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4_第1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4_第2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4_第3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4_第4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历史|高一上册历史|高一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如上图所示,人类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地球历史到人类历史到人类文明史),而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及社会状态。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有很多争论。早先有“中华文明西来说”,认为中华文明来自两河流域。现有确凿证据表明,中华文明是独立发展的。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何特点?早期国家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特征?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追寻先民的足迹,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历史|高一上册材料一: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界定为:……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宫殿和官署)、经济(手工业以外,又有商业)、文化(包括宗教)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材料二: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二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威,稳定的公职人员——官僚机构),强制性机构和统治的存在等。——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2013》思考:材料中认为构成文明的要素有哪些?国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文明构成要素:政治组织、城市、文字、冶炼金属。国家形成标志:阶级的存在;强制性统治机构。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阶段代表文明水平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生产及技术:旧石器、采集、渔猎、用火。社会组织及成员关系:原始人群,平等。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生产及技术:农业:粟、水稻、饲养家禽。手工业:彩绘陶器;养蚕缫丝;建造房屋村落。社会组织及成员关系:母系氏族,平等。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生产及技术:黑陶;玉器。社会组织及成员关系:父系氏族;贫富分化。思想及宗教信仰:祭坛、神庙、墓葬。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教材,自主梳理知识表: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历史|高一上册线索:生产工具变化→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组织的变化一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历史|高一上册学习探究1:对照旧石器人类遗址分布图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概述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特点。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分布于中华各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分布不均,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集中在大河流域,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一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历史|高一上册学习探究2: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材料二:“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自成一系,独立发展,独具特色;开放交融;多元一体(多源性与统一性相结合);一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学习探究3:以良渚文化考古发现为例,分析父系氏族社会具有哪些特点?等级随葬品数量随葬品质量墓主身份1百件以上,多则数百件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神王(最高统治者)2几十件至百件玉器远多于其他器物,随葬玉钺、玉琮公侯3几十件左右玉器多于陶、石器,玉钺、玉琮仅随葬其一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4十几件至几十件玉器与陶、石器数量相近,随葬石钺首领,有一定财富和地位5几件至十几件少或无玉器,多陶、石器,随葬石钺或石镞上层平民,有一点私产6一件或几件只有陶、石器普通平民7基本为零

社会地位最低下人群—摘编自许鹏飞《良渚文化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与形态》特点: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历史|高一上册一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历史|高一上册从部落到部落联盟再到早期国家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面积近达一万平方米的夯土底座。中心大殿前有广庭,四周有回廊。整个宫殿建筑群壮观、庄严,具备了后世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葬等级分化严重,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有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框架,如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国家机器。夏朝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转变为“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证据:①有象征权力、地位的宫殿建筑群;

②墓葬等级分化严重;

③具备成体系的国家机器;

④确立王位世袭制。这些都是国家才具有的特征,因此夏朝为国家而非部落。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找一找】“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早期国家”的证据。历史|高一上册历史|高一上册【学习探究4】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国家产生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列宁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历史|高一上册学生课前预习教材,自主梳理知识朝代及时间重大事件国家管理制度夏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中央: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的机构和官职。前1600年商汤灭夏地方: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商前1600年汤建商朝中央:商王、尹、各类事务官。前1046年牧野之战地方:内外服制度。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表:早期国家的概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历史|高一上册思考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材料三:“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特点:神权色彩浓厚;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尚未集权)。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商和西周西周的制度创新与建设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商和西周分封制(封建制)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井田制诸侯之主,天下共主历史|高一上册历史|高一上册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材料二: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镜鉴)。

——《尚书﹒酒浩》材料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蔡仲之命》思考:西周与商朝思想领域的不同?商朝神权与迷信思想色彩浓厚,西周人文精神与民本思想萌发。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商和西周商周思想:历史|高一上册学习探究5:依据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政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浓厚的部族色彩;家国一体;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集权专制;贵族政治。经济:农业:木石工具;手工业:青铜铸造;

土地国有;集体劳动等。

奴隶制经济形态文化:文字出现;青铜文化;多元一体;

人文精神(民本思想)萌发。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商和西周

奴隶制社会形态历史|高一上册课堂小结: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从原始到母系

新石器时代:文明奠基、从母系到父系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

三皇五帝到夏朝建立(从酋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