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95~96页,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学会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能把得到的信息填在条形统计图上,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操作与合作能力,体验数学的魅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创新探索精神;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纸、水彩笔。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要订做校服,要做的同学请举手?你做多大的?生1:150的。生2:145的。师:这么多,做的尺码又不同,老师该怎么记呢?【评析:创设做校服的现实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活动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1.小组合作。生1:先记130的,让穿130的同学举手,然后是135的。生2: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然后汇总。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我们就采用分组统计的方法,小组长做好分工。2.全班交流。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组1:你们组最小的尺码是130,最大的尺码是150。组2:我们组140的有两个同学,135的有1个同学。师:这是你们小组校服尺码的情况。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全班穿哪个尺码的同学最多?穿哪个尺码的?同学最少?穿140的有多少人呢?这样看比较杂乱,怎样才能看得很清楚呢?生:把刚才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四年级全班校服尺码情况统计图____年____月尺码135及135以下140145150155160及160以上特体人数师:老师有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想学吗?生:想。3.认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介绍横轴和纵轴。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条形统计图,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生1:135及135以下的有6个同学,我就数了6个格,然后涂上颜色。师:谁来评价以下他做得怎样?生:涂得很清楚,如果在上面写上数字就更好了。师:你的建议很好,就听你的。在上面写上数字就更加清楚了。师:像同学们刚才做的这个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作条形统计图。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生:先标数据,再涂色。师: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生1:从图中我看出了穿145尺码的人数最多。生2:我知道135及135以下尺码的人数和160及160以上的人数差不多。师:同学们真聪明,的确是这样,通过看图,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穿各种尺码的有多少人。这也是条形统计图最显著地特点。课件显示: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节课我们先收集了各小组同学小腹尺码的数据,又进行了整理,最后进行了分析,还有了很多的发现。统计的作用非常大,下面我们就用统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评析:为了让孩子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老师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统计整理,然后绘制条形统计图,在绘图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活动三:自主练习,应用方法。1.这是各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统计图。(1)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横轴表示要统计的5个国家,纵轴表示相隔的时间。)(2)说一说,一个格代表几年?各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相隔的时间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感想?2.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完成书上第97页自主练习第2题。(1)先来观察这个统计图,有没有不同的地方?(用纵轴表示项目,用横轴表示数量的多少。)(2)分析一下这个班的投篮情况。【评析: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四年级学生大多数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效果分析一、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三、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最后,我让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互检互测。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检马学生运用知识、解決问题的能力。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练习题我尽量结合实际,且逐步递进,这样的达标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但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其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街接上不够灵活。再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教材分析1.借助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学生在小学阶段都会统一订做新校服,这时教师就要统计各个尺码的人数,学生对这件事情是非常熟悉的。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的事情,从孩子的视角提出“全班校服的尺码情况怎样呢?”引出对全班校服尺码情况进行统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材中先是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数据,利用分段统计表整理数据,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接着又对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了分析,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体会了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知道用数据来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条形统计图一》基础练习1、经统计,书架上各种书如下:故事书正正正正正正学习辅导书正正正正科幻书正文艺书正正正正正正正(1)请你先根据“正”字统计结果完成下表:书的类型合计故事书学习辅导书科幻书文艺书数量(2)完成条形统计图:2、小明把一个月的天气情况画成了下面的条形图。根据条形图,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3、统计你们小组每个同学最喜爱的运动,并涂出条形图表示结果。课后反思一、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增加一些现场统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挑选生活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二、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三、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在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行为,勇于改革和创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学生已经学过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決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決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虑到在教学中操作的可行性,将数据分析观念定位于如如下两点第一,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做出決策和推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我们不妨把这一要求称为“过程性”要求或活动性”要求。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要逐步建立起对数据的某种敏感或领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多参与到身边的多样化生活问题中去,亲身经历对数据的调查、研究、作出判断的活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并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观念。正因为如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第二学段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从这些目标要求不难看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活动与过程。而这些活动又应该放在丰富而生动有趣的背景下进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周围的有关数据信息的课题。比如,关于本班同学的喜好方面的一些统计的例子就有很多:喜好的歌曲、运动项目、各类课外读物、感兴趣的电视栏目、爱吃的水果蔬菜、爱喝的饮料、最喜欢的颜色、四季中最喜欢的季节等等。第二,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体现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性”要求。即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建立在一定方法的掌握上,一般来说,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涉及如何收集数据和如何处理数据的方法,前者指数据的调查、获取,后者指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基于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提出“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在第二学段提出“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可采取以下几点做法。1.创设有效的数据分析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据的作用,形成数据意识。要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是有信息的,数据分析是有用的,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决策,要让数据发挥其作用。2.经历真实数据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观念的建立是人们不断地亲身经历而获得的,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应使学生不断经历数据统计分析的全过程: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获取信息、作出预测和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3.开展实践活动,积累数据分析应用的例子,形成解決问题的策略性知识。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仅仅靠教材提供的背景是不够的,还要课内外结合,广泛收集信息,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在媒体中,如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书籍、互联网等许多方面都会给我们提供各种数据。教师应选择有效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将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