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概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早期教育概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早期教育概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早期教育概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早期教育概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早期教育概论》全套可编辑PPT课件第1单元早期教育概述第2单元早期教育的理论研究第3单元婴幼儿第4单元早期教育教师第5单元家庭第6单元早期教育机构第7单元早期教育课程第8单元早期教育环境第9单元早期教育政策与法规第10单元早期教育质量与评价第1单元早期教育概述Unit1overviewofearlyeducation学习目标·了解早期教育的含义。·理解早期教育的意义。·掌握早期教育的原则和内容。引导案例C市早期教育情况调查访谈实录

·调查员:“请问您为什么愿意将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呢?”

·家长1:“我们老人在家只管孩子的吃穿,年轻人看不上我们管孩子的老方法,他们说应该带孩子来早教中心学习。”

·家长2:“我们周围的人都送孩子来早教中心,我们觉得孩子上早教总比不上好。”

·家长3:“现在不是提倡早期教育吗?我们觉得让孩子来早教中心学习就是进行早期教育。”…………

·在大多数家长眼中,早期教育还停留在上早教中心,早期教育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期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提高各种技能……早期教育的含义和基本要素模块一这两年,幼教培训市场呈井喷趋势。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400亿元左右,2016年,我国幼儿教育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950亿元,2017年则突破2000亿,未来五年平均增速约为20%。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读早教?早教是不是就是早教机构教育?思考一、早期教育的含义

各国对早期教育的界定不相同。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ducationofYoungChildren)将早期教育定义为针对0—8岁婴幼儿实施的各项发展适宜性的项目;同时,美国也提出0—12岁的早期教养整体计划,提倡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要进行教育。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SureStart)将0—4岁婴幼儿及家庭列为早期教育的对象,旨在提升0—4岁婴幼儿及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健康和福利状况,帮助其做好婴幼儿的入学准备。

新西兰的“普鲁凯特计划”(Plunket)则把0—3岁儿童作为早期教育研究的对象,并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指出教育应从出生开始。目前,新西兰的早期教育对象也开始向3—4岁幼儿辐射。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婴儿教育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从财政支出中拨出大量资金来振兴学前教育,一些社会人士也积极投身早期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开始研究婴幼儿教育。观看视频《抹香香》思考:什么是早期教育?它与学前教育有何不同?思考一、早期教育的含义

从上述各国的政策与计划来看,早期教育对象的涵盖年龄段从0—12岁有所不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为了给予婴幼儿及家庭更好的教育保障。从词语的组成上看,早期教育包含两个意思,即早期和教育。

早期是对早期教育概念的时间界定。如果按照人类年龄阶段的划分,早期应该属于年龄阶段的第一阶段———儿童期。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是指不大于18岁的人。儿童期的时间界限是从胎儿时期延至青春期,根据各年龄组的解剖生理特点,早期可以理解为在生理、心理发展上起奠基作用的0—6岁阶段一、早期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对早期教育概念的内容界定。“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ducate”,原意为“引出”,西方的观点认为,教育就是将人原有的潜能引发出来。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这种“接生术”就是教育的体现。《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教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由此可知,教育包含双层意思:教师为学生提供示范,学生从中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结合中西方关于教育的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对受教者的身心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早期教育是指促进0—6岁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二、早期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全部内容,包含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评价等。早期教育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早期教育对象、早期教育参与者和早期教育影响。思考:早期教育的实现,需要哪些人员的参与?思考1.早期教育对象

早期教育对象是0—6岁的婴幼儿。他们是早期教育活动中保育和教育的直接承受对象。早期教育的对象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等不同阶段的婴幼儿,每个阶段的婴幼儿有各自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早期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必须根据每个阶段婴幼儿的个体差异,选取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活动。2.早期教育参与者

早期教育参与者是指开展早期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早期教育活动,对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包括早期教育工作者(包含专业教师、教育机构相关辅助人员)和以父母为代表的家庭成员。3.早期教育影响

只具备早期教育对象和参与者,早期教育也运转不了,婴幼儿和早期教育参与者之间应通过教育活动方式、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和教育政策等内容的参与才能完成,这些要素也是早期教育影响的组成部分。早期教育的意义模块二名人名言蒙台梭利:人生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从孩子有生命的第一天起,学习就开始了。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只要从零岁起的教育得法,就能够发挥惊人的能力。课外拓展案例:印度狼孩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小城,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她们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课外拓展1.结合名人语录和狼孩事件,谈谈早期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2.谈谈早期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思考

一、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意义0—6岁婴幼儿是早期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早期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个婴幼儿的切身利益。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婴幼儿的教育权利·保障儿童的权利在20世纪之后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一大主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要求各缔约国最大限度地保障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并规定“父母对儿童成长负有首要责任,但各国应向他们提供适当协助和发展育儿所”。这些体现了对儿童基本权利的尊重,不仅父母要承担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责任,国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保障。20世纪60年代后,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开展早期教育在很大层面上是为了促进教育民主化的实现,为每个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知识链接《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于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于1990年9月2日生效,旨在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儿童权利公约》是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它汇集了全部人权———公民、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1989年,世界领袖们认为儿童需要有一个针对他们的特别公约,因为18岁以下的人常常需要成年人并不需要的特别关爱和保护;这些领袖们还希望确保全世界都认识到儿童也拥有人权。因此,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该公约。

2.奠定婴幼儿的发展基础·脑科学研究的数据显示,人的脑重量从出生时的350g发展到3岁时接近1100g,相当于成人的80%;神经元突触从出生时的约50万亿个发展到3岁时的约1000万亿个,已形成大脑神经元网络化,而神经元网络化是人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

·蒙台梭利最早提出“敏感期”的概念。她认为,儿童在特定的时期都会出现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让儿童对某些事物很敏感,而且会集中注意力,持有很强的耐心。在0—6岁阶段,儿童陆续出现语言、感官、细小事物、动作、秩序、社会规范等敏感期。

3.改善婴幼儿的生活水平·1965年,美国开始实施“开端计划”(HeadStart),主要关注3—4岁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医疗与健康等问题,到1995年,该计划的服务人群延伸至3岁之前的婴儿、学步儿童及怀孕妇女,形成“早期开端计划”(EarlyHeadStart);1998年,英国开始实施“确保开端计划”,该计划通过医疗保健、免费学前教育、儿童保育、家庭支持等服务为儿童及其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

二、早期教育对家庭的意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家庭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轻家庭负担·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许多女性从家庭走进了职场。这对婴幼儿的照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早期教育机构也随之兴起。早期教育机构的兴起使许多女性能走进职场,夫妻双方共同为家庭幸福积累物质基础,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家庭收入。解决物质需求之后,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婴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父母也更乐意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与教育。

2.提升教育质量·对于0—3岁的婴幼儿而言,除了早教机构承担一部分早期教育工作以外,家庭是早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很重视早期教育工作,于1998年启动早期教育政策专题调研并形成报告,从2001开始发布“强势开端”报告,至今已经发布了五个报告。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所有“强势开端”报告中,都把提升早期教育质量作为重点,越来越多的国家为提升早期教育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并把家庭和社区的参与作为提升早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家长高质量地参与早期教育,各国都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方式,如日本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辅材料,澳大利亚设置免费电话为家长提供育儿信息,等等。

三、早期教育对社会的意义早期教育对社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奠定国家发展的人才基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世界幼儿保育和教育大会上,“筑建国家财富”为此次会议的主题。学前教育以“筑建国家财富”这一理念而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使重视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关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构建与稳定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该大会意见书中明确指出:“在21世纪,各国财富不以物质财富为定义标准。它取决于各国培养其人力资本的能力,而且各种价值观在世界全球化中凸显出重要性,如平等、公正以及尊重个性。使所有婴幼儿在他们的生命之初享有平等、强大的幼儿保育和教育带来的益处,这是符合我们所有人的最大利益的。”开展0—6岁早期教育能把提升人口素质、建立高素质人才储备工作提前到生命的初始阶段,为后续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

2.补偿处境不利的儿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世界幼儿保育和教育大会上,与会各国还达成了发展幼儿保育和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的共识,把政府的投入首先要向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倾斜作为政府履行该责任和义务的举措之一。“处境不利”主要是指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障、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或不利的状态。“处境不利的儿童”一般指身心残疾的儿童、家庭贫困的儿童、留守儿童,或受到虐待、因种族或宗教等因素处于不利境地的儿童。这些儿童与其他儿童相比,他们的成长要面临更多的困难,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才能营造相对公平的成长环境。

3.收获巨大的经济价值·2008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通过严谨的经济分析绘制出赫克曼曲线,如图1-1所示。该曲线表明受教育者的年龄越大,教育的投资回报率越低,显示学前教育收获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揭示了加大早期教育投入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各国都开展了早期教育改革的热潮,不断增加早期教育的投入,将早期教育的质量高低与国家发展潜力紧密联系。·总之,早期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影响着国家的长久发展。目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良好的早期教育将为国家提供强有力的后备人力资源。因此,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来看,早期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1-1赫克曼曲线早期教育的原则和内容模块三一、早期教育的原则·不管教育对象处于哪个年龄段,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早期教育而言更是如此。1.适时性原则3.游戏化原则·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游戏是早期教育最主要的实施途径和方法。5.保教结合原则·0—6岁婴幼儿因为身体发展有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成人必须在这一阶段帮助婴幼儿完成保育目标,这是婴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的第一层含义是指家庭、早期教育机构、社会等各方力量、资源的支持,为早期教育提供全面保障。4.关爱、尊重原则·婴幼儿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同样希望自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知识链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近年来,各地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促进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现就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科学保教的长效机制。通过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专项督查,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知识链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二、治理任务1.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2.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要引导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知识链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3.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对于未按规定创设多种活动区域(区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图书,缺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强健体魄、自主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要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活和自然资源,遴选、开发、设计一批适宜幼儿的游戏活动,丰富游戏资源,满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需要。4.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对于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要督促其参加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仍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的,要限期予以调整。对于不适应科学保教需要,习惯于“小学化”教学,不善于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要通过开展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5.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知识链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三、治理步骤专项治理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制定治理方案,明确工作要求,于2018年8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自查与摸排。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按要求进行自查,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抽查和摸排,于2018年12月底完成。第三阶段:全面整改。根据自查和摸排的情况,坚持边查边改、及时整改,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的各种错误行为。总体整改工作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第四阶段:专项督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专项督查,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四、组织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事关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压实职能部门推进责任,强化幼儿园主体责任,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知识链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2.强化园长教师培训。各地要按教育部有关要求,认真制定幼儿园教师专项培训方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初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民办幼儿园园长专项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岗位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师德师风和安全意识全员培训等,在2020年12月底前,要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要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确保基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能够得到经常性的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园长、教师的科学保教能力。3.健全长效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挂牌责任督学制度,把纠正“小学化”问题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督导与报告制度。对办园教学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小学及社会培训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为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教育部办公厅2018年7月4日奇怪的现象在“2006上海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用品国际博览会”上,小宝宝连唐诗都会背,却不会爬。一些“会背诗不会爬”的小宝宝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很多家长往往把早教与智力早开发划等号,认为宝宝会提前认字、提前背诗、提前数数就算是教育成功。思考:你认为早期教育应该涉哪方面的具体内容?思考二、早期教育的内容·早期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指早期教育实施过程中一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总和。对于0—6岁阶段的早期教育的内容,我国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而对于3—6岁的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两个重要文件,它们都把学前教育的内容划分为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五大领域。1.健康领域2.语言领域3.社会领域·艺术领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婴幼儿感受与欣赏周围事物的美,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对事物的美的理解。4.科学领域·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界定,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0—6岁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一阶段主要为婴幼儿提供自由、宽松、丰富的语言环境。·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婴幼儿适应社会环境,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等。·科学领域教育主要是指让儿童通过感知、体验和实际操作探索事物的关系,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并发展其对自然事物的探索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5.艺术领域二、早期教育的内容早期教育除了教育的内容,还有保育的内容课外拓展营养喂养卫生保健婴幼儿保育谢谢观看《早期教育概论》第2单元早期教育的理论研究Unit2theoreticalresearchonearlyeducation学习目标·了解脑科学的研究理论。·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掌握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掌握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理论。引导案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882年,德国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该书是普莱尔基于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系统观察和实验而写出的,阐述了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婴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婴儿研究推向了新的起点。

·1964年,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本杰明·布鲁姆(B.S.Bloom)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性与改变》一书。书中指出,人的智力发展,1岁儿童达到20%,4岁达到50%,8岁达到80%,12岁达到92%。也就是说,人生最初四年的智力发展,完成了全部智力的50%,而在入小学之前,人的智力已形成3/4,这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还在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你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经绽放。”谈到日本的0岁教育时,日本千叶大学教授多湖辉指出:“要想培养适用于21世纪的人才,0岁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实施科学的早期教育非常有必要,这既符合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能让婴幼儿一生受益。早期教育可能吗?为什么早期教育能产生作用?思考脑科学研究理论模块一一、婴幼儿大脑高级神经网络的构建

近百年来,科学家们从不同的领域对人脑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认识到,人最初几年大脑的发育及大脑技能的发展使其建立起一个复杂但回旋路线良好的神经网络。美国神经生物学家哈利·丘加尼教授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对婴儿的大脑进行扫描,发现婴儿脑部的各个区域从出生以后开始一个接着一个逐渐活跃起来,又一个接着一个相互联系,如同入夜的城市灯火一般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日趋高级的神经网络。二、婴幼儿大脑发展的关键期

婴幼儿在看、听、说、运动及触摸等早期经验中构建高级神经网络,使大脑中的不同区域脑神经能够胜任日后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脑部的高级神经网络构建有一定的期限,不同区域脑神经网络有不同的构建期,并且在不同时期会达到成熟。研究表明,视觉、听觉、简单词汇、人际关系、情绪控制等能力的习得在0—2岁是关键期。其中,视觉皮层的神经网络联系在3个月的时候达到高峰,此时大脑开始对视觉进行调整,婴儿眼睛能聚焦在特定的物体上,即开始能看清物体了。

三、婴幼儿大脑发展与其心智发展的同步性

·婴幼儿大脑的发展与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这一同步性规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信息,即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人们从事心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影响个体心智发展的速度。

·大脑及其神经系统在人生最初几年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因此,我们应重视婴幼儿早期教育及其大脑的潜能开发,为婴幼儿的大脑发展提供及时、适宜、丰富的刺激。综上所述,早期教育是指促进0—6岁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请结合脑科学研究的理论,谈一谈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讨论当婴幼儿问:“我咬鸡腿,鸡腿会不会疼?”时,你作为教师会如何回答?思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模块二一、感知运动阶段

·这一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期,儿童所能做的是少数的反射性动作。此阶段的儿童仅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完成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儿童从仅有的哭叫、吸吮、视听等反射性动作,逐渐发展到大脑和机体的成熟,通过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在这一阶段结束时逐渐形成了有意活动。皮亚杰根据不同的特点将感知运动阶段分为以下六个分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反射练习期(0—1个月)第一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1—4个月)第二分阶段有目的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10个月)第三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10—12个月)第四分阶段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个月)第五分阶段智慧综合时期(18—24个月)第六分阶段二、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运用符号(包括语言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和替代功能在头脑中把事物和动作内化。内化事物和动作并非把事物和动作的信息简单地全部接收下来形成一个副本,内化事实上就是把感觉运动所获得的信息在自己的大脑中再构建,舍弃无关细节,形成表象。例如,皮亚杰3岁的女儿在三天前看到一个1岁多的小男孩突然跌倒而大哭的情景,三天后,她就会在家中重复跌倒,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跌倒游戏。请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谈一谈0-3岁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讨论智力是单一的吗?如何评价儿童的智力?思考多元智力理论模块三一、加德纳对智力的定义

·1983年,加德纳出版了《智力的结构》一书。在该书中,加德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智力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和一定社会及文化环境下的人们的价值标准相关的,因此,不同社会即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力的理解并不相同,对智力的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同,智力应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生产和创造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二、加德纳对智力的分类

·加德纳根据其智力定义,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在加德纳看来,所谓的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首先,其基本性质应是多元的,不是只有一种能力而是有一组能力;其次,其基本结构也应是多元的,这一组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的。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的智力有七种,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二、加德纳对智力的分类智力的分类1.言语-语言智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

言语-语言智力表现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用语言描述发生的事件、表达想法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主要是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音乐-节奏智力表现为对音乐中的音调、音色、节奏、旋律的敏感性和通过作曲、演奏以及歌唱等表达音乐作品的能力,主要是感受、记忆、辨别、表达和改编音乐的能力。

逻辑-数理智力表现为对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对比、类比、逻辑、因果等关系的敏感性和通过逻辑思维及数理运算等进行思维的能力,主要是推理和运算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力表现为对形状、色彩、线条、结构、空间关系的敏感性和通过平面图形及立体造型将作品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是辨别、感受、记忆和改变物体空间关系并以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二、加德纳对智力的分类智力的分类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表现为能较好地控制身体、对事件能做出适应的身体反应以及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主要是运用躯干和四肢的能力。

自知-自省智力表现为能正确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意志品质,并在这种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自爱、自制的能力,主要是洞察、认识以及反省自己的能力。

交往-交流智力表现为能观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意图,并据此做出相适宜的反应的能力,主要是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请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谈一谈你对儿童智力的认识。讨论思考有一个印度男孩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8岁时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他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只会用嘴叼吃生肉。人们努力教育他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一个简单的站立他学了2年时间,走路学了6年时间。17岁临死时才学会了十几个单词,智力仅相当于4岁的孩子。思考二战时,一名叫横井庄一的日本士兵,在东南亚大森林里迷了路。他只好独自一人,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是获救后,他只用了82天,就完全恢复了原来的能力。Tellmewhy?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理论模块四

一、论儿童的发展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显著的特点。(一)具有独有的心理胚胎期

·蒙台梭利在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提出的生理胚胎的基础上提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生理胚胎期,另一个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胚胎期。她认为,0—3岁是儿童的心理形成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经历着和生理胚胎期同样的路线,从刚开始几乎是一无所有的状态,逐渐受到内在生命力的创造能力的驱使而发展,经过不断吸取外界的刺激和印象,积累经验,形成许多的感受点和心理所需的器官,然后才产生心理活动。

(二)具有吸收力的心灵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她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力,简称“有吸收力的心灵”,即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情感联系,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从而形成心理、个性和一定的行为模式。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这种功能是成人所没有的,儿童在幼年期所获得的行为模式将会被保留下来,甚至影响其一生。

(三)发展具有敏感期·蒙台梭利受到德弗里的影响,指出生物界存在一个事实,即各类生物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与一定的生长阶段相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与这一生物现象相似,也有各种敏感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某种心理的倾向性和可能性显示出来;过了特定的时期,其敏感性则会消失。蒙台梭利根据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归纳出以下九种敏感期。2.秩序敏感期(2—4岁)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4.细小事物敏感期(1.5—4岁)1.语言敏感期(0—6岁)5.动作敏感期(0—6岁)3.感官敏感期(0—6岁)7.书写敏感期(3.5—4.5岁)9.文化敏感期(6—9岁)8.阅读敏感期(4.5—5.5岁)

(四)发展具有阶段性

·在敏感期理论的基础上,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不仅具有不平衡性,呈现不同的发展敏感期,而且还具有阶段性。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均有其特定的特点,而前一阶段的发展又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但并不否认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二、论教育的环境、纪律与工作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她指出,旧的教育只包括教师和儿童两个因素,不重视环境因素。新的教育应当包括教师、环境和儿童三个因素,三者之间彼此发生作用。这个环境应该是“有准备的环境”,因为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极其复杂,许多地方并不适宜儿童的发展。“有准备的环境”就是要起一种桥梁的作用,其目的是使成人的世界适合儿童的发展。三、论儿童教育的内容日常生活练习旨在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精神,学习生活技能,并促进儿童注意力、理解力、协调力、意志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1.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的主要特色,旨在通过视、听、触、味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2.感官训练蒙台梭利将肌肉训练看作有助于儿童的发育和健康,动作的灵活和协调,意志的锻炼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的活动。3.肌肉训练初步的知识学习包括蒙台梭利认为的儿童可以学会的阅读、书写和算术的学习。4.初步的知识学习请结合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理论,谈一谈你对早期教育的认识。讨论谢谢观看《早期教育概论》第3单元婴幼儿Unit3infants学习目标·了解婴幼儿发展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能根据相关知识观察和分析婴幼儿的行为。·能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引导案例卢梭的儿童观

·著名教育家卢梭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有他特有的认识、思考和表达感情的方式,再也没有比用我们的方式去代替他们的方式更为愚蠢的事情了,我们宁愿让一个孩子到10岁的时候身高长到5ft(1ft=0.3048m),也不愿他有什么判断力。事实上,在这个年龄,理性对儿童有什么用处呢?它不过是儿童体力发展的枷锁。对孩子讲体力、对成人讲理性才是自然的次序。婴幼儿发展概述模块一一、婴幼儿发展的内涵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包括身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和成熟。一方面,它是指整个身体和各器官在体积和重量上发生变化,如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骨骼与肌肉的生长、牙齿的生长等。另一方面,它还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的成熟,如神经系统的发育、感觉器官的发育以及各种运动技能的发展。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的各种机能,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的发展及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二、婴幼儿发展的特征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生物学特点,而人类个体的发展变化,作为生物体个体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必然受到人类发展特点的制约,表现出特有的规律。婴幼儿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婴幼儿随其年龄增长,在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征。概括而言,婴幼儿发展表现出以下五个普遍特征。

二、婴幼儿发展的特征婴幼儿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顺序。1.顺序性婴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又称为婴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3.阶段性婴幼儿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婴幼儿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婴幼儿身心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匀速、不均衡的发展状态2.不平衡性婴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婴幼儿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存在独特之处。4.个别差异性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生物学特点,而人类个体的发展变化,作为生物体个体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必然受到人类发展特点的制约,表现出特有的规律。婴幼儿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婴幼儿随其年龄增长,在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征。概括而言,婴幼儿发展表现出以下五个普遍特征。思考:这幅图说明了婴幼儿发展的什么特点?知识链接0—3岁儿童成长的轨迹1.1—1.5岁1—1.5岁,儿童将这样逐渐成长:(1)有8~14颗乳牙。(2)能独立站、独立走、蹲下再站起来,会抬起一只脚做踢的动作。(3)走路时能推、拉或者搬运玩具。(4)能玩简单的打鼓、敲瓶子等音乐节奏游戏。(5)能重复一些简单的声音或动作。(6)能听懂和理解一些话,能说出自己的名字。(7)喜欢听儿歌、故事,听大人的指令能指出书上相应的东西。(8)能用一两个字表达自己的意愿。(9)能从杯子中取出或放进小玩具。(10)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11)能辨别家人的称谓和家里熟悉的东西。(12)能认出镜子中的自己。(13)能堆起2~3块积木。知识链接0—3岁儿童成长的轨迹2.1.5—2岁1.5—2岁,儿童将这样逐渐成长:(1)能向后退着走。(2)能扶栏杆上下楼梯。(3)在大人的照顾下,能在宽的平衡木上走。(4)在大人的帮助下,能自己用勺吃饭。(5)能踢球、扔球。(6)喜欢听童谣、歌曲、短故事,喜欢做手指游戏。(7)能模仿大人,试图拉开和闭合普通的拉链。(8)能模仿做家务,如大人做面食时跟着捏面团。(9)能手口一致地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10)能主动表示想大小便。(11)能知道并运用自己的名字。(12)能自己洗手。(13)会说3个字的短句。知识链接0—3岁儿童成长的轨迹(14)喜欢看书,会学着大人的样子翻书。(15)能模仿折纸,能试图堆4~6块积木。(16)认识两种颜色,认识简单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17)喜欢玩沙、玩水。(18)能认出照片上的自己,会用手指出来。(19)表现出多种情感,如同情、爱、不喜欢等。知识链接0—3岁儿童成长的轨迹3.2—3岁2—3岁,儿童将这样逐渐成长:(1)乳牙出齐20颗。(2)会骑三轮车,能两脚并跳,能爬攀登架,能独自绕过障碍物。(3)能用手指捏细小的物体,能解开和扣上衣服上的大纽扣,会折纸,洗手后会自己擦干。(4)能走较宽的平衡木。(5)能自己上下楼梯。(6)会拧开或拧紧盖子。(7)能握住大的蜡笔在纸上涂鸦。(8)喜欢倒东西和装东西的活动,如玩沙、玩水。(9)开始有目的地运用东西,如把一块积木当作一艘船到处推。(10)能把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如把衣服和鞋子分开。(11)熟悉主要的交通工具及常见动物。知识链接0—3岁儿童成长的轨迹(12)能说出图画书上常见的东西的名称。(13)喜欢有人给他念书,能一页一页地翻书,并假装“读书”。(14)能说出6~10个词的句子,能比较准确地使用“你”“我”“他”。(15)没有耐心,很难等待或者轮流做事。(16)喜欢“帮忙”做家务;爱模仿生活中的活动,如喂玩具娃娃吃饭。(17)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相互模仿言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块二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其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在婴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素质为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影响着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程度(3)遗传素质的差异是构成婴幼儿身心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二、环境和教育

·环境是指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包括胎儿先天的母体环境和个体出生后的家庭、社会环境。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环境和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丰富的刺激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1.母体环境对胎儿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母亲的健康、营养、情绪、疾病、药物使用等对胎儿的发育有着至关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知识链接遗传和环境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高特斯曼发现,每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因为遗传天性的不同而不同。他举了三个孩子从被收养的儿童福利院转到一个富有的家庭中去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当这三个孩子伯恩、琳达和朗从环境条件不好的福利院转到一个富有的家庭一年以后,三个孩子的智力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化的程度不相同:伯恩的智商从100分提高到150分,琳达的智商从75分提高到100分,而朗只从54分提高到60分。也就是说,环境的变化是相同的,但是由于遗传的作用,他们三个人智力变化的程度却很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了遗传和环境关系的两种情况。第一,由于我们每个人具有独特的遗传天性,我们对相同环境做出的反应也各有不同。当环境不好时,朗的智商比伯恩低得多;而好环境使伯恩的智商提高得比朗高得多。第二,有时候不同的遗传和环境的组合能使两个孩子看上去完全相同。如果让伯恩生活在毫无刺激的环境里,他的智商是100分;而琳达也能达到这个分数,但她必须生活在充满刺激的家庭环境里。换言之,儿童对环境的反应范围是不同的,遗传和环境的独特组合既能使人们的行为相似,也能使人们的行为不同。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又称为自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是指个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对于婴幼儿个体来说,环境和教育都还只是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外因,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就是婴幼儿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可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迫切的心理动机和高度的责任感,等等。

请你谈谈你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的看法。知识链接影响儿童发展诸因素的不同理论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个体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遗传因素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其创始人是英国人类学家、生物统计学家高尔顿(FrancisGalton)。他关于体力和智力均由遗传决定的主张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还有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等。格赛尔依据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成熟势力说。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因素中,成熟是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知识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知识链接影响儿童发展诸因素的不同理论2.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否定生物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行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JohnLocke)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B.Watson)。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儿童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其经典的论断是“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并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任意塑造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乞丐和盗贼”。知识链接影响儿童发展诸因素的不同理论3.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AnneAnastasi)提出了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两者不是彼此独立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相乘的关系,它们完全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至于两者是如何交互作用的,安娜斯塔西并没有解释清楚,这也是其理论的最大不足之处。知识链接影响儿童发展诸因素的不同理论4.皮亚杰的理论无论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还是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都没有对这些影响因素如何转化为儿童发展的机制做出科学的解释,当然也不能说明作为发展主体的儿童自身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先天具有的内部图式能够同化外界的刺激,从而引起图式数量的变化;有时图式不能同化客体,这时主体就要改变原有的图式或者建立一种新的图式以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从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儿童的发展就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贯穿始终的。在遗传、环境和儿童的活动这三者之间,唯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原因。婴幼儿行为观察模块三一、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

·在教学和研究中,教师和研究者通常使用正式和非正式的观察法来对婴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成人对婴幼儿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婴幼儿发生的行为和事件,通过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来分析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发展水平,从而开展适当的婴幼儿活动,以提高婴幼儿的能力,帮助婴幼儿更好地发展。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可以从早期教育教师、家长以及早期教育机构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

·观察是早期教育教师了解婴幼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行为,可以有效评价婴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发现婴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一)对于早期教育教师的意义020103了解婴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发现婴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为设计活动提供依据小案例露露吃早餐今天的早餐是露露(3岁1个月)最喜欢吃的面条,她想用勺子吃,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于是,她把嘴放到碗边,用勺子把面条拨进嘴里,虽然有不少面条掉到饭桌上,但是她还是吃到了很多。她一边吃,一边开心地跟旁边的小朋友说:“我喜欢面条。”

案例评析:从对露露吃面条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她的一些发展状况,如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小肌肉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伙伴交往的能力等。小案例奇怪的涵涵涵涵(4.5岁)从放暑假回来后一直不开心,就连她以前一直喜欢玩的“娃娃家”游戏也不感兴趣了。在一次美术活动上,老师让小朋友们画自己的爸爸妈妈,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地画,只有涵涵一个人趴在桌子上,一笔也没有动。老师通过与涵涵的奶奶聊天了解到,暑假过后,涵涵的爸爸妈妈外出务工了,可能要过年才会回来,涵涵是因为太思念爸爸妈妈才出现这种情况。

案例评析: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了涵涵的行为与以前大不相同,继而与家长沟通,了解了背后的原因。老师认真观察婴幼儿,才能更好地了解婴幼儿,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一、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二)对于婴幼儿家长的意义1.了解婴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

·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因而家长最初对婴幼儿实施教养行为离不开对婴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2.更有利于与教师的沟通

·婴幼儿在进入早期教育机构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对于婴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三)对于早期教育机构的意义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了解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并设计出适合婴幼儿发展的活动是早期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2.提高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

·通过对婴幼儿行为的观察,教师能够了解婴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关注点,能够发现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差异来设计相应的活动,从而满足婴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二、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方法(一)描述的方法1243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774年,瑞士著名教育家佩斯泰洛奇(J.H.Pestalozzi)首次使用日记描述法撰写了《一个父亲的日记》一书,在书中详细记录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情况。轶事描述法轶事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特殊或典型的事件。轶事描述法是指以叙述性的描述方式对在特定环境和情形中的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记录的一种观察方法。许多观察者也会以这种方式记录他们感兴趣或认为有价值的事件。实况详录法实况详录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持续、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其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并将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的一种观察方法。样本描述法样本描述法是指将所观察到的观察对象的行为按照时间顺序详尽地记录的一种观察方法。它是机动性最强、开放性最高的一种观察方法,无须借助表格或其他工具就可以进行。思考:某早教机构的教师想观察了解新进的幼儿是否喜欢早教中心组织的相关活动,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小案例果果吹泡泡果果(2岁1个月)手里拿着一瓶泡泡水,与妈妈一起到小区的院子里玩。她先把管子从泡泡水中拿出来,用嘴吹了一下,发现吹不出来泡泡,于是看着身后的妈妈,说:“妈妈弄。”妈妈接过管子,在空中挥舞了两下,弄出了很多的泡泡,果果笑着去追赶飘着的泡泡。等泡泡都没有了,果果便从妈妈手里接过管子,放在了泡泡水里,再拿出来像妈妈那样在空中挥舞,也弄出了几个泡泡,便开心得手舞足蹈。

案例评析:该观察记录描写了孩子学吹泡泡的过程。语言简练,细节描写很传神,动作的描写很符合人物年龄特征。小案例莎莎的分离焦虑莎莎的妈妈早上送莎莎来到托儿所,莎莎看到老师便躲在妈妈的怀里不愿意离开,妈妈对莎莎说:“莎莎乖,听老师的话。”说完便拉开莎莎的手转身离开了。莎莎盯着妈妈离开的背影哇哇大哭起来,妈妈回头抱了一下莎莎,摸摸莎莎的头,然后又离开了,莎莎哭着跟老师进了教室。

案例评析:该观察记录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把孩子分离焦虑的状态写得很传神。二、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方法(二)取样的方法1.时间取样法(1)明确观察目标。(2)预设观察时间。(3)合理设计观察量表。(4)做好观察记录,整理、提取和分析资料。2.事件取样法(1)明确所研究的行为。(2)选择观察对象和记录方式。(3)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观察结果。二、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方法(三)评定的方法

评定量表法是用于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某种能力发展程度的一种评估方法。3.评定量表法

检核表法是在婴幼儿行为观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评定方法。2.检核表法

次数统计法是为了了解婴幼儿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对事件发生的次数进行统计的一种评定方法。1.次数统计法儿童观模块四一、儿童观概述(一)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是成人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儿童观涉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生长特点、发展的形式和成因、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二)儿童观的不同形态

·在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千差万别,不同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儿童观。有学者将儿童观分成以下三种形态。几种典型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儿童是“白板”儿童是“有罪的”儿童是“花草树木”儿童是“私有财产”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未来的资源”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儿童是“成人的导师”儿童就是“儿童”一、儿童观概述(二)儿童观的不同形态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居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人们所认定的儿童观,其呈现一元化特点。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儿童观,其往往是多元的。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即广大民众对儿童的基本认识和态度。3.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一、儿童观概述(三)儿童观的结构3.儿童观的精神构成儿童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兴趣、价值,是一种精神存在,儿童观须对此做出回应。儿童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儿童观必然包含对其自然构成层面的认识。1.儿童观的自然构成2.儿童观的社会构成人在本质上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儿童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儿童观因此也必须包含对其社会构成层面的内容。二、儿童观的演变(一)古代儿童观010203033.西方中世纪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儿童观:原罪说和预成论022.中国先秦与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儿童观: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011.远古时代的儿童观:儿童是氏族或父母的公共财产,可以任意处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儿童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子子”养子防老把子女当作光耀门楣的工具性别歧视中国传统文化以成人为本位,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二、儿童观的演变(二)近代儿童观

·文艺复兴运动的爆发使得新的人生观沉重地打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所谓的原罪说儿童观,并为近代儿童观的诞生铺平了道路。直到16世纪,文艺复兴的余光照进了儿童观领域,才使得通体散发着人文精神的全新儿童观来临。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伊拉斯谟认为,要研究儿童的自然能力和才智,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的一样,不要指望他们有像小大人一样的举止。他明确指出,对待儿童首先是爱,然后渐渐随之以某种自然和温柔的尊严,而不是畏惧,前者比后者更有价值,用恐怖的手段来使儿童弃恶乃是一种奴性的做法。因此,自由的教育是符合儿童的,人们用教育手段把本来是自由的儿童奴隶化是极其荒谬的。二、儿童观的演变(三)现代儿童观

·继卢梭之后,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这一运动主要发生在19世纪,瑞士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首次明确提出使教育、教学心理化的主张,认为教育应当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人性规律相一致,使儿童在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最先提出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接受裴斯泰洛齐的主张,认为儿童的本性是善良的,对儿童教育就是要循序渐进地使儿童善良的天性发展起来。二、儿童观的演变(三)现代儿童观

·继卢梭之后,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这一运动主要发生在19世纪,瑞士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首次明确提出使教育、教学心理化的主张,认为教育应当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人性规律相一致,使儿童在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最先提出教育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接受裴斯泰洛齐的主张,认为儿童的本性是善良的,对儿童教育就是要循序渐进地使儿童善良的天性发展起来。蒙台梭利的儿童观(1)心灵的胚胎: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内在潜力”。(无限可能性)(2)吸收性心智:儿童通过潜意识来吸收环境知识的;儿童具有一种特殊的学习周围知识的敏感性;儿童能根据周围环境塑造自己的性格。(自主选择性)(3)敏感期:诸如语言、动作、数概念、秩序、同伴交往等重要能力发展,且敏感期大多数在6岁之前。(4)工作:指那些身心协调、手脑结合的活动,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是儿童自我成长、自我建构的过程。(主动建构性)三、科学儿童观的内涵(一)儿童是人

·儿童作为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差异性。儿童稚嫩、不成熟,这恰恰代表着人类发展的轨迹以及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不同于成人,正处在发展之中。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发展的。此外,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我们要明确的是,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整齐划一。三、科学儿童观的内涵(三)儿童是权利的主体1.《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1)生存权。(2)受保护权。(3)发展权。(4)参与权。2.《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权利(1)无歧视原则。(2)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3)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4)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知识链接儿童的参与权阶梯在国际儿童救助会联盟亚洲分部所编辑的《促进儿童权利———儿童权利公约培训手册》中,提出了儿童的参与权阶梯。儿童参与权八个阶梯的具体含义如下。第一个阶梯:有关儿童的事情完全由成人来安排。没有一种渠道或方法让儿童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怎么能对参与这样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个阶梯:儿童可能有机会参与一些活动,如被要求唱歌、跳舞、穿漂亮衣服,为某些事情做宣传,等等。但是,他们不明白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也不知道是否有参与的选择权,如何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第三个阶梯:在一些事项中,儿童可能会被问到他们有什么想法,但是没有人重视或参考他们的意见。知识链接儿童的参与权阶梯

第四个阶梯:成人决定一些有关儿童的事项后,让儿童了解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他们可以决定是否参与。第五个阶梯:成人设计了有关儿童的事项,让儿童明白做这些事的意义,并征求儿童的意见,能严肃地对待儿童的意见。第六个阶梯:成人提出有关事项,让儿童在筹划和实施中参与,并与儿童一起做决定。第七个阶梯:儿童提出有关事项,并由儿童自己做出决定,成人并不参与。第八个阶梯:儿童自己提出有关事项,并以主体身份来邀请成人一起讨论和做出决定。谢谢观看《早期教育概论》第4单元早期教育教师Unit4earlyeducationteachers学习目标·了解早期教育教师的含义。·理解早期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掌握早期教育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引导案例填志愿的思考

·填报高考志愿开始了。李娜是一名普通高中毕业生,她听其他同学说上幼儿师范学校特别好,既可以学习舞蹈、唱歌、绘画,还能学手工。这对从小就喜欢艺术而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李娜来说极具吸引力,她便与父母商量,想报考当地的幼儿师范学校早期教育专业。爸爸持相反意见,说:“读哪个学校不好呢?早期教育教师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带孩子瞎闹的高级保姆。”妈妈的意见不同,她认为女孩子当早期教育教师挺不错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工作环境好,工作轻松,而且国家重视0—6岁婴幼儿教育,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以后会有大批婴幼儿需要上早教,等女儿将来毕业了就业形势会很好,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早期教育教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职业?有哪些职业特点?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早期教育教师概述模块一一、早期教育教师的含义与角色定位1.早期教育教师的含义2.早期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早期教育教师就是在早期教育机构中按照社会期许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促进0—6岁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专业人员。早期教育教师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二、早期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1.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早期教育教师与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对象略有不同,早期教育教师的教育对象是0—6岁的婴幼儿。婴幼儿是一个有意识的个体,一个主动并且不断发展的人。在早期教育教师对婴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婴幼儿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他们会有所选择地通过自身内部作用来接纳部分外部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发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使早期教育教师的工作比较复杂,早期教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婴幼儿,针对每个婴幼儿的发展水平激起婴幼儿主动活动的兴趣,调动婴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小案例餐桌旁的小时钟3岁的豆豆吃饭时总是喜欢把饭含在嘴里,一顿饭能吃半个多小时。有一天,在小朋友饭前玩积木时,老师拿出一个小时钟给豆豆看,并问豆豆:“你认识上面的数字吗?”“认识!1,2,3…”豆豆非常自豪地回答。“那你看看这根针现在指着数字几?”老师问。豆豆说:“5!”老师又说:“等一下我们再来看看它在不在这儿。”5min后,老师又让豆豆来观察小时钟。“到6了!”豆豆惊讶地说。老师告诉豆豆:“指针走了一格,表示过了5min,就是你刚才玩积木的时间。现在我们去吃饭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你要跟指针比赛,在它走到10之前把饭吃完,好吗?”“好!”在求胜心和好奇心的驱使下,豆豆吃饭的速度明显加快①。案例评析:该教师熟悉婴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游戏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孩子吃饭时间长的问题。由此可见,早期教育教师要了解婴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婴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出发,从婴幼儿的成长角度出发考虑使用哪种教育方法才能较好地达成教育目的。二、早期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2.教育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早期教育教师的任务是要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对婴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几方面的教育,使婴幼儿按照发展规律健康地成长。其中,感觉统合训练对0—3岁的婴幼儿来说尤为重要,为其3—6岁的体育运动能力形成打下基础,增强其身体素质。在早教中心和幼儿园中,早期教育教师要全面负责婴幼儿的全天活动,不仅要照料婴幼儿的各项生活起居,指导他们进行身体锻炼,还要指导婴幼儿家长在家中科学育儿,以促使婴幼儿在早教中心或幼儿园所受的教育能在家中得以延续,避免形成“5+2=0”的情况。可以说,早期教育教师担负着妈妈、教师和朋友的角色。小案例给小兔子唱歌王老师安排幼儿进行区角表演游戏,大部分幼儿都很开心地玩起来。只有乐乐对表演似乎不太感兴趣,抱着自己的小兔子玩具坐在一旁。王老师走过去对乐乐说:“我们来给小兔子表演一首歌曲好不好?”听到王老师的话,乐乐终于加入了“唱歌”的行列,给小兔子表演了几首歌曲,并且越玩越开心。

案例评析:王老师敏锐地观察到幼儿的情绪,并借由幼儿的兴趣点成功引导幼儿加入了表演游戏。由此可见,在组织活动时,老师需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情绪,并及时加以引导。二、早期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3.教育过程的示范性和创造性

·教育的过程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要求早期教育教师必须做婴幼儿的楷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方面,婴幼儿模仿性强,在他们眼中,教师就是智慧的化身,是他们自然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要求婴幼儿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做婴幼儿的楷模。另一方面,如果婴幼儿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教具,那么往往会出现把教具当玩具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具及环境的教育功能,需要早期教育教师引导婴幼儿选择一种与其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具,并在适当的时间示范操作方法。当婴幼儿掌握了基本方法后,教师可以由引导到不再引导,逐步放手让婴幼儿自己独立操作。课后实践:

·调查身边人对于早期教育教师的认识,并就主要观点做正确解释或加深其了解,在课后与同学分享。早期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模块二一、早期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岗位或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职业道德一直是教师岗前和在岗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早期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早期教育事业2.关爱和尊重婴幼儿3.尊重和团结家长、同事一、早期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早期教育事业

·婴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石,对推动我国未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