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1页
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2页
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3页
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4页
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一)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对审计鉴证行业提出新高度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设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审计监督从此迈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指出,要强化审计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核心部分。风险揭示和应对要依赖高质量的数据,数据“保质”是经济数据链中“审计”环节核心地位的重要体现。以审计为主专业构建专业群,对培养具备审计风险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二)数字化革命与产业升级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元,GDP占比达34.8%,广东省超过4万亿元。数字化革命促使现代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不断升级,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金融和财税通过资金融通与内控管理、资本运营形成关联,共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催出生了财务共享、云审计、智能投融资、数字化评估等新兴职业岗位类型,单一的素养和技能人才已不能满足产业复合岗位型的人才需求。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的构建充分呼应上述融合趋势,培养具备数字信息素养“懂财税、精审计、通金融、能评估”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三)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对人才供给侧改革提供新机遇“大智移云物”背景下,大湾区发展聚焦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会计、审计、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并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广东省正倾力打造大湾区现代服务业生态体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鼓励共建专业服务机构,促进会计、审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将为“业务、财税、金融”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带来重要发展机遇。专业群建设要主动适应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主动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会计、审计、金融、评估等专业人力资源“单一”供给渠道,升级面向金融商务服务业输出人力资源“多元”供给渠道,实现财经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的融合。(四)国家职教改革政策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出新要求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对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面向现代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两大重点发展产业,积极把握国家政策利好赋能职业教育改革新动力的良好机遇,依托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和大湾区发展战略,遵循教学服务产业原则,依据“财务数据链”的逻辑路线组建专业群,培养支撑国家以及大湾区重点产业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将审计专业建设成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二、建设基础(一)专业群综合排名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财会金融类专业群有5个项目,见表1。表1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建设类别建设单位专业群名称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会计、连锁经营管理会计、市场营销金融管理、国际贸易实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会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审计广东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项目中,财会金融类专业群有5个项目,具体见表2。表2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项目组群专业立项情况一览表序号学校名称专业群构成组群专业省级立项情况立项数量1大数据与审计重点专业3大数据与会计二类品牌国际金融二类品牌资产评估与管理2金融服务与管理一类品牌3国际金融重点专业财富管理二类品牌3金融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2大数据与会计财富管理二类品牌会计信息管理4会计信息管理1大数据与会计二类品牌财富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5大数据与财务管理0会计信息管理金融科技应用资产评估与管理财富管理本专业群在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项目中是唯一一个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组群专业中,大数据与审计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大数据与会计是国家骨干专业及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国际金融专业是省级二类品牌专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参照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本专业群在全国同类专业群综合排名为前六。按同类专业群的组群专业获得省级立项专业数,省内同类专业群综合排名位居前二。(二)专业群优势特色1.大湾区区位优势大湾区地处我国开放前沿,《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商务服务、流通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为专业群高水平建设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2.社会技术服务优势学校建有经济学会,先后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依托社会服务平台,专业群具有高水平商务服务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技术优势。(三)专业群支撑条件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面向广东省现代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发展契合度高。专业群由“大数据与审计、大数据与会计、资产评估与管理、国际金融”四个专业组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组群逻辑清晰;办学保持较高规模,招生稳定,生源质量高。群内专业在校内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及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社会认可度、就业率、对口率、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较高。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是学校“十四五”拟重点建设且已发文立项的校级专业群。2019至2020年学校已投入专业群建设专项资金350.1万元。1.组群专业基础良好,骨干引领协同发展以下分析基于2018-2019学年数据平台。(1)办学规模大且稳定,生源好、报到率高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具有稳定的办学规模且规模较大,生源质量好,报到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9年专业群在校生规模为1919人、计划招生668人、录取669人、报到628人,专业群综合报到率为93.87%,具体见下表:表3专业群2019年招生情况一览表群内专业招生计划数(人)实际录取数(人)新生报到数(人)新生报到比例(%)大数据与审33%大数据与会计29029128296.91%资产评估与管理11511510793.04%国际金融1131139684.96%总计66866962893.87%表4专业群2019年在校生规模群内专业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专业规模大数据与审计143153156452大数据与会计282285243810国际金融96102125323资产评估与管理107113114334专业群规模6286536381919(2)就业质量高,学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学校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麦可思数据公司每年对学校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和课程教学改革等提供依据。专业群建立了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构成的三方评价质量反馈机制,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对用人单位进行人才培养适应性和满意度调查。据人才培养基本状态数据平台显示,2019年,专业群毕业生总数为570人,初次就业率为98.77%,其中:本省市就业率为90.59%、对口就业率为76.52%,2018届年底就业率为98.67%、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100%,显示专业群面向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准确、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较高,毕业生半年以后就业率达到98.58%,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较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表5专业群2019年就业情况一览表群内专业19届毕业生人数(人)初次就业率%本省就业率%对口就业率%18届年底就业率%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大数据与审计15399.35%87.50%84.21%97.84%100%大数据与会计22998.25%94.67%78.22%98.57%100%资产评估与管理86100%90.70%77.91%100%100%国际金融10298.04%86%60%99.03%100%专业群57098.77%90.59%76.52%98.67%100.00%2.教学团队素质优良,科研创新和带头人能力强组群专业中,审计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会计专业是国家骨干专业、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国际金融专业是省级二类品牌专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1)专业群带头人社会影响力大介绍专业群带头人,填写履历。表6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成果序号成果12(2)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结构优专业群现有教学团队专任教师96人,校外兼职教师15人,生师比为19.99。教师团队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双师素质教师占比51.67%,高级职称占比25%,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58.33%。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基础扎实,专业课任课教师80%以上有3-10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会计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国际金融教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团队中有2名南粤优秀教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在教育教学改革以及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标志性成果见表5。表7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效类别年份项目名称授予部门教学团队省级高层次兼职教师教学成果奖3.多层人才培养提升效果,校企协同育人长效化专业建设委员会,整体把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行业的契合度,出台多项关于校企协同的管理办法、操作指南与考核办法规划,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规范合作行为的。探索多形式校企育人合作模式,如审计专业以财税公司和会计师事务处为依托,打造学训循环实习模式;会计业与企业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国际金融专业依托“一中心e银行”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打造引企入校新模式;建设金融服务中心、“财.金.税”创业服务中心项目,将企业真实业与与操作流程引入校园。4.积极推进培养改革试点,贯通人才培养多样化专业群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开展中高职三二贯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在校生规模300人;开展三二分段高本协同育人试点,在校生规模86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校生101人;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在校生26人。国际金融专业开展中高职三二贯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在校生规模200人;开展专业学院人才培养试点,在校生34人。5.校企合作共建内外基地,专业实践教学全程化专业群深化校企合作,整合行校企资源,形成能力递进培养的“三维”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是校企共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二是“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三是与35家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群,开展学生为期3.5个月的中期跟岗实习,学年参与校外跟岗实习学生340多人次。拥有校内实训室7间,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35个,其中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3个。6.校企共同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平台化2019年8月,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立项为校级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后,协同企业共同构建“基础共享+‘1’专业强化+‘X’能力互融”课程体系,见图1。图1“基础共享+‘1’专业强化+‘X’能力互融”课程体系7.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资源立体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了以“线上-线下-职场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规模30人小班教学,10门课程探索多种教学法组合。骨干教师在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教师在各类教学能力大赛、教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上均取得优秀成绩。具体见表6、7。表8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一览表序号成果类型成果名称级别时间1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基础省级2014商业银行会计省级2014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校级2018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校级2018财务会计校级2019审计实务校级20193专业教学资源库审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校级2019表9专业群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情况序号获奖名称等级获奖者所属专业18.双创教育培养贯穿始终,创新创业训练实效化专业群开设了《创新思维》、《创业实务》两门双创通识基础课程,《证券经纪》、《企业经营沙盘实训》、《金融创新创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等四门校级双创课程;成立“AIB金融服务中心”、“财金技能实训中心”两个校级双创基地,学生双创教育贯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赛教结合、以赛促创”的双创教育理念,探索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双创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成果。9.与行业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服务效果显著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设立产业与社会服务中心,形成业金财融合型“三中心三服务循环模式”,为农垦改革、产业升级、扶贫扶困扶创、学生普惠、社会培训持续提供有效服务。三、建设目标(一)与标杆专业群对标分析1.建设基础的差距标杆专业群的主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本专业群的主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标杆专业群的组群专业中有3个国家骨干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本专业群的组群专业中有1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省级品牌或重点专业,与标杆专业群的建设基础有一定差距。2.建设成果的差距标杆专业群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引入企业标准和工作规范,与合作企业共同改造企业实景化实践环境,将企业经过脱敏的真实工作项目和数据引入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进行真实业务模拟操作。在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方面,我校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与标杆专业群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标杆院校专业群多次获得全国或省级专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多项,我校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尚未获得过全国一等奖,与标杆专业群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二)专业群建设关键问题及重点领域1.专业群建设关键问题(1)在建成全国领先水平的专业成果方面形成挑战本专业群目前只有会计专业是国家骨干专业,其余专业均为省级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期内,在专业群建设成果方面将取得7项以上国家级建设成果、15项以上省级建设成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2)在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形成挑战我校审计专业群现已建成各类校内实训室(中心)17个,能充分满足日常实训教学需要,但尚未与合作企业共建实景化的实践环境,将企业经过脱敏的真实工作项目和数据引入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进行真实业务模拟操作。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期间,本专业群将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专通结合、群内互通、内外互联的实践基地,建成大数据财经分析中心等5个融通型校内实训基地,并配套建设由10家金融企业、10家会计师事务所、10家财税咨询公司、10家资产评估所、10家企业文化展示平台组成的专业共生素养培训基地群,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育共享人才培养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2.专业群建设重点领域(1)坚持思政引领,扎实推进“三教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落实在课政思政案例中,在教学改革与科研中获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落实“1+X证书制度”,构建“书证融通”课程体系落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构建通识培养贯通的“基础共享+‘1’强化+‘X’互融”课程体系;建设1个数字化移动学习平台;开发1+X证书课程培训资源包;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并在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位列全国前列的成绩,彰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3)深化产教融合,建设融通型校内实训基地与行业标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建设智能审计协同创新中心、智能财税创新共享中心、数智化评估协同创新中心、e银行一中心、智慧财经实训中心等五个融通型校内实训基地,将企业经过脱敏的真实工作项目和数据引入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进行真实业务模拟操作。深化产教融合,与行业标杆企业共建共享审计、会计、金融和资产评估等四个协同创新中心,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协同、合作和服务。(三)专业群建设目标1.总体建设目标专业群建设的总目标:以党建引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依托“十四五”时期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大湾区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两大重点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指导,对接“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提升专业群资源集聚效应与协同育人效应,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有效融合。到2025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得到彰显;符合“广东服务”的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共建共育共享协同育人机制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赋能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在广东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三教”改革实效更加突出;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效果更加显著,专业群师生团队能为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人才输出;具有“广东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专业群发展能力、改革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办学实力居全省同类专业群前列,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到2035年,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面向国际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建设标准更加成熟完善,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实现结构性融合,专业群发展成效具有鲜明的“中国职业教育特色”,成为广东现代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校企融合,组建主体多元、利益平衡、运行协调的产教联盟;创新“以德养技,四进三出两循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衔接,群内专业均试点“1+X”证书制度建设;至少两个专业开展中高衔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高本协同培养学生超过120人;累计培养学生超过10000人;学生参与各项竞赛人数超过250人次;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人数超过1000人次;积极推进学分制、学分银行改革。(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构建通识培养贯通的“基础共享+‘1’强化+‘X’互融”课程体系;建设两个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超过10门;校企合作研制专业课程标准超过25个;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或优质课程超过20门,其中省级至少2项;建设微课资源超过300个;开设双语课程超过2门;建设国家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超过1项。(3)教材与教法改革校企“双元”编制活页式教材至少7部,其中立项国家级规划教材至少2部;省级教学竞赛奖励或教学成果奖至少4项;编著德育及思政相关专著1部;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至少5门,其中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至少1门;建设国家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至少1个。(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至少4名;培养教学创新团队两个;聘请或培养高层次人才至少2名;引入行业企业领军人才、企业技术骨干等兼职教师超过100名;“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双语”教师占比超过10%,“双创”导师至少4名;专职教师获聘企业职务(含顾问)比例达50%;专任教师企业挂职比例达100%;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至少3项,培养至少1名省级及以上企业教师(含高层次兼职教师、企业导师等);指导学生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至少15项。(5)实践教学基地与行业标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建设智能审计协同创新中心、智能财税创新共享中心、数智化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银行一中心、智慧财经实训中心等五个融通型校内实训基地,将企业经过脱敏的真实工作项目和数据引入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进行真实业务模拟操作。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超过3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示范性产教联盟项目/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职工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等至少3项;建设国家级国家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至少1项;文化育人中心至少2个;开展咖啡时光/思政大讲堂/财经素养宣讲至少10场/年。(6)技术技能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与行业标杆企业共建共享审计、会计、金融和资产评估等四个协同创新中心,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协同、合作和服务,包括财务研究与资本运营协同创新中心、内部控制研究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AIB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高端财务人才协同培育中心;成立产业学院一个;开展全国性论坛或技术研讨会1次;立项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至少3项。(7)社会服务师资培训项目至少1个;开展社会培训不少于4000人次每年;承担企业委托项目不少于5项;乡村振兴——内部控制进乡村项目不少于1项;服务企业数量不少于100家;服务收入不少于210万元。(8)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技术合作项目不少于1项;双语教师比率至少达10%;建设双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至少1门;每专业至少开设一门双语课,每门课至少配备两名双语教师;与境外师生开展至少2次学生交流。(9)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成立专业群动态调整专家小组;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价、专家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专业群诊改机制。立项省级样板党支部1项。四、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一)建设任务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组建主体多元、集聚国内外多方优质资源的产教联盟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发挥大湾区金融服务业与商务服务业知名企业的引擎和集聚作用,汇集国内外政校行企优质资源,组建主体多元、由五个项目运营中心构成的产教联盟。产教联盟运作中心具体包括:联合企业共建智能审计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企业等企业共建智能财税创新共享中心;联合企业共建数智化评估协同创新中心;联合银行共建“e银行一中心”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联合企业共建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中心。(2)构建“以德养技,四进三出两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以德养技,四进三出两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紧紧围绕培养“德计并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个核心目标,在“学生——企业员工”转型的过程中,让学生交替地走进校内实训中心、生产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教联盟企业进行实践实训,实现“在校学生→岗位实习生→企业顶岗(学徒)→企业准员工→企业员工”这样一种角色轮换过程。角色转换实现能力培养目标理论知识技能支撑基础一进学生→岗位实训实习生第一、二学期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增加对职业的认知,对岗位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作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发现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欠缺。一出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能力,识别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完成《会计基础》《大数据统计分析》《大数据财务分析》《智慧财经应用文写作》等平台课程。二进学生→生产性实训中心学徒第三学期,让学生到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智能审计协同创新中心、智能财税协同共享中心、数智化评估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生产实训,由企业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企业项目,让学生对职业和岗位有进一步了解,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岗位能力。二出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进行真实企业业务处理,培养对岗位职业能力针对在第一阶段实训情况,进一步学习“智能财税、智能审计、数智化评估、科技金融”四个专业能力强化课程三进学生→企业准员工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进入产教联盟企业),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跟岗实训,掌握岗位技能与工作技巧,能完成岗位群所有的基本工作,实现课堂教学、实训与职业岗位的完全对接,实现职业资格培养三出学生通过在产教联盟企业真实工作岗位跟岗实习,掌握职业岗位要求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根据在产教联盟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发现的知识体系的不足,再次返回学校学习四进学生→企业员工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角色转换为企业员工,并在此过程中选择对口企业,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德计并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校内校外循环”:学生通过校内实训中心、生产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教联盟企业的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后进入产教融合企业就业,成为企业导师并返聘为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指导老师及产教联盟企业导师,实现人才培养校内校外循环。“PDCA诊改循环”:建立专业群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计划(P)——执行(D)_检查(C)——诊改(A)”课程诊改循环和专业群诊改循环,通过循环把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有机联系,形成动态管理、过程监测常态化诊断改进机制。图2“以德养技,四进三出两循环”人才培养模式(3)构建“基础共享+‘1’强化+‘X’互融”课程体系配合推进“一平台、双循环、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精准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水平、多技能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刚需”,构建紧密对接1+X证书制度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图3“基础共享+‘1’专业强化+‘X’能力互融”课程体系贯通全程通识课程体系。形成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相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体育》《经济数学》《形势与政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思维》《创业实务》、《健康教育》组成的跨专业通识课程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传统文化与商业论理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与职业文化支撑,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基础”共享课程体系。提炼群内四个专业互通的专业基础技能与知识要求,设计基础共享课程,包括《会计基础》《大数据统计分析》、《智慧财经应用文写作》《经济数学》《大数据财务分析》。“1”专业强化课程体系。对接大湾区财经产业“会计提效、审计保质、评估稳价、金融精准普惠”的行业发展要求,设置“智能财税、智能审计、科技金融、数智化评估”四个专业能力强化课程模块。契合数字化革命与产业升级对财经人才的新要求,将行业新标准、新内容、新业态融入课程内容,结合大数据、云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产业对接度,强化“1”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X”能力互融课程体系。开发与审计、会计、资产评估、金融四个行业“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的综合教学实践项目,包括“创新企业财务共享综合实训项目”、“企业审计与内控治理综合实训项目”、“互联网金融与企业投融分析综合实训项目”、“数智化资产评估综合实训项目”。学生在第三学年根据自身知识技能储备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进入一个项目实践中心完成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形成“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课程建设发展机制,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为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提供了可能。(4)实现1+X证书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衔接通过持续实施“一平台、双循环、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智能审计、智能财税、智能评估、互联网金融1+X证书制度实施全覆盖,五年内面向行业、社会人群开展1+X证明书培训。专业群1+X证书与学分银行对接,鼓励在校学生和行业从业人员参与初中高级全体系认证,实现1+X证书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衔接。(5)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与学分制银行改革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在控制总学时、合理分配不同课程模块课程学分、以及必要的职业方向指导的基础上,赋予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权、课程的选择权、考证的选择权、学习方式的选择权;配合“基础共享+‘1’强化+‘X’互融”课程体系,设计限选课+任选课的框架体系,推进学分制管理。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1)建设专业群平台课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至少2门专业群共享课程的移动学习平台。(2)建设4个专业强化模块资源包校企共建共享,满足多元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建设智能审计、智能财税、科技金融、数智化评估等4个专业强化模块的教学资源包。申报省级以上课程至少1门、校级以上课程至少10门。(3)开发1+X证书课程培训资源包核心课程模块课程体系融入1+X证书(智能财税证书、智能审计证书、智能评估证书、人身保险理赔证书)制度、初级会计师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资产评估师证书等课程培训资源包至少1项。3.教材与教法改革(1)强化“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做好职业启蒙,弘扬工匠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落实在至少80个课政思政案例,组建编委会,出版专著《财经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1部,完成国家级课程思政改革课题至少1项。(2)开发产教融合“项目化”活页式教材依据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专业群核心课程教材。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审计实务》等至少7本活页式教材,立项国家规划教材至少2部。(3)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开发“1+X”课证融通教材按照“基础共享+‘1’专业强化+‘X’能力互融”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1+X的“课证融通”教材至少1部,其中申报国家规划教材至少1部。(4)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实施“移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移动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串连校内课堂与企业课堂,支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实时互动,每个专业方向选择至少2门课开展“移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师大赛奖项至少3项;立项或结题省级及以上教改课题至少1项。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按照“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六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三教”改革总体要求,坚持以发展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对象精准化等系列举措,构建“四层次-四类型-六工程-六能力”的“4466”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提升师资队伍综合能力。图4“名师+名匠”专兼结合创新教师团队体系(1)专任教师4层培养专业教师分层培养精准划分培养为专业领军人才、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四个层次梯队建设。实施专业领军人才建设。围绕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的建设战略,培养至少1名省级教师。实施专业群带头人建设。以打造“高端”专业群为目标,形成专业群带头人培养机制。实施骨干教师建设。培养骨干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能力,培养至少1名省级教师或团队。实施普通教师建设。提升教师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双师”素质教师比率至少达60%、“双语”教师比率至少达10%名、“双创”导师4名、专职教师获企业职务(含技术顾问)比例达50%。(2)兼职教师4类培育实施高端领军型兼职教师建设。培养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刘维总会计师为专业群企业带头人。实施课程教学主导型兼职教师建设。以承担教学、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等为主要任务,建成35人以上的课程教学主导型兼职教师团队。实施专项特长咨询型兼职教师建设。以承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论证和实践基地建设的指导与咨询工作为主要内容,建成10人以上的专项特长咨询型兼职教师团队。实施实习就业指导型兼职教师建设:以承担校外学生中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等工作为主要任务,建成100人以上的实习就业指导型兼职教师团队。(3)实施6项强师工程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工程。依托我校与广东农垦集团共建的“双师”20个培训基地,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挂职实践。实施以老带新培养工程。建立对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培养机制,青年教师与指导老师结成“一对一”指导关系。实施人才引进强教工程: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引进具备海外留学或工作两年以上经验教师2名,申报1个省级教学团队。实施双语教师建设工程。双语教师数至少达10%,实现群内每个专业至少开设1门“双语”课程目标。实施在岗继续教育工程。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教育,推动校级信息化认定通过10人,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级大赛以上奖项至少3项。实施兼职教师建设工程。培养至少1名省级及以上企业教师(含高层次兼职教师、企业导师等),5名校级企业教师(含高层次兼职教师、企业导师等)。(4)提升教师6项能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双语教学、文化育人、科技创新服务等6项能力。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至少1项,指导学生竞赛至少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至少15项;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师大赛奖项至少3项;立项至少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双语教师人数至少达10%以上;申报省级文化育人类项目至少1项;立项或结题省级以上科研课题至少3项。5.实践教学基地图5专通结合、群内互通、内外互联实践教学基地体系(1)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专通结合、群内互通、内外互联的实践基地建成大数据财经分析中心1个、智能财务实训中心1个、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坊1个、智慧财经体验中心1个、数据挖掘与分析中心1个组成的融通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由10家金融企业、10家会计师事务所、10家财税咨询公司、10家资产评估所、10家企业文化展示平台组成的专业共生素养培训基地群。(2)针对“1”专业强化课程,建立专业技能模拟实训基地建设智能审计协同创新中心、智能财税创新共享中心、数智化评估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智慧财经创新共享中心,开发满足中期跟岗实习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建立产教联盟职业技能综合实践基地针对“X”能力互融课程,开发满足开展智能财税、云审计、数字化资产评估、科技金融的X职业技能等级综合实践项目的实训中心,包括建设财务研究与资本运营创新中心、内部控制实践协同创新中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中心、高端财务人才协同培育中心、e银行一中心校企协同育人中心,开发满足跟岗及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践基地35个。(4)实现通识课程贯穿全程培养,建立文化育人中心依托思政大讲堂开展至少每年2场,探索思政教学常态化;依托“咖啡时光”分享会开展不少于20次主题文化交流会,探索文化育人;依托AIB金融服务中心开展不少于5场财经素养宣讲,财经文化渐入人心。6.技术技能平台(1)建立财务研究与资本运营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农垦集团共建财务研究与资本运营协同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不少于4000人次每年的专业培训,农垦技术服务项目不少于3项,从而促进集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建立内部控制研究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申报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企业开展不少于6次的内部控制改进培训会,提供内部控制技术服务不少于2项,为不少于一个村提供乡村振兴内部控制修订服务。(3)建立成立AIB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中联集团组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助力企业发展,发挥人才培养功能;撰写调研报告1份;规划方案1份;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章程1份;建成产业学院1;培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累计至少200人;立项省级国家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至少1项。(4)建立高端财务人才协同培育中心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联手深圳市宝安区会计学会、广东省资产评估协会,建立高端会计财务人才协同培育中心,与行业企业高端会计财务人才共同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共同开展财会技术技能研究,实现共同研究课题、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技术,协助高端会计财务人才完成正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的科研要求,进而实现共赢。7.社会服务图6“三中心三服务”社会服务体系(1)融合专业,服务地方向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评价服务、为企业提供财务分析及税务筹划服务等不少于3项;为乡村振兴开展金融扫盲服务不少于5场;服务企业数量不少于50家;为社会提供培训不少于4000人次每年;完成乡村振兴内部控制服务项目1项;服务初中级会计师考证人数至少3000人;实现服务收入至少210万元。。(2)精准发力,服务农垦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结合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立校特色,依托农垦集团,服务农垦集团。一是经济学会打造成农垦“智库”,每两年向社会征集关于农垦产业发展、集团化改革等方面研究课题至少5项项。二是为广东农垦提供内部控制评价、财务分析等持续化专业服务,承接农垦横向课题不少于3项,并为广东农垦财务人员、内审人员等提供政府会计、内部审计、金融财税、资本运作等方面专业培训;开展农垦学徒制班累计培养学生不少于150人次。(3)金融普惠,服务校园依托“e银行一中心”,1.开展校园金融防诈骗服务至少一年1场,受益学生累计至少达1000人次;组织开展至少5场、覆盖累计不少于250人次的“金融知识入乡村”、“金融知识入社区”、“金融知识进校园”等金融普惠活动。8.国际交流与合作(1)加强国际交流,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依托双语教学师资,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开展教师团队国际合作交流,借助BTEC平台与境外教师进行交流合作,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2)对接国际标准,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依托BTEC项目,共同开发国际化优质资源,对标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国际会计》教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国际化资源,促进教学改革。(3)创新培养模式,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依托我校的“泰国学习中心”、“柬埔寨学习中心”、“马来西亚学习中心”以及实践多年的BTEC培养模式,开展“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不少于1场,培养境外学生不少于6名;群内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一门双语课程,每门课程至少配备至少两名双语教师,与境外师生开展至少2次交流,进一步提升专业群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社会影响力。9.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党建引领,制定专业群目标管理保障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多元评价机制及资产管理机制,并建立至少1个省级样板党支部。(1)建设专业群目标管理保障机制,保证建设目标有效落实一是设立专业群建设运行目标体系,设立总体建设目标,分解阶段性目标,按各层目标落实责主体,二是依托项目目标管理信息化平台,根据专业群运行目标体系构建信息化“目标链”与评价目标达成质量的“标准链”,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开展专业群发展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等评价保障活动,保证专业群建设目标有效落实。(2)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保证专业群发展可持续性成立专业群动态调整专家小组,跟踪行业发展动态,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岗位带来的新需求;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评价指标体系,为专业群人才培养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