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湾里区及安义县地质灾害调查_第1页
南昌市湾里区及安义县地质灾害调查_第2页
南昌市湾里区及安义县地质灾害调查_第3页
南昌市湾里区及安义县地质灾害调查_第4页
南昌市湾里区及安义县地质灾害调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市湾里区及安义县地质灾害调查

1气候总体特征南昌湾里区位于江西省郊区,距市中心18公里。安义县是南昌市所属郊县,东邻湾里区,地处赣西北,潦河中下游。区县总人口33.1万人,总面积约919.24km2。人口密度318人/km2,人口聚居于河谷平原区、岗地地区。南昌市湾里区及安义县属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年平均降雨量1567.6mm(1959~2005年),月降水分配很不均匀,4~6月降水集中,平均可达755.7mm,占全年降水量的48.2%,常引起洪涝灾害;而11月至翌年1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4%。1959~2005年间,年最大降雨量为2265.1mm(1998年),年最小降雨量为1019.6mm(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为228.8mm(2003年6月25日)。地势总体南东、北西高,中部及北东、南西地势低平。南东、北西为低山、丘陵环抱,中部为大面积岗地、河谷冲积平原分布,南北潦河平行横贯全境。最低处安义县长均乡白马湖,海拔标高23m,最高峰湾里区梅岭洗脚坞,海拔标高841.4m。依据地貌形态及成因,分为侵蚀构造低山、侵蚀高丘、侵蚀剥蚀低丘、侵蚀剥蚀岗地、河谷冲积平原等5个地貌类型。2当前灾害和发育特征2.1不同规模泥石流点的灾害点数量分布,按高度划分的点,均有符合第一、双南昌市湾里区及安义县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包括塌岸),调查和发现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计304处。其中滑坡130处,占灾害点总数的34.4%;崩塌47处,占12.4%;塌岸16处,占4.3%;不稳定斜坡点111处,占29.4%。按地质灾害体规模等级划分,发现中型地质灾害点1处,占灾害点总数的0.3%;小一型地质灾害点7处,占2.3%;小二型地质灾害点296处,占97.4%。灾害已造成165间房屋损毁,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24.2万元。目前,地质灾害体及周围边坡的稳定状况和发展趋势普遍较差,地质灾害潜在威胁4121人,威胁资产4548.4万元。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沿沟谷居住的居民点附近和正在修建、扩建的公路两侧。包括安义县的新民、西山岭一带(长均、万埠、长埠、石鼻、乔乐)的低山和丘陵区以及湾里区全境,如图1所示。2.2滑动和坍塌灾害的发育特征2.2.1滑体物质特征形态特征:滑坡平面形态多为不规则形、半圆形,次为舌形,矩形极少;剖面形态多为阶梯形、直线形,次为凹形、凸形和复合形。中型和小一型滑坡体多发育在凸形斜坡上,滑坡体两侧受冲沟控制,由下而上两冲沟一般呈交汇趋势;小二型滑坡主要发育在坡形呈凸形和平直的斜坡上。中型及小一型滑坡多发育在凸形斜坡上,滑坡体两侧受冲沟控制,由下而上两冲沟一般呈交汇趋势。由于其规模较大,滑体常分多期滑动,所以剖面形态常呈凹形,滑坡壁及滑坡后缘多见拉张裂缝和剪切裂缝,裂缝多呈弧形。小二型滑坡主要由人为切坡引起,滑体滑动时常整体滑移,所以剖面形态以凸形和线形为主。滑床特征:在古近系、震旦系-蓟县系变质岩性区滑坡滑床岩性多为弱风化岩层,控滑结构面为弱风化岩层与强风化层接触界面,滑面形态以平直为主;在花岗岩性区,滑床岩性多为强风化花岗岩,控滑结构面为强弱风化层界面,形态多为浅“凹”状弧形。岩质滑坡的控滑结构面多为节理、劈理、层理及软弱夹层面,滑面形态一般较平直。滑坡后壁多呈圈椅状,并常见错落,具有牵引式滑坡特征。滑体物质:以土质滑坡为主(占85.4%),次为碎块石滑坡(占12.3%),岩质滑坡较少(占2.3%)。古近系、震旦系-蓟县系变质岩区土质滑坡体多含10%~20%的碎石,碎石块度一般小于20cm,结构零乱,透水性好;花岗岩区土质滑坡体由粉土、含砾粘土组成,结构零乱;岩质滑坡的滑体物质以岩石为主,其表面常覆盖残积碎石土层,厚度一般小于1m,见表1。2.2.2滑坡体及斜坡体一般分为3个水面公崩塌灾害主要是由于切坡建房、公路开挖形成高陡边坡引起。切坡坡度在60°~80°,个别呈直立状,坡高5~15m,切坡宽度一般5~20m,坡面形态以平直为主,许多坡面未作防护。崩塌体多呈倒石堆状堆积于坡脚,崩塌体内碎石含量和块度相差较大。按体积比,碎石含量多的可达90%,块度一般5~10cm,大者可达50cm,大多呈散乱堆积。堆积长度一般小于20m,平面形态一般不规则。崩塌发育在花岗岩区的占89.4%,发育在变质岩区的占8.5%,发育在第四系区的占2.1%。崩塌体所处斜坡结构类型以土质斜坡为主,少量为岩质斜坡。控滑结构面以土体和基岩接触界面为主,部分为岩石的节理、层理面。2.2.3n.u84842不稳定斜坡是在强降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可能失稳的斜坡。不稳定斜坡点111处,其中安义县33处,湾里区78处。预测规模单个体积平均约205m3,全部为小二型。可能引起破坏的总面积约为1.04×104m2,其中安义县为0.27×104m2,湾里区为0.77×104m2。基本特征:不稳定斜坡平均坡高13.2m,平均坡长16.0m,平均坡宽32.6m,平均坡度67.4°。坡面形态呈凸形的占66.7%,呈直线形的占15.4%,呈凹形的占11.5%,呈阶梯形的占6.4%。斜坡结构类型以土质斜坡为主,次为岩质斜坡。土质斜坡物质组成多为松散的残坡积土和碎块石,坡面形态多为凸形;岩质斜坡中变质岩斜坡以顺向斜坡为主,结晶岩斜坡上岩石多呈强-中风化状态。变形特征:不稳定斜坡多为人工切坡,且大多切坡后未进行人工支护以及相应的截排水,处于卸荷调整期。部分斜坡已出现了剥、坠落等变形破坏迹象。少数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破坏迹象更明显,如湾里区罗亭镇红源村竹山不稳定斜坡,人工切坡后,斜坡后缘出现弧形裂缝,裂缝长度大于5m,裂缝宽度5~6cm,有少量岩土体从斜坡上剥坠落,处于蠕动变形初始阶段。2.2.4坡顶拉张裂缝塌岸多位于河流的凹岸,沿河岸长条形分布,剖面上多呈上陡下缓的凹型,少部分呈直线状。塌岸处河岸坡高2~6m不等,坡度较陡,平均坡度60°。塌岸后缘壁陡立,坡顶多有拉张裂缝。如鼎湖镇西路村老下塌岸,坡顶后拉张裂缝呈锯齿状,裂缝长度近60m,宽度0.1~0.2m,裂缝产状20°∠80°,走向平行于河岸(图2)。塌岸处的斜坡结构类型为土质坡,由于粉土、粉质粘土结构松散,粘性差,遇水易软化,洪水冲刷极易发生崩塌,至使岸线逐年后退。累计9a来塌岸宽度约15m,河岸向右岸平均崩移速率约为1.7m/a,历年累计塌岸方量达62.6×104m3。3分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1形成条件3.1.1地质灾害点及活动范围特征崩塌、滑坡灾害点与地貌形态和坡度、坡向有密切的联系。图3表明了地质灾害点在海拔高程垂向上的分布规律。31.6%的地质灾害点分布在200~300m高程的斜坡上;26.0%的地质灾害点分布在100~200m高程上;13.6%的地质灾害点分布在300~400m高程上;9.0%的地质灾害点分别分布在小于100m和400~500m高程上;10.8%的灾害点分布在大于500m高程上。说明地质灾害大都分布在高丘与低丘地貌的结合部,与该标高范围内人类活动较强有关。在坡度角为20°~40°的自然斜坡上,因人为作用(开挖建房、切坡筑路等)使坡度大于50°发生的崩塌、滑坡灾害占71.2%。灾害的发生受坡向的影响明显,滑坡、崩塌发生的优势方向为135°~225°(图4)。即滑坡和崩塌多集中发育在坡面的东南侧和西南侧(阳坡),这与当地居民常在阳坡上切坡建房、耕种等人为活动较强有关。另外,规模较大且在自然斜坡面上发育的灾害点也较多地集中在阳坡面上,这和阳坡面上风化作用较为强烈有关。3.1.2滑坡、坍害点地层岩性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有明显的影响。统计表明:在安义县域内,有71.5%的滑坡、崩塌灾害点发生在变质岩区(变质岩区占全县面积10.5%),有26.3%的滑坡、崩塌灾害点发生在花岗岩区(花岗岩区占全县面积12.3%),仅有2.2%的滑坡、崩塌灾害点发生在古近系地层区(古近系地层占全县面积26.3%)。在湾里区域内,有98.6%的滑坡、崩塌灾害点发生在花岗岩区,仅1.4%发生在第四系区。河岸崩塌处,岸基多以双层结构为主,表层为粘土层,下部为砂土。下部砂土粘结性较差,在湍流河水的冲刷、潜蚀作用下,堤脚被掏空;上部的粘土遇水浸泡易软化,受河水冲蚀不断产生坍塌。3.2影响因素3.2.1城市河岸滑坡灾害降雨是诱发滑坡、崩塌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灾害点的复活与降雨关系密切。区内滑坡、崩塌灾害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6月,这段时间里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55.7mm,占全年降水量的48.2%,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滑坡、崩塌灾害点占87.0%。灾害发生的高峰期与月均降雨高峰一致,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大体与强降雨发生日相对应或滞后一两天。选取2004年5月7~15日这一灾害多发时段,对灾害发生时间、数量和降雨量进行对应关系分析。时段内先后发生滑坡、崩塌灾害17处,灾害发生日期与日降雨对应关系见图5、表2。灾害最初发生时,当日降雨量为22.2mm,当出现暴雨或前期累计降雨量达到139.3mm时,灾害发生的频数增加,较大规模的滑坡灾害开始出现。河岸崩塌灾害与降雨关系密切,1998年7月份降雨量达568.3mm。强降雨形成巨大流量的洪水,强烈冲刷河岸,同时河流水位的急涨急落,使河岸土体失稳,引发大规模的河岸崩塌。水流携带大量砂砾,冲蚀河岸,并将大量砂砾泛溢至阶面上,造成良田被毁。3.2.2采石场边坡失坡,导致地表滑动,形成安全防护手段人工切坡:已发生的滑坡、崩塌灾害点中,有96%的点受到过削坡和坡脚开挖等人为因素破坏。人工切坡、劈山修路、切坡依山建房,改变了斜坡的自然坡脚,破坏了斜坡的原始平衡,形成地下水位降落,使斜坡应力集中于斜坡前缘,从而导致斜坡失衡而产生变动。开山采石的采壁近似直立,在降雨诱发下,岩石沿节理面等构造面产生滑动,导致岩体局部掉块或坠落,造成危害和损失。虽然采石场大都关停,但原采空区大都存在高陡边坡,且都未能作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人员等构成一定的威胁。人工挖沙:人工在河床中挖沙,使河岸坡脚变陡,坡脚失去支撑,破坏了其原有的平衡,在洪水强烈冲刷作用下,极易发生河岸崩塌。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是由内、外因素决定的,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是可以避免其发生的,或对其进行预防,从而减轻灾害的损失。针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防治工作:(1)以人为本。防治工作重点应侧重于危害人口众多的地质灾害点和片区,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防治空间上,应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局部重要灾点分布区为重点;防治时间上,应以每年5~7月主要暴雨时段为重点。(2)进入汛期后,出现暴雨日或前期累计降雨量达150mm时,可考虑发布地质灾害总体临警预报。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工作要加密进行;各级群测群防网络应进入临警状态。(3)人为工程活动是加剧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对居民建房、修建公路等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对矿山和建材资源的采掘要严格按设计技术标准,对高陡边坡要进行支护或划出安全线。(4)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