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1年3月28日至30日,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科学和技术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部委和其他部级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中国城市规划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七个国际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大会在北京学术会议的r中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主持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有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郑坤生,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RobertS.Wang,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ChrisWood,以及德国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环保政策、基建及政策司司长,欧盟委员会能源总司国际关系部主任,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计划局局长,加拿大卑诗省投资贸易部部长,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副主席,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席,首席执行官等国外政府官员。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建筑:让城市生活更低碳、更美好”,安排了1个综合论坛和23个分论坛,总结交流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技术和经验,探讨低碳技术、绿色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大会对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取得初步成效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实现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生态危机以及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2009年,英国公布了低碳过渡计划,要求从2016年起新建建筑实现零排放,所有新建的政府公共建筑从2018年起实现零排放,所有公司企业办公建筑从2019年起达到零排放标准,所有住宅到2020年前完成安装智能电表计划。VeitSteinle的报告指出欧盟初步计划在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减少40%,2050年温室气体同比减少80%以上。德国计划2020年大部分建筑都实现碳中性,并且在2050年所有建筑实现碳中性,一次能源消耗降低80%。最近,欧盟出台了节能领域较先进、完善的法律即建筑能效绩效法。该法律要求2018年以后国有或国家使用的新建筑必须实现接近于零耗能标准,到2020年以前所有新建筑都必须成为接近零能耗的建筑。我国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了64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1300多万m2,有84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星级标识,20多个省市开展了ER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十一五”期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9.1%,其中建筑节能承担了20%的节能任务。截止2010年,我国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新建建筑达99%,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新建建筑超过90%。另外,绿色建筑节能效果显著。统计数据表明,推行绿色建筑的社区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大于15.2%,可循环材料利用率大于7.7%,每平方米CO2排放减少28.2kg。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条件日渐成熟。首先,2010年九三学社调研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重点内容形成的报告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的详细批示,被列为一号提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当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其次,全社会建筑节能的意识已经形成。仇保兴指出,2005年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新建建筑仅为53%,而实施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新建建筑低于21%,仅五年时间后,节能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新建建筑达到99%,节能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新建建筑达到95.4%。此外,2009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地级以上的城市共230个,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80.1%;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地级以上城市总有133个,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46.3%。全国提出低碳或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地级市一共259个,占287个中的97.2%,这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发展绿色建筑具有较强的经济可行性。调查表明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节电静态回报期为3~5年,节水成本静态回报率为2~7年,总体核定成本普遍低于开发商上报的成本。优化设计的理念更科学发展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3月28日下午举行的综合论坛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绿色建筑的理论及其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创新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不变的主题。施耐德电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MelissaOMara女士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延伸的,动态会变化的,她强调绿色与智能是相通的,应当研发因环境变化而自动调节的装置实现节能要求。加拿大国际研究院建筑研究所的MoradAtif先生从建筑科学研究角度提出创新与研究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动力。标赫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DavidLittler先生以上海铜山街为例,以体验旅程——“到达铜山街—在房间内—在会所中—步行在园区内—从铜山街出行”的方式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技术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并指出设计出更多的空间和独一无二的地域特点是项目的创新所在。英国王储建筑环境基金会的设计理念认为可持续性的建筑和城市包括经时间检验的原则、地域性的智慧和适用性、合理的技术三部分。经过时间检验的原则包括综合性使用、综合性收入群体、可步行的邻里社区、以步行为尺度等。英国皇家建筑师林棋波教授通过优化的建筑信息模型,建立动态建筑信息模型,其创新理念体现出设计的模块化和智能化特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张彤介绍了相对于“空气调节”的一种不耗能或少耗能的被动式设计策略——“空间调节”。“空间调节”是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有效的空间组织、合理的体型和构造设计,以空间本身的形态和组织状态实现对室内外环境的性能化调节。绿色理念贯彻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的孙大明指出国内绿色建筑已经从浅绿阶段(2004—2008)、深绿阶段(2008始至今后数年)逐步过渡到当前的泛绿阶段(2011始)。方兴地产首席执行官何操认为企业在推进绿色战略进程中应以立足建筑全周期的节能减排,采用绿色的原料进行绿色的施工,打造绿色产品,实施绿色的项目,最终形成绿色供应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的路斌认为绿色建筑设计应从能源分析、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考虑,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应对建筑的运行管理予以考虑。美国EMSI环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翟超勤博士结合实际项目案例介绍了建筑全生命周期性能优化的方法:(1)集成化的设计思路优化设计;(2)集成化分析工具;(3)设计与建造应充分考虑各建筑子系统之间的集成与互动;(4)在项目初期开始测量验证平台的设计与搭建;(5)能耗性能的测量验证贯穿项目生命周期。节约能源和资源是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和目的。调整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实现节能主要途径,也是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基本内涵。节能不是不用能,而是通过技术改造和精益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让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物尽其用,止于至善。北京市通过采取一系列节能措施后,2009年全市集中供暖平均采暖能耗为16.49千克标准煤/建筑平米,比2004年降低了20.6%,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实现每年节能396万t标准煤和CO2减排990万t。2009年,全市城镇民用建筑总能耗为1945.6万t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29.6%,比预测比重降低了6.2%。在欧洲,建筑能耗占总耗能的30%,其中20%的建筑能源排放都来自于传统的化石能源。为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使用的比重,欧盟拟定了大力研发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战略,初步计划在2020年一次能源节约20%。绿色建筑注重其与周围整体环境的和谐关系。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开放体系应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因此,绿色建筑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自身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而且应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充分体现社区和城市尺度上的绿色化,才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这一点与生态城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必要的组成部分,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最重要、最直接的载体、抓手和突破口。生态城市是涵盖了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系统,它为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优化策略的实施提供平台。联合技术公司副总裁戴尚德认为生态城市是新技术尤其是绿色建筑技术集中的地方,现有各种节能系统大多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能效利用低。他强调应从耗能角度考虑,形成一个集成系统并形成优化方案,提高现有建筑的系统能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技术是本届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参会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分别讨论了太阳能利用技术,既有建筑节能技术、地水源热泵技术、合同能源管理等绿色建筑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利用设施作为建筑构件与建筑有机结合,做到与建筑协调统一。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张树君指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要求在外观上合理布置太阳能集热器、电池组件,实现太阳能与建筑完美结合。结构上妥善解决安装问题,建筑物的承重、防水,增强太阳能集热器、电池组件抵御强风、暴雪等的能力。系统布置上,合理布置太阳能热水循环管路以及冷热水供应管路,尽量减少热水管路的长度等。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具体应用。在民用建筑中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分为集中供热水系统、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和分散供热水系统等三大类。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采用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和平板型集热器,实现供热水时“即开即热”。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节能7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该标准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源和管网效率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既有建筑节能技术。既有建筑节能技术改造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新加坡建设局从政策、技术与管理一体化着手将既有建筑改造成零能耗建筑并给出了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其中,被动式方案主要是通过改变玻璃窗的式样、外墙与门面的类型等实现建筑系统有效的密封,并通过使用镜面管、光管、光架等达到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的目的。主动式改造是通过采用T5荧光灯、LED灯、采光控制系统实现有效照明的目的,并通过个性化的通风系统、地下空气分配系统、单线圈双风机系统、太阳囱,形成有效的空调系统。乌鲁木齐市结合中德技术合作项目,对既有建筑实施了间歇控制、能源分区、建筑节能、热网整合等措施,通过试点示范引路、以点带面,为加速实现“蓝天工程”提供技术经济和政策方面的支撑。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代冠军认为应将供热计量及建筑节能与整个城市建设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供热计量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坚持统筹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地水源热泵技术。水体分别作为冬季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释放到水体中去,以达到给建筑物室内制冷的目的;在冬季,则是通过水源热泵机组将水源热能送到建筑物,以达到采暖的目的。美国橡树岭国家科学研究院JohnShonder的报告指出,FortPolk陆军基地地源热泵改造工程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GSHP项目,起初投资1800万美元,项目完成后节电33%,夏天电力负荷降低了43%。华清集团实施了再生水引退水工程、清河南岸换热站土建及设备安装工程、从换热站到奥运村中心机房的循环水管线等工程,实现奥运赛时制冷负荷28.2兆W,赛后制冷负荷19兆W,赛时是赛后的148%;赛后冬季采暖负荷21兆W。美国学会主席JohnPitz详细解释了美国的开路地源热泵系统抽水与回灌技术、单井回灌技术的优势、劣势、难点、失败经验和解决方案等问题,同时就开式井的标准和法规进行了简要说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宋业辉分别对地源热泵测试评估内容、应用效果分析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意见。绿色建筑应根据各地区独特的能源优势,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绿色技术。上海世博会通过对大型江水的利用和供冷与供暖系统的区域化集成达到了提高能效的效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军教授的报告指出,西北地区聚落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地域化和本土化手段,使用地方材料及地方建造技术,使西安市的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在2015年前力争达到8%的目标。通用电气公司(GE)以天然气为燃料,采用颜巴赫燃气内燃机与吸收式制冷机有效结合的方式,使得总能源效率达95%以上,实现了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的高效利用。科隆/波恩机场的三联供系统使用4台GE颜巴赫燃气内燃机,运行超过20万h,自1999年起每年产出4.6万MWh电力,减少CO2排放36万t。另外,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探索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成功改造了亚泰挑花苑小区项目。推动建设节能建筑,建立新型能源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将绿色技术的科学研究及其产业化纳入国家各类科技发展规划,支持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绿色技术方面提高创新能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造,尽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仇保兴副部长指出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研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开发绿色建筑设计和检测软件,以检测建筑的舒适性、减排性、节材、节水等绿色指标;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单项技术的创新;加快绿色建筑社区的整体设计和技术的创新;开发和推广绿色建筑碳排放和“四节”性能检测与评估体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的程志军指出当前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总体数量呈显著增长的态势,但需加强项目质量,推广标识项目的覆盖范围,加强运行标识项目的评定,以及扩大项目技术工作的覆盖节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的研发重点在于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和垃圾减量技术的应用。无锡太湖新城重点研发并建立了以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核心的能源中心,实现能源高效梯级利用。基于“信息城市”理论,开发了城市能源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对城市区域能源调控、建筑用能系统运行、建筑可再生能源运行等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完善政策管理机制。建立发展绿色建筑的全方位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度。完善绿色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四节一环保”做出具体要求,增加奖惩条文。仇保兴副部长指出,需因地制宜,编制相应的绿色建筑的标准和实施规范,构建产学研政企广泛的联盟和产业化的推广平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ArabHoballah指出应从规划、标准、建设、管理、科技、政策以及产业化等方面综合加强保障性建筑的绿色建设并完善绿色建筑的政策激励机制。无锡太湖新城突破了传统的城市能源规划和管理模式,从城市规划层面制定能源建设和管理的政策,将能源指标分解并纳入地块控制性指标范围。方兴地产首席执行官何操认为绿色地产应在实施绿色规划、建造和运营的基础上,与第三方权威机构合作实施碳中和方案,抵消项目在指定时间内产生的碳排放,降低项目整体的碳排放水平。乌鲁木齐市建设委员会丁雪峰指出为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工作监管力度,供热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供热企业及房产开发企业执行热计量强制政策的监管力度,同时,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耗电监测平台,对大型公共建筑和市级机关办公建筑实行在线监测。拓宽融资渠道。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代冠军认为,应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支持,加大各级财政既有建筑改造资金投入量;鼓励采用商业银行贷款、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进行融资;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出资参与改造,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祝根立指出政府应建立以“奖代补、定额补”的政策,加大定额补助的力度。乌鲁木齐市在争取CDM等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建筑节能领域方面的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深圳市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政策和信贷优惠政策等手段,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中开发商群体的激励和引导,带动了太阳能、LED、钢结构、透水砖、预拌砂浆、节能门窗等产业的发展。注重对低碳生活的支撑“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市”分论坛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技术,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最新的理念及前沿成果,详细地研讨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低碳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碳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目前已有90%以上的地级市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目标。其中,深圳市政府通过市场引导,设计单位和建造商捆绑投标,将绿色技术和绿色实践案例作为中标条件的模式,成功实现了由高能耗、高环境代价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战略转型。光明新区作为深圳的绿色新城,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做载体,通过指标体系、政策、资金、技术的通盘考虑来探索绿色建筑发展。重庆市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特色主要体现在延续自然山水格局和适应山地城市环境及空间结构的特征,并将低碳生态理念全方位贯彻并融入城市规划当中,使规划理念可复制、经济投资可持续、生态指标可操作、生技术可推广、规划管理可实施。武汉市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重点探索青山区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模式及其具体的实现技术,从区域层面、园区层面、企业层面着力发展低碳生态发展技术,研发重化工企业的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途径,实现了重化工城市的低碳生态化转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低碳生态化的首要路径。传统的工业化城市开发模式和城市规划主要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宏观环境、能源资源与制度的制约。低碳生态城市则要求转变以往粗放型、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为导向和城市承载力为准则,最大限度地追求环境质量、经济效率和幸福指数三者的高度和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李迅秘书长指出目前国内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误区,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和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科学发展,从城市规划的目标体系、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入手构建完善的生态城市规划体系,注重循环发展而不是线性发展,使生态城市能够真正从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课题组初步甄选出包括门槛条件和指标体系两部分内容的生态城市基础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国内13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示范案例,并对其在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评价分析。同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指南”课题组编制了国内首个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指南。该《指南》将于今年年底作为指导性的文件在全国颁布实施。同济大学吴志强教授提出了包含技术、时间和空间三个层面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法。技术层面要求建立一个城市生态技术总表,称为城市生态技术门捷列夫表。时间层面强调对整个城市生态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控制。空间层面强调从点、线、面不同层面将低碳生态规划落实在城市规划体系当中。潘海啸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绿色交通的发展策略,强调以经济手段促使人们从“以车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张健认为是从源头进行分离的排水技术,是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保障性住房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约20亿m2,因此,将保障性住房发展成绿色建筑,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深圳光明办事处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将绿色理念与技术融入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方案阶段,采用错落式布局,与主导风成一定角度。初设阶段,用精细化设计指导建筑设计。围护结构上,优选围护结构参数,并对日照时数进行量化分析,合理布置功能房间。施工图阶段,合理选择中水使用策略,量化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要求。该项目达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单位面积增量成本约为34.6元/m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孙大明指出保障性住房的技术体系以被动技术为主,保障性住宅的能耗通常较低,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注重实用性。绿色建筑是低碳社区的关键组成,低碳社区是连接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的载体。上海市的低碳社区建设实践处于全国先列(1)。上海采用政府倡导、标准先行(2)、一级开发率先、二级开发响应的原则,在为一级开发商提供绿色低碳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二级开发商全面落实低碳建设提供了实施措施。美国绿色建设协会(USGBC)中国区主任NellieCheng的问卷调查表明美国68%的学校希望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并对绿色校园建设的未来持肯定态度。陈伯熹从系统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战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视频与栏目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示范课程设计
- 搭建电商平台课程设计
- 安卓小闹钟课程设计
- 《暴风集团的资金链管理研究》
- 《基于深度学习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使用情况监测算法研究》
- 《多摄像头下行人重识别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
- 《g-C3N4(Metal)-Gr-TiO2Z型光催化剂降解水中无机氮的性能研究》
- 《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轻度认知障碍进展预测研究》
- 经颅磁刺激技术(TMS)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 2023年国航华北营销中心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肌肉骨骼康复学教案
- 医院突发治安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
- DB51T 1628 -2013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 “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安全检查表
-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电力领域合作发展
- 揽胜广告作品集已
-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高中英语课程目标实施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