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音乐选秀节目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以《中国好声音》为例_第1页
播音主持-音乐选秀节目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以《中国好声音》为例_第2页
播音主持-音乐选秀节目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以《中国好声音》为例_第3页
播音主持-音乐选秀节目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以《中国好声音》为例_第4页
播音主持-音乐选秀节目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以《中国好声音》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IIPAGE音乐选秀节目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以《中国好声音》为例摘要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是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载体。电视等大众传媒,不分场合和时间,不分身份和地位,向全世界各地热爱音乐的人们打开大门。进入新世纪后,流行文化兴起,流行音乐向多元化、国际化和时尚化发展。现有的电视音乐节目主要包括:音乐电视、晚会和音乐才艺表演。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全新的音乐才艺节目《中国好声音》(GoodVoiceofChina),自7月13日开播以来,吸引了全国音乐观众的关注,并得到了主要媒体和观众的好评。《中国好声音》脱胎于国外音乐选秀节目,又结合了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实际,以现代高科技为平台,招募才华横溢的导师和多种特质的选手为音乐爱好者奉献了一场场视听盛宴。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特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好声音》节目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好声音》对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展望了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前景,以求促进中国音乐才艺表演的不断发展,从而为中国电视产业的进步做出贡献。关键词:《中国好声音》流行音乐选秀节目成功原因TheInfluenceofMusicDraftProgramsontheDevelopmentofDomesticPopularMusicAbstractMassmedia,representedbytelevision,isanimportantcarrierofpopularmusic.Televisionandothermassmedia,regardlessofplaceandtime,statusandstatus,openthedoortopeoplearoundtheworldwholovemusic.Afterenteringthenewcentury,popcultureemerged,andpopmusicdevelopedtowardsdiversifi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andfashion.Existingmusicprogramsmainlyinclude:musicTV,eveningandmusictalentshow.In2012,zhejiangsatelliteTVlaunchedthenewmusictalentshow"GoodVoiceofChina",whichhasattractedtheattentionofmusicaudiencesnationwidesinceitsdebutonJuly13,andreceivedfavorablecommentsfrommajormediaandaudiences."ThevoiceofChina"wasbornoutofforeignmusictalentshow,andcombinedwiththerealityofthedevelopmentofpopularmusicinChina,withmodernhigh-techastheplatform,recruittalentedmentorsandplayerswithavarietyofcharacteristicsformusicfanstodedicateaaudio-visualfeast.Thispaperdeeplyanalyses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goodvoice","Chinesegoodvoice"isanalyzedfromdifferentanglesshowimpactonthedevelopmentofpopularmusicinChina,andonthisbasisdiscussesthe"Chinesegoodvoice"theimportanceofthedevelopmentofpopularmusic,finallyintroducestheprospectsforthedevelopmentofChinesepopmusic,inordertopromote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China'smusictalentshow,soastocontributetotheprogressofChina'stelevisionindustry.Keywords:reasonsforthesuccessofthepopularmusictalentshow"goodvoiceofChina"

目录15558摘要 I1891Abstract I26202引言 1289601.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164661.1音乐选秀节目的起源 1187351.2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 1315851.3音乐选秀节目的新时期 2117882.《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来源、节目特色及内容 2196382.1《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来源 2218662.2《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特色 3131002.3《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内容 31243.《中国好声音》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 3149033.1倾听弱势与少数传播正能量 3265453.2建立和谐温情的人际关系 4205303.3创新了音乐发展与传承 52773.4打开了音乐微博营销这个平台 5142454.《中国好声音》对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性 5243124.1“盲听制”、“导师制”:培养歌手新途径 5214824.1.1导师制--建立平等互动空间 642304.1.2盲听制--声音是唯一的标准 6132544.2时尚演绎:经典歌曲展现新魅力 7318684.3张扬个性:演唱方式多姿多彩 745884.4多频互动:传播方式数字化 8118014.4.1移动媒体 86514.4.2网络平台 93833结语 932339参考文献 117303致谢 13PAGE11引言《中国好声音》能让人对下一季节目充满期待,在短期内引发了各大媒体的持续热议和高度关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满足了观众的许多需求,学员们扎实的演唱功底和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心。其次,四位歌坛巨星导师的参与及他们精彩的点评更是大大吸引了观众。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源自于何处如此成功的节目背后,究竟原因何在?本文以《中国好声音》节目的高收视率为出发点,立足于《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所收获的赞扬之声,阐述了《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利润分成和反选秀的基本特征,分别从节目定位、制作团队、导师阵容、节目模式、制作水平、价值取向、创新元素、大众基础、媒体宣传、玩家实力、明星效应和应对负面新闻等12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中国好声音》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1.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1.1音乐选秀节目的起源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是在国家级媒体和专业评审团的帮助下举办的,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发展,青年歌手大赛不断提升中国的民族艺术,它的出现不仅为大众普及了音乐知识,也为许多有音乐天赋的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僵化、观众被动接受、没有参与感等问题不断出现,制约了节目的发展。1.2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在《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得空前成功之后,各大卫视纷纷进行效仿。这样就迎来了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蓬勃发展。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的平民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在我国的电视选秀类节目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节目的成功举办,引得了不少拥有明星梦想的人群的追捧,他们也希望通过此类型的节目一举成名,实现自己的明星们。因此,与《超级女声》一脉相承的《超级男声》的举办也引发了全民的追捧,更是出现了媒体选秀的集体狂欢。其他各大媒体趁选秀热的狂潮也纷纷举办了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我型我SHOW》和《加油!好男儿》,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等节目,这些选秀类节目如雨后春笋搬地在接下来这三年内不断涌出。这些节目运用成熟的节目营销模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景象。但好景不长,到2007年,由于音乐类选秀节目内容、形式的雷同,缺乏创新,以及“为秀而选”的目的使音乐类选秀节目逐渐低俗化,观众也开始逐渐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出现反对的声音。自此,音乐选秀节目开始走向低潮,一些节目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1.3音乐选秀节目的新时期随着才艺表演变得越来越平淡,人们的目光逐渐转移。2012年,浙江卫视似乎已经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准备开播,舆论认为《中国之声》一推出就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和反响。该节目模式取自国外音乐才艺节目《荷兰之声》,该节目由浙江卫视和《灿星》在购买节目版权后联合制作。该项目首次引入了“盲听盲选”的教师选拔制度,与以往的项目有很大不同。在摒弃外表限制的情况下,教师单独通过声音选择优秀歌手并不是一种突破和创新,赢得了公众的认可。2.《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来源、节目特色及内容2.1《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来源《中国好声音》是对荷兰成功节目《TheVoiceofHolland》的购买引进。《TheVoiceofHolland》一经推出,就在荷兰轰动一时,其节目版权也被贩卖到世界各国。《中国好声音》也是我国电视事业史上实现制播分离模式的典范,其制作方上海灿星制作公司与浙江卫视为战略合作关系。灿星制作运用“模式购买”花费300多万元购买下《TheVoice》的中国版权,借鉴了国外该节目制作的一系列内容,包括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学员挑选,现场音响的安装和调试,灯光的色彩、明暗的调校,甚至细致到编导手记、接线方法等一套严谨的制作流程。不仅如此,节目推荐的导师、logo基本上是原版的“中国复制”,而那充满悬念和故事的天价转椅,也是直接进口。海外成熟的节目模式与细节的原版式复制,为节目在中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2.2《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特色《中国好声音》独一无二的盲选模式是节目特色之一,是对学员和导师的最大考验,当多位导师按下他们的按钮时,导师将会相互竞争,以尽可能多地赢得最有才华的学习者。每个人都希望他们能在这个国家找到下一个最好的声音,并成为他们的导师。盲选为节目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而且学员在导师间的抉择也是扣人心弦,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的亮点。2.3《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内容《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共14期,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师盲选”(第1-6期),导师背对学员,仅通过声音选择,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如果导师在学生唱歌时按下选择按钮,这表示学生被包括在他/她的单元中。如果多位导师同时选择同一个学生,选择权在学生手中。在这个阶段,每个导师选择14名学生,共有56名学生入围。在“导师选拔(mentorselection)”的第二阶段(阶段7-10),四位导师组成团队后,他们将在整个过程中对门徒进行培训和指导,然后同一导师的学生将在小组中面对面,导师将从14名学生中挑选4名门徒。在“导师最终评估”的第三阶段(第11-13阶段),每个导师组中的四名学生将相互面对。导师将直接选择一个进入这轮主键。其他三名学生将由导师和媒体评审团打分,选出一名学生,然后在第一阶段与获胜者竞争。得分最高的获胜者将进入下一轮比赛。第四阶段“年度盛典”(第14期),四位导师各自选出的最优秀选手接受所有观众的现场检验,最终决选出年度好声音。3.《中国好声音》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3.1倾听弱势与少数传播正能量《中国好声音》摒弃了以往音乐选秀节目的人才选择取向,这个舞台上没有华丽装扮的美女帅哥,取而代之的是朴实诚挚的音乐学员。农民、酒吧驻唱、美甲店老板、货车司机、台湾阿美族同胞以及街头盲人歌手。他们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类型、家庭状况、专业资历,却同样是对音乐抱有真正热忱的灵魂歌者。他们渴望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观众传达出“只有坚持才能实现梦想”的正义信念。《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也希望借用这些具备节目所倡导的精神内核的励志个体,传达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主流价值观。大山里的女孩黄鹤,赤脚登上“好声音”的舞台演唱,就像以往站在家乡的泥土里一样放歌;因头上大痣被同学嘲笑的哈尼族小王子李维,在这里真豪情高歌,希望用歌声赢得自信与尊严;街头卖唱的盲女歌手张玉霞,不要同情只要与那英同台演唱;他们自然流露的真挚情感,用音乐及其背后蕴含的情怀感动着观众,向社会证明他们仍有梦想。而导师们也始终以鼓励的态度评说学员的演唱,以激励学员继续他们各自的音乐梦想。刘欢与杨坤时常被学员们真挚的演唱击中内心;那英曾多次上台与学员亲密合唱,她脱下高跟鞋体验黄鹤赤脚歌唱的情景,让观众体会到了“喜爱音乐,随时演唱”的纯粹;而她搭着张玉霞的肩膀,在对方的伴奏下高歌《征服》的时候,更是引发全场大合唱,令节目录制现场被温暖力量所充盈。如此的互动,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还让节目在紧张的角逐中带出若干催人奋进的正能量。3.2建立和谐温情的人际关系当《中国好声音》还在录制的阶段,那英组的学员就有个“小二班”的称号,学员们的革命感情由此可见。“班长”黄勇曾在其微博透露,就算是在比赛结束之后,“小二班”彼此间仍旧毫不疏远。他们时常在微信群聊天,导师那英有时也会加入。黄勇发表新歌、张赫宣过生日、汪好凌获得颁奖礼最佳新人提名,那英都会在微博上转发表示支持。“小二班”重聚录制班歌《小二班》,那英虽未能到场,却在微博对学员们说“本来我要在的,但我可以补录啊!”在《中国好声音》里,互动不仅体现在导师和学员的双向选择,更体现在二者无奈却又亲切的告别。直爽的那英上台与“准妈妈”齐雯共同演绎了一曲《白天不懂夜的黑》;感性又不失热情的杨坤遇到妈妈级戴月,大方与其合唱并对她的未来表示祝福。在这样的互动中,受众既能感受美妙的音乐,更能体味美好的真情。不管是齐雯抑或戴月,她们谁都未能赢得导师们的转身,从这一结果上看,她们都是“失败者”。然而,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大众在为“胜者”拍手祝贺的同时,也不忘鼓舞“弱者”继续追求音乐梦想。《中国好声音》的曙光照亮了台上的所有选手,而选手照亮了台下观众的梦。3.3创新了音乐发展与传承《中国好声音》的幕后团队不仅是在做一档电视节目,更是做一件关乎音乐的创举——借这个平台,唤回国人对音乐的信仰。这是《中国好声音》对音乐回归本体的诉求,也是中国音乐产业能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节目制作团队期望它能承载更多的音乐使命,这同样是海外版本所没有的。因为对于音乐工业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而言,“好声音”遮挡节目对他们来说,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新鲜感。比如《美国好声音》,四位导师虽然为争夺学员相互攻歼,但他们想做的是该国音乐人轻松嬉笑的业界氛围。《中国好声音》之于其他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最大价值创新在于,它将音乐性的判断与解读融入到节目的全过程中。以往观众对音乐选秀节目看稀奇式的方式在这里被升级为对真音乐、真声音的高雅赏析。3.4打开了音乐微博营销这个平台在《中国好声音》首次播出的当晚,微博上压倒性的正面评论也为该栏目的发酵奠定了基础。著名明星V对好嗓子的评论收到了很多评论和转发。微博上的陈瑶女王发了三条推文,赞扬中国“提炼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积极、乐观、真诚和勇敢”。电影导演冯小刚对《中国好声音》的称赞也赢得了该节目的一致好评。四川歌手徐海星亲切地唱完了《自己》。冯小刚更新了他的微博:“这个婴儿是清洁剂,可以洗掉我心中的灰尘。”此后,微博上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讨论不断升级,受到许多人的称赞。此外,《好中国之声》的六位导师的微博也很受欢迎。导师自己的粉丝,以及由好声音积累起来的庞大粉丝,为这个专栏增添了新的动力。这些恒星的辐射效应为好的声音提供了免费的宣传和广告。《中国好声音》在微博上零散的视频传播也使得《中国好声音》这个话题继续受到关注,实现了《中国好声音》微博营销的巨大成功。4.《中国好声音》对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性4.1“盲听制”、“导师制”:培养歌手新途径《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态主要由“导师制”和“盲听制”构成。“导师”制是评审体系的构成,“盲听”是评审的标准。导师制和盲听制的出现,使自《超级女声》以来建立的选秀节目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选秀的评判者由“大众”向“精英”转变。评判标准从视听结合转变为单纯的听觉选拔标准。排除了选手的长相、身材、着装等视觉化符号,评判的标准只能从音乐本身去获取。“导师制”和“盲听制”的应用,既增加了节目的悬疑性、趣味性,迎合了大众的娱乐需求,也凸显了音乐比赛的专业性和公正性。4.1.1导师制--建立平等互动空间在《中国好声音》中,四位评委第一次以平民真实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削弱了以往才艺表演的竞争意识。舞台变成了一个温暖亲切的“教室”平台,拉近了观众、教练和球员之间的距离。评委给参赛者更中肯、更实用的音乐指导,而不是炒作式的、赢得宠物的毒舌评价。裁判选择了学生,反过来,球员也有选择的权利,权力发生了逆转。这是精英文化推动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尝试。同时,球员和教练之间也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到决赛时,运动员们不仅单独战斗,而且他们的成绩还与教练的指导作用有关。此时,球员和教练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一场集体力量的竞赛和狂欢。在这里,导师和大学拥有平等的机会、平等的精神和双向选择,这在才艺表演中是前所未有的。4.1.2盲听制--声音是唯一的标准“盲听制”是指导师必须完全依靠声音来判断选手的去留。选手在出场前,评委背对选手,只有当认为选手的声音达到自己的要求按下座椅旋转键时,才能看到选手的外形。通过“盲听制”,一方面刻意制造出了“声音”与“外形”之间的悬念,增强节目的戏剧效果;另一方面,“盲听制”最大化的降低了“声音”之外的因素对导师做出判断的影响,使节目回归到了纯粹的选拔声音的目的。盲听制将声音作为第一评判标准,打消了“评委对一些选手形象上先入为主的误判”,体现了选秀节目的公正公平。在这里,选手的高矮、胖瘦、长相都不再构成选手参选的主要障碍,导师在背向选手的时间里,凭借的是其独特的嗓音和高超的歌唱技巧与情感,来选择学员的。“好声音”这一优势在盲听制中得到了最大化地呈现,更加突出音乐本身的魅力和选手的歌唱实力,这些都极大地突出了音乐选秀节目的公平、公正。4.2时尚演绎:经典歌曲展现新魅力在《好声音》中,很多歌曲经过选手的重新演绎,加入现代音乐元素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成为街头小巷的热曲。此后,平安突然改变嗓音,从“我爱你青松气质……”开始,随着架子鼓鼓点的加速和歌手激情的迸发,歌曲中摇滚的情绪逐渐显露。这种美声加摇滚的演唱方式,让原创于上世纪年代的经典老歌“年轻化”、“时尚化”,老歌的情怀融入时代色彩,更适合现代大众的试听习惯。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上被重新演绎的作品还有《独上西楼》、《在那遥远的地方》《滚滚红尘》、《山沟沟》、《对你爱不完》等等,这些歌曲都融合了新的音乐风格和歌手的独特个性,既给人“似曾相识”的美感,又有“耳目一新”的时尚感和时代感,经典老歌在重新演绎后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通过在选秀节目中传播,一些小众的歌曲被大众化,有的歌曲甚至引领了时尚潮流。比如《我的歌声里》、《high歌》等歌曲,都出版发行一段时间,但它们真正走红是在选秀节目的舞台上。《high歌》发行于2007年,虽然多次被其它歌手翻唱,但因演唱难度高、曲风独特而一直难以被广泛的接受。4.3张扬个性:演唱方式多姿多彩上文已经提到,真人秀节目中,“人”是其核心,不论什么类别的“秀”,展现“个性”、突出“人格”都是节目的目的和感染观众的手段之一。在内地音乐类真人秀的起步期,节目往往通过对选手身世背景、情感经历的戏剧化的夸张,煽情化的渲染来达到这一效果。湖南电视台的“超女快男”系列是在这一方面做的尤为突出,也因此受到的诟病最多。随着音乐才艺表演制作的成熟,“音乐第一”已经取代了“娱乐至死”。越来越多的节目淡化了“讲故事”的环节,用个性化的音乐表达来展现歌手的个性。中国的好嗓子里有很多个人球员。2012年,亚军吴莫愁的歌唱在声音、音高、音域,尤其是发音上独一无二。强大的试镜刺激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她对这首歌的个性化处理给它打上了独特的标签,并赋予它独特的层次和意境。选手金池的演唱细腻多变,她在唱到深情之处时经常闭上双眸,仿佛沉静在自己的世界中,用内心的述说形成和观众独特的交流方式;除了个性化的演绎方式,好声音的舞台上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类型,这是以往的选秀节目中都很少见的。导师刘欢在一首“疯狂”歌曲结束后对袁娅维说,“你自己的主要方向是灵魂和节奏布鲁斯。我把你带到今天的位置,希望更多的人会接受这种类型的音乐...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对音乐类型进行分类,让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中国音乐也有爵士乐、摇滚乐,我们的音乐类型也很丰富……”在中国声音、灵歌、爵士、摇滚、R&B舞台上,各种风格的歌曲和歌手要么光彩照人,要么引起怀疑和争议,这些都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4.4多频互动:传播方式数字化2005年10月,中国政府决定未来五年内将启动“三网合一”的重大改革。“三网合一”即电视网、通讯网、互联网三者合一,电视机、电脑、通讯终端是当今电视履新的必然趋势。随着选秀节目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不同形式的传媒之间联合渗透现象日益频繁。青歌赛之所以需要延播调整,原因之一即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传播方式单一、大众参与度过低的节目形式。受众期望更多元的传播方式和表达途径。丰富的传播渠道可以使节目中音乐内容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面积以几何级的增长。4.4.1移动媒体2013年,浙江电视台《中国好声音》加大选秀节目和移动端的力度。为了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将节目的影响力融入到观众更加碎片化的时代,节目组“中国好声音”也尝试移动客户端,发布了同名的官方手机客户端“中国好声音”。通过这个客户端,观看节目、互动、以及受众投票等功能一体化,具备了全民随时随地参与的便利性。首先,通过客户端的链接功能,受众可以查看选手们的社交动态,还可以给自己喜欢的选手发送语音或者文字信息。此外,通过这个客户端,受众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他们可以给自己喜欢的歌手送鲜花以示支持。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对前16强的选手进行排序,把自己喜欢的歌手排到前面。随着第一季的比赛结束,个人排名和鲜花不会影响玩家的表现,但在接下来的第二季,用户的行为会直接影响玩家的最终排名和表现。“好声音中国(GoodVoiceofChina)”客户端也是一个音乐播放器,其中包含了“好声音中国”播放器的所有歌曲,并根据播放器的名称进行分类,以便方便快捷地找到他们最喜欢的歌手。4.4.2网络平台网络媒介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和所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它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流行音乐生产、传播的门槛和成本,同时改变了传统媒介单一传者(信源)对多个受众(信宿)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即使近些年诸如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空前重视与受众的互动与交流,但其在互动的时效性和参与的深度上都远远不及网络媒介。与网络视频网站的合作,一方面使节目制作人或歌手能够及时得到观众的反馈;另一方面,从音乐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平台的快速性、便捷性和再现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选秀歌曲脱离电视平台后的主要传播渠道。我们可以发现:当《超级女声》在2005年流行时,观众会因为害怕错过一首歌而准时打开电视;而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热播之际,网络在线视频是观众继电视直播的后一个重要收看模式选择。据统计,《中国好声音》在各大网站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点击量。在以往的节目中,电视媒体和其他媒体的合作方式通常以是“其他媒体辅助电视媒体”,近几年的选秀节目打破了这一局面。网络视频媒体的积极表现起到了与几乎电视媒体相当的传播效果。因此,当前的音乐才艺展示节目将两种媒体结合起来,提高了节目传播的深度、速度和范围。结语《中国好声音》对中国选秀节目与流行音乐发展这种带有“正能量”的引导作用,不能低估。从现实情况看,《中国好声音》涌现出一批被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歌手。中央电视台《直通春晚》节目中,《中国好声音》学员金池、平安、张赫宣大放光彩。吉克隽逸也签约环球音乐,并推出了个人MV作品。这既是个人实力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好声音》的肯定。代表着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信《中国好声音》学员会带给广大观众更多的精彩。《中国好声音》一直倡导积极乐观和积极活力的积极价值观,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这个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项目的独特魅力。第五季的《中国好声音》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我们有理由对这个节目继续保持期待。音乐如此美好,我们的流行音乐也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高于生活。我认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应该少些靡靡之音,少些哗众取宠,少些肤浅、媚俗,多一些阳光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能够真正反映、提高人们音乐文化审美水平,代表流行音乐发展方向的好音乐。

参考文献[1]刘航.音乐选秀类节目中导师模式的局限与矛盾探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21):27-28.[2]冯文鹂.基于音乐类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谈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J].艺术研究,2019(03):64-65.[3]高心远.从歌唱类选秀节目谈中国流行音乐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4]于涛.从《中国好声音》看选秀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与价值引导[J].当代电视,2019(02):38-40.[5]吕抒芸,王星.《中国好声音》节目特色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9(01):115-116+119.[6]李兴远.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模式探索——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02):107+109.[7]戴旦旦.从我国电视声乐选秀节目看当代流行音乐发展新趋势[J].黄河之声,2018(15):48-49.[8]戴旦旦.中国当代电视选秀节目中流行音乐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评鉴,2018(19):166-167.[9]王丹.声乐选秀节目对当前声乐教育的启示——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北方音乐,2018,38(18):233-234.[10]张楚格.音乐选秀节目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J].艺术研究,2018(03):74-75.[11]黄兰椿.从《中国好声音》的火爆看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市场发展动态[J].科技传播,2018,10(09):30-31.[12]郭瑶.《中国好声音》节目特色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06):45-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