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1页
煤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2页
煤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3页
煤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4页
煤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中国的煤炭机械制造业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尤其是采煤机、液压词、刮板机等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煤炭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因此,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要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而这个目标的确立将增加对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煤设备的需求,为国内煤机企业的发展提供契机。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对煤机企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实时而有效地监测已成为煤机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了煤机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一、煤机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指标体系是评估的基准,只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才能对不同时期煤机企业竞争力做出正确的评估,而只有具有可比性的计算结果,才能给正确决策以有效的支持,所以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各因素及其组合效果不同时期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受自身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种因素及其组合效果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以便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2建立层次递补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能准确反映各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各指标应有明确内涵,按照层次递进关系,组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相互关联的整体,排除指标之间的相容性,保证评价的科学性。3煤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指标设置应尽量实现与现有统计资料、财务报表的兼容,同时注意指标含义的清晰度,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另外还应考虑指标数量得当,以此来提高实际评估的可操作性。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考虑到影响煤机企业竞争力的现实因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从基础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财务运营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五个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作为评价煤机企业竞争力的依据,其中:基础生产能力包括产能规模(X1)、人均技术装备水平(X2)和员工平均受教育程度(X3)三个指标;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拥有的专利数(X4)、新产品开发成功率(X5)、技术创新投入率(X6)和技术人员比率(X7)四个指标;财务运营能力包括万元产值综合能耗(X8)、总资产周转率(X9)、人均产值(X10)和总资产报酬率(X11)四个指标;市场拓展能力包括产销率(X12)、国际化销售密度(X13)和营销能力(X14)三个指标;社会贡献能力包括环保设施的投入率(X15)、社会贡献率(X16)和社会积累率(X17)三个指标。二、公共因子的定义在遵循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指标体系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搜集各个指标对应的数据。针对评价目标和类别的不同,我们所搜集的数据也有所不同。通常,我们可以进行两类评价,一类是横向评价,即同一时期不同企业竞争力的截面数据评价,另一类是纵向评价,即同一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竞争力的时间序列数据评价。对于这两类评价,我们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测度。因子分析法是根据变量间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其出发点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可以通过下面的数学模型来表示:X=A×F+α×ε,式中,X=(x1,x2,…,xp)T为p个原有变量;F为m个公共因子变量;m≤p;A为p×m的因子载荷矩阵,其中aij表示第i个原有变量和第j个公共因子变量的相关系数,aij越大说明公共因子和原有变量越强,为特殊因子,表示了原有变量不能被公共因子变量所解释的部分,相当于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残差部分。因子分析法中有多种确定公共因子变量的方法,本文用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公共因子,其具体步骤如下:1评价指标的确定正向指标是指数值越大,评价效果越好的指标;逆向指标是指数值越大,评价效果越差的指标。将逆向指标转变为正向指标是因子分析法中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前提。正向化的具体方法包括对指标取倒数等方法。2原测评指标的测量该步骤是为了实现不同量纲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处理方法为Zij=(xij-xj*)/sj,式中,xij是原测评指标xj在同一企业第i时期的实际测量值,xj*和sj分别为指标xj的样本均值和均方根误差。3.zij*n计算p相关系数矩阵或离散矩阵r通过相关系数矩阵R可以发现各测评指标间的相关情况,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筛选测评指标。4特征向量标准正交求R的前m个特征值λ1≥λ2≥…≥λm,及对应的特征向量μ1,μ2,…,μm,特征向量之间标准正交。确定m有两种方法,可根据特征值的大小确定,一般取大于1的特征值,也可用累计方差贡献率来确定,设累计方差为Q,,一般累计方差贡献率应在85%以上。5方差极大法旋转,在实际分析时,为了让公共因子变量的含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往往对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法旋转,使得每个公共因子上的最高载荷变量的数目最少。6因子得分估计因子变量确定后,就可以计算每一样本的m个公共因子得分,因为误差的存在,各因子得分计算须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比如回归法、Bartlett法等。7y综合评价值三、主成分及其测量模型基于前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本文将以郑州煤机集团为例对其在2001~2006年的竞争力进行实证测度,分析的原始数据来自于郑州煤机集团(原始数据略)。由于前述指标中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指标为逆向指标外,其余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因此,首先对万元产值能耗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方法为取其倒数替代原始的指标值,这样,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正向化处理后的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标准化数据略)。在SPSS软件中,根据以上数据得出主成分提取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和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分别见表1、表2和表3。主成分个数提取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m个主成分。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如果特征值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作为纳入标准。由主成分提取表可知,按特征值原则应提取4个主成分。同时,也可以看到,这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8.889%,大于85%的选择标准,故整体解释力度较强。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中,按照绝对值大于0.4的标准筛选对应于每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后的变量来构造各主成分表达式。由表可见,产能规模(X1)、员工平均受教育程度(X3)、企业拥有的专利数(X4)、新产品开发成功率(X5)、技术创新投入率(X6)、技术人员比率(X7)、万元产值综合能耗(X8)、人均产值(X10)、国际化销售密度(X13)、营销能力(X14)和环保设施投入率(X15)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荷载,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人均技术装备水平(X2)、总资产周转率(X9)和产销率(X12)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三个指标的信息;总资产报酬率(X11)和社会贡献率(X16)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荷载,说明第三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信息;社会积累率(X17)在第四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四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该指标信息。所以提取四个主成分是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因此用四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十七个变量。我们分别把第一主成分命名为技术与营销水平因子(F1),第二主成分命名为装备与资产周转水平因子(F2),第三主成分命名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水平因子(F3),第四主成分命名为社会积累水平因子(F4)。利用生成的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Componentscorecoefficientmatrix)就可以得出主成分表达式:以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贡献表中的各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各主成分的权重构造主成分综合模型: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即可计算综合主成分值,并对其按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即可对郑州煤机集团2001~2006年的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结果见表4:四、企业社会能力整体状况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从综合得分来看,郑州煤机集团2001~2006年的竞争力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和2001年。六年中,2006年综合得分最高,为96.79,2001年综合得分最低,为-69.68,两者得分之差为166.47,说明郑州煤机集团竞争力六年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各项影响郑州煤机集团历年竞争力的因子得分来看:按照公式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对测评因子Fj后面的权重用其对应的特征值占总提取特征值的比重来设定。这样,我们便可以根据Y值来比较判断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或同一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核心竞争力的大小。1.技术与营销水平因子得分2006年最高,2001年最低,说明集团在技术与营销方面进步快。2001~2004年,该项因子不断提高,说明集团技术与营销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在2005年,该项因子得分较2004年大幅下降,说明集团技术与营销水平在此年出现了下滑迹象,而在随后的2006年,该项因子得分又大幅提高,说明集团技术与营销水平在该年出现了较大反弹。2.装备与资产周转水平因子得分2005年最高,2003年最低,得分为正值的年份分别为2004年和2005年,说明这两年集团装备与资产周转水平相对较高。得分为负值的年份分别为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说明这些年份集团装备与资产周转水平相对较低。2001~2006年,该项因子得分有三年为上升,有两年为下降,特别是经历了2004~2005年的大幅提高后,2006年得分又大幅下降,这说明集团的装备与资产周转水平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水平因子得分2002年最高,2003年最低,得分为正值的年份分别为2001年、2002年、2005年和2006年,说明这些年份集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水平相对较好。得分为负值的年份分别为2003年和2004年,说明这两年集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水平相对较差。从2001~2006年,该项因子得分有四年为上升,有一年为下降,特别是在2003年较2002年大幅下降后,直至2006年才恢复至接近2002年的水平,这说明集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水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