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1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2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3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4页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2021-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docx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秦半两钱

④南朝青瓷莲花尊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2.(2023秋·北京平谷·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段材料反映出江南地区(

)A.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商业不够发达B.本身特产丰富,但是人民生活没有保障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经济迅速发展D.海外贸易发达,政治清明3.(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用“政权分立”“江南开发”“北方民族大交融”几个关键词,概括中国某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该时期是(

)A.史前时期 B.夏商西周时期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2023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下侧图文材料共同说明(

)东晋青瓷鸡首壶《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放,几乎家给大足矣。A.西晋政权短暂统一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5.(2023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我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这幅图可用来研究(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 C.淝水之战的过程 D.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6.(2023秋·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对下面的示意图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①图中的“汉末”指的是西汉末年

②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③西晋结束分裂,完成了全国统一

④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又趋向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以下表格反映的是(

)江南地区汉朝时期南朝时期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粗放的耕作方式)……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A.游牧民族的内迁 B.东晋王朝的建立 C.南朝政权的更迭 D.江南地区的开发8.(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有①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

②江南地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③南方相对安定少战乱

④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3秋·北京东城·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下图所示),给江南地区带来的重要影响有①输送了大批劳动力

②改进了农业生产技术③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

④促进手工业进步和商业的交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2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①西汉

②东汉

③孙吴

④东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2秋·北京朝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一位同学进行主题学习,搜集了东晋后期北民南迁的数据、南朝青瓷莲花尊图片、南朝时水稻种植开始育秧移栽的文献材料等。他研究的主题应为(

)A.东晋政权的兴亡 B.南朝政权的更迭 C.海外交流的兴盛 D.江南地区的开发12.(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说,原来种植在北方的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等果树,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出现此变化的原因是(

)A.原始农业在南方地区的兴起和发展B.北民南迁,带去了新的农作物品种C.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学习农业技艺D.东晋时期,南方手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13.(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据史料记载,东晋南朝时期,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侨雍州(湖北襄阳)“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①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②江南地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③南方相对安定少战乱④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北理工附中校考期末)《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15.(2021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西晋末年至南朝后期,南渡人口共约90万,占当时南朝人口的1/6。这种情况给南方带来的影响是(

)①劳动力得到补充②农业向精耕细作转变③带来频繁的战乱④促进水利技术的进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101中学校考期末)孙吴的都城“建业”和东晋的都城“建康”,都指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长安17.(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101中学校考期末)历史推论离不开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正确的是哪一项?(

)史实推论A光武中兴反映了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东汉初期的政治格局C八王之乱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D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晋王朝的瓦解A.A B.B C.C D.D18.(2021秋·北京西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①西周

②东汉

③吴

④东晋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19.(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20.(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①论文:《我国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广》②图片:《南朝青瓷莲花尊》③视频:《北民南迁与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④地图:《东晋形势图》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A.农业的进步 B.政权的更替 C.江南的开发 D.贸易的发展21.(2021秋·北京延庆·七年级统考期末)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22.(2021秋·北京延庆·七年级统考期末)“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A.手工业发展情况 B.商业发展情况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农业发展情况23.(2021秋·北京海淀·七年级101中学校考期末)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4.(2022秋·北京·七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①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

②江南地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③南方相对安定少战乱

④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2022秋·北京房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③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④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综合题26.(2022秋·北京东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区域的开发和治理是国家大事。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路线逐步开辟,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中西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意义十分重大。(汉宣帝时)汉朝置西域都护于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北),总领诸国。边疆局势比武帝时更为稳定。——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补充完整以下内容。结合所学,概括张骞的贡献。丝绸之路的出发地:,穿过,途中经过A、B两个关口,经西域前往中亚、西亚,再到更远的欧洲。材料二东晋南朝之存在,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在于相当程度上避免了民族冲突和战乱祸害,相对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在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南下移民的进入形成了农业开发的主力军。这些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摘编自严耀中《在分分合合中前行》(2)依据材料二,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27.(2022秋·北京东城·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材料一(1)观察上图,距今约8000年左右,图中区域①推广的是________;图中区域②推广的是________。材料二(2)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示,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填写序号即可,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属于耕种工具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灌溉工具的是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的作者,概括他的主要主张。材料四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宋书》(4)指出材料四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28.(2021秋·北京怀柔·七年级统考期末)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材料一

事件1事件21.废除了井田制,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在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1.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推行三长制。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提倡学习汉族文化和与汉族通婚,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语。(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则事件,说出相关事件名称及其影响。材料二

朝代皇帝治世局面有关措施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①田租减为三十税一;提倡节俭东汉初年光武帝②田租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隋朝初年隋文帝开皇之治多次减税;推行均田制;提倡节俭(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朝初期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并将表格中①②补充完整。材料三

西晋灭亡后,中原士家大族及流离失所的百姓都被迫播迁,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到了江南。“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任崇岳《中原移民简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西晋灭亡后出现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四

我们之所以使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是因为把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看作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有利于我们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益于我们更好的建设和谐经济与和谐社会。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但是,由于受自身能力与知识积累所限,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间关系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科学的,甚至我们也不能保证目前的理解已经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两者间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者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人们的认识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刘光岭《和谐经济理论研究》(4)依据材料四谈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9.(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末)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材料一

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原始农业逐渐产生和发展。材料二

某同学为准备一次历史主题展览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材料三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这一局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变化。《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依据材料一,写出A、B遗址的名称。结合所学,写出这两地远古先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2)请为此次展览拟定一个主题。将材料二的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3)依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0.(2022秋·北京昌平·七年级统考期末)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材料一A.东汉时期的陶碓

B.魏国马钧改进的翻车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1)有学者认为:史前时期,先民已经掌握农业生产工具制造技术。从材料一中选取一张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图片(写出字母,并说明理由)。材料二

春秋时代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冶铁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铁器农具已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得到使用。与此同时,牛耕也迅速得到了推广,促使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剩余产品有所增加。虽然使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2)依据材料二,说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方面的重要变革。并分析变革产生的影响。材料三在李冰的主持下,于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pài)水坝,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支,并筑有水门调节两江水量,从此把岷江的水流分散,既可免除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3)写出材料三中水利工程的名称。并分析其作用。材料四

东晋南朝以来,源源不断的北方移民流入江南,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方地旷人稀的景貌。同时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方法,北方旱地作物品种小麦、菽麦也在南方开始大量种植,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人民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就连北方的药材以及枣、梨、杏、柰、胡桃等果树品种也大量引入南方。——摘编自赵常兴《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4)依据材料四,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①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距今约三千多年,②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烧制的陶器,距今约6000年,③秦半两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行的统一货币,距今两千多年,④南朝青瓷莲花尊是南朝时期烧制的瓷器,距今约一千多年,由此可知,按时间先后排序应为②①③④,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C【详解】根据材料“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本身特产丰富,但是人民生活没有保障,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海外贸易和政治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当时的突出特点。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所以符合“政权分立”“江南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几个关键词的历史时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项正确;史前时期指的是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封建王朝时期,与政权分裂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图片中青瓷是东晋时期的,文字材料反映东晋后期南方百姓富足,结合所学,东晋南朝时期北人南迁,江南得到开发,C项正确;材料与西晋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不是文学艺术,排除B项;材料并为反映北方经济,无法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根据材料“西晋末年北方人口南迁方向”“十六国时期北方人口南迁方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北方人为躲避战乱而迁到南方,为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这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因此题干内容主要用来研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D项正确;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在夏商西周,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夏商西周的信息,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来往中断,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班超出使西域的信息,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的前秦军,而题干内容主要体现了北人大量南迁的史实,没有强调淝水之战过程,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三国鼎结束了东汉年军阀割据的局面,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②解读正确;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③解读正确。示意图中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最后统一于隋朝,④解读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解读正确,D项正确;图中的“汉末”指的是东汉末年,①解读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7.D【详解】江南地区从汉朝的“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到南朝时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局面,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由落后到得到开发、经济发展的情景,故D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内迁到中原地区,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东晋王朝的建立、南朝政权的更迭,排除BC项。故选D项。【点睛】8.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少战乱;北方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①③④符合题意;该时期北方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选项②说法不符合史实,②排除。故本题选C。9.B【详解】据“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输送了大批劳动力、改进了农业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手工业进步和商业的交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①②④符合题意;南北分裂的局面并不是北方人口南迁造成的结果,③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的重要影响的相关史实。10.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9年孙权以建业(南京)为都城,建立吴国;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以建康(南京)为都城,建立东晋,③④正确,D项正确;西汉定都于长安,①错误;东汉定都今河南洛阳,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1.D【详解】根据“东晋后期北民南迁的数据、南朝青瓷莲花尊图片、南朝时水稻种植开始育秧移栽的文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状况,D项正确;东晋政权的兴亡与“南朝青瓷莲花尊图片”不符,排除A项;南朝政权的更迭与“东晋后期北民南迁”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海外交流的兴盛,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根据材料“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说,原来种植在北方的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等果树,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北方人口的南迁。魏晋时期,北方站战乱频繁,南方社会较北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良品种、生产经验以及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B项正确;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排除A项;“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学习农业技艺”这反映的是北民南迁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东晋时期,南方手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这反映的是北民南迁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3.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个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并且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有江南地区所处的自然条件先天优越,这是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发展的前提条件,当时北方战乱,而南方社会相对较为稳定,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同时北方移民不断增多,并且将北方的现金生产技术带到南方,促进南方的发展,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当时的经济重心让然在北方,没有在南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4.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民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三国时南方经济已得到开发,排除A项;题干料未体现南方的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排除C项;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两宋完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晋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的南迁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人口南迁的最直接影响是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民也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水利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来南方相对粗犷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朝精耕细作转变。①②④均正确。故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南方的社会相对稳定.战乱主要发生在北方,所以③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天的江苏南京;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在今江苏南京。历史上成为“东晋”。B正确;ACD地点不对,排除;故选B。1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西晋晋惠帝时期,皇族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发生了八王之乱,使得西晋走向衰落,C正确;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初期,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东晋初期的政治格局,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ABD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9年孙权以建业(南京)为都城,建立吴国;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以建康(南京)为都城,建立东晋,③④符合题意;西周定都于镐京(陕西西安地区),①排除;东汉定都今河南洛阳,②排除。故本题选D。19.B【详解】根据题干“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以来,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B符合题意;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当时江南开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北方统治者残暴,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经济发达,D不符合题意。20.C【详解】根据《我国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广》《北民南迁与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战乱少,相对稳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人口逐渐南迁,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另外,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等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因此推断研究的课题是江南的开发,C符合题意;《南朝青瓷莲花尊》反映的是手工业方面的,A不符合题意;《北民南迁与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等没有体现政权的更替,B不符合题意;《北民南迁与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等没有体现贸易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1.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22.D【详解】依据题文的“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可以看出江南地区的农业得到发展。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都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状态下,所以符合题意的为①②④,故选D.24.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②不符合史实,排除含②的ABD项。故选C项。25.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包括北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及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比较安定,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政权分立状态,而不是国家统一,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6.(1)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贡献: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及其他国家的交流。(2)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环境稳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详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途中经过玉门关、阳关,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张骞的贡献是: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及其他国家的交流。(2)根据材料二“相对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知,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环境稳定。根据材料二“更在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可知,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27.(1)①粟作农业;②稻作农业(2)属于耕种工具的是①②③;属于灌溉工具的是④(3)作者是北朝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4)现象:江南经济的开发或者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展、物产丰富;原因:人民勤于耕作;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去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①在黄河流域,距今8000年左右在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粟;图中区域②在长江流域,距今8000年左右在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骨耜是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业工具,用于耕作,汉代的耧车是播种工具,东汉的二牛抬杠耕犁是翻土工具,三国时期的马钧改进前代的汲水工具制成翻车,翻车即轻巧又便于操作,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北朝北魏时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4)根据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分析可知江南经济的开发或者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展、物产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人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安定,人民勤于耕作。【点睛】28.(1)事件1,名称:商鞅变法;影响:国力增强,为统一奠定基础;事件2,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实力增强,促进了民族交融。(2)原因:皇帝个人励精图治;采取休养生息措施(减税/减轻人民负担、节俭)等。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3)现象:北民南迁;影响: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4)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社会进步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解析】(1)依据材料“1.废除了井田制,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在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事件1是商鞅变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1.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推行三长制。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提倡学习汉族文化和与汉族通婚,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事件2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实力增强,促进了民族交融。(任选其一)(2)依据材料二中,文帝景帝的措施“田租减为三十税一;提倡节俭”,光武帝的措施“田租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可知,王朝初期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有:皇帝个人励精图治;采取休养生息措施(减税/减轻人民负担、节俭)等。依据所学知识,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可知,表格中①处应为文景之治,②处应为光武中兴。(3)依据材料“西晋灭亡后,中原士家大族及流离失所的百姓都被迫南迁,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到了江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亡后出现北方民族南迁的历史现象;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