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整理资料_第1页
教育学整理资料_第2页
教育学整理资料_第3页
教育学整理资料_第4页
教育学整理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比古罗马昆体良著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又名《雄辩术原理》早300多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标志。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教育学家称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以杜威为倡导者和主要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学派,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杨贤江是中国教育界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学家。第二章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制约教育,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是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越是发展,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越是密切。一方面,社会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这是因为任何社会的存在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发展现代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教育经费是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的物质条件的集中表现。(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济发展制约教育投资投入的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的需求影响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经济发展结构的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经济发展还影响教育内容、教学的方式以及教育观念的变革。另一方面,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教育,这是因为现代的生产日益成为科学的生产,成为科学物化的过程,其中的关键就是人才培养。如果说,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教育就应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变化过程。人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发展三个方面。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1.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3.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要适应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教育要适应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教育要适应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教育要适应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做到尊重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第四章教育方针是国家从战略和时代的高度,根据教育事业在社会生活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教育工作制定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方式、评价教育效果的基本依据。制定教育目的之依据受制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受制于生产力、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受制于不同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主要教育目的要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强调教育要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推崇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则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强调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满足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推崇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的社会政治形势和经济发展要求,针对教育工作制定的政策的总概括和方向的总规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重点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转轨?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把德育置于首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其次,要继续深化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包括高校招生制度、办法在内的考试制度和办法、重点学校制度,以及领导体制、内部管理体制、资源筹集和配置体制等等系列的改革,大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化,不断缩小地区、城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才能适应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第五章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体育、美育来说的,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品德结构元素论四元说:品德由知、情、意、行四元素构成。德育过程: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施加给受教育者,并将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它反映的是德育的活动流程和程序。第十章教育制度(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我国现代学制之始;民国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六三三制)。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四级教育机构构成。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公国颁布法令,第一次把“教育”与“履行法律义务”联系起来。第十一章课程,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学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以及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制约课程的3个主要因素: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知识进步和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学科课程的定义及优缺点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指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优缺点:学科课程的关注点是社会需要,主张教育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课程应当包括学生未开生活最需要、最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容易把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分割在各学科,导致教育脱离生活实际;过分强调社会发展需求,较少考虑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能力。相关课程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的共同点,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融合课程又称合科课程,就是把性质相关的学科合并,构成一种范围较广的新学科。核心课程的定义及如何实施核心课程,又称问题中心课程,是以个人或社会的重大问题为核心,将学科教学内容围绕问题组织起来,有一位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如何实施:核心课程在各个教学阶段都有一定的中心主题,教学活动基本上可以预先计划和安排,并注意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作用。核心课程的内容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教师和课程工作者事先拟定的核心问题;一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商定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所要进行的活动。前者称为“规划核心”,后者称为“开放核心”。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新课改(坑爹!P187)第十二章教师,是经过专业训练,受社会委托,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育人任务的专业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是承担全面发展教育的责任主体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实践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全面发展的保障条件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作用两种不同的观点“教师中心说”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学生中心说”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教师对学生不应多加干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主体的发展是教师主导作用成效的提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保障条件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条件。建立这样的关系,教师应做到:理解学生、以身作则、深入细致地工作、做好家长及社会有关部门的工作。教师劳动的特点(简答)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其特点是由教师劳动的目的、劳动的对象和劳动的手段决定的。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下列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包括三个方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了解学生的能力加工设计和表达教育内容的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道德、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五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五个阶段)适应于过渡时期、分化与定型时期、突破与退守时期、成熟与维持时期、创造与智慧时期第十三章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以教材等为中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审美情操,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这种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学。教学的任务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美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以实现教学目的的发展进程。它由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条件和方式组成。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内容的间接性教学环境的潜隐性教学中介的多样性教学发展的多样性教学主体的发展性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教学是一种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含义及要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要求向学生传授反映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知识和实际有用的知识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并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以符合科学要求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根据各门学科性质和特点,发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品和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以身教人。因材施教原则的定义和要求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补短,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尽可能获得最佳发展。要求:研究了解与科学诊断相结合,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因材施教的保证“大面积丰收”与培养尖子相结合,是因材施教的目标循环渐进原则的定义与要求教育的循环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掌握知识的顺序,快慢适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知识技能。要求:正确处理五种序之间的关系2.适时而教3.系统地传授新知识循序渐进还要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直观性原则的含义与要求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或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所学事物,或与学生的身边生活紧密联系,引动学生形成有关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奠定基础,并发展其认识能力。要求:直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直观教具的选择和运用,要以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现场的观察,要与教师的言语指导相结合。指导学生自制直观教具和学具。启发性原则的含义与要求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主动探求精神交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讲授法的定义、影响因素及要求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并结合运用无声语言及其他媒体工具,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影响讲授法的因素:语音语速和语流用词的精准性和模糊性专业术语使用的时机要求: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讲授安排要考虑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讲授要有启发性和艺术性谈话法的定义及要求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维,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准备工作要充分提问艺术要讲究候答环节要耐心叫答机会要均等回答过程细倾听理答行为针对化讨论法的定义及要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中心的某一中心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要求: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题目,它必须是重要的而且是有讨论价值的;同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认真准备讨论的意见,拟定发言提纲,是自己拥有讨论主题所需要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教师要指导学生就讨论的方法和交流的技巧作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讨论进行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其在讨论中所承担的角色及相应的角色规范;教师要充分启发每个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教师要耐心倾听并谨慎作出反应,将更多的发言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要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以确保讨论不离题、不走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有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