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地理冲刺精准复习喀斯特地貌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地理冲刺精准复习喀斯特地貌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地理冲刺精准复习喀斯特地貌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地理冲刺精准复习喀斯特地貌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地理冲刺精准复习喀斯特地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地理冲刺精准复习喀斯特地貌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遇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流水溶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流水溶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喀斯特沉积地貌H2O+CO2+CaCO3=Ca(HCO3)2含有CO2的水,溶解碳酸钙,形成峰林等地表景观。水沿地下裂隙溶蚀,形成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溶洞形成后,沿裂隙下渗的Ca(HCO3)2

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于水的碳酸岩沉淀,形成钟乳石、石柱等。形成机制Ca(HCO3)2

=CaCO3↓+CO2↑+H2O喀斯特溶蚀地貌喀斯特溶沟石林地质演化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云南路南石林约3亿年前,昆明市石林风景区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喀斯特地貌地质遗迹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质演化峰丛是基部完全相连的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峰丛代表峰林地形中发育较早阶段广西桂林喀斯特峰丛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奇水美呈现为岩溶峰林及地势开阔平坦的孤峰平原和河谷阶地,它主要由流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质演化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贵州兴义喀斯特万峰林以峰谷、峰丛、峰林、溶斗、溶洞、瀑布群、泉群等景观组合为特色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喀斯特溶洞地质演化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亚洲第一、世界第五长洞长度257.4km贵州双河洞喀斯特溶斗天坑地质演化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图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图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喀斯特漏斗,又称“斗淋”、“溶斗”、“盘坑”、“盆坑”等,是喀斯特地面经溶蚀及岩溶塌陷后,形成口大底小的倒锥状的封闭洼地景观。地表水沿可溶岩裂隙密集地段溶蚀而成的是溶蚀漏斗,其深度不大,斗壁和缓,斗缘不明显,外形多成碟状,当进一步向下加深时,斗壁逐渐陡峻并且有明显的斗缘,成为漏斗状;地下可溶性岩溶蚀后会形成大小不一的洞穴,在重力作用下,覆盖在洞顶上的土层或岩层崩塌,进而形成的则是塌陷漏斗。漏斗底部通常有通道(或落水洞)通往地下,起着集水和消水的作用,并伴有积土、碎石堆积。喀斯特漏斗图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喀斯特溶斗天坑地质演化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图示-重庆武隆天坑(天生三桥)喀斯特沉积地貌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喀斯特沉积地貌黄龙钙华在溶洞内含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柱石笋石钟乳溶洞与喀斯特沉积地貌喀斯特石漠化现象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力强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岩石的可溶性强、透水性好,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透水性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的溶蚀能力水体成分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体的流动性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溶蚀作用强烈,喀斯特地貌发育更广泛地形崎岖,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FAST望远镜正好利用盆地和暗河,大大减少了工程量地形崎岖,土壤贫瘠、缺乏地表水,交通不便,不利于农业生产溶洞为洞穴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甚至可作为人类居住的场所地质灾害和水旱灾害多发、石漠化严重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工程建设旅游农业人和

生物灾害风景优美、景观奇特且神秘,利于开发旅游、探险项目(山东文综)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

D.④①③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18℃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如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的时段是A.夏季日出时

B.夏季正午后C.冬季日出时

D.冬季正午后√2.推测形成天坑的地质作用顺序是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地壳陷落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坍塌C.地壳下沉—沉积作用—水平运动—断裂坍塌D.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考向2通过“地下喀斯特地貌”考查“人地协调观”(2023·福建福州质检)新西兰西北部的怀托摩小城,分布着大量石钟乳溶洞,溶洞里聚居数量巨大的洞穴萤火虫,如图所示。萤火虫借“荧光陷阱”捕食,但是遇到强光和噪声,萤火虫就会“关灯”,回归黑暗寂静。据此完成3~5题。3.推测萤火虫溶洞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温和多雨

B.寒冷湿润C.炎热干燥

D.寒冷干燥√①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形成石灰岩②许多穴居昆虫在洞内生长繁殖③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溶洞石钟乳④内力作用使岩层上升出露海面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2023·福建福州质检)新西兰西北部的怀托摩小城,分布着大量石钟乳溶洞,溶洞里聚居数量巨大的洞穴萤火虫,如图所示。萤火虫借“荧光陷阱”捕食,但是遇到强光和噪声,萤火虫就会“关灯”,回归黑暗寂静。据此完成3~5题。4.关于萤火虫溶洞及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游览小船使用绳索拉动

B.允许游客用闪光灯拍摄C.增加游览项目吸引客源

D.播放音乐营造艺术氛围(2023·福建福州质检)新西兰西北部的怀托摩小城,分布着大量石钟乳溶洞,溶洞里聚居数量巨大的洞穴萤火虫,如图所示。萤火虫借“荧光陷阱”捕食,但是遇到强光和噪声,萤火虫就会“关灯”,回归黑暗寂静。据此完成3~5题。5.为维持洞内原貌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九洞天景区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境内,自西向东的伏流(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侵蚀出庞大的洞穴系统,其中二洞天伏流大厅就像一条有“顶盖”的岩溶峡谷。如图为“二洞天伏流大厅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二洞天伏流大厅南壁侵蚀更强烈的原因是A.重力

B.地转偏向力C.岩性

D.溶蚀崩塌√九洞天景区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境内,自西向东的伏流(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侵蚀出庞大的洞穴系统,其中二洞天伏流大厅就像一条有“顶盖”的岩溶峡谷。如图为“二洞天伏流大厅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2.二洞天伏流大厅侧蚀最强烈的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

B.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C.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

D.珀斯地区天气干热√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如图所示)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较北方明显,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3~5题。3.喀斯特洞穴内常见的堆积地貌有①峰林②石钟乳③石笋④溶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如图所示)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较北方明显,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3~5题。4.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A.夏季低、冬季高

B.夏季低、冬季低C.夏季高、冬季高

D.夏季高、冬季低√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如图所示)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较北方明显,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3~5题。5.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①南方喀斯特地区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②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③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④南方喀斯特地区高温多雨,溶蚀作用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下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碳酸氢钙,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富含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水,因水中CO2的消耗(主要是CO2从水中逸出或水中光合作用消耗CO2)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形成钙华。水中的CO2含量与压强、温度、流速和植被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6~7题。6.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钙华集中分布的地区,却很少形成溶洞,主要原因是A.地壳活跃,缺少形成溶洞的稳定地质条件B.地壳相对稳定,不易形成溶洞C.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D.缺少形成溶洞的物质条件√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下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碳酸氢钙,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富含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水,因水中CO2的消耗(主要是CO2从水中逸出或水中光合作用消耗CO2)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形成钙华。水中的CO2含量与压强、温度、流速和植被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6~7题。7.下列自然因素中,有利于青藏高原东部钙华景观形成的有①海拔高,气压低②海拔高,气温低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④植被茂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2023·江苏扬州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地缝是喀斯特地貌术语,指非常狭窄且有相当深度与长度的峡谷或流水沟谷。云龙地缝地处恩施大峡谷境内,全长7.5千米,最深达75米,上游连着世界上最长的暗河,下游直通清江。云龙地缝的两岸崖壁地层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年代,右岸为三叠纪,左岸为二叠纪。如图为云龙地缝的形成过程示意图。(1)简析云龙地缝两岸岩层地质年代不同的原因。(2分)答案地壳运动形成断裂带,两岸岩层沿断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