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山东卷试题评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山东卷试题评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山东卷试题评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地理山东卷试题评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地理山东卷试题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高考情境设置,深研核心素养落实——2023年山东卷为例目录高考真题解析4情境的信息整合2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3情境的素材来源1复习备考策略5

2023年的山东卷高考命题继续坚持“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理念,选材跳出教材,联系实际,引入新的真实案例,创设不同的情境,将理论与现实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背景下,发挥不同水平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实现选拔人才的目的。

试题特点鲜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情境是高考命题的平台和载体,通过平台考查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关键能力的测量来评价学科的素养水平。一.试题情境的素材来源题号考查内容情境材料1-2植被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3-5人口数量的变化我国某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6-7湖水的盐度及流动方向墨西哥湾沿岸的马德雷湖8-10工业区位因素广东佛山的工业设计城11-13城市形态的成因和发展辽宁省抚顺市的城市发展14-15太阳视运动某文化广场的十二生肖石像16人类活动对三角洲的影响影响聚落大小的因素滇池流域人类活动与聚落发展17焚风与锋面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和锋面的形成与移动18乡镇的发展西南山区M乡的地形、城市带动作用与发展19土壤白浆化棕壤的影响及其改良一.试题情境的素材来源情境类型创设方式举例

实践情境

生活情境按照现实生活、生产中地理现象及其变化的内在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选择题3-5题选择题14-15题综合题第16题

生产情境选择题8-10题综合题第19题

探索情境

学习情境以地理学科专业语言与符号、按照学科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选择题1-2题选择题6-7题综合题第17、18题

学术情境以地理科学问题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的一般路径而呈现的真实情境选择题11-13题综合题第16、19题二.情境的信息整合

试题情境信息的整合,其实就是命题者对情境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加工和处理,让良性信息结构与不良信息结构并存。情境信息是情境问题设计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试题的解题难度。高考试题有难易之分,是因为情境信息的结构有良好与不良的区别。结构良好的情境是指信息(图文信息)组成完整,指向明确,其显性信息与情境问题的设置相匹配和对应,试题难度系数适中或偏小。结构不良的情境则指信息组成不完整,信息与情境问题的设置不匹配、不对应,隐性信息较多,试题难度系数偏大。二.情境的信息整合

高考命题的情境是“给予一定的信息,并隐藏部分信息,形成具有不良结构的试题情境”。

2023年山东卷较好地落实了命题要求,情境信息的整合恰到好处,区域情境问题相对完整,利于培养和测评学生区域认知的视角与能力,利于综合思维中思维链条的延伸与拓展;同时设问多、层次性好、有梯度,利于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和评价。

(2023·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1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3~5题。3.图2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本题情境信息结构良好,显性信息指向明确,考查特定时空条件下人口流动的空间差异。难度较小。(2023年山东卷)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8)。图9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

本题以AB段河谷“焚风”生消过程为情境主题,试题情境信息整合不良,隐形信息较多,尤其是小题(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隐含信息包括:左图中AB段河谷各部分的地形特征,其中A地背靠山地,谷地狭窄;AB段河谷南北向延伸;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B地位于谷口,地形开阔,较为平坦。这些地形单元的位置不同,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自然也不同。

右图中焚风发展变化其实包含“焚风形成—焚风增强—焚风减弱”三个阶段。(2023年山东卷)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

(1)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2)针对白浆化棕壤低产的原因,江苏北部某地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浆化棕壤的农田工程措施——丰产沟(下图)。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本题以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为情境主题,同样是情境信息整合不良,隐形信息较多,尤其是小题(2):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隐含信息包括:垄背春天种花生和地瓜,意味着夏天正值生长旺季;沟底种植冬小麦,意味着春季要返青;表格中的根系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等。本题设问的方式非常巧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增加了思维含量,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察,难度系数较大。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高考情境的考查内容——“四层”必备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学科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地理试题的命题趋向2024年德州市高三地理一轮研讨会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1.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人地关系主要体现在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同人地协调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具备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和理念。

高考试题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角度: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顺应;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可持续发展。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人地协调观”在今年高考试题中的体现(部分):11题.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对人)12题.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地对人)19(1)题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地对人)19(2)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对地)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以16题为例:第(1)题“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实质上是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人对地的影响”;第(2)题“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实质上是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地对人的影响”。

A、B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聚落密度)的影响,也反映出人类活动一方面因地制宜地适应、顺应、利用环境;另一方面对环境进行的局部改造,如元代以来对海口河的多次疏浚,以达到“趋利辟害”的目的。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2.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指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环境,把握区域空间格局,运用地理科学方法认识区域特点,评价区域状况和发展。区域特征应从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角度分析。整体性重点分析总结本区域最典型的地理特征,差异性包括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不同,开放性注重区域之间的联系,动态性强调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认识区域。高考试题对“区域认知”的考查角度:考生能够以正确且合理的地理视角观察世界,根据具体空间背景考虑问题,包括空间位置、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考查维度。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区域认知”在今年高考试题中的体现(部分):1-2题.“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空间位置)3-5题.“我国某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空间位置、空间联系)6-7题.“墨西哥湾沿岸的马德雷湖”(空间位置、空间联系)17(2)题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

的影响。(空间位置、空间联系、空间演化)17(3)题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

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空间位置、空间联系、空间演化)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以16题为例:

从区域的视角上看,需明确滇池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滇池丰水期水位高,沿岸低地可能遭受洪涝灾害;从空间的视角上看,需细致阅读地图信息,明确滇池、柴河干流及三角洲、人工沟渠、A与B两区域等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进一步分析滇池水位高低、柴河干流、人工沟渠等地理事物与“柴河三角洲”和“聚落”的“空间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和“A、B区域聚落密度差异”的“空间演变”过程。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3.综合思维:“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正确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高考试题对“综合思维”的考查角度:学生能够用地理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按照地理学的基本逻辑,从分解和综合两个维度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其中“综合”思维包括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和地方的综合,高考题重点考查的是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综合思维强调的是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3.综合思维:“分解”思维的核心是对各种地理要素的“拆分或分解”。其主要内容有:要素拆分: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等。地域拆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地域单元过程拆分:自然地理过程、人文地理过程、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等。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袁孝亭教授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在今年高考试题中,几乎每组试题都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分析是地理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够都难以形成真正的地理综合。地理分析就是地理要素的分解和综合,尤其是在综合题中,要素分解和综合的思维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以17题为例:(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可将AB段地形进行“地域拆分”,将其分解为特征不同的次一级的空间单元,AB段的地形拆分为A地——AB段——B地;将“焚风发展变化”进行“过程拆分”,将其分解为“焚风形成—焚风增强—焚风减弱”。(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将“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进行“要素拆分”,将其分解为锋面的形成要素——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来源,以及两者的相遇。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4.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依据给定情境的相关数据与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地理实践活动经验,体现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

在具体的考查中,要求学生具备地理行动实践能力,在面临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时,能够沿着地理视角的引领,遵循地理思维的基本方式,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确定合理的“做事”方向、选择合适的“做事”工具、采用合宜的“做事”方法,形成迅速、高效的“做事”本领及其表达方式。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地理实践力”在今年高考试题中的体现(部分):8-10题.“广东佛山工业设计城的相关知识”11-13题“辽宁抚顺市城市形态的演变”14-15题.“太阳方位与杆影位置的对应关系”

17(1)题“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19(1)题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19(2)题“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2023年山东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10)。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11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1)图中示意图10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三.情境中核心素养的落实以18题为例:18(1)题结合“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给学生提供绘图的机会,直接考查其地理实践力。18(3)题“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让学生发挥想象,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即地理实践力。(从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等级,拓展服务种类等角度)四.高考真题解析(部分)【解题思路】-核心素养的落实①区域认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综合思维-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必备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关键能力)③地理实践力-进行逻辑推理,根据分值,分条组织答案。四.高考真题解析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6.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7.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情境设置】本题组以墨西哥沿岸的马德雷湖及附近的补给方式为载体,创设了学习探索情境。【主题与立意】本组题设置简约的图文情境材料,重点考查“湖水的性质”,“盐度的影响因素”,推断海湖之间的水体流向规律,需要利用试题的主题信息和隐藏信息来判断。【考查内容】考查了“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和“咸水湖与淡水湖的判断方式”等必备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关键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四.高考真题解析必备知识: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6.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多条时令河区域认知:马德雷湖位于沿海地带,形状南北狭长分布,沿岸为帕德雷岛,细长,可以推断其为潟湖。湖水盐度高于海水盐度【解题思路】显性信息材料中湖水的盐度50‰,需要知道隐含信息,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从图例中发现有时令河,推断出此地气候干旱,河流才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且河流为淡水,若入湖河流较多,可以稀释湖水,降低湖水的盐度,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故选A。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7.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解题思路】7.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其内部的水只进不出,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方向均为由海向湖,A正确。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泊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不会太高,B、C、D错误。故选A。四.高考真题解析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 B.地形C.资源 D.河流1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1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情境设置】本试题以辽宁省抚顺市的城市形成和发展情境为素材,重点考查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功能布局。要求学生在城市形成—发展—方向的框架下,探讨抚顺市的城市发展。【主题与立意】本组题设置简约的图文情境材料,重点考查“城市形态的形成及变化”,“能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考查内容】考查了“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等必备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关键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四.高考真题解析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1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答案】11.C【解析】11.由材料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C正确,风向、地形、河流对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1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答案】12.D【解析】12.南岸煤炭开采时间长,环境污染更严重,A错误;城区煤炭资源枯竭不利于南岸城市发展,B错误;作为工业基地,资源分布会影响城市布局,八十年代是经济大发展时期,D正确。【答案】13.C【解析】13.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由图可知东侧为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A错误;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错误。抚顺市西侧临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C正确,故选C。

(2023·山东卷,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6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7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6分)(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四.高考真题解析【情景设置】本题以明清时期滇池南缘柴河三角洲演化为载体,创设河流地貌与聚落关系的生活实践情境。【主题与立意】以文字材料、区域示意图,呈现相关地理信息,设置两组题目,第一组题目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演化(三角洲面积变化)的影响;第二组题目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该题比较全面的体现人地关系思想。【考查内容】考查了“三角洲面积大小的影响因素”和“聚落布局的影响因素”等必备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四.高考真题解析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6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7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海口河作为滇池湖水的惟一出口,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区出露,三角洲面积扩大;柴河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到达河口地区泥沙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速降低,水量减少,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

16(1)区域认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从区域视角看,需明确滇池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滇池丰水期水位高,沿岸低地可能遭受洪涝灾害;从空间视角看,需细致阅读地图信息,明确滇池、柴河干流及三角洲、人工沟渠等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进一步分析滇池水位高低、柴河干流、人工沟渠等地理事物与“柴河三角洲”的“空间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空间演变”过程。四.高考真题解析16(1)必备知识:16(1)综合思维-分解和综合第(1)题“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可将“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直接影响因素分解(拆分)为三角洲被滇池淹没面积减少、河流泥沙来源增多、泥沙淤积增多等几个方面,进而结合题目信息思考人类活动与它们之间的关联,即建立起人类活动影响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内在联系。四.高考真题解析

要素分解

逻辑推理,归纳总结

人口大量迁入,大面积开垦耕地,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三角洲沙源增多,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海口河多次疏浚,滇池流出水量增多,导致滇池水位下降,湖盆裸露,河口三角洲出露面积增大;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引河水灌溉等导致柴河干流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增多,三角洲面积增大明清时期的人类活动文字:滇池南岸移民大量迁入,种植水稻

文字:海口河多次疏浚图文:开挖十余条沟渠

16(1)综合思维:16(1)题的评分细则:人口增加,大量开垦土地,植被覆盖率下降,泥沙增多/变多/沙多/含沙量变大/含沙量大/沉积物多/丰富的物质;疏浚河道,降低滇池水位/水位降低+湖盆边缘/湖滩/湖盆出露+三角洲出露面积扩大;

人工开挖水渠,水流分散,流速变缓/水动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携带能力弱+泥沙沉积/堆积/淤积。四.高考真题解析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6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7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2)B区域成陆时间早,聚落形成早;B区域开发早,水稻种植早,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生产生活条件优越;B区域海拔高,受滇池水位变化影响小,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强。

16(2)区域认知:从空间视角看,通过阅读地图信息,明确A与B两区域村落的“空间位置”;进一步分析A与B两区域村落的年代差异、A与B两区域的地势高低、柴河干流的流向等地理事物与“聚落”的“空间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A、B区域聚落密度差异”的“空间演变”过程。四.高考真题解析聚落布局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土地、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历史、交通。16(2)必备知识:

要素分解逻辑推理、归纳总结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图文“明清时三角洲明显扩大;B区域位于A区域的上游B位于上游,三角洲形成时间早,沉积时间更长图中:B区域聚落数量多于A,B区域明代聚落比A多,A多是清代聚落B区域开发历史更悠久。通过长时间对土壤进行改良,土壤肥力较高,土地生产力高,(农业社会)资源环境承载力高。图中:B区域位于A区域的上游聚落选择的地点要“趋利避害”,B区域位于A的上游,地势相对较高,受洪灾威胁小,农业生产稳定性强。16(2)综合思维:16(2)题的评分细则:

成陆时间早/长+生产生活时间早,历史悠久/年代较久/明代聚落多;

开垦时间较早,水稻土/土壤+土地肥沃/肥力高+粮食产量高/多+可供养人口数量多;

B区域地势较高,洪涝灾害少/水位变化影响小/洪灾少/水患少/水灾少+粮食产量稳定,居住环境安全。四.高考真题解析2021级学生试做16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清,第一问错误的理解成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使三角洲面积扩大)和不利影响(使三角洲面积缩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答题不完整,没有从成因上进行分析。2.答题不规范,例如第二问很多同学没正面回答B,而是答了A怎么样。3.错别字,例如淤积的“淤”字不会写。4.照抄材料,不说要点。四.高考真题解析(2023年山东卷)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8)。图9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情景设置】本题以河谷中两处气象站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为载体,设置一种学习探索情境。要求学生利用科学证据分析焚风的出现和发展变化。【主题与立意】以文字材料、区域示意图,呈现相关地理信息,设置三组题目,第一组题目考查焚风出现的时间;第二组题目考查焚风的发展变化(突出地形对焚风的影响),第三组题目考查“焚风”对锋的形成及移动产生的影响,难度由简至难呈梯度性布局。【考查内容】考查了“焚风”、“地形对风的影响”和“气团与锋面”等必备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四.高考真题解析(2023年山东卷)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8)。图9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焚风为偏北风【参考答案】7:00--8:00之内任意一时间点即可17(1)必备知识:焚风概念:焚风是特定地形特定环流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山地天气。出现在山脉背面,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即焚风是在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的干燥、高温的气流。17(1)题评分细则:学生写7点、8点、7点20等,这种给分,只要出现7--8时间段内的时间都给分。注意:应该是个时刻,时间段不给分。2021级学生试做17(1)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未审题,写成了时间段。2.不理解焚风定义,写错时间,部分学生答成8点-18点,很显然答成焚风持续时间了。四.高考真题解析(2023年山东卷)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8)。图9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参考答案】(2)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达到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17(2)区域认知:从宏观尺度上看,明确图示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从微观尺度上看,明确A、B两处气象观测点、以及AB段地形、南部湖泊的“空间位置”

;进一步分析,山谷的走向、地势高低、AB段形成的狭管效应等特征和“焚风”的“空间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焚风先强后弱”的地理演变过程。四.高考真题解析17(2)必备知识:

1.焚风:

2.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此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17(2)综合思维:可将AB段地形进行“地域拆分”,将其拆分(分解)为特征不同的次一级的空间单元:据右图可将AB段的地形拆分为A地——AB段——B地。A地背靠山地,谷地狭窄;AB段河谷南北向延伸;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B地位于谷口,地形开阔,较为平坦。然后再去分析每一地形单元对“焚风”的影响。同时将“焚风发展变化”进行“过程拆分”,将其分解为“焚风形成—焚风增强—焚风减弱”三个阶段。

最后,按照“时空综合”的思维进行解答。四.高考真题解析四.高考真题解析

综合分析可知,山谷从北向南延伸,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焚风由北向南,顺着地势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增温;AB段为山谷,形成狭管效应,加之谷底南北走向,与焚风风向一致,使焚风增强;B地谷口开阔,地形趋于平坦,焚风减弱(风速减小,增温幅度减小)17(2)题的评分细则:风向:偏北风/北风,或者焚风向南/南下/往南吹/向南吹/由A向B不得分:焚风南移、焚风沿峡谷风速变大:狭管效应/下坡风/下降风+风速增强/利于焚风形成和发展/焚风强度变大风速降低:B处为谷口/地形宽阔/开阔+风速降低/焚风减弱四.高考真题解析2021级学生试做17(2)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答题不规范,不写方向,写“沿山谷方向吹”“焚风变得更干更热”。2.错别字,不会写“峡管”“陕管”“xia管”“梵风”。3.看不出图上峡谷地形,想不到狭管效应。4.不审题:写南部湖泊增加大气水汽,从而减弱焚风势力。5.基础知识不牢:写谷口开阔,利于焚风扩散,增强焚风;还有答成地形平坦,风速减弱。四.高考真题解析(2023年山东卷)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8)。图9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参考答案】(3)南下的干热气团与北上的冷湿气团相遇形成锋向北移动17(3)区域认知:先明确图示地区B处气象观测点、以及AB段地形、南部湖泊的“空间位置”;进一步分析山谷的走向、地势高低、冷暖气团的来源等特征和“锋面”的“空间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锋面的移动”的“空间演变”过程。四.高考真题解析17(3)必备知识:气团及性质:锋:指冷暖气流相遇所形成的狭窄过渡带。锋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形成,由于锋区的宽度同气团宽度相比显得很狭窄,因而常把锋区看成是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锋。17(3)综合思维:

将“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进行“要素拆分”,将其拆分(分解)为锋面的形成要素——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来源,以及两者的相遇。“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进行“过程拆分”,将其分解为锋面停滞-锋面北移两个过程。最后,按照“时空综合”的思维进行解答。(材料14:00形成锋面之后“停留一段时间”,说明干热的焚风和来自湖泊的冷湿气团短时间内势力相当,锋面停滞;15:30之后,分析右图发现焚风势力减弱,逐渐消失,那么锋面将会向北移动。)四.高考真题解析17(3)题的评分细则:冷气团:南部/湖泊+冷(气温低)/湿/水汽充足/水汽多暖气团:干热/暖干(焚风的性质,温度湿度必须同时出现)方向:向北/偏北/从B到A,只要能落脚到向北就给分

四.高考真题解析2021级学生试做17(3)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清,弄不清楚冷湿气团的位置在哪,认为B北侧的风从高海拔吹来,属于(干)冷气团。2.看图不仔细,南半球判断错了,认为南部是低纬地区,属于暖气团(思维定势),认为南部低海拔地区并且有湖泊所以是暖湿气团。3.基础不牢,只写“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学生并不理解此处锋面类型形成的原理。4.语言不规范,移动方向答成向“左右或上下”;知道焚风是暖气团,但未描述干湿性质。四.高考真题解析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

(1)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2)针对白浆化棕壤低产的原因,江苏北部某地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浆化棕壤的农田工程措施——丰产沟(下图)。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情景设置】本题以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为材料,创设了一种生活实践和学术探索情境。【问题设计】以文字材料、区域示意图,呈现相关地理信息,设置两组题目,第一组题目涉及(此地)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第二组题目涉及农业不良区位因素的改良。本题为结构不良的情境,需要挖掘隐含信息较多,难度较大。【考查内容】注重了考查学生对土壤、垄沟种植等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调用,着力体现对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察。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四.高考真题解析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

(1)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1)雨季(夏秋季节)降水多,下层黏土不利于水分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含量高;旱季(冬春季节)降水稀少,上部砂土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水蒸发/黏土层阻碍地下水的补给,导致土壤含水量低。19(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看,需明确白浆化棕壤分布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土壤中含水量会发生变化;从空间视角看,需明确不同土层、不同土壤质地的“空间位置”;进一步分析,砂质壤土和壤质粘土的分布位置、降水时间分布和“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联系”,以及由此造成的土地肥力低的演变过程。四.高考真题解析19(1)必备知识:土壤的质地及特点:

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大类。①砂土特点:砂质土因其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但通气性能好。②黏土特点: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四.高考真题解析19(1)综合思维:将“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进行“地域拆分”,将其分解为砂质壤土、壤质粘土,进一步分析两者的特性以及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将气候“不同季节”进行“要素拆分”,将其拆分为雨季、旱季,进一步分析不同季节“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四.高考真题解析19(1)题的评分细则:采分点1旱季(春或秋或冬或降水少的季节或干季)+砂土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水蒸发+土壤含水量少/低/缺水干旱采分点2雨季(夏,只要有夏就行或降水多的季节或湿季)+黏土不利于/阻碍/阻隔/阻滞/阻挡地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大

四.高考真题解析2021级学生试做19(1)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清,学生从根系或有机质的角度回答,没有回答水分。2.逻辑关系错误:写砂土阻碍下渗;写夏季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含量少;写冬季不利于蒸发,土壤含水多。3.基础不牢,黏土阻碍下渗答不出。4.土壤写错了,写成铁锰结核层不利于下渗。四.高考真题解析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

(2)针对白浆化棕壤低产的原因,江苏北部某地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浆化棕壤的农田工程措施——丰产沟(下图)。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参考答案】垄作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培垄和沟底深翻减少了白浆层不利影响,利于作物扎根。沟底深翻改变了土体上沙下黏的不良构型,有效缓解了土壤少雨季易旱,雨季易涝的问题,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沟底利于冬季积雪,可以改善冬小麦土壤墒情。雨季前冬小麦收获,两垄之间的沟利于雨季排水,减轻渍涝灾害。19(2)区域认知:从空间视角看,需明确“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及“丰产沟的构造”等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分析土层分布、土壤质地分布、根系分布、有机质含量、垄背厚度、沟底深翻深度、铁锰结核层特点及位置等信息与白浆化棕壤的“空间联系”,以及如何促进白浆化棕壤的改良。四.高考真题解析19(2)必备知识:1.土壤的剖面构造2.土壤的功能和养护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改造19(2)综合思维:

白浆化棕壤的土壤构型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所以改良土壤的重要方式就是要改变土壤构型。首先对原有的土壤构型如何造成土地低产进行“过程拆分”:1.是表土层浅薄、土壤肥力较低、不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2.是存在周期性滞水或缺水,易造成土壤易涝易旱。

其次对“丰产沟”(垄、沟)如何改良土壤进行“过程拆分”:

1.培垄:增加表层土厚度,提高肥力,利于作物扎根;

2.沟底深翻:改变了土体“上沙下黏”的不良构型,有效缓解了土壤少雨季易旱、雨季易涝的问题,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四.高考真题解析四.高考真题解析19(2)题的评分细则:肥:增加土壤厚度/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供给能力。根:利于根系发育/生长/呼吸/扎根雪:冬季积雪,增加小麦土壤墒情/利于土壤保墒。保水:利于保水/利于保持/保留/保存土壤水分。排水:利于排水/减轻雨水滞留/减轻渍涝灾害。

四.高考真题解析2021级学生试做19(2)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要点重复:很多学生好几条都在答肥力方面,思路打不开。2.语言不规范:专业术语“土壤墒情”答不出。3.错别字:“墒”字不会写。四.高考真题解析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