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_第1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_第2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_第3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_第4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根据教育部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的全球规划和工作安排,自2006年起,所有普通高中毕业生都进入了新课程。受省教育厅的委托,我院高中新课程改革专题(考察)小组一行13人于3月26日至4月2日北上江苏、山东取经。8天行程约4千多公里,考察了江苏邗江中学、苏州三中、青岛志成中学、济钢高级中学——聆听了课改先行校领导、校课改负责人和部分学科课改教研员关于高中课改实验的经验介绍;通过与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以及我们专题组的几次讨论学习,感触良多,归纳起来,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与思考,并可为我省秋季全面铺开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一、革新应试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于此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动因,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讨论。首先,从国际背景看,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劳动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为了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口素质,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把目光转向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来。如美国在《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提出了“八项教育目标”,其中直接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或认知素质有关的“会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工具,具备批评性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技能,有跨越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意识”等。德国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是:“向成长着的一代传授广泛的、出色的、综合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关键素养,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迁移能力、灵活性、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性能力、自主性、可信性”等。日本在新世纪教育改革中则提出了“生存能力”概念,着重培养“丰富想像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新思想、新方法的能力”,同时把“信息科”升格为高中普通课程必修科目,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所带来的信息社会变化。英国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各项基本技能:“交流技能、信息技术技能、共同操作技能、改进学习技能、解决问题技能”,还有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包括信息处理技能、推理技能、探究技能、创新技能、评价技能等。这些国家都把教育变革作为维持国家强势地位的重大方略。其次,从我国现状看,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引发了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级尖端人才短缺,为此,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2002年底召开“党的十六大”更强调了“人才强国的战略”。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由此拉开序幕,这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迎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挑战以及借鉴发达国家课改经验,教育部把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定格为:“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其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全新的理念摈弃了传统应试教育的狭隘观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再次,从学校自身发展看,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导致课程内容、教师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学生学习目的、态度、方法以及学校的各层次管理都已完全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正如邗江中学校长所说:本应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和情趣的学习过程与校园生活,却被简约化为见“分”不见“人”的特殊认识活动和“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机械运转而变得毫无生机。在这样的学习和校园生活中,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生命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悦、兴奋、发现和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沉重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升学心理压力和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剥夺的不仅仅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生机勃发的乐趣,更是精神的萎缩、激情的丧失和人格的扭曲,这种“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学校教育到了必须彻底摈弃的时候了!综合以上国际和国内教育背景及中学本身内部发展的实际需要,新课改便应运而生,不可逆转。二、树立发展性评价,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以知识传承为核心、高强度的集约化的知识灌输方式,在培养人才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经济和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年代,集中有限资金和教育资源办重点教育,给国家各行各业输送了急需人才,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弊端则以牺牲多数学生身心健康、愉悦学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代价,造就了一大批精神萎缩、激情丧失、人格扭曲的失败者。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我们必须借机扭转这一情势。按“十一·五”规划,我省普通高中和大学升学率都将达到80%以上,这显然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今天,仍然抱残守缺地把教育重点专注于少数受教育者身上,热衷“精英”教育已行不通了。过去那种只重视知识与识记,忽视知识探索、知识应用和学生个体全能发展,忽视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状况,是根本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因此,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应试本位教学观、知识本位课程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品格,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当务之急,基础教育战线上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全部投入学习。我们所走访的几所学校,从校领导到各层的管理人员至全体普通教学员工都以高昂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新课程改革的专题学习中——通过通识教育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学科课标研讨、新教材内容的研习,使课改逐渐走上正轨,学校上下形成一股课改的合力,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这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全球基础教育会议上提出:“教育使命,正是为了准备未来。”只有树立科学知识观、人才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既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使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富于创新精神,才能使新人具有高瞻远瞩、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以应对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先进的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锐利武器,先进的教育理念必然可高屋建瓴地推进素质教育,使普通高中新课改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三、大力加强思想大造舆论,全社会要积极发力改革中国的宣这次高中新课改的推进,根本上讲是一场关键的、深刻的系统的教育革命,其难度会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改革。特别是在我们这么一个13亿人口大国,国民经济不甚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下,经济发展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很不平衡;加之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要推进全新理念的新课程改革,其难度和艰巨性可想而知。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取得积极效果,首先要统一思想、大造舆论。要在基础教育界、学生和家长中间、全社会大力宣传课程改革新思想、新理念,使这种新观念形成氛围,蔚然成风,可以这样说,没有全社会认同度和舆论支持,学校的改革将难以为继。其次,要脚踏实地地付诸行动。“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行动纲领。”当然我们的改革是在上级行政部门布置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改革可能会带来风险,但不改革中国基础教育已无路可走。改革允许有一个探索摸索和逐渐积累的过程,“但决不能按兵不动,或三心两意,或穿新鞋、走老路。”第三,改革应实事求是,遵循序渐进的规律,切忌毕其功于一役,急于求成。现在的中国和前苏联两国经济领域的改革由于采用不同的思想、方法、策略,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因此要使改革取得预期成效,一定要立足于我国教育的现状,研究本国国情、各省省情、各市县(区)情、学校校情、学生生情,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一切改革都在可控的操作范围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铺开,典型引路,案例示范,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应该成为我们这些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方法。四、转变教学理念,实现跨越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如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鞠维强在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讲的:“学校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在研究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问题时,都离不开课程改革这个载体。有的校长说,我想实施素质教育,苦于没有机遇,而现在课程改革就提供了这样的机遇。”我们应该像上述我们到过的几所学校那样,确立机遇意识,把实施高中新课程作为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例如我们参观考察的济钢中学,原是一所企业办的完中,连续多年升学率为零。自从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学校上了几个台阶。这两年文理科高考的升学率名列山东济南各中学前5名,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在实施新课改时,并不一概避讳学生考试能力、升学率等。对于学生而言,考试能力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如同社会录用人才无不用考试甄别一样。问题是考试的试卷怎么出,学生怎么学,录取怎么做,评价标准怎么定)。通过这次北上考察,结合平时的理论学习,我以为一个学校要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视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1、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愿望都很低落。由于学校重点只关注在少数“精英”身上,大部分学生成了“弃儿”。即使少数“精英”知识营养汲取,也主要依赖于教师精挑细嚼的哺育,而学生“胃口不佳”,学生学习普遍存在逆反心理。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推行愉悦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潜能完全爆发出来……拓展基础知识,学习终生发展必备知识,各科课程得到全面重视,学生各项能力都得以提升,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跨越发展带来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2、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长期的应试教育,教师身心俱疲。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以应试为中心,繁、难、偏、怪的题海搞得“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低效率的苦口婆心、满堂灌,培养的多是一大群没有个性、缺乏自信、学习上的“失败者”,教师当然更谈不上情感教学、愉悦教学、因材施教。推行新课改以来,教师把每位学生当成鲜活的生命个体,为了每个学生发展,把自己全身心融入“共同事业”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以爱激学、以情感人、以心换心、仰视学生,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深层次开发。教师教学理念的跨越发展,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3、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创新。人们常说应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要成果。从课程实验成功的学校看,这也是重要经验之一。仍以济钢中学为例,这所省城寄宿制高级中学,由于借鉴美国鲍多里奇卓越绩效管理方法,实行以人为本企业化管理模式,极大调动了师生员工一齐参与管理的热忱。他们从五个方面着手:推行目标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常规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具体操作是: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有管理。这样,不但教职员工能带着感情、责任投入管理,学生也就会投入到“自治”管理、自主评价中来,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尊、自信、自为,进而由成熟走向成功。例如这所学校每天都有两次“跑操”习惯,甚至小雨雪天也风雨无阻,围着操场塑胶跑道跑上400米或800米(冬天)。学生们着统一服装,男女都只留短发,迈着整齐步伐,呼喊着激昂口号:钢中学生、潜力无限、全力以赴、我必成功。晚上自习鸦雀无声,至晚十点多,许多学生仍不愿离开教室,要在生管教师催促下才离去。如此学习之斗志昂扬、学习之激情奔放、学习之态度端正、学习之氛围浓烈,很难让人相信在几年前它还只是一所校风、学风、教风软、懒、散的连年高考率为零的普通高中学校。五、第三,这也是推进课改的重点我们考察的几所普通高级中学,都创出了课程改革佳绩,他们也从新课改中尝到了一些甜头。当然也有不少困惑和疑虑。首先是选课、走班制的改革难以操作。如果是开少部分的选修课,少数学生走班,也许还可以应付过去,但要在全校全面推行选修课、走班制,多数学校反映师资缺乏,教学设备、教室等都不足。还有课改要求开设一门全新的必修课——《通用技术》,这门新课怎么开?教师在哪里?设备又从何来?疑惑不少。笔者以为这些城市重点高中论经济实力、教学设施、师资实力都是堪称一流。如果这些学校都喊资源不足,那么广大农村高中怎么办?这次农村中学如果不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上级有关部门不大力支持,那么教育两极分化将会更加扩大,教育事实上的不平等的鸿沟将更难以弥合。其次要高度重视高考在新课改中的引领作用。将来高考的试题怎么出,学生怎么个考法,高校怎样评价录取学生?这些都涉及到教学评价、课改检验的原则问题,应未雨绸缪。当然这不是单由学校就能解决的,应由职能部门牵头,多方协力攻关才能解决,笔者认为,应尽早提出方案为好。这个问题解决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课改能否深入持续下去的大问题。说实在的,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挂在教师和学生心头的疑惑也就一天无法排除,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今,课改已进入攻坚阶段。尽管前进道路上仍有许多困难,但比起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60年代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