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四课1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Word版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1.gif)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四课1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Word版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2.gif)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四课1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Word版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3.gif)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四课1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Word版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4.gif)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四课1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Word版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4ce6ff39e4009b4baf0bdb4e8c5cf3d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共四节。第一节主要是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义词和多义词,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以及词义演变的几种现象。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同义词之间的异同。通过学习,让我们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同义词产生的原因,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正确辨析、恰当使用同义词。第三节的主要内容是“新词语”,包括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和类型。词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旧词语不断消亡,新词语不断产生,新词语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四节学习熟语的主要类别和基本特点。通过本节探讨,对各种熟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词”和“语”的区别,进而对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节序题目学习目标考点链接1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①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②明确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现象。③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①了解同义词的特点及其作用。②把握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③正确辨析使用同义词。正确使用词语——同义词的辨析和运用3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①了解什么是新词语。②了解新词语的来源及其类型。③正确认识和对待新词语。正确使用词语——新词语的理解和规范4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①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②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的构成。③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正确使用熟语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意思小贝想请局长帮忙走个后门,所以去送“红包”,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意图、用意小贝: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表示心意局长:那你可就不够意思了。——不够朋友、不够交情小贝:小意思,小意思。——礼品所代表的情谊、心意局长:呵呵,你这人还真有意思。——情趣、趣味小贝:其实我也没什么别的意思。——意图、用意局长:那我可就不好意思了。——不客气地收下了小贝:不,应该是我不好意思。——难为情呆子“破”书→多义词eq\b\lc\{(\a\vs4\al\co1(一个词有许多意义,理解多义词忌“望文生义”))“意思”真有意思eq\b\lc\{(\a\vs4\al\co1(“意思”具有多个意义,“意思”词义的演变))1.什么是词义?什么是义项?什么叫多义词?请举例说明。[明确](1)词所表示的意义叫词义。(2)词义的单位叫义项。(3)具有若干个义项的词叫多义词。例如:“头”有多个词义,①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②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③量词,用于动物(多指家畜);用于蒜;④物体的顶端或末梢;⑤事情的起点或终点等。“头”就是多义词,其中每一个词义都是它的义项。2.多义词有哪些不同的义项?[明确]3.词的意义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外界及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那么词义的演变都包括哪些现象呢?[明确]4.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在词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更多的词从最初的一个意义引申出其他的意义,甚至从引申的意义再引申出新的意义,词的义项不断增多,逐渐就发展成了多义词。(1)客观事物之间往往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人们在使用词语时就有可能根据种种联系用指称甲类对象的词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产生出与原来的词语意义有联系的新的意义。(2)语言中的词语形式总是有限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语言要表达的意义又总是不断增加,用数量有限的词语形式去表达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意义,就必然会出现一个词语形式承载多个意义的现象。一、头eq\b\lc\{(\a\vs4\al\co1(本义(基本义和本义一致):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借代引申义:①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②方面。,③量词。A.用于动物(多指家畜)。B.用于蒜。,比喻引申义:①物体的顶端或末梢。②事情的起点,或终点。③物品的残余部分。④头目。⑤第一。,⑥领头的;次序居先的。⑦用在量词或数量词前面,,表示次序在前的。⑧〈方〉用在“年”或“天”前面,,表示时间在先的。⑨临;接近。))口eq\b\lc\{(\a\vs4\al\co1(本义(基本义和本义一致):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借代引申义:①指口味。②指人口。③指马、驴、骡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多少看出来)。④量词。,A.用于人。B.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等。⑤指话语。,比喻引申义:①容器等器物通外面的地方。②出入,通过的地方。③长城的关口(多用于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④(人体、物体的表层)破裂的,地方。⑤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单位形成的管理,系统。⑥刀、剑、剪刀等的刃。))二、“外援”:本义指来自外面的(特指外国的)援助;新义指运动队从国外引进的运动员。如“北京足球队添了三名外援”。“票房”:本义指戏院、火车站、轮船码头等处的售票处;新义指票房价值。如“这部影片全市票房已经突破一千万元”。“磨合”:本义指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新义比喻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相互适应、协调。如“新组建的国家队还需要磨合”。“聚焦”:本义表示使光或电子束等聚焦于一点;新义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如“最近,新闻报道聚焦于保护农民工权益问题”。“接轨”:本义指连接路轨,如“新建的铁路已全线接轨铺通”;新义比喻两种事物彼此衔接起来,如“与世界经济接轨”。“菜单”:本义指开列各种菜肴名称的单子;新义是电脑等操作程序目录界面的俗称。如“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操作菜单”。三、1.狗咬乌龟——找不到头,“头”的本义是乌龟的脑袋,但有两个比喻义:一是比喻事情没有头绪,不知从哪儿下手,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比喻办一件事情找不到负责人。这里当“脑袋”讲的“头”和当“事情的起点”或“头目”讲的“头”语义双关。2.狗咬粽子——难解,“解”的本义是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比喻引申义是弄不清楚,无法理解,有时也指某种纠葛难以解决。“解”的本义与其比喻义语义双关。3.驴拉磨子——上了圈套,“圈套”的本义是套在驴身上的套子,比喻引申义是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圈套”的本义和比喻义语义双关。4.老牛打滚——大翻身,“翻身”既指身体转动,又比喻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有了彻底的改变,也是本义与比喻义语义双关。创造歇后语略。1.下列关于多义词义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义词多个义项的地位并不等同,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B.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这个意义是不会消失的。C.词的借代引申义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D.词的比喻引申义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解析:选B。有些词的本义可能会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而消失。2.下列句子中有一个加点词语,最接近该词语的解释的一项是()“我拿出枪无非是想炫耀一下啊。”A.一定是 B.是不是C.不但不 D.只不过解析:选D。“无非”书面语,同“只不过”。3.下面句子中,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C.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D.刚才用力划船犹如赛龙舟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解析:选B。B项,“松懈”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密切,动作不协调。而A、C、D项中“松懈”的意思都是指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何必要细细地盘算,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②京剧的美由几千年文明内敛而成,唐的风韵,宋的意韵,“八千里”的豪气,“清风亭”的慷慨……均深凝在这清凌凌的京胡声中,并从中迸出。B.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②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在烟雨朦胧中显得柔婉而多情。C.①刚一出门,清新的空气让游览的客人们知道了什么叫“天然氧吧”。②“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D.①面对种种挑战,我们不能松懈,必须努力创新,把握机遇。②如此关键的东部半决赛开局,骑士怎么能打出一个这么松懈的上半场?解析:选D。A.慷慨:①中的意思是不吝惜;②中的意思是充满正气,情绪激昂。B.朦胧:①中的意思是月光不明;②中的意思是不清楚,模糊。C.清新:①中的意思是清爽而新鲜;②中的意思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D.松懈:①②中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5.“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3)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答:答案:(1)搁置不用(2)有意隐瞒(3)隐没无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本节内容对应课标“考试大纲”中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本节着重学习对多义词不同义项的判断。对多义词的本义、基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的准确把握有助于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所谓的“重要概念(词语)”一般指的是有多个意义的词语。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概念(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理解概念(词语)的含义eq\b\lc\{(\a\vs4\al\co1(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义,注意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注意修辞义、引申义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本文有删改)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陌生的光:(2)陌生的气息:[解析]“陌生的光”,根据他得到了一条草鱼后母亲对他态度的变化。“陌生的气息”,要根据家里有了这条鱼后气氛活跃了,注意“梦一般”的修饰作用,最后是情感。[答案](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2)①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方法1.扣“对应内容”,理解指代性词语使用词语指代是为了行文的简洁。指代性词语在文中经常使用,而且运用灵活,只要有指示代词出现,文中就一定会有与它相应的内容,这个内容可能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也可能是一个句子一段话。它所指代的内容可能出现在它的上文,也可能出现在它的下文。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确定这个指示代词的具体含义。2.析“特定语境”,理解非指代性词语非指代性词语主要是寻求它们在特定语言环境里的确切意义和临时意义这两种情形。(1)把握确切意义汉语中有很多的多义词,这些多义词,需要根据语境才能确定它哪一个语义最切合“这一个”语境。这个从若干个语义中挑出来的被确认的与“这一个”语境最贴切的语义,就是所谓的“确切意义”。解决词语的确切义不是很困难,关键是平时要多积累,然后根据具体语境,把平时积累的有关词语的若干语义,一个个代入具体的语境去比较揣摩,就可以选定确认了。(2)把握临时意义①明确的临时义。词语的临时义,是指只有在“这一个”语言环境里才存在的,离开了“这一个”语言环境就消失了的意义。这样的意义,大多是在词语的基本义的基础上暂时“活用”或临时引申出来的,它跟这个词语的基本义在词义、色彩、感情、风格等方面是不同的。比如“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一词本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的意思,这里实质上是说小孩子机灵、调皮。②含蓄的临时义。有些词语的临时义比较隐晦含蓄,就是人们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潜台词之类,这大多是在特定的场合之下运用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而产生的。比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里的“厚障壁”就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成了特定语境之下的特有的含义。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关键是要能识透它们所运用的表达方法,然后再根据这些方法各自的规律或特点,去探求深藏在这些词语里面的真正含义。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的多义词“不求甚解”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B.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断不可取的。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解析:选B。A、C、D项为褒义,指只需观其大意的读书方法;B项为贬义,指不求深刻理解的学习态度。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情绪”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自从接受了这项科研任务,他情绪高涨,干劲更大了。B.我在作文教学中,引进活动观念,进行“训练思维,准备情绪,投入创作”的活动。C.我们真的要用行动证明我们自己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吗?D.因为不满单位给他的待遇,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闹情绪。解析:选D。D项指不愉快的情感;A、B、C项是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那样琐碎和平凡,给人________之感,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真实而精彩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②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之所以________地对灵魂进行讨论和争辩,说明它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有着不可忽略的存在价值。③至于特别有趣的题目或特别有用的知识,本部分也________地编写了多篇专题讨论文章,这是本书的特点之一。A.不厌其详不厌其烦不胜其烦B.不胜其烦不厌其烦不厌其详C.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胜其烦D.不厌其详不胜其烦不厌其烦解析:选B。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不厌其详:越详细越好。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胡歌坐下来看剧本时,________。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台词,完美演绎了“梅长苏”这个角色。②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________,苦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③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________几十年,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A.目不斜视目不转睛目不窥园B.目不转睛目不斜视目不窥园C.目不窥园目不转睛目不斜视D.目不斜视目不窥园目不转睛解析:选B。目不转睛是形容注意力集中,第①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看剧本时凝神专注。目不斜视是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第②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神情严肃庄重,与前文“正襟危坐”语境一致。目不窥园是用来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致志地苦学,与第③句中“所学的那个专业”语意契合。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暮雨乡愁张清华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咕咕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的无情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有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做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然而这也终究改变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紧扣“乡愁”的主题,大量引用或化用中国古典诗词名句,使文章的文化气息浓厚。B.黄昏、薄暮、烟云、寒柳、杨树、大雁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形象。C.海德格尔对“故乡”的解释,表现了东西方对乡愁的不同认识,帮助作者从新的视角理解“乡愁”。D.作者对“乡愁”有了新的理解,他借用鲁迅的小说《故乡》形象地阐释了这种独到的见解。解析:选C。C项,从第②段内容看,作者肯定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思乡,指出仅从空间的角度来理解思乡是狭隘的,而并没有比较东西方两种思乡观,引述海德格尔的话是为了具体说明从空间角度理解思乡的狭隘。6.第③段画线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答:解析:解答本题,要将句子放在段落中分析。从“悲号”“命运”“凡胎的肉身”“人生代代无穷已”“宿命”“感伤”等可知,“天道”是指自然规律,指人最终都得死去,“人道”是指人的愿望,对世界的留恋。答案:“天道”指人一定会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人道”指人对世界的留恋。7.文章结尾写道:“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这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答:解析:作答本题,要从几个概念着手。首先是“旅人”,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又象征每一个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人。其次是“她”,指依恋和追忆中的故乡。再次是“越来越远”,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走越远,也指人生路上距离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最后是“越来越近”,指坦然地走完人生,魂归故里。答案:“旅人”既是指旅行在外的人,也象征着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行越远,其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就会越来越强烈。而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自己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而且无法回头,但他会心怀释然,坚定地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直至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三、表达运用8.给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会”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解释:①聚合,合在一起;②付账;③主要的城市;④能;⑤多数人的集合;⑥段时间;⑦理解、懂得;⑧见面,会见;⑨时机。(1)在校会上,各年级的代表先后发言,表示承办比赛的决心。()(2)王叔叔会游泳,我请他当教练。()(3)我家离很近,路上用不了多大一会儿。()(4)今天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都领会了。()(5)的领导经常在小礼堂里会见来访的客人。()答案:(1)⑤(2)④(3)⑥(4)⑦(5)⑧9.“泪奔”是一个比较流行的网络词语。从字面上看,“泪奔”指流着泪奔跑。事实上,这个词可用于很多场合,用来代表各种各样的心情。请指出下面各句中的“泪奔”各代表了怎样的心情。(1)《后来的我们》上映以来,引发了影院大规模的“泪奔”,几乎所有观众在离场的时候都眼角挂泪。(2)泪奔!东亚足球四强赛中中国男足以3∶0战胜了韩国队,结束了32年“恐韩症”。(3)日前,网友“杜杜鸟”在某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泪奔!我在广州火车站经历的折磨人的订票过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答:答案:(1)表示感动(2)表示惊喜(3)表示愤怒巧用小故事,识记多义词1.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3 Where did you go(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Unit 6 Review Period 4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1、了解学习好习惯》(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 《10 交通安全小常识》(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 23《梅兰芳蓄须》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5 The colourful world第三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2)教学说课稿 岳麓版选修1
- 2025合同约定的“滞纳金”是否可以视为违约金
- 2025建安施工合同文本
- 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融合实践研究报告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211)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指导
- 腿部经络课件教学课件
- 0-9任意四位数手机密码排列组合全部数据列表
- 小数加减乘除计算题大全(300题大全)
- 钢筋工考试卷(满分100分)
- 心内科康复护理个案
- 招聘会会展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物业园区污渍清洁工作规程培训
- VW-Formel-Q审核提问表(完整版)
- 物业客服沟通技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