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三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南安三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南安三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南安三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南安三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安三中2024届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在373K时,把0.5mo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2秒时,NO2的浓度为0.02mol/L。在60秒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秒,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s)B.在2秒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2倍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0.20molD.平衡时,如果再充入一定量N2O4,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2、基态硅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A. B.C. D.3、难溶电解质达到溶解平衡时,表明难溶电解质的溶液达到()A.饱和B.未饱和C.不确定D.视情况而定4、已知反应X(s)+3Y(g)Z(g)+2W(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为()A.v(X)=0.25mol/(L·s) B.v(Y)=0.5mol/(L·s)C.v(Z)=0.6mol/(L·min) D.v(W)=0.4mol/(L·s)5、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的主题为“迈向无污染的地球”。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A.推广电动汽车,践行绿色交通 B.改变生活方式,预防废物生成C.回收电子垃圾,集中填埋处理 D.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绿水青山6、在一个V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A(g)和1molB(g),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3A(g)+B(g)nC(g)+2D(g),达平衡后A的浓度减小1/2,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1/8,则该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A.1B.2C.3D.47、如图所示,各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的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④>③>①>②>⑥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③>②>④>①>⑥8、对于反应2NO2(g)N2O4(g)ΔH<0,增大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逆向移动 B.混合气体颜色比原来深C.混合气体颜色比原来浅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9、氯化钠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现的颜色为A.紫色 B.黑色 C.黄色 D.红色10、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A.3种 B.4种 C.5种 D.6种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红棕色的NO2,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条件比常压条件有利于SO2和O2合成SO3C.由H2(g)、I2(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变深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12、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图甲表示某可逆反应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且在t时刻达到平衡状态B.图乙表示向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C.图丙表明合成氨反应时放热反应,b表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催化剂D.图丁表示向CH3COOH溶液中逐渐加入CH3COONa固体后,溶液pH的变化13、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和分子构型都相同的是()A.CO2与SO2 B.NH3与BF3C.CH4与NH4+ D.C2H2与C2H414、已知: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mol﹣1,101k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OH﹣═H2O△H=﹣57.3kJ•mol﹣1B.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114.6kJ•mol﹣1C.2C8H18(l)+25O2(g)═16CO2(g)+18H2O(g)△H=﹣11036kJ•mol﹣1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5518kJ•mol﹣115、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用稀HNO3作电解质溶液 B.溶液中H+移向负极C.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pH值减小 D.用铁作负极,铁质量不断减少16、某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1=4×10-4,在同一温度下,反应SO3(g)SO2(g)+1/2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A.250B.200C.50D.2×10-217、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是选项化学式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Asp2正四面体形三角锥形BH2Osp2四面体形V形CNH3sp3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DCH4sp3正四面体形正四面体形A.A B.B C.C D.D18、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可能是()A.3,3-二甲基-3-丁炔 B.2,2-二甲基-2-丁烯C.2,2-二甲基-1-丁烯 D.3,3-二甲基-1-丁烯19、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A.反应停止了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20、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一种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电池总反应为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21、下列反应中符合下列图像的是A.N2(g)+3H2(g)2NH3(g)ΔH=-Q1kJ/mol(Q1>0)B.2SO3(g)2SO2(g)+O2(g)ΔH=+Q2kJ/mol(Q2>0)C.4NH3(g)+5O2(g)4NO(g)+6H2O(g)ΔH=-Q3kJ/mol(Q3>0)D.H2(g)+CO(g)C(s)+H2O(g)ΔH=+Q4kJ/mol(Q4>0)22、探究电场作用下阴阳离子的迁移。a、b、c、d均为石墨电极,电极间距4cm。将pH试纸用不同浓度Na2SO4溶液充分润湿,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现象:时间试纸I试纸IIlmina极附近试纸变红,b极附近试纸变蓝c极附近试纸变红,d极附近试纸变蓝10min红色区和蓝色区不断向中间扩展,相遇时红色区约2.7cm,蓝色区约1.3cm两极颜色范围扩大不明显,试纸大部分仍为黄色A.Na2SO4溶液中SO42-向a极和c极移动B.a极附近试纸变红的原因是:2H2O+2e-=H2↑+2OH-C.试纸I的现象说明,此环境中H+的迁移速率比OH-快D.对比试纸I和试纸II的现象,说明电解质浓度和环境影响H+和OH-的迁移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研究小组苯酚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药物—沙丁胺醇已知①A→B原子利用率100%②③请回答(1)写出D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A是甲醛B.化合物D与FeCl3溶液显色反应C.B→C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D.沙丁胺醇的分子式C13H19NO3(3)设计化合物C经两步反应转变为D到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__________(4)写出D+E→F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化合物M比E多1个CH2,写出化合物M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须符合:1H-NMR谱表明M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6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1/2;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回答下列问题。(1)用电子式表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2)写出基态F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A2D的电子式________,其分子中________(填“含”或“不含”)σ键,________(填“含”或“不含”)π键。(4)A,B,C共同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25、(12分)用5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环形铁质搅拌棒代替?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mol/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改用60mL0.50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4)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明矾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明矾的水溶液分别加入两试管中,用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为紫色,说明含有________________;(2)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过量氨水,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将沉淀分为两部分,分别加入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沉淀均消夫,说明明矾溶液中含____________(离子符号),写出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过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明矾溶液中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符号);(4)明矾水溶液的pH值________7,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50mL1.0mol·L-1盐酸跟50mL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___________。(2)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铜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4)如果改用60mL1.0mol·L-1盐酸跟50mL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______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所求中和热数值___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工业上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ΔH1②CO2(g)+3H2(g)CH3OH(g)+H2O(g)ΔH=-58kJ/mol③CO2(g)+H2(g)CO(g)+H2O(g)ΔH=+41kJ/mol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H-HC-OCOH-OC-HE/(kJ·mol-1)4363431076465x则x=_________。(2)若将lmolCO2和2molH2充入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两种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②。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I_____KⅡ(填“>”或“=”或“<”);②一定温度下,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a.容器中压强不变b.甲醇和水蒸气的体积比保持不变c.v正(H2)=3v逆(CH3OH)d.2个C=O断裂的同时有6个H—H断裂③若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H2的转化率为90%,则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若保持容器温度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________。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充入Hed.按原比例再充入CO2和H229、(10分)(1)在水的电离平衡中,c(H+)和c(OH-)的关系如图所示:①A点水的离子积为1.0×10-14,B点水的离子积为__________。造成水的离子积变化的因素是__________。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图中A、B、D三点处Kw的大小关系:B>A>Db.AB连线上任意点的溶液均显中性c.B点溶液的pH=6,显酸性d.图中温度T1>T2③T2时,若盐酸中c(H+)=5×10-4mol·L-1,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H+)=_________。(2)按要求填空:①双氧水(H2O2)和水都是极弱电解质,但H2O2比H2O更显酸性。若把H2O2看成是二元弱酸,请写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②25℃时,0.1mol·L-1的3种溶液盐酸、硫酸、醋酸,pH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③25℃时,pH=4的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______(填“>”“<”或“=”)pH=10的Ba(OH)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④下列曲线图中,可以正确描述0.1mol·L-1乙酸(甲,Ka=1.8×10-5)和0.1mol·L-1氯乙酸(乙,Ka=1.4×10-3)的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与加入水体积V的关系是______(填字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可知,利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B.利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来计算;C.利用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来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D.若往容器内充入N2O4气体,相当于压缩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利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能否提高N2O4的转化率。【题目详解】A项,前2秒,以N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s),则以N2O4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mol/(L·s),故A项错误;B项2秒时,NO2的浓度为0.02mol/L,其物质的量为0.02mol/L×5L=0.1mol,则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5mol-0.05mol+0.1mol=0.55mol,容器内的压强为反应前的=1.1倍,故B项错误;C项,平衡时,体系内的总物质的量为0.5mol×1.6=0.8mol,设剩余N2O4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有(0.5-x)×2+x=0.8,解得x=0.2mol,即体系内含0.2mol

N2O4,故C项正确;D项,平衡时,若往容器内充入N2O4气体,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由N2O4═2NO2,则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2O4的转化率降低,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信息中的压强关系及不同时间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并熟悉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式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即可解答。2、C【解题分析】A、3s能级能量低3p,3s排满后再排3p,故A错误;B、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故B错误;C、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C正确;D、是激发态原子电子排布,故D错误;故选C。3、A【解题分析】难溶电解质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溶液中的离子重新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即v(溶解)=v(沉淀),表明难溶电解质的溶液达到饱和状态;A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4、D【分析】比较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快慢时,应转化为同一种物质,同时还需注意单位的统一。【题目详解】A.X为固体,不能用其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B.v(Y)=0.5mol/(L·s),以此为基准;C.v(Z)=0.6mol/(L·min),v(Y)=0.03mol/(L·s);D.v(W)=0.4mol/(L·s),v(Y)=0.6mol/(L·s)比较以上选项中的v(Y),D中v(Y)的数值最大,故选D。5、C【解题分析】根据大会主题“迈向无污染的地球”,所以A可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即A正确;B可减少废物垃圾的排放,则B正确;C电子垃圾回收后,可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而不能填埋,故C错误;D生态保护,有利于有害气体的净化,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C。6、A【解题分析】3A(g)+B(g)nC(g)+2D(g)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在一个V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A(g)和1molB(g),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3A(g)+B(g)nC(g)+2D(g),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由M=mn可以知道,A、B、C、D均为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即3+1>n+2,

所以n<2,则n必为1,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题目点拨】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了反应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平衡移动的关系。解题时抓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总质量除以总物质的量这一关键,n为系数,必为整数,要掌握巧解方法。7、C【题目详解】①中为负极,杂质碳为正极,仅仅在溶液的表面上发生钢铁的吸氧腐蚀,腐蚀速度较慢;②③④实质均为原电池装置,③中为正极,被保护;②④中为负极,均被腐蚀,但相对来说和Cu的活动性差别较和的大,故原电池中的腐蚀较快。⑤中接电源正极做阳极,接电源负极做阴极,加快了的腐蚀。⑥中接电源负极做阴极,接电源正极做阳极,阻止了的腐蚀。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⑤>④>②>①>③>⑥,故答案为:C。8、B【解题分析】对于反应2NO2(g)N2O4(g)ΔH<0,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因为缩小容器体积后二氧化氮浓度增大,则混合气体的颜色比原来变深。【题目详解】反应2NO2(g)N2O4(g)Δ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压强增大,该平衡向着正向进行,故A错误;

B.增大压强,体积迅速减小,平衡移动程度不如体积减小带来的改变大,所以混合气体颜色加深,故B正确;

C.增大压强,体积迅速减小,平衡移动程度不如体积减小带来的改变大,所以混合气体颜色加深,故C错误;

D.增大压强,气体质量不变,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9、C【题目详解】A、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紫色,钠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选项A错误;B、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没有黑色,钠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选项B错误;C、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钠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选项C正确;D、钙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砖红色,锶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洋红,钠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选项D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常见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10、C【分析】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即第一周期有1个未成对电子,第二周期有2个未成对电子数,第三周期有3个未成对电子数,第四周期有4个未成对电子数,结合电子排布规律来解答。【题目详解】第一周期中,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是1s1;第二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是两个的有两种:1s22s22p2和1s22s22p4;第三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是三个的是:1s22s22p63s23p3;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是四个的是1s22s22p63s23p63d64s2,共有5种,故合理选项是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电子排布规律、未成对电子数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第四周期电子排布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11、C【题目详解】A.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缩小体积,二氧化氮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变深,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高压条件比常压条件有利于SO2和O2合成SO3,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H2(g)和I2(g)生成HI(g)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颜色加深是因为加压后体积缩小浓度增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D.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使氯气和水的反应平衡逆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题目点拨】勒沙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12、C【解题分析】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在t时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且不断变化,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错误;B.向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二者反应生成醋酸铵,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先逐渐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先逐渐增强,与图像不符,错误;C.合成氨反应时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热,与图像相符,正确;D.向CH3COOH溶液中逐渐加入CH3COONa固体后,溶液中醋酸根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与图像不符,错误。13、C【解题分析】A.CO2中含有C原子杂化轨道数为1/2×(4+0)=2,采取sp杂化方式,分子构型为直线型;SO2中S原子杂化轨道数为1/2×(6+0)=3,采取sp2杂化方式,分子结构为平面三角形,A错误;B.NH3中N原子杂化轨道数为1/2×(5+3)=4,采取sp3杂化方式,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BF3中B原子杂化轨道数为1/2×(3+3)=3,采取sp2杂化方式,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错误;C.CH4中C原子杂化轨道数为1/2×(4+4)=4,采取sp3杂化方式,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NH4+中N原子杂化轨道数为1/2×(5+4-1)=4,采取sp3杂化方式,离子构型为正四面体,C正确;D.C2H2分子中C原子形成1个C-H,1个C≡C,无孤对电子对,C原子杂化轨道数为1+1=2,采取sp杂化方式,分子构型为直线型,C2H4分子中C原子形成2个C-H,1个C=C,无孤对电子对,C原子杂化轨道数为2+1=3,C原子采取sp2杂化方式,分子结构为平面三角形,D错误;正确选项C。【题目点拨】分子中中心原子以sp方式杂化,分子结构为直线形;sp2方式杂化,分子结构为平面三角形或V形;采取sp3方式杂化,分子结构为V形、三角锥形或四面体构型。14、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H++OH-=H2O△H=-57.3kJ·mol-1,没标反应物的状态,故A错误;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生成2mol水,放热-114.6kJ,故B正确;燃烧热是指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故C错误;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中和热、燃烧热。15、D【题目详解】A.不可用稀HNO3作电解质溶液,否则得不到氢气,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水和氮的氧化物,故A错误;B.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溶液中H+移向正极,故B错误;C.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减小,pH值增大,故C错误;D.用铁作负极,Fe-2e-=Fe2+,铁质量不断减少,故D正确;故选D。16、D【解题分析】利用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进行分析。【题目详解】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推出K1=c(O2)×c2(SO2)c3(SO3),17、D【题目详解】A.的中心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发生sp3杂化,A不正确;B.H2O的中心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发生sp3杂化,B不正确;C.NH3的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分子呈三角锥形,C不正确;D.CH4的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发生sp3杂化,所以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都呈正四面体形,D正确;故选D。18、D【解题分析】首先画出加成后产物的结构,分子中有一个季碳,季碳不可能通过加成反应得到,因此加成前的不饱和键只能在3,4号碳上,符合条件的是3,3-二甲基-1-丁烯。答案为D。19、D【题目详解】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反应并没有停止,A不符合题意;B.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B不符合题意;C.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并不是达到平衡的特征,如达到平衡之前正逆反应也都在进行,C不符合题意;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为达到平衡的特征,D符合题意。答案选D。20、A【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2Cu+H2OCu2O+H2↑可知,Cu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做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u-2e-+2OH-=Cu2O+H2O,石墨电极为阴极,H+在阴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据此可分析解答问题。【题目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石墨作阴极,H+在阴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e-=H2↑,A选项正确;B.根据电池总反应2Cu+H2OCu2O+H2↑可知,Cu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做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C.铜电极为阳极,阳极接电源正极,C选项错误;D.根据2Cu-2e-+2OH-=Cu2O+H2O,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答案选A。21、B【题目详解】由左边的图象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物的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由右边图象可知,相交点左边未达平衡,相交点为平衡点,相交点右边压强增大,平衡被破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A.N2(g)+3H2(g)⇌2NH3(g)△H<0,为放热反应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A不符合;

B.2SO3(g)⇌2SO2(g)+O2(g)△H>0,为吸热反应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故B符合;

C.4NH3(g)+5O2(g)⇌4NO(g)+6H2O(g)△H<0,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但为放热反应反应,故C不符合;

D.H2(g)+CO(g)⇌C(s)+H2O(g)△H>0,为吸热反应反应,但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D不符合;

故选B。22、B【分析】利用电解原理和实验所给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题目详解】A、a、c电极为阳极,b、d电极为阴极,根据电解原理,SO42-向阳极移动,即向a和c两极移动,故A说法正确;B、试纸为pH,试纸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即a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B说法错误;C、根据10min试纸I相遇时,红色区域为2.7cm,蓝色区域1.3cm,推出H+迁移速率比OH-快,故C说法正确;D、对比试纸I和试纸II的现象不同,说明电解质浓度越大,对H+和OH-的迁移影响较大,故D说法正确。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醚键A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综合合成与推断。①A→B的原子利用率为100%,A的分子式是CH2O;B与氯乙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结合沙丁胺醇的结构简式,可知B是,C是;C中碳碳双键被氧化前需要保护羟基不被氧化,所以C→D的两步反应,先与(CH3)2SO4反应生成,再氧化为,所以D是;根据沙丁胺醇的结构简式逆推E,E是;F是,F与HI反应生成。【题目详解】根据以上分析。(1)D为,其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醚键;(2)A的分子式是CH2O,A是甲醛,故A正确;D为,D中不含酚羟基,所以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错误;B为,B与氯乙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故C正确;沙丁胺醇的分子式为C13H21NO3,故D错误;(3)化合物C经两步反应转变为D的合成路线为;(4)与反应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5)E的分子式是C4H11N,化合物M比E多1个CH2,则M的分子式是C5H13N,符合1H-NMR谱表明M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的化合物M可能的结构简式有、、、。24、Na:―→Na+[::]-1s22s22p63s23p64s1H::H含不含NaOH离子键、共价键【分析】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B为氧元素;B和D的价电子数相同,则D为硫元素;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24,其1/2为12,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1/2,则A为氢元素,C为钠元素;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则E为氯元素;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则F为钾元素;据以上分析解答。【题目详解】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B为氧元素;B和D的价电子数相同,则D为硫元素;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24,其1/2为12,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1/2,则A为氢元素,C为钠元素;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则E为氯元素;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则F为钾元素,(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C为钠元素,E为氯元素;C和E形成化合物为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如下:Na:―→Na+[::]-;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Na+[::]-。(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F为钾,核电荷数为19,基态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s22s22p63s23p64s1。(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为氢元素,D为硫元素;二者形成H2S,属于共价化合为物,电子式:H::H;其分子中含σ键,不含π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H,含,不含。(4)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OH,其电子式为:,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OH,离子键、共价键。25、减少热量损失不能铁会和盐酸反应,铁导热性好,热量损失较大为了确保盐酸完全被中和不相等相等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题目详解】(1)在实验中要尽可能的少热量的损失,所以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的。(2)铁是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会使热量损失。另一方面铁能和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环形铁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3)氢氧化钠过量,能确保盐酸完全被中和,使实验更准确。如果改变酸碱的用量,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但中和热是不变的。因为中和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稀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4)根据题意可知,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26、钾离子Al3+Al(OH)3+OH-→AlO2-+2H2O大于Al3++3H2OAl(OH)3+3H+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小颗粒,最终使之沉降,达到净水效果【题目详解】(1)用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为紫色,说明含有钾离子,故答案为:钾离子;(2)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过量氨水,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铝,将沉淀分为两部分,分别加入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沉淀均消夫,说明明矾溶液中含Al3+(离子符号),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Al3+;Al(OH)3+OH-→AlO2-+2H2O;(3)加入盐酸酸化过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的钡盐是硫酸钡,说明明矾溶液中含SO42-,故答案为:SO42-;(4)明矾水溶液的pH值小于7,其原因是Al3+是弱碱阳离子水解后生成酸,Al3++3H2OAl(OH)3+3H+(离子方程式);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其原因是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小颗粒,最终使之沉降,达到净水效果,故答案为:小于;Al3++3H2OAl(OH)3+3H+;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小颗粒,最终使之沉降,达到净水效果。27、减少热量散失不能铜导热,会使热量散失偏低增加生成H2O量增多不变因为中和热指的是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解题分析】(1)因为该实验中要尽可能的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铜是热的良导体,易损失热量,所以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铜棒。⑶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热量会损失,测定结果偏低。(4)改变酸、碱的用量,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发生变化,但中和热是不变的,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摩尔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28、413>ac0.06mol/(L·min)450ad【题目详解】(1).已知①CO(g)+2H2(g)CH3OH(g)ΔH1②CO2(g)+3H2(g)CH3OH(g)+H2O(g)ΔH=-58kJ/mol③CO2(g)+H2(g)CO(g)+H2O(g)ΔH=+41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②-③=①,则ΔH1=-58kJ/mol-41kJ/mol=-99kJ/mol,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ΔH1=1076kJ·mol-1+436×2kJ·mol-1-(3xkJ·mol-1+343kJ·mol-1+465kJ·mol-1)=-99kJ·mol-1,解得x=413kJ·mol-1,故答案为413;(2).①.II达到平衡的时间小于I,说明II的反应速率大于I,则II的温度大于I,平衡时II中CH3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