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展板素材_第1页
计算机展板素材_第2页
计算机展板素材_第3页
计算机展板素材_第4页
计算机展板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展板素材:1.计算机系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简称计算机系)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13人(博导10人),副教授16人,高工4人,讲师17人,工程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兼职),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全系每年招收本科生140多人、研究生120多人、博士生30多人。全系下设四个研究所和一个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分别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新型计算机研究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和计算机系实验中心,拥有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高性能计算西安节点等重点科研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首批创建单位之一。旨在培养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并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已累计为国家培养5550名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2493名硕士和258名博士,其中包括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授、陈桂林院士、侯义斌教授、钱德沛教授以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以及周鸿祎、荣海、张欣等一批企业家。近年来,本学科紧密围绕高性能计算、网络多媒体、知识获取与服务、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安全等方向开展了深入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教育部和陕西省、西安市等纵向科研项目224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6项,科研总经费18813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6项,其中授权113项,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被SCI检索210余篇,EI检索570余篇。在教育教学方面,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编写教材55部,其中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16部,国家优秀教材2部。冯博琴教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得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结构”2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获得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我系与IBM、微软、Intel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本专业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MIT、TAMU、亚利桑那、加拿大McGill大学、日本庆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联合课题研究和人才交流培养的合作。现任计算机系领导郑庆华,1969年生,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计算机系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宋擒豹,1966年生,教授,博导,计算机系副主任,分管研究生教学。张兴军,1969年生,副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分管本科生教学。赵仲孟,1959年生,教授,系支部书记。系领导照片学科方向计算机系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下设3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各二级学科均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外还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凝炼,我系形成了以下5个主要学科方向:高性能计算该方向有科研人员8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名,该方向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核心软件、并行计算理论及其应用和网络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被EI收录100多篇,SCI收录2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已获发明专利15项。先后承担了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西安)和教育部教育科研网格计划的西安交通大学网格结点建设工作,与浪潮集团合作研制的浪潮TS1000、TS2000和TS3000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获得2005年度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200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理论、方法及应用该方向包括网络多媒体、移动学习、海量资源云计算、知识挖掘及个性化服务、e-Learning中师生情感交互等内容,团队有科研人员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近年来,该方向以国家远程教育重大应用为背景,主要从事大规模多媒体实时传输与交互的QoS控制、大规模流媒体并发点播、海量资源云存储及计算、个性化知识获取与服务、移动学习等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先后承担科研项目36项,研究成果在VLDBJ.、IEEENetwork、IEEETrans.、IPM、KBS、SIGIR、AAAI、《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发表论文156篇,被EI收录122篇,SCI收录28篇。核心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6项,研制出我国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网远程教育系统SkyClass,海量教育资源管理与导航学习系统Yotta以及蓝天基础教育资源共享BlueSky系统,并在新疆、陕西等11个省市得到规模化应用。研究成果获2006年度和2010年度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教育部、陕西省、上海市、湖北省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分布式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该方向有科研人员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该方向主要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系统和多核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与美国MIT、美国IllinoisInstituteofTechnology、加拿大McGill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一流国际会议IEEEICDCS、PerCom、INFORCOM、ICNP和ACMSenSys,以及《IEEETrans.OnPara.&Dist.Sys.》、《IEEETrans.OnVehicularTech.》、《IEEETrans.OnMobileComputing》、《IEEETrans.OnSmartGrid》、《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和《软件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数据工程与可信软件该方向有科研人员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总数的89%。该方向以海量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研究为支撑,探索用数据挖掘方法解决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正确性等软件可信性问题以及软件质量提高、软件进化预测和软件项目管理等软件工程问题;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在包括《IEEETrans.SoftW.Eng.》、《IEEETrans.Syst.ManCybern.C》、《Empir.SoftW.Eng.》、《J.Syst.SoftW.》、《计算机学报》和《软件学报》在内的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EI索引90余篇,SCI索引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该方向依托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和CERNET西北网络中心。现有科研人员10名,其中教授1名,研究人员1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总数的8%.该方向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ISTP收录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6和第10),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1等奖1项(排名第6),陕西省科技进步2等奖1项(排名第1)。机构设置计算机系下设4个研究所和1个实验中心。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研究所所长:郑庆华;副所长:王换招该所现有全职教师15名,其中教授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73.3%。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多媒体技术、知识计算、网络安全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所长:齐勇;副所长:宋擒豹,赵仲孟该所现有全职教师19名,其中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78.9%,另有兼职教授4名。主要研究方向有分布式系统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挖掘、可信软件和实证软件工程等。新型计算机研究所所长:董小社;副所长:伍卫国该所现有全职教师8名,其中教授4名(博导3名),副教授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87.5%。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核心软件、并行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网络计算、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桂小林副所长:李卫徐宏哲该所现有全职教师7名,其中教授博导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85.7%,兼职教授1名、研究员1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信系统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计算机系实验中心主任:杨麦顺副主任:张平洋该中心有全职教师8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为电信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计算机技术实验提供服务,是国家级计算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单位。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目前,基于本学科已建立了4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分别是: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西安),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CERNET西北中心),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此外,我系还与IBM、微软、Intel和华为等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技术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西安)中心自2000年在科技部授牌建成以来,通过“985工程”、“211”经费的进一步建设,目前拥有浪潮天梭TS30000集群、浪潮并行文件存储系统、曙光4000超级服务器、浪潮TS10000集群、IBMeServer服务器、浪潮IA64服务器、UPS等大型设备,总计算能力为5万亿次flops,存储容量为25TB,150KW的专用供电线路,提供7*24小时共享服务。运行IBMESSL、ISMLC&FORTRAN、Gambit&Fidap&Fluent并行流体计算软件、Gaussian98、ANSYS等10多套商用和开源科学计算软件。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的软硬件资源及人才优势,为陕西省、西北地区和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和产业开发的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和服务,为他们进行重大挑战性课题的研究、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和重大应用问题的解决提供先进的平台,缩短项目研制时间,促进了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成果。照片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系统工程联合)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支撑计划以及多家国内外企业的支持下,开展网络化系统的优化、安全及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的转化应用,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和国际奖励,形成了一支由多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包括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位IEEEFellow和150多位研究生和50余名博士生,建立了一套密切协作、追求卓越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实验室主任:郑庆华教授;副主任:刘均教授,蔡忠闽副教授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10月,旨在研究卫星无线传输和地面计算机互联网(简称天地网)整合中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及其重大应用问题,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从事天地网技术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人,博士、讲师及工程师7人,博士生26人,硕士生50余人。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水平且自主运营的天地网传输平台,包括:卫星主站3MHZ,1GbpsCERNET接入,200Mbps电信专线接入,200Mbps联通专线接入。实验室现有固定资产1850余万,拥有IBM、曙光、Dell等高档服务器52台,PC机140台,卫星直播室6个,拥有VMware云计算平台以及GPS&GIS、DSP仿真器、Labview等硬件开发与仿真测试系统。实验室立足于天地网基础性关键技术、远程教育重大应用、网络安全、网络协同工作与设计等。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863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以及“产学研”合作等50余项课题。研制出我国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网远程教育系统SkyClass,相关成果获得2006年度、2010年度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被SCI、EI收录120余篇。实验室成立以来,先后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佛吉尼亚理工学院、衣阿华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和IBM、微软、Google、Baidu、360等开展了科研合作。实验室主任:郑庆华教授;副主任:刘均教授,陈灵高级工程师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是1999年由陕西省教委、科委、计委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和高层次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科研单位。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负责建设、运行与维护CERNET西北地区网络中心(XANET)、计算机系IPv4计算机网络、IPv6实验网络和无线实验网络。实验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下一代互连网示范工程(CNGI)重大应用等项目30余项,完成横向合作课题和自主开发的课题30余项。已经形成产品的成果有:“广域网路由器”、“JUMP防火墙”、“基于USB的新一代可视IP电话系统”、“无线传感器IP网关”、“同态加密软件”、“云安全软件”、“凹版雕刻机控制系统”等。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在国内外重要科技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共300余篇。实验室成立以来,先后与美国的北卡州立大学、南加洲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的北安大略大学,日本的大阪大学、神户大学等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实验室现有教授5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人,博士、讲师及工程师5人,博士生30人,硕士生60余人。实验室主任:桂小林教授;副主任:李卫副教授。科研成果近年来,计算机系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和骨干青年教师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2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6余项。在国际国内权威及重要期刊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检索213余篇,EI检索573余篇,ISTP检索183余篇。项目名称项目完成人(*)获奖时间获奖名称和等级证书编号天地网远程教育关键技术、系列产品及其应用郑庆华(1)刘均(3)2007.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6-J-220-2-08-D01天梭30000高端商用服务器系统董小社(2)伍卫国(4)2009.1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J220-2-02-D02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郑庆华2010.1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J-220-2-01-D02数字视频时-空自适应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赵季中(5)2007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F-220-2-02-R05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格核心网CNGI-CERNET2/6IX李卫(10)2007.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J-220-2-01-R10面向事务处理的高性价比、高性能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和优化技术董小社(2)2005.11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0503023基于IP网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郑庆华(1)刘均(2)2004.3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03-1-10-R1移动嵌入式电子商务支撑平台覃征(1)2003.12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229现代远程教育支撑平台研究及示范应用郑庆华(2)2004.12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0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