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文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1页
深圳华文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2页
深圳华文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3页
深圳华文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4页
深圳华文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华文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份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两个强盗指的是A.英法联军B.八国联军C.英国殖民者D.沙俄侵略者3.有关如图文献《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A.主张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B.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C.主张向西方学习D.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4.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①割地②赔款③开埠通商④投资办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6.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关于该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7.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下列对图表正确的解读是()A.民族危机刺激了救亡意识 B.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C.维新思想是唯一进步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8.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1895年康有为率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9.报刊是可以帮助我们取得历史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如图是什么运动期间创办的报纸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0.“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的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11.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讲“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瓦德西得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清朝以北洋海军为代表的近代军事力量强大 B.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广泛传播C.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反帝爱国运动持续不断发展 D.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务运动成果丰富1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哪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北京13.“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③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④结束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4.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仍称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他早就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其中的“火种”是指()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15.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该挽联是写给谁的()A.袁世凯 B.谭嗣同 C.孙中山 D.宋教仁16.99年前,一群北京青年学生发出了“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怒吼,掀起了一场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7.“从1912—1917年的五年间,大约有550万在校或者毕业的学生。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约有1000万受过某种新式教育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五四运动的中坚和新式观众。”这组数据表明五四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是()A.民主思想的传播 B.近代教育的发展 C.民族工业的兴盛 D.新闻传媒的发展18.制作表格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表格中的内容所反映的事件背景……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文化的革新开始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影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A.新文化运动 B.中国人民不屈抗争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19.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哪一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A.山东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20.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王明小组找到了以下几点,请你帮他们筛选出符合这一主题要点()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②迁都重庆③国际上正义国家和人民的支持④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A.汀泗桥战役 B.卢沟桥抗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22.下表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概况(截止1947年4月).表中数据表明()类别控制面积县级政权控制区域总人口人民军队数量90万平方公里242个1800万46万比例或发展约70%约75%约46%初期外地派人11万A.东北地区人民已经基本获得解放 B.中共在全国的力量优于国民党C.中共在东北地区已占据优势地位 D.中共已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23.2020年新冠疫情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再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下列事件能够得出这一结论的是①武昌起义②汉阳铁厂的创办③武汉“分共会议”④保卫大武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与什么事件有关?A.北伐战争;西安事变B.伪“满洲国”成立;一·二八事变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25.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26.某旅行社准备组团,计划先后参观中共一大旧址、红军长征中召开的转折性会议的旧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你认为该团将要到达的城市依次是A.上海、北京、南京B.上海、遵义、延安C.南京、遵义、北京D.嘉兴、重庆、延安27.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一美国式道路一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变化③俄国式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④中国式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28.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中,今天我们仍为之奋斗的目标是()A.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完成新民主义革命D.实现共产主义29.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这是对一位中国近代思想界巨人的评价。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A.魏源 B.严复C.孙中山 D.陈独秀

30.学会观察是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之一,读下图,你认为民国时期生活在大城市人们的生活状态是①交通工具有电车、汽车、自行车等,出行方便;②大街上电线密布,进入电气时代;③“大减价”“千里香”等广告出现,促进商品流通;④礼帽、旗袍、短发等流行,改变了人们观念。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31.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但结局不一样,其结果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材料二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材料三(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请回答:(1)材料一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什么主权?材料中最能体现19世纪末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特点的是其中哪一条款?(2)《马关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这一事件的主要发起者是谁?(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4)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3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阅读材科回答问题材料一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二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蔡元培为孙中山所写挽联材料三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想要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梁启超《五十年中华进化概论》材料四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除“民生主义”外,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还有哪些内容?(2)根据材料二,用相关史实说明蔡元培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原因?(至少写出两点)孙中山没完成的“一二件未竞之功”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四,说说辛亥革命的影响(4)中山作为伟人故里有很多“辛亥烙印”,如果你是学校纪念辛亥革命研学活动的策划人,你会制定什么样的活动方案(可以说明研学地点、具体活动∶也可以自拟主题)33.一段历史,值得铭记,多维探析,思辨明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浴血抗战材料二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时,有如下几个观点:A: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都失败了。而这次抗战不同,人民取得完全胜利."B:"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抗击和消耗着绝大部分日军;锐部队,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它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C:"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战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和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材料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请回答:(1)材料一图①②两位将领分别是谁?他们指挥的战役有哪些相同点?(写出两点)(2)解读材料二,分别概括A、B、C三个观点并填入下面的表格中。(3)关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你是否赞同材料三中美国学者的观点?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英国关税自主。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2.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由此判断法国大作家雨果评价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由此判断法国大作家雨果评价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火烧圆明园不符,故选A。3.A【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由洪仁玕编写的一部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施政纲领,是一部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无主张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内容,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规定①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由此可知都涉及到割地、赔款、开埠通商,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投资办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④错误,BCD排除;故选A。5.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选项C符合题意;ABD项洋务运动都没有做到。故选C。6.D【详解】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洋务派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只是单纯学习西方科技而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富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故D符合题意。ABC都是关于洋务运动的正确说法,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A【详解】根据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示意图看出,1895年后数量大幅上升,这和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相关,所以C项符合题意;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不符合史实,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维新思想是唯一进步思想,不符合史实,当时不仅仅维新思想是进步思想,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8.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拒和”是指拒绝同日本议和,但是这一主张没有得以实践,1895年李鸿章日本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迁都”是指迁移都城,此主张没有得以实践,到清朝灭亡时,都城都在北京;“变法”是指改革封建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得以实践。1898年6月到1898年9月,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意图,颁布《定国是诏》,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史称戊戌变法。故C项符合题意;“革命”不是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第一步应理解康有为等人的主张“拒和、迁都、变法”。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变法”。9.B【详解】《时务报》和《国闻报》都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纸,故B正确;洋务运动时期尚未有材料中报纸,排除A;辛亥革命时期的报纸是《民报》,排除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纸是《新青年》,排除D。故选B。10.C【详解】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的政府”的侵略企图,C符合题意;ABD项签订在《辛丑条约》之前,在不同程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但不是最能体现“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的政府”的侵略企图的条约的,排除。故选择C。11.C【详解】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认识到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因此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已经全军覆没了,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的戊戌变法已经失败,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的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为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在他上台后就实行独裁专制统治,D项正确;由此可知,ABC三项的地点不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3.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①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④正确,故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②错误,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③错误,排除B、C选项。故选D项。14.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孙中山为革命播下的火种指的是三民主义,故选C;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口号,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口号,都不是革命的火种,排除AB;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也和革命的火种无关,排除D。故选C。15.C【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后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于1925年逝世,所以该挽联是写给孙中山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与题意不符;B项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与题意不符;D项宋教仁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1913年在上海遇刺身亡,与题意不符。故选C16.A【详解】依据“北京青年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信息可知与五四运动有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高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从而掀起了一场五四爱国运动,A项正确;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阶级因素,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属于当时的国际环境或外部因素,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因素,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7.B【详解】材料“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约有1000万受过某种新式教育的人”体现的是近代教育发展对五四运动的推动,B项正确;材料与民主思想传播、民族工业的兴盛及新闻传媒的发展等说法无关,ACD项排除。故选B。18.A【详解】根据“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口号是“民主”“科学”,A项正确;表格内容没有涉及中国人民不屈抗争,排除B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排除C项;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戊戌变法,排除D项。故选A项。19.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合围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合围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20.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解析: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①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这是抗日战争中的失败,②错误,ABC排除;故选D。21.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因此据“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可知,台词所指的战役是百团大战,C项符合题意;A项与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有关,排除;B项是国民党第29军与日本的作战,排除;D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仗,排除。故选C。22.C【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控制面积和县级政权上都多于国民党力量,而控制区域总人口也接近国民党控制区域的总人口,说明相比较国民党力量而言已经取得了优势,故选解析:C【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控制面积和县级政权上都多于国民党力量,而控制区域总人口也接近国民党控制区域的总人口,说明相比较国民党力量而言已经取得了优势,故选C项;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人民还没有获得解放,排除A项;表格内容只能说明中共的力量在东北优于国民党,而非全国,排除C项;1947年4月,辽沈战役还没有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23.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龟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地域最广、参战部队最多、牺牲最惨烈、歼灭日军最多并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的一场重大战役。故①②④正确,故B符合题意;③武汉“分共会议”指的是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故③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C【详解】通过路线图可以看出,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是:1931年迁出沈阳去往北京、1937年迁出北京去往开封,关键信息为1931年沈阳和1937年北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解析:C【详解】通过路线图可以看出,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是:1931年迁出沈阳去往北京、1937年迁出北京去往开封,关键信息为1931年沈阳和1937年北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沈阳沦陷;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日军攻破宛平城,进入北平。因此,导致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的事件分别应为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ABD所列事件时间上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点睛】抓住时间和地点信息进行判断,需要学生熟知抗日战争的历程。25.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中期,面对日军侵华的严峻形势,中国正爆发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割弃有一个共同主题就是抗日救亡,C项正确;歌唱祖国、追求理想、抨击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中期,面对日军侵华的严峻形势,中国正爆发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割弃有一个共同主题就是抗日救亡,C项正确;歌唱祖国、追求理想、抨击时弊不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的共同主题,排除ABD项。故选C项。26.B【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延安。由此分析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27.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英国、日本式道路是指晚清政府学习英、日,主张实行变革,走君主立宪制道路,代表事件是戊戌变法,①说法正确;美国式道路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制,使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说法错误;③俄国式道路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发生在大革命失败以前;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③说法错误;④中国式道路就是指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④说法正确。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故选D。28.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ABC项的目标已经实现,“实现共产主义”仍然是我们现在的最高理想。故选D。29.B【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成为了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故选B。解析:B【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成为了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故选B。30.D【详解】观察图片可知,民国时期从交通工具来看,有电车、汽车、自行车等,方便人们出行,①正确;观察图片可知大街上电线密布,进入电气时代,②正确;观察图片可知从商业发展来看,“大减价”“千里香”等解析:D【详解】观察图片可知,民国时期从交通工具来看,有电车、汽车、自行车等,方便人们出行,①正确;观察图片可知大街上电线密布,进入电气时代,②正确;观察图片可知从商业发展来看,“大减价”“千里香”等广告出现,促进商品流通,③正确;观察图片,从当时的衣着来看,礼帽、旗袍、短发等流行,改变了人们观念,④正确。D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31.(1)主权:领土主权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历史事件:公车上书发起者:康有为、梁启超(3)战役:百团大战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任答其中两点)(解析:(1)主权:领土主权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历史事件:公车上书发起者:康有为、梁启超(3)战役:百团大战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任答其中两点)(4)败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胜的原因:全民族抗战【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故答案为:主权:领土主权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拉开戊戌变法的序幕。故答案为:历史事件:公车上书;发起者:康有为、梁启超(3)根据材料三“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故答案为:战役:百团大战;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任答其中两点)(4)根据材料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据材料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胜利的原因是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故答案为:败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胜的原因:全民族抗战。32.(1)表述∶平均地权。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2)说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领导护法运动、领导二次革命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影响解析:(1)表述∶平均地权。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2)说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领导护法运动、领导二次革命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或∶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复辟帝制不得人心、结束了封建帝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4)如∶我会选择孙中山故居,组织同学们实地考察,了解孙中山生平事迹;选择中山市有特点的道路(兴中道、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博爱路)等,了解这些道路名字的由来(只要围绕相关的地点,展开活动即可;自拟主题,紧扣辛亥革命也可得分)【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平均地权。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除“民生主义”外,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还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2)依据材料二“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并结合所学可知,蔡元培在挽联中如此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原因是:孙中山兴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领导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