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时刻》的社会文化批判_第1页
《终结时刻》的社会文化批判_第2页
《终结时刻》的社会文化批判_第3页
《终结时刻》的社会文化批判_第4页
《终结时刻》的社会文化批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终结时刻》的社会文化批判

在新千年的钟发芽后,美国著名的作家约瑟夫海勒(josephfervisti)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提供了最后一部小说。这是最后一部为《第22条军事规则》(catch-22)结束的小说。人们知道,《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部分章节最初发表于1955年,整部小说出版于1961年。作家在相距几十年之后,于1994才出版其续集,这不仅显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严肃、认真态度,也集中了他对于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文化的观察与思索。尽管众多读者认为《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不可思议的、令人惊异不已和回味无穷的20世纪乃至有史以来的经典之作,即使是原作家为其写续,仍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终了时刻》本身也是一部杰作,具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内涵与价值,被有识之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①1以下拟对这部小说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要关联,以及其深刻、广泛的社会文化批判意义和多姿多彩的后现代艺术手法予以探讨和评析。《终了时刻》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之间的联系,首先体现于对前作主要人物和经历的回忆。如同《第二十二条军规》多以人名为章名的写作特色,《终了时刻》第1篇第1章是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人员、现至暮年的退伍老兵萨米·辛格(SammySinger)的自述,章名以其教名“Sammy”命名。由于这个词是一个实义名词,在美国俚语中指美国兵,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作家有意泛化了的象征性人物,尽管从其个人经历和特征中亦可窥见海勒的影子。萨米以第一人称谈到自己的同龄人;凡提及战争,必是指他们亲临其境的二战,而不是后来的越南战争,由此便引出仍然活着的或已经死去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依次有得克萨斯籍领航员阿普尔比、反英雄主人公尤索林、受重伤后在痛苦的呻吟中和“我好冷”的哀叫中死去的斯诺登等。该得克萨斯人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被描绘成一个温厚、大方、和蔼,但三天之后无一人能够忍受得了的人物。《终了时刻》继续了这一关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悖论,以回忆的形式谈到他十分循规蹈矩,是个极好的人,只是萨米很快就无法和他和睦相处。关于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给人无尽思索的尤索林,海勒则在续集里作了个言简意赅的悖论式总结,谈到他当时是个诙谐、机敏、有些莽撞的大城市青年。他毋宁死而不愿阵亡,并下定决心要永远活下去,或至少是在尝试永远活下去中死亡。其他官兵正是以他为榜样,学会了说“不”。斯诺登之形象反映的则是人类战争反人类的残酷性。他受致命伤后痛苦地死去的情景,不仅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反复再现,而且在《终了时刻》里也一再出现。除开篇就提到斯诺登之外,海勒在第3篇第9章里又通过尤索林的回忆,用黑色幽默的笔法描绘了这一刻骨铭心的惨剧:斯诺登在剧痛和奇冷的双重煎熬中渐渐僵硬,尽管当时灿烂的地中海的阳光正照在他所躺的那个地方;面对大腿有巨大伤口,同时防弹背心下五腑六脏不断从由胸至腹的开膛似的伤口涌出来的斯诺登,尤索林一边呕吐,一边手忙脚乱、徒劳无效地进行包扎;昏过去的萨米每醒过来,看到尤索林这种又呕吐又忙乱的样子,都会再次失去知觉。很快尤索林不得不脱去所有的衣服,因为粘满血迹和呕吐物的衣服使他越吐越厉害。结果,待飞机降落后,等候着的医护人员竟一时不知该把这三者中的哪一个先抬进救护车:是身受重伤的斯诺登,昏迷过去的萨米,还是一丝不挂、失魂落魄的尤索林。于是,战争所带给人们的惨绝人寰的相互残杀和终生抹不去的心理创伤就异常鲜明地凸现出来。其次,两部小说的联系表现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所揭示的荒谬,在当今社会仍在延续或发展。《终了时刻》所别具匠心复制的类同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场景可谓为此目的而设置。其中突出的一例便是老年尤索林故伎重演,像二战时一样无病而住进医院,医生们如前作中的同行们一样,为找不到其病症而大伤脑筋。不同的只是,现今的医生并不像战时的同行那样让护士给其继续吃药来例行公事,而是直截了当地宣称他们无法找到他的病症。在尤索林要求他们继续诊断时,干脆更明确地告知说他的身体十分健康。然而,当尤索林的儿子麦克尔问父亲还要在医院住多久时,尤索林却反问道:“那市长还是市长吗?那主教还是主教吗?那‘肉中刺’还在执政吗?”(P31)显而易见,尤索林现今要逃避的已不是上级军官为个人出名反复增加的飞行作战任务,而是令人无法忍受的官僚掌权者了。大发战争横财,为获取德军巨额奖赏不惜使用供自己办伙食的美军飞机轰炸美军基地,造成惨重伤亡却未受惩罚的米洛,现仍继续着他当空军中队司务长时起家的饮食生意,并仍然恪守他那荒谬的格言:“对米洛·明德宾德有利便是对国家有利。”(P266)或许正因为如此,米洛的生意已大有发展。除了饮食,他还出售一旦起飞便会坠毁、发射导弹次次打空的飞机和尚未设计和制造的无声炸弹,并仍能像战时在鸡蛋生意上以七分钱一只买进,五分钱一只出售而却赚了钱一样盈利。二者的联系还表现于《终了时刻》对《第二十二条军规》之意蕴的进一步评议和诠释。例如,萨米和尤索林在时隔几十年后有关后者在斯诺登死后不愿穿衣等怪异行为的一段对话,明确表达了作家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没有直接道出的广大官兵在内心里对反战勇士尤索林的肯定和赞赏,起到进一步揭示和强调《第二十二条军规》之对抗意义的作用。续集还谈到米洛任意搬走给救生衣充气的二氧化碳气缸去做冰淇淋汽水等事。发人深思的是米洛这件事虽然后来受到调查,但结果却是在救生衣和冰淇淋汽水之间只能二者择一的情况下,官兵们投票选择了冰淇淋汽水,因为当时军官食堂每天供应冰淇淋汽水,士兵们也可一周享用一次,所以总的来看,享用冰淇淋汽水的人毕竟比需要救生衣的人要多。这一插曲不仅解答了人们阅读《第二十二条军规》时所淤积的对米洛危害作战人员生命而不受惩罚的疑惑,而且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的深刻矛盾:物质的享受有时甚至以反人类为代价。同时,如罗伯特·M.扬所说,米洛和斯诺登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两个最主要的象征性人物:米洛无所不为,大发战争横财,是个纯粹的机会主义者;斯诺登在战争中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战死,是地道的牺牲①2,他们两个经不同人物的回忆在《终了时刻》中的反复出现,正是作家为更鲜明地昭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意蕴,为永远让人们记住历史的教训所做的努力。对美国社会文化多角度的批判性审视是《终了时刻》的突出特色之一。上自美国总统,下至社会盲流,大到环境问题,小到家庭问题,无一不在《终了时刻》的批判视野之内。《终了时刻》中对美国最高领导阶层的嘲弄、揶揄和批判十分醒目。紧接着萨米的开场白,小说的第1篇第2章便对美国总统作了专述。此章总共仅有一百多个单词,是个十分简短但却极其意味深长的现代寓言。其章名“小小肉中刺”(TheLittlePrick)活灵活现地勾勒了美国总统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全章寥寥几句便耐人寻味地揭示了总统挑选副总统的盲目性和组阁的任人惟亲倾向。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小说将美国总统描绘成一个热衷于玩电子游戏的人。他不仅因为身边具有11个博士头衔的9名随员无一人能在游戏中击败他而备感自豪,而且将所有的实战都制成游戏磁盘。不幸的是,他在一次试验新游戏时,由于不停地按键,竟不知不觉地向世界各地发射了美国所有的导弹,派出了美国所有的飞机,结果使美国国务院、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大为惊慌。但是,由于总统先生对此新游戏尚把握不好,只会发动,不会终止,只好被随员们簇拥至地下防空洞暂时躲避,以防受攻击者采取报复行动。对于美国的底层社会,小说亦有充分的暴露。一方面,小说通过尤索林从自己居住的高层公寓之窗口向下面大街的俯视,总观地指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当今街道上行走的人群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好争嗜斗、令人厌恶的乞丐、妓女、男妓、吸毒成瘾者、抢劫者、性反常者和精神变态者。这些人表演各自丑陋专长的场所通常是在户外,因为在当今美国,有越来越多的穷途潦倒者不得不住在户外。甚至已有一些白人加入了这不断扩大的无家可归者的队伍,他们在墙根撒尿,在僻静的小巷大便;而他们排泄过粪便的这些地方往往又被别的无家可归者选做栖身之所。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困扰人们的重大难题,随处可见的种种人为的环境污染亦令人不堪忍受。对这两方面的环境问题《终了时刻》均有相应反映。第1篇第3章中,尤索林的心理活动鲜明地表现了地球人对生存环境的深切忧虑。当时,尤索林正在无病住院,在他看来,医院里的那位肿瘤学家是个沮丧的人,不过有时他却很想同这个沮丧的人谈一谈这个令人沮丧,且日趋不可靠的世界——因为地球臭氧层中已出现漏洞,地面上可供处理垃圾的空间越来越少,烧掉垃圾会污染空气,造成地球人缺乏洁净空气的局面。不过他最终还是由于担心该医生会感觉这样的话题太令人沮丧,而将其始终埋藏在心里。在第4篇第11章中,小说借助该章自述人卢(Lew)的回忆,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为环境污染作了不动声色的揶揄。例如,海门海滨本是世界上可供游泳的最好海滨之一,如今却到处散落着避孕套等厕所污物。卢还进一步评说道:“我们还给避孕套起了另一个名称,叫做‘渣滓袋’。如今我们还用此名来指称华盛顿的那些肉中刺们。”(P131)显然,此处海勒一箭双雕地对美国的卫生环境和政治环境都给予了嘲弄和批评。在海勒笔下,美国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也充满危机。以尤索林的家庭为例,作为一个现年68岁的老人,他非但不能安享晚年,反而既要面对第二任妻子不断提出的离婚要求,又要面对第一任妻子留下的已年近不惑,却一事无成的儿子时时会遇到的经济困难。他已不敢想像还会有第三任妻子,而他也毕竟不能伴随儿子一生,永远为他解决经济困难。从妇女的角度看婚姻,有时走到分离的地步实属无可奈何。格伦达的婚姻便是典型一例。萨米的现任妻子格伦达与前夫理查德在大学里认识,因受室友性自由倾向的影响,不久就把自己的童贞献给了他。但二人对此并不认真,各自仍随意与其他异性交往。几年后二人在纽约重逢,再度相处,才萌发结婚念头。婚后格伦达断绝与其他异性的交往,循规蹈矩地做妻子,但理查德却依然故我,频频出外旅行,返回后又总在外面消磨时光,常常至深夜才回家。他们的第三个孩子鲁思出生时患有先天性结膜炎,格伦达清楚这是性病遗传,也知道源头在何处,便立即去医生那里结扎了输卵管,并及时办理了离婚手续。出现在《终了时刻》中的这种种家庭裂变都多多少少印证了美国社会学家弗·斯卡皮蒂的断言:“在新的沉重负担下,婚姻愈来愈严重地被扭曲、变形,或者分崩离析。”其中第三例还反映了美国的黄色文化不仅败坏社会风气,还是破坏家庭的重要因素。美国的青少年问题也是《终了时刻》着墨较多之处。小说力图揭示美国社会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即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精神颓废,道德沦丧;而这一矛盾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人们在谈话中经常会提到一些少年们令人忧虑的表现,如离家出走,徘徊于市中心,寻求与毒品贩子和男妓取得联系;未成年少女怀孕生下孩子后到处弃婴,小巷、门厅、废纸篓、垃圾桶都可为弃婴之处。大学生、研究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令尤索林牵挂不已的小儿子迈克尔虽已37岁,却既未成家,也未立业,连工作也找不到。除本科阶段读过医学院、商学院和文学院外,他还在研究生院学习过建筑专业和其他专业,但实际上每一次他都没能完成学业。最近,他又从法学院退了学。从而成为父亲的一块心病。看到美国青少年的堕落与一事无成,恐怕没有读者会无动于衷。想必这正是《终了时刻》所要达到的社会文化批判效应。比起虽谈论战争这个严肃话题,却令许多读者边读边捧腹大笑的《第二十二条军规》①3来,《终了时刻》的幽默程度的确有所不及,但其批判广度、力度和深度都胜于《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续集,它恰与前作交相辉映,共同构成针对美国社会文化阴暗面的批判檄文。《终了时刻》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综合运用。作为作家一生艺术追求之结晶和艺术积累之表现,这部小说的艺术手法较之《第二十二条军规》更为多姿多彩,是对后现代主义艺术更全面的实验。同时,相对于着重描写战时军旅生活所映现的人类困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终了时刻》的内容更为宽泛,涉及到当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为丰富的内容必然要求更为多样的形式,这便是《终了时刻》中各类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的另一主要缘由。汉斯·伯顿斯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文学批评术语在美国背景下,专指战后小说的一个特殊方面。(P247)作为艺术家试图以新的角度观察一切,使人们把混乱当成生活的主要部分接受下来,以新的方式来应付人类面临形势的尝试,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反小说”色彩。传统小说贯穿的情境、时间顺序、空间限制、固定的体裁和结构、规范的语言等统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作者意识自由自在的表露,偶获经验的随心所欲的组织,支离破碎的场景组合;过去、现在、将来任意交错混杂,现实、幻觉、梦境、想象、潜意识同时出现。《终了时刻》正是突出体现这些特征的一部杰作。正如巴塞尔姆在短篇小说《赏月》中所说:“片断是我信赖的唯一形式。”《终了时刻》不仅采取了类似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可从任何章节开始,也可在任何章节中断全书的“布块式”总体结构,而且在篇章的内在联系上,更彻底地用片断和折衷主义取代了传统小说乃至现代小说的单线发展形式,更为出人意料,纷繁复杂地将现实与梦幻糅合在一起。以该小说中以“港务局公共汽车终点站”(PABT)为名的第3篇第9章和第9篇第27章为例来说,后者仅有寥寥几句对话涉及到与前者的线性联系,那就是谈到要给前面尤索林提及的有朋友要在汽车终点站举办的盛大婚礼准备六个舞场、六支乐队、两吨鱼子酱等事宜;而随处可见的则是平行对应关系。如果说第9章主要反映了汽车终点站的丑陋现实,那么,第27章则呈现更多的时空错乱、变化莫测的梦幻,更为奇特的是有关尤索林在哈哈镜之前的描写。当不同的镜子将他的容貌、形体扭曲成各种奇形怪状的样子时,他体验了不知自己究竟何样的失落;当晃动的地面和不断变化的色彩又给他全身蒙上沉重的阴影时,他几乎因自己可憎的丑状而昏厥。在镜子面前,他忽而变作一个蜷缩在褐色脆壳中的巨大甲虫,忽而成了叫劳尔、叫鲍勃的其他人,忽而又像是二十几岁时的自己。后现代主义作家历来倾向于运用夸张、讽刺、幽默、荒谬悖理等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世界。例如,除前面所提及之外,小说还结合夸张手法,以黑色幽默笔调对港务局警察托马斯·麦克马洪上尉一次执行公务的痛苦经历和不幸后果作了调侃式描述:“大约一年前,他在追捕一个在汽车终点站另一处谋杀他人的年轻罪犯时搞得上气不接下气,直至现在还没能恢复正常呼吸。”(P411)当然,这部小说中也有一些较为轻松的幽默。如尤索林见自己年事已高,曾忧心忡忡地劝37岁的儿子赶快学习驾驶汽车,以便今后对住所能有更多的选择。不料儿子却不知道学会开车后该去哪儿好,于是尤索林告诉儿子应去见他想见的人,儿子说他没有想见的人,尤索林只好改口说:“那就开车离开你不想与之在一起的人。”(P334)关于美国的律师和财政顾问,小说的讽刺十分耐人寻味:“他们不允许自己被任何人滥用,除非被自己滥用。”(P245)荒谬悖理也是《终了时刻》所着意使用的后现代主义荒诞手法。小说描述美国总统热衷于电子游戏的情况便是典型一例:国家首席行政官重新装修后的椭圆形办公室的面积大为缩小,以给在其里间的宽敞游戏室提供更大的空间。变小了的那部分,现仅能接纳三、四个人,由总统直接召集的会议因此越来越少,越来越短,阴谋也更为简单,掩盖手段更为短暂,于是总统便有更多的时间玩电子游戏。一次在公开场合他还声称他觉得游戏比生活本身更真实。(P81)再如,原随军牧师塔普曼无端被指控为体内自然生产放射性重水本已荒诞无稽,而人们对此事的种种反应及采取的行动则更加荒谬绝伦。将军与他的一段对话将美国当局的荒唐定罪暴露无遗:“牧师,……你要知道你并不完全清白。”“我有什么罪?”“是情报员尚不知道的罪过。你为什么不说你有罪?”“既然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告诉我那是些什么罪,我怎么说?”“既然他们不知道,他们又怎能告诉你?”(P323)这些荒诞的艺术形式,如菲·罗斯所说;“就像是一粒颜料放在试验液里,使原来肉眼看不清的特征和性质变得清清楚楚”(《哈佛当代美国文学指南》,1979),起到了传统艺术形式所起不到的作用。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解除语言的那种几乎不变的交际性”(P269)的倾向,《终了时刻》在这方面亦有相应尝试,使用了不少非常规的或逻辑错乱的语言,如努得尔斯最初是“作为新任副总统九个高级教师中的第十位”(P254)而跻身政界的,“国会的院外说客和公关顾问都收费很高,却又都保证他们不能保证做任何与所要价钱相称的事”(P158),尤索林“抽象地相信他应当感觉惭愧,同时又抽象地认为他应比他所没有感觉到的更惭愧”(PP63-64)等等。这些描述都既令人惊讶其语言的别出心裁,又让人感受到回味无穷的讽刺和幽默。小说还用长达21行(大32开版),多达230个单词的一句话来描绘塔普曼被拘禁后脑海里所浮现出的有关家人的种种幻象。显然,如此冗长的句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现意念的连贯性而设计的。《终了时刻》还运用了被王尔德看作是后现代主义标志的悬念反讽。由于小说第2篇第5章讲了汽车终点站是妓女、乞丐和少年离家出走者的聚居地,第3篇第9章前半部分又对车站紧急梯井里种种不堪入目的景象(如正在强奸独腿女人的干瘪男人、因擦身而露出满背黑瘤的棕色女人)进行了集中描述,因而尤索林在第9章将要结束时向车站副站长麦克布赖德谈到有朋友打算在汽车站举行盛大婚礼时,就极大地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调动了他们对事情发展的关切。直至接近小说结尾的第11篇第32章,这悬念中的盛大婚礼才如期举行。这个涉及两个亿万富翁家庭联姻的婚礼异常豪华奢侈:新娘的伴娘多达60人,另有手持鲜花、戒指的伴童120人;前来祝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