生课后进行准备资料阶段→确定好模拟教学时间、地点→进入情景模拟环节,每组推荐1人参加→其中小组1名成员记录全过程(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最后形成本次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报告→教师认定实践教学成绩。实践作业表现形式:教案设计模拟教学内容参考题目序号授课主题教学目标授课思路理论联系实际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了解世界观、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意义。1.通过案例讲解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2.突出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手段:充分讲解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其作用,使学生了解历史上不同哲学派别对此问题所做的不同回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